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句解读
中国经典名句鉴赏辞典

中国经典名句鉴赏辞典简介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流传至今,凝聚着智慧和哲理。
本文档将为读者介绍一些中国经典名句,并对其进行解读和鉴赏。
名句一:道可道,非常道•出处:《道德经·第一章》•作者:老子•解读:这是老子道家学派中最著名的名句,意思是人们无法用言语和语言准确地描述道,因为道超越了言语和语言的范畴。
这句名言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念,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道构成,而道本身却是不能被言语所限定和界定的。
名句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作者:孟子•解读:这句名言强调了时间的宝贵性和不可逆性。
金钱和物质财富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投资获得,但时间却是不可逆转的。
金钱可以买到物质享受,但无法买到时间。
因此,时间比金钱更为宝贵,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
名句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处:《宋词·临江仙·夜泊水村》•作者:杨万里•解读:这句诗意蕴含着变幻无常的人生哲理。
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艰难和困难,让人感到无路可走。
然而,当我们度过困难的时刻,就会看到新的希望和美好。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前方可能有更美好的景色等待着我们。
名句四: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出处:《庐山谣》•作者:宋慈•解读:这句名言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不容回头。
岁月不会停留在某个时刻,时间会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前进。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个时刻,不要浪费光阴。
名句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处:《阿房宫赋》•作者:杜牧•解读:这句名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死亡的思考。
人生中每个人都必然会面对死亡,因此要珍惜生命,保持对人生和历史的热情和追求。
拥有一颗真正的丹心,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和光芒。
名句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处:《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解读:这句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宏伟的人文建筑。
黄河在白云之间向远方流淌,而城池孤立在万仞高山之上。
古 代 名 句 精 粹 解 读

古代名句精粹解读爱国爱民篇1.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出处:明·于谦《立春日感怀》讲解:前一句表达了忠心报国之意,后一句表达了拳拳思亲之情。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有。
出处:宋·陆游《夜泊水村》讲解:无再有:指双鬓已白,不能再变成青黑色。
意思是年龄大了,不会变得年轻了。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一心报国、万死不辞的壮烈情怀。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处:宋·陆游《示儿》讲解: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中原: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中原地区。
乃翁:你们的父亲。
这两句诗如同临终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情怀。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处:清·徐锡麟《出塞》讲解:解:知道。
沙场:战场。
马革裹尸:东汉马援曾说过,男子汉要死就要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首回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士只知道为国牺牲,至于死后是否能把尸首运回家乡,那倒不在乎。
它表达了作者为国牺牲、义无反顾的战斗决心。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其一讲解:阖棺:盖棺。
前一句是流传甚广的名句。
后一句是说,一个人的成就还须等到死后才能论定。
作者认为未死以前还可以为国家做许多事情,表现出一种为国而忧的情怀。
6.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讲解:这两句的意思是:担当重任的人能深谋远略,深谋远略的人不计较眼前得失。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处: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讲解:吴钩:刀名,刃稍弯。
五十州:指当时中央政权不能控制的藩镇地区。
唐宪宗即位后决心用武力削平藩镇。
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为国家统一事业尽力以建树功业的愿望。
8.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讲解:喻指关心百姓疾苦,哪怕是细小的事情都深切关注。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的中国名句

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许多优美的名句。
这些名句不仅在当时流传广泛,如今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这些名句中,有许多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辟表达,展现了古人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选取并解读几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的我国名句,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爱人类,爱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国名儒孟子在《滕文公上》中的名句。
这句话表达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关系,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在古代,个人对国家的关怀是一种责任、义务,而不是权力的延伸。
这种情怀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士人,到现代的社会精英,无一不将“爱国爱民”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种情怀仍旧不会被淡忘。
正如古人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和而不同,融合共生“和而不同,道之理也”,这是《庄子·外物》中的名句。
在这句话中,庄子表达了一种融合共生的思想,即“和而不同”的理念。
这种理念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理解与认知。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拥有共同的命运和利益。
对于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而“和而不同”的理念恰恰契合了这一点,倡导人们在保持差异的还要学会相互融合,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三、仁爱利他,关怀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颜渊》中的名句。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痛苦和不幸强加于他人。
这种仁爱利他的情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重要元素。
在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贫困、疾病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关爱他人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人类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的名句欣赏

中国古代文学的名句欣赏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学之一,而其中的名句更是流传至今,被广泛赞颂和欣赏。
这些名句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选取几个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文学名句,对其进行欣赏和分析。
1.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苏轼《水调歌头》这是一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句。
整句通过对人生的精辟描绘,表达了人生短暂如梦般的感叹,并将人生与江月借以喻比,展示了诗人洒脱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句名句使用了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人生与梦境相提并论,一方面强调了人生的短暂性,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深深感慨。
同时,将江月作为人生的景象,更是展现了苏轼个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杜甫《月夜忆舍弟》这是一句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名句。
整句以对友情的思念和美好愿望为主题,将人长寿和同欣赏清朗明亮的月亮作为表达的对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句名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真理。
通过将友情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诗人借月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传达了情感深远、友情长久的情怀。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陆游《十四寒江独钓图》这是一句出自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名句。
整句描绘了诗人心境的起伏和生活中的变幻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句名句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山重水复的景物描绘,表达了生活的困境和无助感,但接着又以柳暗花明的景象展示了生活的希望和变好的可能性。
这种蕴含着希望和力量的描写方式,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 王勃《滕王阁序》这是一句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句。
整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壮丽景象和广阔天地与人生的关联,表达了诗人抒发自我情感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心声。
白话解读诗词名句

