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民间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

合集下载

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本文将从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1. 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发展,对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设计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在设计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围绕节日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进行设计。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手工制作、音乐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要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在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启发。

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形式,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交能力,达到教育目的。

3. 实施教育活动的策略与方法在实施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时,需要借助多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例如故事书籍、游戏道具、音乐器材等,为孩子们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可以组织传统节日文化主题的角色扮演、庆祝活动、手工制作等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要注重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中,共同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 总结与展望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更多的文化传统元素,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实践

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实践

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实践示例文章篇一:《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实践》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传统节日!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咱们的生活。

先来说说春节吧,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一到春节,幼儿园里到处都红彤彤的。

老师会带着我们一起剪窗花,那红红的纸在我们小手中,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漂亮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

我们还会一起写福字,小手握着大大的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虽然写得不太好看,可心里却美滋滋的。

“这福字写得不好看咋办呀?”“哎呀,这有啥,心意到了就行呗!”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可欢乐啦!再讲讲端午节,那可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我们会一起包粽子,白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被绿色的粽叶包起来,就像一个小娃娃被裹在了被子里。

“我包的粽子咋漏米啦?”“哈哈,你包得太松啦!”大家一边包一边笑。

老师还会给我们讲屈原的故事,听得我们眼睛都不眨一下。

中秋节的时候,幼儿园里会摆上好多好吃的月饼。

老师会告诉我们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我们就会好奇地问:“真的能看到嫦娥吗?”大家一起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里充满了幻想。

还有重阳节,老师会教我们要尊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我们会给他们做小礼物,画漂亮的画。

“我要给奶奶画一朵花!”“我要给爷爷做一张贺卡!”大家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

它让我们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它难道不是很重要吗?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喝水一样,这些传统节日就是我们精神的粮食和水呀!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所以说,咱们幼儿园一定要多多开展关于传统节日的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和喜欢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能让我们开心,还能让咱们的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多好呀!示例文章篇二:《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实践》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可有意思啦!就拿幼儿园来说吧,把这些传统节日融入到教育里,那简直太棒啦!先来说说春节吧!每到春节,幼儿园里可热闹了。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民间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民间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民间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幼儿园民间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一、确定节日的核心意蕴也就是要找到各个传统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然后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如端午节,最典型的活动是:挂五端、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提炼的核心意蕴可以为:强身防病、弘扬爱国、增进亲情、团结向上。

二、围绕核心意蕴,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全部活动应该自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

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活动),由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核心意蕴的理解。

三、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活动形式的设计涉及的是要使用哪些教育策略和活动;哪种活动形式更便于幼儿学习;对于设计好的活动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实现等等。

在设计活动形式时,只有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才能有效地完成节日主题活动。

例如在“端午节”的主题中,关于粽子的活动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在小班开展《好吃的粽子》的活动,让幼儿参观大班亲子活动包裹粽子的现场,认识粽叶,知道粽子是怎样做出来的。

午点时品尝粽子,闻闻粽子的味道,说说粽子的形状、大小,看看里面是什么馅的,尝尝是什么味道。

在中班开展《我吃过的粽子》这一活动,主要通过“粽子”这一载体,以观察、谈话、分类、品尝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粽子有多种形状、多种味道,了解吃粽子的由来等。

四、注重区角的渗透延伸1.丰富游戏内容,增添新的主题。

如在端午节主题中小班老师有意识地将包粽子、做豆糕等加入到点心店游戏中,让幼儿用彩泥做粽子、印制绿豆糕;还在娃娃家中增添虎衣、虎帽、小肚兜等材料让幼儿给娃娃打扮。

在大班的角色区内新增游戏主题——小小五芳斋,让幼儿用粽叶、旧报纸、彩线等学包粽子,并在超市设立专柜,向顾客推销等。

2.让幼儿的兴趣在区角中延伸。

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设计 幼儿园文化课程

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设计 幼儿园文化课程

幼儿园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一套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幼儿园文化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题。

