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石油工程导论2-3.

石油工程导论2-3.

11
3.2
水平井钻井
水平井开发多层系油气藏
12
3.2
水平井钻井
侧钻水平井可有效的解决生产井的水锥问题
13
3.2
水平井钻井
用水平井连通有高低差的两孤立油藏
14
3.2
3.2.4 水平井的关键技术 •合适的油气藏选择 •井眼轨迹控制 •井壁稳定 •井眼清洗 •油气层保护 •固井完井
水平井钻井
15
定向钻井
3.1.3 定向井造斜方法
• 井下动力钻具造斜
– 弯接头、弯外壳、偏心垫块
8
3.2
3.2.1 水平井的概念
水平井钻井
水平井是指井眼轨迹达到水平(900左右)以后,再继续延 伸一定长度的井。
水平井的靶:
垂 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靶前 位移
水平段
水平位移
9
3.2
水平井钻井
3.2.2 水平井的分类
常规水平井可分为: 长半径水平井 中半径水平井 短半径水平井
20
3.3 大位移井钻井
3.3.3 大位移井的发展状况
大位移井始于本世纪20年代,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发 展缓慢。进入80年代后半期,随着相应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钻井技术的发展, 如水平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等,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
国外情况 (98年的记录) C-30 M-11
1)垂深与水平位移之比最大的是C-30定向井,水平位移为1485米,总垂深为294 米,垂深与水平位移之比达1:5.05。 2)水平位移最大的井M-11井,水平位移10114米。
18
3.3 大位移井钻井
钻井船和陆上钻机都不能 到达的潮汐和滩涂地带

期末复习题 石油工程概论6页

期末复习题 石油工程概论6页

《石油工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深井、超深井;2.地层孔隙压力;3.地层破裂压力;4.井斜角;5.井斜方位角;6. 岩石可钻性;7.岩石各向异性;8.机械钻速;9.欠平衡钻井;10.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11.地层油溶解气油比;12.地层油体积系数;13.岩石孔隙度;14.岩石有效渗透率;15.蒸汽吞吐;16.蒸汽驱;17.采油指数;18.油井流入动态曲线;19.气举启动压力;20.基质酸化;21.压裂酸化;22.体积波及系数.二、填空题1.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

其中,是钻井中常遇到的岩石。

2.钻机的三大系统包括、、。

3.牙轮钻头的牙齿分为和两大类。

4.目前石油钻井中常用的钻头分为钻头、钻头及钻头三大类。

其中钻头使用最多。

5.钻柱包括、、以及各种。

6.钻具连接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7.钻井八大件包括:、、、、、、、。

8.定向井井身剖面的四个基本段为:、、、。

9.井眼轨迹的基本要素为:、和。

10.常用的气体钻井方式包括、、以及充气钻井等。

11.钻井过程中常见的复杂情况有、、、钻具事故等。

12.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13.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

14.油藏流体在井筒垂直管中流动可能存在的流型有、、、和雾流五种。

15.自喷油井生产中,流体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经过、、和四个基本流动过程。

16.油藏驱油的天然能量主要包括、、、、五种。

17.目前国内外油田所采用的注水方式主要分为、、、四种。

18.根据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任务,可分为、和。

19.按照酸化工艺不同,可分为、和压裂酸化。

20.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主要有、、和微生物采油法。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钻进过程中,固相含量及其分散性会影响钻速。

()2.定向井与直井的最大区别在于定向井的井眼弯曲度较大。

()3.目前广泛使用的完井方法为射孔完井法。

()4.由于地层自然造斜等原因,实际钻成的油气井没有绝对垂直的。

石油工程导论考试提纲 盛广龙

石油工程导论考试提纲   盛广龙

石油工程导论考试提纲第一部分:油藏★1、了解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答: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烷烃(主要), 非烃气体(少量)富气 ≥100g/m3 甲烷含量超过50% 干气 <100g/m3 甲烷含量超过98%★★★★2、掌握油藏的相图特征及有关名词概念;第二节油气的相态◆四区◆三线◆六点等液量线泡点线露点线第二节油气的相态◆四区◆三线◆六点气相区气液两相区液相区反常凝析区第二节油气的相态◆四区◆三线◆六点第二露点露点泡点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点临界凝析压力点相关概念:①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共存的压力。