白话解读诗词名句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远的历史底蕴。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诗词常常显得晦涩难懂。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扮演教育内容创作者的角色,将诗词名句进行白话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一、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进行解读。
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乡的情景。
通过白话解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月亮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通过白话解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
二、古文经典古文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等。
这些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道德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白话解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 《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段经典语录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友情的珍贵。
通过白话解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孔子在这段话中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乐趣,而朋友的到来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2.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段话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一种理想境界。
通过白话解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句话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只有在道德修养和亲民之道上追求至善,才能达到大学之道。
三、名句解读除了诗词和古文,中国文化中还有许多名句,这些名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蕴,我们可以通过白话解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 孔子的名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态度。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中的名言名句及解析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中的名言名句及解析1《尚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斗志。
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宁,别人的言论也要符合道才能让人接受。
2《国语》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欲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测,多少东西都填不满,他会诱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3《战国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偏移,满月之后便会亏缺,任何事情一旦过盛就会走向衰败。
物极必反,万事不必太追求完美。
4《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
再难的事,也是从简单开始的,再大的事也有小的方面。
5《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才能取得进步,人要想成长,就要先学会反省自己。
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6《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与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爱之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回报你以爱心。
你先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7《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一个人如果目标定得过低,成就肯定不会高。
人当志存高远,有较高的理想目标才能促使人不断奋进。
8《史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再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
为人处世要谦逊,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9《淮南子》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船翻了才能看出谁会游泳,万马奔驰中才能看到谁御马技术精湛。
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在机会没来之前,沉下心来充实自己。
10《汉书》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刺耳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有用,就像药虽然苦,却能去除疾病。
有一个说忠言的朋友比有一百个说漂亮话的有价值得多。
11《三国志》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善行再小也是有益于他人的好事;坏事再小,也会伤害他人。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_古典名句励志及释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_古典名句励志及释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注译

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注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书·大禹谟》惟,是。
两句说:所谓德就是管好政顾客,而施政的目的在于养护人民。
这反映了中国上古开明的统治者个政治工作的理解。
能自得师者五,谓人莫已若者亡。
《书·仲虺之诰》王(wàng),称王,统治天下。
莫已者,莫若已。
两句大意是:能够的统治者必将归于灭亡。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
《书·泰誓下》迪(dí),进。
戮(lù),杀。
这是周武讨伐商纣进军令中的两句,用以奖罚参战的将士,大意是:功劳多的人会得到优厚的奖赏,不前进杀敌的人将被当众处决。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书·武成》阳,指山的南面。
桃林,地名,在华山以东。
两句互言,大意是:把战时集中使用的牛马都分散在华山以南和桃林一带的原野单。
指战争结束,和平的农耕生活开始了。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书·胤征》炎,烧。
昆冈,指昆仑山,以产玉著称。
两句谓火烧昆仑山时,美玉和顽石都将遭到焚毁。
比哈战争波及的地方必将损害无辜。
后常指不论好坏,一起摧毁谓“玉石俱焚”。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书·太甲中》孽,灾祸,罪过。
违,避开。
逭,逃避。
两句是说:天降灾祸还可以躲避,人自己犯了罪就不能逃脱了。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
《书·君牙》之,句中助词。
两句大意是:心中忧愁,且有危殆之感,如同踏在猛虎的尾巴上。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书·六甲下》陟,凳,行进。
遐,远。
迩,近。
如要升得高,必从低处开始,如要行得远,必从近处起步。
本谓善政的施行必有渐进的过程,但在一切事物的发展上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人之有技,若已有之。
《尚书·秦誓》看到人家有技艺,就象自己的一样高兴。
此在鼓励人不嫉贤妒能。
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
〔周〕武王姬发《大誓》逸文与闻,同“预闻”。
两句大意是是:参与国家政务的人,如果作不出有利于人民的顾客,就该遭到斥退;身居高级职位的人,如果不能把有才干的人推荐出来,就该受到驱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解读
一句名句,就是一扇哲理的窗户,一位良师益友。
多读一些名句吧!读一句名句,就等于认识与摘取了一朵生活浪花。
积累与读懂得越多,就越能让你仿佛走进了一个永不枯竭而充满智慧与希望的生命的海洋。
对名句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能知道它自身的涵义,更懂得它能给予我们“真?善?美”的启发和优秀文化的积淀,那就是解读!
(一)中国古代名句
[先秦名句]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2、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
纳:入,使入。
3、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求:找寻。
疵:毛病。
4、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
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廪(lǐn):粮仓。
实:充实。
7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
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9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
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1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
砺(lì):磨刀石。
18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