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介绍
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两个节日既富有欢乐和欣喜的氛围,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及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目前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国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忠于楚国,秉持正义,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与陷害。
最终,他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
故事传说在他的投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下江参与打捞,并在江畔摆放粽子来防止鱼虾蚂蚁饿到他。
此后,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馅料,并用粽叶捆扎而成的食物。
粽子的馅料因地域而异,有些地方使用枣泥、红豆沙等甜味馅料,有些地方则使用咸味馅料如肉类和豆沙。
吃粽子既能纪念屈原,又有祛病消灾的意义。
此外,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龙舟竞渡起源于人们下江捞屈原的传统,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参赛队伍会划着精美的龙舟在水上奋力竞渡,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避疾病和邪气,并举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二、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月下节或团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据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射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善射箭,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后来,王母娘娘赐给了他仙药不让后羿得道,独自拥有。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到仙药后,不忍心看到世人生活在黑暗中,便偷偷吃下仙药后飞向了月宫,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嫦娥。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年年过端午,但是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有哪些习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篇1一、端午节介绍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的来历20个字左右

端午节的来历20个字左右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纪念屈原逝世的节日。
1.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2.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 屈原是楚国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因被贬而投河去世。
4.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在河里放江豚,并吃粽子、赛龙舟。
5. 端午节的主要食品是粽子,它是用糯米和馅料包裹成的。
6. 粽子有许多种口味,包括肉类、豆类、蛋类和甜味口味。
7. 端午节也是赛龙舟的节日,在参赛队伍中比赛速度和协调性。
8.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船,由多名划手一起划动前进。
9. 龙舟上还有一个舵手来控制船的方向和速度。
10. 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外,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活动。
11. 例如挂菖蒲、插艾草和穿香囊,以祛除恶鬼和疾病。
12. 还有一种传统的游戏叫做踩高跷,人们在高跷上比赛跳跃。
13.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点燃香火,向祖先祈福。
14. 端午节在中国广泛庆祝,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也会举行庆祝活动。
15.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
化遗产。
16. 端午节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和传统文
化的热爱。
17.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端午节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坚韧、勇气和团结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
意义。
19. 十九世纪末,端午节被引入到日本,后来也传到了其他亚洲国家。
20. 端午节是一个庆祝团结、勇气和困难克服精神的节日,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相关元素

端午相关元素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或龙舟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祭龙和赛龙舟的日子。
以下是该节日的一些相关元素:一、关于端午节的起源1. 来源: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间。
2. 历史:传说当时的著名诗人屈原,在他被贬谪到江南的最后一天,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人们将他最喜欢的食物——粽子,扔到江河中喂食鱼龙,以此来保佑他的生命安全。
3. 纪念方式: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纪念屈原,并发展出一系列与屈原有关的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戴香囊等。
二、赛龙舟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现代体育竞赛项目之一。
龙舟是一种独特的船只,通常由12个人划动。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有一定的默契,同时要掌握协同力量,以赢得比赛。
2. 历史:赛龙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距今约2500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跳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在赛龙舟的时候向他投喂米粽子等食物。
3. 饮食:赛龙舟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龙舟队的队员们需要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补充能量和水分。
一些传统的食物,如粽子、鸡蛋、水果等,都是非常好的能量来源。
三、吃粽子1. 粽子由来:粽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通常由糯米、猪肉、鸭蛋及其他馅料制成。
据说,粽子最初是作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一种食品而制作出来的。
2. 粽子种类:在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如甜粽子、咸粽子、蛋黄肉粽等。
传统粽子通常是三角形或锥形的形状,并且用细竹叶或粽叶包裹而成。
3. 粽子品尝:传统的吃法是将粽子揭开,剥去粽叶,然后用刀切成几块,再沾上一些酱油或芝麻酱等调料,口感非常好。
四、挂艾叶1. 艾草介绍:艾草是端午节庆祝的一项传统,也是中药学的常用药材之一。
中医认为艾草有温通经脉、祛风除湿、理气活血等功效。
2. 挂艾叶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将艾叶挂在门口,以驱蚊防疫、净化空气、祛邪驱瘟。
《端午节》主要内容