②泡点压力:在一定温度下,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③露点压力:在一定温度下,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

④泡点线:液相区和两相区的分界线⑤露点线:气相区和两相区的分界线★★3、掌握原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地层油粘度等概念,并弄清相应的影响因素对这些物性参数的影响;㈠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Rs1.定义①地层油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分离出的气体标准体积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标m3/m3。

②单位体积地面油在油藏条件下所溶解的气体的标准体积,标m3/m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是用接触脱气的方法得到的。

㈡.地层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Vf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s之比,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

㈢地层原油两相体积系数:当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的气体的总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之比。

㈣地层原油压缩系数: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也可以理解为:压力每降低1MPa,1m3地层原油体积的膨胀值。

影响因素:★4、掌握天然气的压缩因子的概念及有关因素对天然气粘度的影响。

答:压缩因子: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影响天然气的粘度低压下:①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②气体的粘度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③低压范围内,气体的粘度几乎与压力无关。

石油工程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石油工程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机器的“粮食”。

石油和天然气是优质的能源、润滑油料及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有“国民经济的血液”之称。

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78.2% ,沙特阿拉伯位列世界石油储量之首。

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73.08万亿立方米,欧佩克成员国的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2%。

俄罗斯位列世界天然气储量之首。

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是世界三大资源国,证实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2%、15.8%和14.7%。

(我国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的2.3%,排名第11位;世界人均石油23吨,我们只有2.5吨,占世界人均的11%;(我国天然气储量)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m3,我们只有1080m3,占世界人均的4.6%。

油区:20多个{陆上(如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华北大港、吉林四川、青海、塔里木、克拉玛依、长庆、玉门、中原等)海上(如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等)}“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

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

“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是石油主要成分,约占80%以上。

含有氧、硫、氮的化合物(非烃化合物)有时可达30%。

不利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和加工。

石油的元素组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约占80%一88%;氢约占10%一14%;氧、硫、氮约占0.3%一7%。

石油中若碳、氢元素含量高,且碳/氢值低,则油质好;若氧、硫、氮元素含量高,则油质相对较差石油组分组成:i 油质ii 胶质iii 沥青质iv 碳质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石油一般呈棕色、褐色或黑色,也有无色透明的凝析油。

)2密度3粘度(地下采出的石油在提炼前称原油。

地层粘度大于50 mPa·S、密度大于0.92的原油称为稠油。

石油工程概论XXXX(2-3)

石油工程概论XXXX(2-3)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是用接触脱气的方法得到的。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2)影响因素 ① 油气性质
油气密度差异越小,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越大。
② 压力
③ 温度 油藏条件下,T升高,Rs降低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3、压缩系数(Co) (1)定义: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Z<1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易压缩
Z=1实际气体成为理想气体 Z>1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难压缩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天然气压缩因子,可根据天 然气组成和所处温度、压力条 件查相应图版获得。
拟对比压力PPr: ppr

p ppc
拟对比温度TPr:TP r
T Tpc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芳香烃(aroma-alkane)
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苯酚、脂肪酸
其它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硫醇、硫醚、噻吩 含氮化合物:吡咯、吡啶、
高分子杂环化合物:胶质、沥青质
组份
CO2 N2 C1 C2 C3 IC4 NC4 IC5 N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C19 C20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27 C28 C29 C30 C31 C32 C33 C34 C35 C36+ SUM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四、天然气高压物性 1、压缩因子(Z)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 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 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 1.气体分子无体积; 2.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3.气体分子间是弹性碰撞;

