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共22张PPT)

发展
人类社 会的物 质性
物质概念
1nd
自然界
2st
人类社会
3nd
人的意识
4th
角色扮演
用一个词概括你对十年前、现在汶川的印象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一开始就是 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课堂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类社会
3nd
人的意识
4th
知识感悟
原理:自然界的的事物是按照自身
自 然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界
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是 物
质世界的一部分。
质
方法论: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的 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物质概念
1nd
自然界
2st
人类社会
3nd
人的意识
4th
十年过去了,也就在当年救灾直升 据统计,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军 机最密集起降的地方,我国陆军航 用及民航系统的直升机共99架, 空兵第1000架直升机正式列装投 其中民用直升机30架,全国唯 入服役,我军有了直8、直18和直 一的一架米26大型直升机,成 20,它们的运载能力和在复杂气 了那时运输大型工程机械的指望。象条件下飞行的能力都有了较大进
问题探究
2018年全球地震记录, 光是1月份全球就已发生3 起规模7以上地震,包含1 月10日中美洲宏都拉斯天 鹅群岛发生规模7.8地震、 1月14日秘鲁南部近海规 模7.1地震,以及1月23 日美国阿拉斯加近海7.9 地震。
无论人类文明如何 强大,都无法控制 地震的发生
物质概念
1nd
自然界
人类社 会的物 质性
物质概念
1nd
自然界
2st
人类社会
3nd
人的意识
4th
角色扮演
用一个词概括你对十年前、现在汶川的印象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一开始就是 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课堂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类社会
3nd
人的意识
4th
知识感悟
原理:自然界的的事物是按照自身
自 然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界
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是 物
质世界的一部分。
质
方法论: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的 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物质概念
1nd
自然界
2st
人类社会
3nd
人的意识
4th
十年过去了,也就在当年救灾直升 据统计,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军 机最密集起降的地方,我国陆军航 用及民航系统的直升机共99架, 空兵第1000架直升机正式列装投 其中民用直升机30架,全国唯 入服役,我军有了直8、直18和直 一的一架米26大型直升机,成 20,它们的运载能力和在复杂气 了那时运输大型工程机械的指望。象条件下飞行的能力都有了较大进
问题探究
2018年全球地震记录, 光是1月份全球就已发生3 起规模7以上地震,包含1 月10日中美洲宏都拉斯天 鹅群岛发生规模7.8地震、 1月14日秘鲁南部近海规 模7.1地震,以及1月23 日美国阿拉斯加近海7.9 地震。
无论人类文明如何 强大,都无法控制 地震的发生
物质概念
1nd
自然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共50张PPT)

C 的冰雪”覆盖。上述材料进 一步佐证了(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物质世界是能够为人们所认识的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④世界奥秘因人们的发现而变得更有存在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合作探究: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1、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 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 2、自然界的物质性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 的意识为转移
►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 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D 人之恶辽也辍远。”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4、下列现象,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 质概念
闪电 狗
地球仪
西瓜
鸟巢
1.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物质的定义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 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具有可知性 ➢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 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客观存在:是指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 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2.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合作探究: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1、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 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 2、自然界的物质性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 的意识为转移
►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 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D 人之恶辽也辍远。”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4、下列现象,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 质概念
闪电 狗
地球仪
西瓜
鸟巢
1.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物质的定义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 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具有可知性 ➢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 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客观存在:是指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 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 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必修4

注意3: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
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 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
⑵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 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 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注意: 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
①日月星辰 ②马克思主义 ③亭 台楼阁 ④教学工作计划 ⑤动植物 ⑥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 ⑦飞来峡工程设计方案 ⑧ 电磁场 ⑨法律和法规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⑦⑨
C.①②③⑦⑨
D.②③④⑦⑨
3.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 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团混沌,象个很大的鸡 蛋,盘古就在其中。盘古越长越大,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一伸腿就感到疼痛,于是就挥起大斧,把“蛋壳”劈 开。这样宇宙中轻的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下沉变成了地。 又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已经凝固,撑在天地之间的盘古因 为过度劳累,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呼出的气变成了风 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 了月亮,五体变成了五岳名山,须发变成了星星,血液变 成了江河,皮肤、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变成 了金属和玉石,汗水变成了雨露和甘霖,精液、骨髓变成 了珍珠和美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共23张PPT)

