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
粗集料软弱颗粒试验

粗集料软弱颗粒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砾石及破碎砾石中软弱颗粒含量。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或台秤: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
2.2 标准筛:包括孔径为5mm、10mm、20mm圆孔筛,或4.75mm、9.5mm、16mm方孔筛。
2.3 压力机
2.4 其它:浅盘、毛刷等。
3 试验步骤
称风干试样2kg(m1),如颗粒粒径大于40mm,则称4kg,过筛分成5mm~10mm、10mm~20mm、20mm以上(或方孔筛4.75mm~9.5mm、9.5mm~16mm、16mm以上)各1份;将每份中每一个颗粒放在压力机平台中心,按颗粒大小分别加以0.15kN、0.25kN、0.34kN之荷载,破裂之颗粒即属于软弱颗粒,将其弃去,称出未破裂颗粒的质量(m2)。
4 计算
按式(1)计算软弱颗粒含量,准确至0.1%。
P=(m1-m1)/m1*100
式中:P--粗集料的软弱颗粒含量,%;
m1--各粒级颗粒总质量,g;
m2--试验后各粒级完好颗粒总质量,g。
条文说明
美国ASTM C 235及日本道路协会规定的软石含量是用硬度65~75,直径1.6mm的黄铜棒逐个施行9.81N 的力在碎石上划痕,在碎石留下划痕的软石。
公路工程管理用表范本-粗集料指标测试记录(二).xls

标准试件编号
1
2
标
1
准
试
2
件 各标准试件
3
的 磨光值读数
测
PSVbri
4
试
5
平均值
标件的平均磨光值PSVbra 集料的磨光值PSV
评定及说明
计算:
复核:
2
3
4
2
3
4
4.75-9.5mm试样
>9.5mm试样
公路工程管理用表
粗集料指标测试记录(二)
试验表27
工程名称: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试验日期
样品来源
拟定用途
软弱颗粒含量测试
试样总质量(g)
各粒级试样规格(mm) 4.75-9.5 9.5-16
各粒级试样质量(g)
各粒级完好颗粒质量(g)
各粒级完好颗粒总质量(g)
软弱颗粒含量(%)
冲击值测试
试验次数
试样质量(g)
试验后2.36mm筛上质量(g)
试验后2.36mm筛下质量(g)
试验后试样质量(g)
冲击值AIV (%)
个别值 平均值
( )个破碎面破碎砾石含量测试
试验次数
试样质量(g)
满足要求集料质量(g)
不满足要求集料质量(g)
难以判断集料质量(g)
破碎砾石 个别值 含量(%) 平均值
满足要求集料质量(g)
不满足要求集料质量(g)
难以判断集料质量(g)
破碎砾石 个别值 含量(%) 平均值
总破碎砾石合 同 号: 编 号: 试验单位:
报告日期 试验规程
磨光值测试
试验次数
1
>16
试件编号
1
最新粗集料试验检测一整套记录表单

检测:
记录:
复核:
日期:
年
月
粗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
检测单位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
温度: ℃ 湿度: %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试验次数
1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 m0(g)
含泥量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 m1(g) 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测值 Qn(%)
检测单位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
温度: ℃ 湿度: %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JGLQ02004a
试样编号
容器质量 m3 (g)
烘干前试样与 容器总质量
m1(g)
烘干后试样与 容器总质量
m2(g)
含水率测值ω (%)
试样编号
容器质量 m3 (g)
烘干前试样与 容器总质量
m1(g)
烘干后试样与 容器总质量
m2(g)
含水率测值ω (%)
含水率平均值 ω(%)
附加声明:
检测: 日
记录:
复核:
日期:
年
月
检测单位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检测依据 判定依据 试验条件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平均值
试件在龄期 t 内的膨胀率∑t(%)
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