《端午节》主要内容《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端午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戴香囊、饮雄黄酒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内容。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最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据说屈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因反对楚国内部的腐败行为,遭到贬谪。
他流放到岳阳,最终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办起了龙舟比赛。
赛龙舟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龙舟是一种长形船只,通常由12-20名船员组成。
这些船员动作协调,全力以赴地划动橹,争取赢得比赛。
在比赛中,观众们会兴致勃勃地欣赏龙舟竞渡的情景,并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
二、吃粽子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材料制成的传统食品。
粽子的形状和种类各不相同,有甜有咸,有肉有素。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广式糯米肉粽子了。
它通常由糯米、肉、蜜枣等材料制成,口感香甜,又有丰富的营养。
吃粽子的起源,同样还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庆祝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了其中一个传统的习俗。
据说还有人会在粽子里放上艾叶,据说可以驱走瘟疫和病魔。
所以端午节的吃粽子,也带有一定的祈福和纪念意义。
三、挂艾叶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之外,挂艾叶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艾叶是一种香草,叶片长而细,有特殊的香气。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常用艾叶来制作艾草包、艾叶枕头等,据说可以驱蚊、去潮湿、祛除腥臭味。
在端午节期间,也有许多人会在屋内挂上艾叶,特别是在门口以及窗户边缘。
这样做既能增添节日的氛围,又能祛除瘟疫和不良气息。
四、戴香囊另一个与挂艾叶有关的传统习俗是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小巧的袋子,里面装有艾叶、龙涎香、花梨木屑等香料。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将香囊系在衣服上,据说可以驱邪祛病,还有一定的祈福和纪念意义。
端午节的简介30字(6篇)

端午节的简介30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的简介30字(6篇)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春夏秋冬都有一个大节日,春天的清明节,秋天的中秋节,冬天的冬至(或腊八)端午节是夏天的节日。
端午节的简单介绍

端午节的简单介绍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家法定假日。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
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豆沙、肉等食材裹在竹叶或者粽叶中蒸煮而成的一种传统食物。
每个地区的粽子口味和包裹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为特点。
吃粽子的习俗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古代爱国诗人,被后人尊称为“屈原先生”。
据说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将食物投入江中,以防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啃食。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为吃粽子的传统。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活动。
龙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船艇,形状长而修长,船头雕有龙的造型。
赛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
据说当屈原投江自尽后,当地的渔民为了寻找他的身体,纷纷划起船只四处搜索。
这个传说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举行赛龙舟活动,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传统。
现在每年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人们齐聚一堂观看比赛,庆祝这个节日。
此外,端午节还有系五彩丝线、挂蒲草、佩香囊等习俗。
五彩丝线是五颜六色的丝线,人们会将其系在儿童的腕间,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蒲草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人们会将蒲草挂在门上或者悬挂在家中,以保护家人免受邪灵侵扰。
香囊则是用香料熏制而成的袋子,香囊内会装有一些草药和香料,被认为可以辟邪并带来好运。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为特色。
通过这些传统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仰和纪念。
无论是乔迁还是祈求好运,端午节都是人们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刻,让大家享受节日的喜悦与欢乐。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历史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历史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来源以及发展历史:起源传说、历史演变、现代传承。
一、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和龙舟竞渡。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为反对楚国王子纷争和南征北战,被贬于岳阳楚河。
屈原对楚国的国运非常担忧,于是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的文学作品。
但是,由于野心家的编造和诬陷,屈原被谗谤成祸国殃民之人,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身亡。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喂食,人们在江边撒粽子喂食,同时划龙舟去打捞屈原的尸体。
据说,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还有人在汨罗江里游泳,并利用铜钱敲打水面,制造水声吓走鱼虾。
这就是人们打龙舟和吃粽子的来源了。
二、历史演变端午节的起源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发展,也在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有吃粽子、划龙舟等民间习俗,也有官方统一组织的文化活动。
另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和民间传说,例如江南的踩高跷、粽子蒸汽船、滴凤钗等。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端午节也有自己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例如韩国的龙舟竞赛、日本的喜宴、越南的饮酒和赛龙舟等。
三、现代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端午节的传承和发展也与时俱进。
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文化节日。
在我国,例如吉林的世界龙舟赛、浙江的草原露营、福建的民间文化展等,都以端午节为主题,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和创新的活动方式。
另外,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和文化产品,例如手帐、手工制作、音乐和艺术表演等。
这些活动和产品不仅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还促进了端午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很悠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由来(二)
相传,曹娥也是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的, 当时曹娥的父亲淹死在江中,数日不见尸体, 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日夜沿江痛哭,最后跳入江 中,五天后抱出父亲尸体,就此传为神话。后 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 娥庙,并把这条江命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由来(三)
除了上述传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讲法,如为了迎接伍子 香、迎涛神、龙的节日、恶日禁忌等。
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 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 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 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在春秋 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 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 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 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及 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 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 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游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 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 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拴五色丝线
我国自古就有流传 端午节这天佩戴五色绳 能保佑人们长命百岁的 说法。我们还收集到一 些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 的手链
赛龙舟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 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 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 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 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 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 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 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 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 "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 食品。
端午节的由来(一)
端午节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 百姓也最为பைடு நூலகம்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 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 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心如 刀割,五月初五,在写下了《怀沙》之后,屈原抱石投泪罗江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