物质和意识 的唯一区别
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
资料卡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
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 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 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
品如何分配)
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生产关 系,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我国在 20 世 纪 50 年代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追求生 产关系的 " 一大二公 " ,搞 " 跑步进入共 产主义 " ,脱离了当时实际,造成严重的 恶果。
结论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 其客观的规律。
人虽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物,但是人一旦结成群体时,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不再随着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结论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基本 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这三者的 客观性, 集中体现 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 性。
生产力
劳动者,(人) 劳动资料,(工具) 劳动对象,
客观的
生
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方
(归谁所有)
式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关系,
客 观 的
产品的分配方式,(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结论1:从起源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论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结论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 其客观的规律。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具有 物质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世界是 物质的 世界, 世界的 真正统 一性在 于它的 物质性
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
资料卡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
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 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 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
品如何分配)
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生产关 系,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我国在 20 世 纪 50 年代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追求生 产关系的 " 一大二公 " ,搞 " 跑步进入共 产主义 " ,脱离了当时实际,造成严重的 恶果。
结论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 其客观的规律。
人虽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物,但是人一旦结成群体时,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不再随着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结论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基本 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这三者的 客观性, 集中体现 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 性。
生产力
劳动者,(人) 劳动资料,(工具) 劳动对象,
客观的
生
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方
(归谁所有)
式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关系,
客 观 的
产品的分配方式,(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结论1:从起源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论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结论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 其客观的规律。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具有 物质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世界是 物质的 世界, 世界的 真正统 一性在 于它的 物质性
高中政治 第四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注意4.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 是什么?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 个别 和 一般 、 具体 和 抽象 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 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 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 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工业资本家的社 会;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 易;
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结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 甚少到知之甚多。--结论:人的思维也是运 动变化的.
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
恩格斯指出:“物、物 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 和中抽象出来的。” “我们就用这种简称 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 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 概括起来。”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 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普遍性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运动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 之中.
结 论 : 自 然 界 运 动 变 化 的
珠穆琅玛 峰每年都 在升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精品课件

编辑ppt1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编辑ppt15编辑ppt16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有具有客观实在性d构成因素相同编辑ppt174
全能的上帝?
一天,一个神学家在一个乡村里宣传上帝全能。 一个智者就问他:“先生,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连他 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呢?” 神学家答道:“上帝是全能的,当然能。”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有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4.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含义是[多] A.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反映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万事万物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它们具有可知性
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 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 谈你的观点。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客观存在 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也就是说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遵循物 质的自身属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30第二目及“专家点评”部分 的内容,回答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 到,它都是客观存 在的,不以人意志 为转移。
物质
具体物质形态 ? =
水
果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态 (具体)
物质
/ =
具体物质形态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
全能的上帝?
一天,一个神学家在一个乡村里宣传上帝全能。 一个智者就问他:“先生,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连他 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呢?” 神学家答道:“上帝是全能的,当然能。”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有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4.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含义是[多] A.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反映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万事万物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它们具有可知性
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 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 谈你的观点。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客观存在 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也就是说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遵循物 质的自身属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30第二目及“专家点评”部分 的内容,回答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 到,它都是客观存 在的,不以人意志 为转移。
物质
具体物质形态 ? =
水
果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态 (具体)
物质
/ =
具体物质形态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4

