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杨壮
北大国际MBA教授杨壮称让企业自己培养接班人很难

北大国际MBA教授杨壮称让企业自己培养接班人很难
王旭
【期刊名称】《科技智囊》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纵观国内外的培养接班人案例,成功的企业不仅在机制与文化上已经成熟并达到一定高度,在对其员工的职业长期规划上也有详细考虑,不仅解决了信任与能力的问题.更有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提拔制度。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王旭
【作者单位】《科技智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以"嫁接树"培育BiMBA——记北大BiMBA美方院长杨壮博士 [J], 刘传
2.人力资本,社会(企业)资本与企业执行力——北大国际MBA(BiMBA)美方院长杨壮与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面面谈 [J], 杨壮
3.“走穴”应该阳光化——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J], 孙乃强
4."走穴"应该阳光化--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 [J], 孙乃强
5.叫板海外我们拿什么武装自己——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外合作北大国际MBA项目国际院长杨壮 [J], 任晏黎;张瑞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0后的职业规划与提升

80后的职业规划与提升1月16日北大国际(BiMBA)院长杨壮教授与即将毕业的三生中国班学生就职业规划与提升进行了交流。
这也是三生中国班级自入学以来组织的系列讲座之十二讲。
杨壮教授首先问了的三生中国班同学们三个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1)请用动物形象描述一下自己的性格;(2)你的人生榜样是谁?(3)你的职业梦想又什么?在场的学生积极参与:有的觉得自己像狼,有的觉得自己像鹰,还有的觉得自己像狗;有的欣赏把家庭和事业平衡得很好的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有的发现自己的身边就有很多榜样,还有的敬佩袁隆平在为社会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能够控制自己的私欲。
杨壮教授总结到的三生中国班学生的回答反应了他们开放、多元、奔放、探索的性格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的意识。
一个人的人生榜样反映了其自己的价值取向。
而梦想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一个人都没有梦想,都不敢想或者都想不到,那一定很难有所作为。
因此,一定要有梦想,要去积极追求。
如果放弃了梦想,就放弃了实现梦想的事情。
杨壮教授强调:一个人干的工作一定要跟自己的理想、梦想有关系;一定要和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相匹配。
但光有梦想和天赋也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要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毅力,否则也无法有所成就。
林毅夫教授是有理想和毅力的,其回国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白天有诸多的行政事务,到了晚上每天还坚持做研究到深夜两点。
周其仁教授也是有理想和毅力的,他做起事情来非常专注和执着。
理想,能力,毅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只是average,既不能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杨壮教授认为拥有成功的事业需要有三大要素:一是要有梦,但这是每个人的价值和信仰问题;二是要有天赋能力,这同时是一个知识素质积累的过程,在北大读MBA可能就是在发掘你的天赋能力;三是要有优秀的品质,这需要终身修炼提升。
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人士而言,他们永远有一个梦想在追逐,自身拥有天赋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坚持不懈、执着和专注。
叫板海外我们拿什么武装自己——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外合作北大国际MBA项目国际院长杨壮

争 霸 海 外 的实 力 ?中国 企 业 “ 出 去”在客 观 条 走
件 和 主观 意愿 上有 哪些 成熟 的条 件 和不 足 的地 方 ?海 外 扩 张 , 们 应 该 怎 样 武 装 自己 , 现 预 我 实 期 目的 ?带 着 这 些 疑 问 , 们 采 访 了北 京 大 学 国 我 家发 展 研 究 院 中外 合 作北 大 国 际MB A项 目国 际 院长杨 壮教 授 。
为 , 来 我 们 这 里 做 的 东 西 , 自己 是 可 以 做 的 , 你 我 是 你 把 我 劳 动 就 业 机 会 抢 走 了, 以 这 是 一 个 心 理 上 所
列的 东 西或 做事情 , 就 很 有 利 。 是 在 政 治上 的 那 二 影 响 力 。 国 和 上 世 纪 B 年 代 的 日本 一 样 , 世 界 范 中 0 在
“ 出去” 决J 信心 。 走 的 和
在 国 际金 融 危机 的大 背景
下, 对 大 风 暴 中 存在 的大 机 遇 , 国企 业 “ 面 中 走 出 去 ”的 意 愿 和 需 求 更 加 强 烈 , 也 使 得 国 内 开 这
始 出现 了不 同 的声 音 : 方面 是 企 业要 壮 大 , 一 要
美 国 人 认 为 日本 人 是 同 伙 , 是
是 你 把 我
战 略 同 盟 , 以 共 同 抗 击 社 会 主 义 可 尽管 中国王 见在 已 经 改 革 开 放 , 中国 但
劳 动 就 业 机 会
进 军 海 外市 场 Fra bibliotek抢 走 了, 以这 所 是 一 个 心 理 上 的挑 战 ……
围 内 的 影 响 力 甚 至 比 日本 还 强 =当 时 日本 在 国 际 上
的 挑 战 。第 三 ,日本 人 到 美 国 去 投 资 , 的 都 是 大 投
杨壮商学院要中西合璧文化融合是关键