本文拟就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设计展开探讨,从内容、教学方式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1.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通过学习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和民间艺术表演,可以很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幼儿园文化课程中,应将传统节日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2.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审美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文化课程中,可以加入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民间艺术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3. 传统故事传统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份子,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讲述《三只小猪》、《大闹天宫》等经典传统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 传统手工传统手工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剪纸、编织、绣花等传统手工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1. 游戏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2. 参观体验通过组织孩子们参观民俗博物馆、民间手工作坊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故事讲解故事讲解是幼儿园文化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讲述精彩的传统故事,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实施方法的选择1. 教师示范幼儿园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给予孩子们良好的示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

幼儿园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被认为是培养幼儿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就幼儿园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探讨。

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传统节日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人们庆祝丰收和佳节的方式,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和精神的重要载体。

幼儿园正是孩子们最初接触社会的环境,因此,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十分重要。

二、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传统节日正是培养幼儿爱国情怀的良好契机。

通过给幼儿讲述节日的起源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春节的教育活动中,通过讲述舞龙和舞狮的来历,并给幼儿展示一些相关的表演视频,幼儿可以既参与其中,又能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节日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庆祝形式,因此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在幼儿园中,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端午节的教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分成小组,制作传统的粽子,并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四、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传统节日活动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在教育活动中,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创新的参与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以中秋节为例,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灯笼制作比赛,并要求幼儿设计独特的创意灯笼。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幼儿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创新的可能性。

五、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延伸与应用除了节日教育活动本身,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扩展和应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例如,利用父母参与的机会,可以组织家庭校园合作,让幼儿通过和家人一起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来增进亲子关系,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同。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我们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以期形成贯穿始终、具体实践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1.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幼儿园课程中,我们可以借用中秋节的教育资源,如教幼儿一些传统节日食品的制作方法,如月饼、糖葫芦等,让幼儿亲手制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利用中秋节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以从课程内容、教材资料等方面入手,让幼儿了解传统的中秋故事,如吴刚砍桂子、嫦娥奔月等,让幼儿通过故事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2. 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用春节这个节日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如庆贺过年、贴春联、放鞭炮等。

同时,可以通过春节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对长辈的尊重和关注。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亲手制作一些春节礼品和贺卡,送给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传递节日祝福和感恩之心。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借助端午节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功效和传统意义,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对英雄传说的推崇和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体验到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有效融合的实现要实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幼儿园文化活动设计: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

幼儿园文化活动设计: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的文化活动设计中,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民俗习俗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出发,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在幼儿园文化活动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案。

1. 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节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了解和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幼儿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心。

传统节日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浓厚情感,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春节主题课程设计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设计春节主题课程可以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春联制作、包饺子、走亲访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传达节日的意义,激发幼儿的情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清明节主题课程设计清明节主题课程设计要注重向幼儿传达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可以设置祭扫祖先、制作清明花、讲解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幼儿尊重和维护传统文化。

4. 端午节主题课程设计在端午节主题课程设计中,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讲述屈原的故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总结回顾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设计,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促进幼儿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同感。

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设计中,幼儿园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学习习惯、知识水平等方面,确保课程设计能够贴近实际、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民俗教育论文

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民俗教育论文

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民俗教育中国的风俗是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贝遗产,它蕴涵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善良、淳朴友好等优良品格以及自强自立等民俗精神。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而传统的民俗节日就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往往是融合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融合于传统节日中。

所谓传统民俗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

民俗教育带有很大的随机性,需要教育者能抓住即景即情。

因此,适时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民俗教育,是一种幼儿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有效手段。

跨入21世纪的大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育将承担起铸造知识经济时代辉煌的历史重任。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民俗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和创新的问题。

教育作为文化传承、交流、融合与创造的重要途径,理应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发展文化的重任。

而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初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当实施民俗文化教育。

幼儿教育是素质的奠基工程,就幼儿综合性基本素质的塑造来看,我们认为它应该是有两个要素:一是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二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求知欲望。

中国文化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从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不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被丰富而发展,就是在被同化而消失。

为此,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如果不及早注入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儿童就可能因不熟悉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导致知识结构上失衡,爱国情感的欠缺,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

根据《学前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为了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热烈、喜庆、欢乐等浓浓的节日气氛,初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及社会规范,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让教师、家长都来了解和关心我们的社会,改革当今教育现状,继承与发扬中华民俗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启蒙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民间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
一、确定节日的核心意蕴
也就是要找到各个传统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然后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如端午节,最典型的活动是:挂五端、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提炼的核心意蕴可以为:强身防病、弘扬爱国、增进亲情、团结向上。