的物质性;(4)世界统一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的。这几种说法的含义是相同 4 的。
返回导航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 ) ①《生活与哲学》课本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③ C.②③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况了宇宙间一切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宇宙 中的万事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由此可见,B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 概念的正确表述,符合题目要求,故可以入选;A、C、D表述错误,不能入 选。因此,答案是B项。
4
返回导航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 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提示:这些事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无论它们是否是看得见、摸得着 的,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多么特 殊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 会,它们都有共同的本质——客观实在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问题导引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 在性。
特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物质 法治意识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
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返回导航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 ) ①《生活与哲学》课本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③ C.②③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况了宇宙间一切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宇宙 中的万事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由此可见,B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 概念的正确表述,符合题目要求,故可以入选;A、C、D表述错误,不能入 选。因此,答案是B项。
4
返回导航
思想政治必修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 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提示:这些事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无论它们是否是看得见、摸得着 的,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多么特 殊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 会,它们都有共同的本质——客观实在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问题导引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 在性。
特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物质 法治意识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
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共20张ppt)

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抽丝剥茧看物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温故知新
1、哲学研究的对象?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本分 歧?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各自的合理性和 局限性?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唯物论 第四五课 认识论 第六课
唯物辩证法 第三单元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第四单元
①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
整个世界
物质世界 意识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
运动
抽丝剥茧看物质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D )
构成 基本 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在我国建国后发生过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多美好的愿望,但后来不可避免地失 败了,并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为什么会失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0“专家点 评”思考)
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议一议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抽丝剥茧看物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温故知新
1、哲学研究的对象?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本分 歧?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各自的合理性和 局限性?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唯物论 第四五课 认识论 第六课
唯物辩证法 第三单元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第四单元
①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
整个世界
物质世界 意识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
运动
抽丝剥茧看物质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D )
构成 基本 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在我国建国后发生过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多美好的愿望,但后来不可避免地失 败了,并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为什么会失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0“专家点 评”思考)
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议一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10
课标解读
核心归纳
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 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个概念:物质。 1个基本观点:世界的 物质性。 2个证明:世界物质性 的两个证明。
精品
11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规__律__形成和发 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 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__创__造__世__界_的活动。
精品
4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话题导入
“逐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
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
早已成为千古绝唱。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
本质是什么?人们只能听从神灵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
主人?这些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
答,便成为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精品
12
2.物质概念 (1) 含 义 : 物 质 是 不 依 赖 于 人 的 _意__识__ , 并 能 为 人 的 __意__识___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客__观__实__在_。性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 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共__同___本,质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具有可知性。( ×)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
(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
精品
18
1.教材P28探究问题 【提示】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星云收缩演化 而成的。地球在约46亿年前诞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 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上帝创世说是站不 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 观的。
精品
3
●落实策略
通过点拨启示、内化深思、巩固基础知识等环节,利用 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情境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 通过自主设计、实践和改善学习策略,积极地把信息与自己 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并在情景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等,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学以致用。
精品
7
●教学流程设计
精品
8
精品
9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 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 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对应训练”和“探究问题”之 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 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精品
5
方式二:情景导入 漫画《自然的报复》告诉我们:掠夺式的利用资源,会 导致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证明了自然界 的客观物质性。那么,人类社会是否也具有物质性?整个世 界的本质是什么?
精品
6
●教学地位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获得了对唯物主义、唯心主 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等理论知识的初步认知。本课 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巩固等 环节深化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 本质是物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 力。
精品
19
2.教材P29探究问题 【提示】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之所以把水、火、原 子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主要是受到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导致哲学家们 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但是,他们 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在方向上是正确的,这就为唯物主义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 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地__理__环__境__、人口 因素和__生__产__方__式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 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物__质__性_。
精品
15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__构__成__要__素,也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精品
16
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
(6)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精品
17
判断
(1)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处处留下了人的意识的印记,自然界
精品
20
3.教材P30探究问题 【提示】 (1)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 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中,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是 一个重要原因,但劳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课
堂
课
互
时
动
教
探
法
究
分
析
课
外
生
教
活
学
感
方
悟
案
设
当
计
堂
双
基
课
达
前
标
自
主
课
导
后
学
知
能
检
精品
测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 世界是物质的”的要求。
精品
2
●课标解读
本课标要求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通过学习, 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 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 及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从本质 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树立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
精品
13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实 质:客观实在。
精品
14
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__物__质__世__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劳__动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