院 的企 、 家学 或 分 队伍 中,不
而 以上课程本身就带着鲜明 “国发院特色”,做 到了与周其仁、林 毅夫等经济学 家对 当下企业看法 的融会贯通。这些教 授们常展开对 中国经济发展走 向的分 析 ,他 们要 求M B 学员不仅 要懂 微 观管 理 ,更 要懂宏观大势,这点与其他商学 院也不一样。
最 后 ,“BiMBA ’鲜 明 国际 化 视 角 ,是 北 大 特 色之 三 。1998年 BiMBA第一 个 国际项 目诞 生 时 中国 还未真正走 向国际。2007、2008年后,中国各商学院 都走 向国外。BiMBA ̄I J坚持 国际游学 ,把 国外案例 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亲 自考察 卓越的国外品牌企 业 ,深 入研 究 它们 的 经营 理 念 、战略 和 思 维 ,以及 价 值观,回来后再针对 中国国情、结合 中国企业面临的 挑战 ,去反思进而去伪存真,做到课程与企业实践融 会贯 通 。
杨壮
商学院要 中西合璧 文化 融合是 关键
未来l O ̄rjl 5年,商学院重点研究 的题 目将是 :如何做到中西合 璧
El述 l北 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 联席 院长 杨壮 采访 1本刊记者 陶小然 撰文 【本刊记者 史亚娟
C o V ER
编者按 1998年 ,林 毅 夫、周其仁 、姚 洋等教授领 导 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与美国26 所高校合作创立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 首创中国商学院中外合 作办学模 式 ,全 面 引入融合 美国MBA体 系又适合 中国国情的 课 程体 系一,带有鲜明的国际化特 色。
如何打造真正的创业基因

如何打造真正的创业基因如何打造真正的创业基因2015-10-25创业基金会杨壮面对挑战,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让创业团队长久的发展下去?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创新企业发展?本文为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管理学教授杨壮在首届“北大清华校友创新创业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杨壮现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 商学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三个关于生态的问题。
第一个生态问题是个人的生态问题,第二个生态问题是组织生态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创业的社会环境生态问题。
优秀判断力从哪里来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打造自己个人的创业基因,特别是提升个人的领导力。
过去几年中出现的中国很优秀的企业,都有各自突出的特质。
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一个人在重大问题上都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最近股票市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没有真正地能够根据我们自己的常识去进行投资和判断。
这个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在今天的多元人文环境下进行创新来讲是致命的。
第一点,如果要真正打造一个企业家的创业基因,提升企业家在创业中的领导能力,就要提高自己的格局视野和判断力,没有判断力很难在今天的环境下做一个正确的创业事件。
在这里面我特别强调一个人的价值观,因为在我看来价值观就是判断和选择的基础,要进行判断,必须要在多元选择面前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和有动力的事情去做。
现如今很多企业家,或是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一般都会跟风从众,这也是我们中国创业者很大的一个弊病。
如果你去过硅谷的话你会发现,那种跟着别人后面的事情,在硅谷文化中都会受到其他人鄙视。
要从自己内在找到想做的事情,同时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且找到自己原创点,这一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很重要。
第二点就是要想真正做到自己自身有判断力,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专业主义精神。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没在这方面有能力,你的创新思想、创新项目本身就不存在高科技含量,就很容易被别人拷贝,在互联网时代取胜的概率就会很低,这是在这时代很残酷的事实。
杨壮:从“国际”中寻找力量

杨壮:从“国际”中寻找力量作者:杨晓玲来源:《商界评论》2012年第11期作为第一所中外合资的商学院,从1998年创立至今的14年间,北大国际(BiMBA)多次蝉联《财富》杂志“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商学院”榜首以及《福布斯》杂志“中国在职毕业生挣钱最多的MBA榜首”。
它的成功,在现任院长杨壮看来。
提倡北京大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文精神,即中西合璧,功不可没。
他非常重视学院与国外的交流,以及从同外引进中国商学院薄弱的新教学体系。
他常常称自己领导的商学院“非常国际化”。
因为“只有先学习了他们这些东西。
我们才能真正发展我们自己的东西”。
而他的这种办学方式中,最受瞩目的,一是与西点军校合作办学,二是组织学生“国际游学”。
取经西点军校烈日当空,西点军校退役军人带领着新人学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或练习打斗,或模拟抢救伤员。
但这不是在西点,而是在北大国际,这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新生入学领导力精神训练。
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合作,北大国际自有它的道理。
与西点军校的合作源于2004年,时任西点校长的Daniel Christman中将到中国访问,在北大演讲时,被北大国际的领导力课程和学员素质所吸引,随即建议两校开展交流合作。
第二年,北大国际取经西点而推出的国际领导力课程便创立起来。
此后两校的师生互访、交流合作更是源源不断。
在杨壮看来,与西点军校的合作与交流,主要目的是发掘它的管理思想和西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便给我一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都可以把他培养成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者。
”这是西点军校前校长戴夫·帕尔默的一句话,杨壮常用它来形容西点军校领导力培训体系的强大作用。
西点学员入学的第一年强调训练执行力,而第二年则开始管理3~10个学生,第三年管理30~300个,第四年甚至可以管理4000个。
在西点的信条里:如果没有当过下属就当不好领导。
杨壮在考察中感慨:“因此,经过这番训练,你当领导时,就大概知道下属是怎么想的,也知道如何领导他们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讲话的本质