石油工程导论

石油工程导论
测井:1.电缆测井
2.自然电位测井
3.声波测井
4.电阻率测井
5.井温测井
Hale Waihona Puke 6.放射性测井【钻井技术】
钻井方法的发展及评价
·旋转钻井系统
·常规的钻井作业
·旋转钻井系统海上钻井
·井控
·特殊钻井工艺过程
1.石油钻井的概念
所谓石油钻井是指为了勘探和开发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而在地表钻凿一个通往地下油气层直径很小的井眼的工作。
经济等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进行油气田的早期评价,开发
设计、调整方案及三、四次采油设计外,更经常的工作是:
1、加强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分析,提出各种开发措施及建议;
2、要求有关单位进行油气天的监测工作。除对油气水井进行日常常规测试外,
还需对某些井、某些项目作专门测试。例如生产测井、开发地震测试、试井等;
2、井口:井的开口端。Z*
把钻井按钻井的目的进行分类:
区域普查井:基准井、剖面井、参数井、构造井
探井:预探井、详探井、边探井
开发井:生产井(油井、气井)、注入井(注水井、注气井)
特殊用途井:检查井、观察井、调整井、救援井等。
目前较新的钻井技术:
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技术
分枝井技术
深井(4500~6000m)、超深井(6000m以上)
4.复合是式驱
5.重力驱
【完井与试油】
完井工程:
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层到固井、完井、下生产管柱、排液、诱导油流,直至投产的工艺过程组成的系统工程。
完井工程设计的任务:
对油气层潜在损害进行评价,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储层的损害,使油气层与井筒间保持良好的连通条件,最大程度发挥其产能;

石工概论复习重点资料

石工概论复习重点资料

石工概论复习重点资料第一章1.什么是石油?什么是天然气?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合混合物。

从外观上看是一种黑乎乎油状粘稠液体,是一种深埋地下的可燃性矿物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是以烃类为主,含CO2、N2、H2S的混合气体。

(天然气是石油的主要类型,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第二章1.地壳中分布着哪三大类岩石?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循环和转化的?三大类岩石分别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转化:1)岩浆岩被侵蚀的物质以水平层的形式堆积在低洼或浅海处。

当沉积物进一步连续地堆积时,早期未固结的堆积物被上覆的沉积岩压实,并与水生矿物相胶结形成沉积岩。

2)沉积岩的一部分埋藏在深处,经过高温高下形成变质岩。

3)随着温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加,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被熔化成岩浆,岩浆喷出后冷却和重结晶又形成岩浆岩。

2.什么叫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储集层分为哪几大类,各自的特性是?生油层: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储集层: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闭储集层,避免其中的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储集层类型:碎屑岩储集层,(特性:其孔隙类型以原生的粒间空隙为主,孔隙度一般为5%-40%),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性:其单位体积内的储集空间小,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其联通孔隙度一般为1%-3%,个别储集层可达到10%)其他类型的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粘土岩等储集层)特性: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很多,但在其中储存的油气量在世界油气总储量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3.什么叫岩石的孔隙度?什么是含油饱和度?储集层岩石中空隙的总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叫做孔隙度;油层空隙里含油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叫做含油饱和度。

4.什么叫岩石的渗透率?什么叫有效渗透率?什么叫相对渗透率?渗透率是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一种量度。

