端午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五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在这些活动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的端午节有四个渊源:一是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二是为祭祀天地及祖先,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三是为纪念古代汉族战士们的英勇战斗和牺牲精神;四是为庆祝夏至。
最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也是楚国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楚辞之父”,他所在的楚国籍贯地现在在湖南省岳阳市境内。
屈原一生痛恨秦国侵略,为保卫祖国而政治上屡屡受挫,最后遭到贬斥,放逐到汨罗江。
他在这里写下了众多节日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歌《离骚》,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挚爱,同时也倾诉了他的苦闷。
最终,他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尽,这一天被后人定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二、端午节的传统风俗1.吃粽子就像我们过年一样,每逢端午节,我们也会传统的采购、制作粽子,品尝着咸甜可口的粽子一起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粽子,又称为“角黍”,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馅料,再用鲜叶捆扎而成的食品。
粽子形状多样,有三角形、四角形、棕叶形、糯米红枣粽等。
2.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风俗就是赛龙舟。
龙舟起源于古老的楚国,龙舟赛起源于南方,是南方特有的民族文化。
龙舟赛在端午节比较高兴、喧闹,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到了端午节,湖南、江西、浙江、四川,这些地方都会举办龙舟赛,把这种龙舟赛变成了年度盛事。
3.悬菖蒲、插艾叶民间有悬挂菖蒲和插艾叶的习俗。
悬菖蒲是因为据说这种植物有驱邪的作用,可以用来保佑人们健康平安。
插艾叶则是因为它被认为可以驱除蚊虫,同时也能消毒。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什么是端午节端午节(Duanwu Festival)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用来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后来,端午节也逐渐演变为庆祝夏季到来和祈福的节日。
端午节的时间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根据阳历来算大约是每年的6月份。
由于农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别,具体的日期会有所浮动,但大致在6月初。
这一天也是农历中的午月,故称为“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有关。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据传,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致力于反对强大的秦国并救国。
然而,屈原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被秦国的统治者所陷害并放逐。
在放逐期间,屈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无尽的忧伤,最终选择在汨罗江投身而亡。
当地居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划船寻找屈原的遗体,并且还在江中撒下了大米给屈原的魂魄。
为了防止鱼虾等动物吃掉屈原的遗体,人们还制作了粽子,将其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们吃到粽子后不再伤害屈原的遗体。
这些传统活动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和庆祝活动1.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伍,乘坐装饰华丽的龙舟,划着橹竿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人们的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也是对屈原故事的一种纪念。
2. 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者菖蒲叶中蒸煮而成的传统食品。
馅料的种类多样,包括豆沙、咸肉、蛋黄等等。
吃粽子也是纪念屈原的传统,人们认为吃粽子可以驱邪避祸,预防疾病。
3. 赛鸽子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赛鸽子的活动。
参赛者会训练自己的鸽子,在比赛开始时同时放飞,看谁的鸽子先回到家中。
这个活动也是一种娱乐和传统文化的展示。
4. 草药插艾有些地方会在端午节这天插艾草,艾草有驱邪和辟邪的作用。
人们将艾草插在门楣下、床铺上等地方,以驱除疾病和不好的运气。
传统节日端午节简介

传统节日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为龙船节、午日节或端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祈福、避邪和驱瘟疫的重要时刻。
以下将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传统习俗和特色食品。
一、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屈原,字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陷入内乱和外侮的时候竭力劝谏,但却遭到贵族的排挤和诽谤。
最终,在楚国陷入覆灭的危机时,他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祈求屈原的保佑。
此后,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了与屈原相关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二、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据说,人们在屈原投江后,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划船,敲鼓吓走水中的鱼虾。
后来,这一活动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形式之一。
现在,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一项受到世界瞩目的竞技运动。
2. 吃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豆沙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粽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形状为三角形。
人们相信,吃粽子能够避邪和驱瘟疫,保佑家庭的安全和健康。
3. 悬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
据说,艾草和菖蒲有辟邪驱鬼的功效,可以保护家庭的安宁。
同时,艾草还可以驱除蚊虫,具有防病的作用。
三、特色食品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粽子的制作是一项繁琐的工艺,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需要特别挑选,糯米和馅料的配比也十分讲究。
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有肉类、豆沙、蛋黄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无论是甜是咸,粽子都能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
2. 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期间的特色饮品之一。
它由糯米、艾草和其他药材经过发酵酿制而成,被认为有清热解毒、驱蛇和消病毒的功效。
在端午节时,雄黄酒常常被用来祈福、驱邪和保佑身体健康。
关于端午节简介

