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案例分析教案资料共27页
红色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一、贵州遵义——红色文化旅游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丰乐桥、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县群众大会挥遵义会议会址这一品牌效应,继续丰富和挖掘这一知名品牌的内涵,为其拓展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大对娄山关和四渡赤水品牌的打造力度,把长征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促进体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具体开发一条“沿着美酒河,寻找伟人的足迹”的线路,把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和长征文化整合,从遵义沿着红军的脚步,溯着赤水河而上,追寻那段被军事史上称为奇迹的四渡赤水。
西柏坡纪念馆位于镇区中心位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次达50万之多。
西柏坡距北方小桂林天桂山30公里,距佛教圣地五台山90公里,距避暑圣地驼梁70公里,距中山国古都遗址35公里,距温泉疗养度假村40公里,是辗赴以上旅游景点的中转站。镇党委、政府借旅游业迅猛发展之势,修建了西柏坡森林公园,栽植绿化、观赏及各类经济树木180万棵。并在公园内增辟赶考、回归、科苑、十二生肖园等景点24个。景区内空气清新,百鸟鸣啾,柏坡湖碧波荡漾,帆影点点,是垂钓、划船、度假的好去处。同时,还修建了占地300亩,拥有110多个品种,30000余株牡丹的西柏坡牡丹园,每年的4--5月牡丹盛开时,举办牡丹节。
据悉,平山县可供参观的红色旅游景区(点)240多处,风景名胜区14处,旅游度假村17处,古文化景点26处。文化节将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调,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塑造并叫响“大西柏坡”文化品牌。活动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突出一个主题,如春季突出温泉汤浴文化,开展桃花浴、赏春花等活动;秋季突出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游、乡村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红色旅游资源分析--以会宁红色旅游为例

·文艺之窗·208红色旅游资源分析--以会宁红色旅游为例宁波大红鹰学院 张顺奎随着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导致旅游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就需要旅游经营者不断探索出新的旅游资源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红色旅游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一少部分旅游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红色旅游概述国家旅游局对红色旅游的定义: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传承的革命精神以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一项主要依托革命性的遗址和古迹而形成和发展的这样一类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它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对于相对偏远的革命老区人民来讲是一个可观的福利,它将有力推动老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了推广和普及的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理念的助推器。
二、会宁县红色旅游资源评估 1.会宁县的区位特点和历史条件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国道312横穿而过,位居兰州,白银,天水,定西,平凉,固原六地的集合中心,总面积6439km ²。
县内公路可直通周边市区乡镇,交通便捷。
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城。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宁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
2.会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机遇会宁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其得天独厚的特性,主要由革命遗址和标志性建筑两类构成。
革命遗址有:红军会师大联欢旧址,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于1949年将西城楼改为“会师楼”,将楼下西津门改为“会师门”,里面保存有大量当时红军留下来的文物遗迹,至今完好无损。
后期建造的纪念性性建筑有:会师园以及红军长征景区。
井冈山实践研修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红色旅游的热点地区。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井冈山实践研修活动。
以下为本次活动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查阅井冈山革命历史资料,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2)教师讲解实践研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事务。
2. 实践阶段(1)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博物馆内的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生活。
教师组织学生徒步穿越井冈山革命老区,体验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旧址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革命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总结阶段(1)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实践研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研修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实践研修活动的收获。
(3)学生撰写实践研修心得体会,深化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研修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观察分析、实践创新能力等。
临沭县红色旅游策划方案解析

一、项目概况1、区域背景临沭县抗战时期属于山东的五大战区之一的滨海区(抗战初期称鲁东南地区),处华北、华中两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着力开辟的具有突出价值和核心地位的红色根据地,在当时被誉为“红色小延安”。
这里是抗战期间山东区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所在地,也是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山东军民抗击日寇的军事、政治指挥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别值得突出和纪念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于1942年来临沭,代表党中央指导和调查山东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经过多方调查、认真研究,少奇同志着手解决了山东战区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巩固了党的领导,保证了山东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少奇同志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集体中唯一一位到过山东的领导,而临沭则是少奇同志停留时间最长,最值得纪念的地方。
恰逢新中国建国60周年大庆,纪念园的建设不仅顺应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更是为建国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2、项目区概况苍马山风景区位于临沭县城北3千米,为县城最高点。
山上建有鲁东南最大的仿古纪念建筑群——滨海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革命纪念地保护单位。
但现有景区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功能不够完善,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同时陵园中对“刘少奇在山东”这一具有特殊影响的事件涉及内容较少,难以承担起重大历史纪念地的担子。
因此,要通过滨海文化园的建设提升景区档次,丰富旅游功能,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综合型红色旅游地。
规划建设的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暨“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坐落于苍马山脚下,规划占地面积约108亩,主题为滨海区红色历史文化展示,重点突出抗战时期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的丰功伟绩。
二、发展定位1、开发定位以大苍马山脉为背景,以大滨海红色文化为主线,以“少奇同志在山东”为亮点,结合临沭民俗文化和苍马生态文化,将本旅游区建设成为集观光、纪念、休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型红色文化旅游区,使其成为山东滨海红色文化的旗帜、沂蒙经济文化建设的典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从而促进大苍马旅游带的建设,推动沂蒙老区的经济发展。
研学红色旅游课程设计