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T 0314-2000)
2.11.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砾石及破碎砾石中软弱颗粒含量。
2.11.2仪具与材料
天平或台秤:称量5kg ,感量不大于5g 。
标准筛:孔径为4.75mm 、9.5mm 、16mm 方孔筛。
压力机。
其他:浅盘、毛刷等。
2.11.3试验步骤
称风干试样2kg (m 1),如颗粒粒径大于31.5mm ,则称4kg ,过筛分成
4.75mm~9.5mm 、9.5mm~16mm 、16mm 以上各1份;将每份中每一个颗粒大面朝下稳定平放在压力机平台中心,按颗粒大小分别加以0.15kN 、0.25kN 、0.34kN 荷载,破裂之颗粒即属于软弱颗粒,将其弃去,称出未破裂颗粒的质量(m 2)。
2.11.4计算
按式(T 0320-1)计算软弱颗粒含量,精确至0.1%。
100121⨯-=m m m P (T 0320-1)
式中:
P ——粗集料的软弱颗粒含量(%)
m1——各粒级颗粒总质量(g )
M2——试验后各粒级完好颗粒总质量(g )。
粗集料颗粒级配试验检测记录表(水洗法)

干筛后总量
∑mi(g)
损耗m5(g)
损耗率(%)
扣除损耗后总量(g)
附加声明:
检测:记录:复核: 日期: 年 月日
0.075mm通过率P0.075(%)
筛孔尺寸
(mm)
筛上重
mi(g)
分计筛余 (%)
累计
筛余(%)
通过
百分率(%)
筛上重
mi(g)
分计
筛余 (%)
累计
筛余
(%)
通过百分率
(%)
通过
百分率平均值
(%)
37.5
31.5
26.5
19.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粗集料颗粒级配试验检测记录表(水筛法)JGLQ02001b
检测单位名称: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
温度: ℃ 湿度: %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试样编号
平
均
值
干燥试样总量m3(g)
水洗后筛上总量m4(g)
水洗后0.075mm筛下量m0.075(g)
粗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表(标准版)

平均毛体积密度(g/cm3)
含泥量(冲洗法)
试样总质量m0
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m1
含泥量
平均值%
Qn=(m0-m1)/m0*100%
针片状颗粒含量
各粒级质量(g)
各粒级含量( %)
针状质量
片状质量
分计筛余质量
针状含量
片状含量
分级含量
粒级mm
①
②
③
4.75~9.5
9.5~16
16~19
19~26.5
26.5~31.5
31.5~37.5
合计
针片状总含量= %(∑①+∑②)/∑③
结论:
监理意见:
试验人员: 校核:
m0/(m0+m1-m2)×1000
平均值①
空隙率(%)
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kg/m3
空隙率%③=(1-②/①)*100%
吸水率(%)毛体积密度(g/cm3)
烘干试样质量m0(g)
饱和面干试样在空中的质量m3(g)
饱和面干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4(g)
毛体积密度m0/(m3-m4)(g/cm3)
吸水率(%)
粗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表
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样品来源
试验用途
堆积密度(容重)kg/m3
容器容积V(L)
容器质量m1(kg)
容器加石质量m2(kg)
(m2-m1)/V×1000
平均பைடு நூலகம்②
表观密度(视比重)kg/m3
石质量m0(g)
吊篮水中质量m1(g)
吊篮+石水中质量m2(g)
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

陕蒙高速公路
粗集料软弱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08
合同段
取样地点
试验方法编号
试验日期
使用范围
试样编号
试验前试样量(g)
试验后试样质量(g)
软弱颗粒含量(%)
备注
试验结果
试验
复核
监理工程师
最新集料(粗集料+细集料)试验检测一整套记录表单

第 页,共 页 BGLQ02002F
检测单位名称(专用章): 施工/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规格型号
检测依据
取样位置
环境条件
温度: ℃ 湿度: %
样品信息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 编号
颗粒分析
委托编号 委托人 来样日期 试验日期 判定依据 代表数量 产地/厂家
筛孔尺寸
筛
(mm) 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底
2
检测:
记录:
复核:
日期:
年
月
粗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
检测单位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
温度: ℃ 湿度: %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试验次数
1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 m0(g)
含泥量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 m1(g) 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测值 Qn(%)
含水率平均值 ω(%)
附加声明:
检测: 日
记录:
复核:
日期:
年
月
第 页,共 页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酒精燃烧法)
检测单位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