讲话的本质——与杨壮、冯云霞教授谈领导者讲话来源:中欧商业评论发表时间:2013-08-14人气数:3775 评论数:1 收藏数: 5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更多>>编者按:《荷马史诗》中,有一大半篇幅是由一次次鲜活的人物讲话构成的,讲话者对于语言力量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也说,可以说服世界的人,可以统治世界。
然而,大多数中国企业领导者却并没有很好地重视和运用“内部讲话”这个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作为公司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媒介”,他们并没有在一次次关键的内部讲话中充分发挥话语的力量,建立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认同。
为此,我们专访了北京大学的杨壮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冯云霞教授,探讨问题根源,寻求解决之道。
嘉宾简介(排名不分先后):杨壮北大国际(BiMBA)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领导力、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等。
冯云霞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EMBA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修辞视角下领导和沟通行为研究、组织文化象征化过程研究等。
讲话是“对别人反应的反应”有趣的讲话包含了三个元素:逻辑、情感和可信度,无趣的谈话则拘泥于逻辑和事实。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哪些领导者的讲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杨壮:任正非的讲话中永远饱含危机意识,对问题有独到的看法;再如柳传志,他的讲话中常常提及企业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观点也很惊人。
优秀的企业家讲话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具有震撼性;二是能触及听众的内心,引发听众的思考;三是对局势有很好的判断力。
同时,他们讲话的主旨常常和企业要传达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比如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他要在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推行变革,打破“大锅饭”,就要不断地说出来,语言的震撼力是很强的;再如郭士纳(Lou Gerstner),对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他讲话的核心点就是,让所有听众觉得再不变革公司就要完了;还有李健熙(Lee Kun-hee),是一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但说了就做到,每一件事都落实到行动,他的一句“在变革时代,除了老婆和孩子不变,其他的都要变”广为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Mar/Apr, 1999 When MNCs Come, Who Changes Whom? With Professors of John Farley of Dartmouth College/China-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and Scott Hoenig of Fordham University GBA. China Business Review (CBR), March/Apirl (1999).
出版书籍
2009.有影响力的人,中国机械出版社
2007.7,管理——未名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7,将帅之道(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魂商》与张玮合译,华夏出版社
主要发表论文
1)Feb., 2005 Managing in an age of complexity: quantum skill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With Professor Charlotte Shelton of Rockhurst University, Helzber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Tony Liu of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Volume 23, No.2 2005)
8)Feb, 199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U.S. and Japanese Firms and their relevance to Chinese companies (in Chinese). Compar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 a leading Chinese research journal on critical issues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China, No.2 (199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杨壮
现任职务
北大国际(BiMBA)联席院长
北大国际(BiMBA)教授(MBA)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管理学教授
研究领域
管理学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教育背景
1986—1991年,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PhD),美日比较管理
1984—1985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MA),组织体系和组织功能
4)Sept 2002 U.S. and Japanese Personnel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hinese Firms (in Chinese). From: Elite Forum, 2nd Volume, collection of speeches delivered on Hong Kong’s Pheonix TV station, on the most up-to-date and burning issues i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 Published by the Liao Ning People’s Publisher.
6)Mar, 1999 Influences on MNC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Advances in Chinese Industrial Studies, Vol. 6, JAI, Spring (1999).
7)Feb, 1999 The Evolving Face of Chinese Consumers- What Will They Want Next?With Professors of John Farley of Dartmouth College/China-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and Scott Hoenig of Fordham University GBA. Harvard China Review , Winter issue (1999).
1982—1984年,普林斯顿大学,WWS,公共事务与国际关系硕士(MPA)
1978—1981年,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研究所硕士(MA)
1971—1974年,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BA)
工作经历
2008.10至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大国际MBA国际院长
1991.9—2008.10,美国纽约Fordham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终身教授,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
2)Nov. 2004 Preface to the book, Chinese edition“Successful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Strategic Alliances—how to bridge corporate cultures”by Charles Gancel, Irene Rodgers and Marc Raynaud, published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5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