二、围绕核心意蕴,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全部活动应该自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

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活动),由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核心意蕴的理解。

三、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的设计涉及的是要使用哪些教育策略和活动;哪种活动形式更便于幼儿学习;对于设计好的活动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实现等等。

在设计活动形式时,只有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才能有效地完成节日主题活动。

例如在“端午节”的主题中,关于粽子的活动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在小班开展《好吃的粽子》的活动,让幼儿参观大班亲子活动包裹粽子的现场,认识粽叶,知道粽子是怎样做出来的。

午点时品尝粽子,闻闻粽子的味道,说说粽子的形状、大小,看看里面是什么馅的,尝尝是什么味道。

在中班开展《我吃过的粽子》这一活动,主要通过“粽子”这一载体,以观察、谈话、分类、品尝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粽子有多种形状、多种味道,了解吃
粽子的由来等。

四、注重区角的渗透延伸
1.丰富游戏内容,增添新的主题。

如在端午节主题中小班老师有意识地将包粽子、做豆糕等加入到点心店游戏中,让幼儿用彩泥做粽子、印制绿豆糕;还在娃娃家中增添虎衣、虎帽、小肚兜等材料让幼儿给娃娃打扮。

在大班的角色区内新增游戏主题——小小五芳斋,让幼儿用粽叶、旧报纸、彩线等学包粽子,并在超市设立专柜,向顾客推销等。

2.让幼儿的兴趣在区角中延伸。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幼儿往往会对老师组织过的精彩活动意犹未尽,为了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需求,我们就在区角游戏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感兴趣的幼儿继续去玩一玩、做一做。

如在全园举行的龙舟展示后,幼儿对龙舟表演充满了好奇,都想亲自去试一试,可真正轮到演出的只有部分幼儿,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展示结束后,我们将自制的龙舟放在了表演区,又提供了鼓、桨、绸带等材料,这下表演区可热闹了,成为大家争抢的区域。

3.根据幼儿的特长设置区角。

每个班幼儿各方面发展都各有特色,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来设置区角,这样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如幼儿动手能力较强的班级,在端午节主题中设置的美工区就很有特色,我们根据端午节里有佩香囊、吃咸鸭蛋、挂彩粽等风俗习惯,在美工区里投放了海绵纸、卡纸、彩色纸、彩色丝线、鸭蛋壳、水粉颜料等素材。

让幼儿用两块海绵纸订住中间填报纸的方法制作各式香包,并在香包上进行装饰。

用多种水粉颜料在鸭蛋壳上装点各种图案做成彩蛋,再用彩色毛线编一个鸭蛋网将彩蛋装在网中,最后还可将香包和彩蛋等一起制成漂亮的挂饰装扮教室,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五、利用多元的教育资源
1.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包括墙面布置、活动材
料的空间布置和游戏、活动区域和活动室的创设等,此处重点探讨视觉环境的创设。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走廊上悬挂自制的各式彩粽、龙舟;在班级门口插上艾草、挂出粽子;在班内主题展示墙内展示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实物或图片等,还利用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向幼儿播放有关端午来源的故事动画,观看龙舟比赛的场景等,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一种浓浓的节日氛围,让幼儿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地感受熏陶。

2.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民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我们重视家园合作,调动幼儿家庭中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资源,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我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等形式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开展的意义、近期准备开展的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还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从资料的收集、材料的提供到亲子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

在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发放“主题活动反馈表”,虚心听取家长对活动的评价或建议,积累经验,认真反思,不断改进主题活动。

3.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们教师主动走进社区,向群众了解当地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带领幼儿参观百润发超市的粽子展览;还有效地借助新闻媒体对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活动进行报导,扩大影响力。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幼儿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幼儿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

这也正是我们构建民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最终目标。

民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不仅让我们教师重温了节日的浓浓情意,更让幼儿从小就体验到了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并在参与实践操作中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们幼儿园围绕节日主题举行的一些大型活动,扩大了我们幼儿园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民间艺术特色更为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