研学红色旅游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红色旅游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相关人物、事件。
2. 学生能了解我国红色旅游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景区。
3. 学生能理解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红色旅游资料,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红色旅游线路规划。
3.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旅游,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 学生通过实地研学,体验红色旅游的魅力,激发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多学科知识,以红色旅游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结束后,通过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红色旅游概述- 红色旅游的定义与内涵- 红色旅游的历史背景- 红色旅游的意义与价值2. 红色旅游主要景区与人物事件- 我国红色旅游的分布特点- 主要红色旅游景区介绍- 相关人物、事件及其历史意义3. 红色旅游线路规划- 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红色旅游线路案例分析- 学生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实践4.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 红色旅游与红色基因的传承- 红色旅游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红色旅游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课时:红色旅游概述第二课时:红色旅游主要景区与人物事件第三课时:红色旅游线路规划第四课时: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结合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红色纪念园案例

红色纪念园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色纪念园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座公园,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红色纪念园位于中国的江苏省,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立的。
这个园区由一座红色纪念馆和一座纪念碑组成,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红花绿草,景色宜人。
红色纪念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师以中国传统的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烈士们的热血和牺牲精神。
纪念馆的外墙上挂满了烈士们的画像和事迹介绍,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们的贡献和牺牲。
馆内陈列了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艰苦的时代和那些英雄的事迹。
红色纪念园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和英雄们的伟大,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到红色纪念园参观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
红色纪念园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地,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和教育的平台。
通过参观这个园区,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和英雄们的伟大。
红色纪念园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庆幸的地方,它永远铭记着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流血牺牲的烈士们,让我们永远怀念和感激他们的付出。
【本段文字共294字】红色纪念园不仅仅是一座园区,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这个园区的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园内的纪念碑高耸入云,镌刻着烈士们的名字和事迹,激励着人们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园内的红花绿草布满整个园区,映衬着红色的纪念馆,让整个园区显得庄严而肃穆。
每逢重要的纪念日,红色纪念园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和烈士家属前来参加。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为烈士们敬献花篮,默哀并默念烈士们的名字。
这种纪念仪式既庄严又肃穆,让人们无比感动和敬仰。
这种传统的纪念活动,不仅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些英勇的烈士们,更让我们珍惜和平,警钟长鸣。
红色旅游研学课程设计

红色旅游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红色旅游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及革命纪念地的知识。
2. 学生能理解红色旅游研学活动的意义,认识到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2. 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分析红色旅游资料的能力,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红色旅游研学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红色旅游研学活动,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通过红色旅游研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红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研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成果的分解与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红色旅游概述:介绍红色旅游的定义、背景和发展意义,使学生了解红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对应教材章节:红色旅游概述)- 红色旅游的定义与背景- 红色旅游的发展意义2. 红色旅游景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分析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对应教材章节:红色旅游景点)- 代表性红色旅游景点的介绍- 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分析3. 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阐述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旅游研学的意义。
(对应教材章节: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 红色旅游研学的意义- 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 红色旅游资料收集与整理:教授学生如何收集、整理红色旅游资料,为撰写研学报告奠定基础。
红色旅游延伸教学方案设计

红色旅游延伸教学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以追溯、了解和弘扬革命历史为主要目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红色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红色旅游延伸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红色旅游。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红色旅游中提取并总结出有价值的历史教训和人生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时互相支持、合作并取得共同成果。
三、教学内容1. 红色旅游景点介绍:学生通过图书、互联网、专家讲解等形式,了解我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等。
2. 红色旅游参观实地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近距离接触红色旅游景点,结合实地讲解和互动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参观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回答导游提出的问题或参观中所获得的观察和感悟,并存档或展示给其他学生。
四、教学方法1. 前期准备: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用具,和景区协商相关事宜,并向学生宣传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导览讲解:请专业导游完成景点的详细讲解,解读景点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等。
3. 互动体验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体验活动,例如模拟历史重要人物的角色扮演、参观者访谈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 讲解和答疑: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讲解,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进行纠正和引导。
五、教学评估1. 参观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参观结束后,撰写参观总结,包括参观中的观察和感悟,并反思和总结个人在参观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