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全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和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分区、自然资源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北半球东部、亚洲大陆东部,东濒太平洋,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东临大海,南濒温暖的南海,北隔东亚大陆,与十四个邻国接壤,形成了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多个重要经济区域。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多样。
西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流经中国主要城市,如重庆和上海。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漠、大盆地、高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三、气候分区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从热带到寒带几乎都有涉及。
中国的整体气候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的高原山地气候区,以及西北的干旱气候区。
不同气候区有着不同的降水分配、温度变化和季节特征。
四、自然资源中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丰富矿产资源。
南方的云南、广西和贵州是中国的重要金属矿产产区,如锌、铅、锡等。
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水力和太阳能资源,逐渐发展清洁能源。
五、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全国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特别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尤其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
中国在人口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六、大陆架和领海中国大陆架是指中国领土潜在的自然延伸,包括陆地和领海以外的较浅海域。
中国的领海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涵盖了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周围的水域。
中国还在南海的一些岛屿上建设了军事设施,以维护自己的主权。
七、地理景观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万里长城、黄山、长江三峡、泰山等。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地理中国知识点

地理中国知识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中国地理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使太平洋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3)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资源: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点:1.山脉纵横交错。
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特征强烈。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成因:纬度位置。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中国地貌一、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
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
2.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
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
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中国地理全套重要知识点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 ,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D 南 。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国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 自然资源种 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 ,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 ,且 国防回旋余地大 ,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 ,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 ;南北跨纬度广 ,气候复杂多样 , 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 14 个、隔海 6 个 5.行政区划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我国的疆域和地形海(|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1 .特征〈|地形 :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三、我国的四大高原 、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 ,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 ,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
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 .四大高原人文地理特征000m 以上;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 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 脉 ; 雪 山 连 绵 , 冰 川 广 地 ;人口稀少布; 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青藏 高原a 天山—阴山、 昆仑山—b 秦岭、南岭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 台湾山脉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i 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地形 位置与范围区自然地理特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42.四大盆地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中国地理面积广阔,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西部高山连绵。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黄河流域、西南山地、西北平原等地理区域。
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沿海线长,气候温和,沿海港口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工业基地。
辽宁省有丹东、大连等港口,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2.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环渊海湾,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河北省有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3. 山东: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黄海,地形东西呈“大儒勒蒙山”之势。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山东省有青岛、烟台等港口。
4.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是中国东部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有苏州、南京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5.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苏浙沪地区。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6.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是一个以农业、港口经济、轻工业等为主的省份。
福建省有福州、厦门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7.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东临南海,地势东高西低。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地区,有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大陆的北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华北平原包括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
1. 山西: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的省份。
山西省有太原、大同等重要城市。
2. 陕西: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地形以关中平原、秦岭山脉为主,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
陕西省有西安、宝鸡等城市。
3. 河北:河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北部,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部分:中国的地理位置:1、从东西半球看,它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它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汕头位于亚热带。
4.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以其为界线的有:①0℃等温线、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河流是否结冰的界线、④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⑤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⑥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⑧小麦和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分界线、⑨此线以北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此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5、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临海的宽度是27.22公里(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前三大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特殊的省份:1.面积前三的省份是:新疆西藏内蒙古;2.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集中于广西;3.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份是:云南(云或滇)广西(桂)广东(粤)台湾(台);4.我国热带的省份是:云南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全部;5.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省;6.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7.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海南省8.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9.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9、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中国的气候:1.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2.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3.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4.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季风区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6.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⑵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⑶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⑷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
(海陆位置、夏季风)⑸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
原因是(纬度因素);⑹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
(降水量不同);⑺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气候复杂多样);⑻我国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⑼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气候复杂多样);⑽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⑾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
4.季风气候特点:雨热同期(降水夏秋多冬春少);汕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7.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水旱灾害(南涝北旱南旱北涝)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一.长江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11个省(青海、西藏2个自治区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8个省上海1个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第三长河。
2.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4.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注入海口5.各游段城市和交通枢纽:上游—重庆;中游—武汉;下游—上海。
二.黄河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全长约5500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小浪底工程是治黄的一个关键性工程。
由于泥沙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提升,成了“地上河”。
[陕西(陕、秦) 河南(豫)]3.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远景方案,主要是为了解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由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北京、天津。
东线方案是可最早实现的方案,它是利用现成的京杭大运河引水入天津、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统一调剂,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最长的外流河是长江。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第二大淡水湖是洞庭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5.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6.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7.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中国的农业:耕地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森林湿润区山地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高原(山东、河南)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小麦花生甜菜苹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荔枝(亚热带)(热带)(长江流域)我国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在地区分布上一般是平均的。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2.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
3.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4.“人多地少”是我多的基本国情5.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草地面积广阔,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6.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7.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我国的水资源1.3月22日世界水日2.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率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3.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春冬少和实际变化大的特点。
4.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跨流域调水世界地理部分: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71%(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2)。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6.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7.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8.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9.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10.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1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纬度位置。
1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4.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1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地图知识:1 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最长的是赤道)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