关于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民都会庆祝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庆祝活动以及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传统。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据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是端午节的主要源头。
屈原原名屈原复,是楚国人,也是一位有着卓越文学天赋的诗人。
他在楚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称为“楚辞之祖”。
在楚国,屈原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和感情上的困扰,他的忠诚、正直和深思熟虑的政治主张让他与当时的统治者相左,最终导致他被贬谪并自杀投汨罗江。
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悲痛欲绝地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同时为了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便在江中投入糯米,以保护他的尸体。
为了防止鱼龙蛇虫吃掉屈原的身体,那一天人们也包粽子,下河排龙舟,撒入江中,以图驱除恶鬼、疾病和厄运。
这些传统习俗渐渐就演变成了现代端午节庆祝的核心内容。
二、庆祝活动1.粽子制作和分享: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它是用糯米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的,常常加入豆沙、红枣、肉类等馅料。
端午节前,家庭会一起包粽子,以团结和谐之意,然后互相分享自制的粽子。
2.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传统上,人们会组成队伍划龙舟,竞速比赛。
整个过程热闹欢快,激烈竞争,观众伴随着鼓声、音乐和欢呼声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3.赛龙舟以外的其他活动:除了龙舟竞渡,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各种其他活动,例如踏青郊游、放风筝、观赏艾草的习俗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也让人们享受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三、文化传统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凝聚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衷。
1.佩香包:人们会在端午节佩戴香包。
香包是用绣花的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内装香料,象征着祈福、驱邪和保平安。
2.挂艾草: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床上或其他地方挂上艾草。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节日简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始于战国时期,由屈原的故事演变而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的正式日期。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和习俗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
相传,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和爱国诗人,他致力于反对腐败和外来侵略,但遭到了贵族的排斥。
后来,楚国被侵略者占领,屈原深感失望与绝望,跳入了汨罗江自尽。
为了纪念他的牺牲和悼念他的声誉,人们纷纷划龙舟扔米饭进江,以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二、传统习俗1. 龙舟赛: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组织龙舟比赛,以模拟划龙舟救屈原的情景。
参赛的队伍通常由划船手、鼓手和舵手组成,穿着五彩缤纷的服装,整齐划动龙舟,使人们回想起古代壮丽的场景。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粽子是用糯米、豆沙、蜜枣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
每个地区的粽子口味各有不同,有咸味的、甜味的,甚至还有水果口味的。
吃粽子除了代表对屈原的纪念,也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圆。
3. 赛艾草和挂菖蒲: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邪避灾。
艾草和菖蒲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能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人们还会用艾叶制作各种装饰品,如挂件、花环等。
4. 佩香囊和系彩线:端午节时,人们会佩戴香囊和系彩线。
“香囊”是用小布袋装满香料,用彩线系在腰间,以驱邪祈福。
而彩线则是用五彩丝线编成的手链或腕带,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景。
三、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在改变。
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利用端午节这个假期出游和旅游。
许多人会选择前往端午节传统的文化古村落、名胜景区或举办庙会活动的城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端午节也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会举办相关的庆祝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
端午节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简介30字(6篇)

端午节的简介30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的简介30字(6篇)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春夏秋冬都有一个大节日,春天的清明节,秋天的中秋节,冬天的冬至(或腊八)端午节是夏天的节日。
端午节民俗简介及知识竞赛

28.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 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 D 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 A、踏青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29.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 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 食品?B ( ) A、秦国 B、晋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0.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 时期吗? ( ) C A、秦国 B、晋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端午节的简介:
•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 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 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 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 异的。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名称的由来:
•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 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 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 的“端午”。 •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 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 也称重午。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 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 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 三种:
15.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 三角形、 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 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 A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16.在( )年,赛龙舟被列 B 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 “屈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5
17. 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 节日有联系?( ) D A.重阳节 B.青年 C.元旦 D.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50字摘抄_端午节由来简短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50字摘抄_端午节由来简短介绍端午节是我国的四⼤传统节⽇之⼀,也被⼤家称为重五。
如果让你⽤50字概括端午的由来,你会怎么组织语⾔呢?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由来50字摘抄_端午节由来简短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家!端午节的由来50字1、端午节的由来简介端午节,吃粽⼦,忆屈原,插艾叶,赛龙⾈。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夫屈原⾯临亡国之痛,于五⽉五⽇悲愤地怀抱⼤⽯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分尊重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体,⼈们纷纷⽤⽵筒装⽶投⼊江中,还划着像龙⼀样的⼩⾈驱赶着河⾥的鱼虾,⼈们为了纪念他,把五⽉五⽇这⼀天称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初五,⼜称端阳节、午⽇节、五⽉节、五⽇节、艾节、端五、重午、午⽇、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个驱除瘟疫的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民的传统节⽇,这⼀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赛龙⾈,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芷,喝雄黄酒。
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
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位爱国者,他想让⾃⼰的国家,强⼤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
有⼀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这⼀年的五⽉初五,他搬着⼀块⼤⽯头投江了⾃尽了。
⼈们知道后,⾮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筒⾥⾯装着粽⼦,扔到河⾥,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也就是这样来的。
北⽅端午节的风俗北⽅挂五彩丝相⽐较南⽅的热闹民俗,北⽅的端午节⽓氛越来越淡化。
民俗学家乌丙安说,在古代北⽅,每⾄端午,⼈们要涂饮雄黄酒,在⼿⾜腕处系挂五彩丝。
在北⽅,有佩戴钟馗祛五毒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孩⼦穿五毒肚兜所替代。
五毒肚兜⼀般都是长辈送给孩⼦的,其颜⾊鲜红,上⾯绣着蜈蚣、蝎⼦、蛤蟆、⽼⿏和蛇5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
五⾊丝线也是⼈们端午节辟邪的⼀种⽅式。
将红黄蓝绿等各⾊丝线编在⼀起,戴在⼿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咸蛋、粽子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吃粽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食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饮雄黄酒:
说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
”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个“王”字,以求百鬼畏惧,孩子得以长命百岁。
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用则有害,必须慎用。
但是,雄黄酒仍是端午节的重要象征之一,有所缺失不免遗憾。
那么,让我们把“雄”字去掉,备上一壶上好的黄酒代替吧。
龙舟、粽子、黄酒皆与屈原有关,划龙舟是打捞屈原的尸体,粽子和盐蛋是防止尸体被咬,黄酒是药晕鱼虾。
这就是很多习俗的由来。
当然南北文化也有一定差异,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小故事,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