石油工程导论-油藏工程部分-10.15

石油工程导论-油藏工程部分-10.15

2.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3.气体分子间是弹性碰撞;
天然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多组分混合物,不是理想气体
压缩因子: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 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Z=V实际 V理想
= V实际 nRT
P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ZnRT
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把砂岩和碳酸盐岩中的固体部分统称为基质,除组成骨 架的颗粒外还有胶粘物等。
一、砂岩的粒度组成及比面
1.砂岩的粒度组成 砂岩的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
粒的相对含量。
测定方法
薄片法 较大直径的砂粒组成 筛析法 中小直径的砂粒组成 沉降法 粒径小于72μm以下颗粒
2.岩石的比面
岩石的比表面积:
第一节 油气的化学组成
一、天然气的组成
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烷烃(主要)
CH4
70-98%
C2H6
C3H8
C4H10
>C5
非烃气体(少量)
H2S CO2 CO N2 H2O
惰性气体He、Ar
天然气的分类
矿藏
气藏气 油藏气 凝析气
汽油蒸汽含量
富气 干气
≥100g/m3(湿气) <100g/m3
硫含量
酸气 净气
Bw 1
油藏条件下的体积 地面条件下的体积
3. 等温压缩系数
在等温条件下,地层水随 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Cw
1 Vw
Vw P
T
无溶解气地层水压缩系数
第二章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
孔隙 裂缝 溶洞
为油气提供
储集空间 渗流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石油钻井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目前最常用的是哪种?
1.顿钻钻井法、旋转钻井法(转盘旋转钻井法、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柔杆钻井法)
2.顿钻钻井法:起、下钻费少,所用设备也很简单。

但它破碎岩石,取出碎屑的作业都是不连续的,钻头功率小,破碎岩石效率低,钻井速度慢,不能进行井内压力控制,只适用于钻直井。

旋转钻井法:①转盘旋转钻井法:能够传递扭矩和施加钻压到钻头,同时又提供了洗井液的入井通道,从而保证了钻头在一定的钻压作用下旋转破岩,提高了破岩效率,并且在破岩的同时,井底岩屑被清除出来,以此提高了钻井速度和效率。

②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提高了破岩效率和钻进能力。

③柔杆钻井法:避免了钻柱易于折断和能量传递效率很低的缺点
3.旋转钻井法中的转盘旋转钻井法
二、钻井设备主要包括哪些系统?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起升系统:主要完成起下钻、接单根和钻井时的钻压控制任务。

2.循环系统:在钻进过程中通过循环洗井液从井底清除岩屑、冷却钻头和润滑钻具
3.旋转系统:保证在洗井液高压循环的情况下给井下钻具提供足够的旋转扭矩和动力,以满足破岩钻进和井下的其他要求。

4.驱动与传动系统:产生动力,并把动力传递给泥浆泵、绞车和转盘。

5.气控系统:确保对整个钻机的各个工作机构及其部件的准确、迅速控制,使整机协调一致的工作。

6.井控系统:控制井内的压力,防止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流入井中。

三、牙轮钻头、PDC和天然金刚石的破岩机理?适应于何种地层?
1. 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过程中,在钻压和钻柱旋转的作用下,牙齿压碎岩石并吃入岩石,同时产生一定的滑动而剪切岩石。

当牙轮在井底滚动时,牙轮上的牙齿依次冲击、压入地层,这个作用可以将井底岩石压碎一部分,同时靠牙轮滑动带来的剪切作用削掉牙齿间存留的另一部分岩石,使井底岩石全面破碎,井眼得以延伸。

适用地层:从软到坚硬的各种地层。

2.金刚石钻头(PDC、天然金刚石):依靠坚硬耐磨的金刚石切削齿来破磨和铣削岩石。

主要用于坚硬地层。

四、钻柱的组成和作用?
1.钻柱使用各种接头将方钻杆、钻杆和钻铤等部件连接起来所组成的入井管柱。

2.传递扭矩、施加钻压、输送洗井液、延伸井眼、起下钻头、特殊作业
五、钻井液的定义、组成和功用?
1.定义:在钻井过程中,能够完成洗井循环而达到清洗井眼目的的流体统称为洗井液。

2组成:泥浆、清水、空气和天然气。

3.功能:①清洗井底携带岩屑②悬浮岩屑③阻止地层水中油、气、水流入井内④保持井壁,防止井壁坍塌⑤冷却、润滑钻头和钻柱⑥向井底传递水功率⑦了解地层⑧减轻钻柱或套管的悬重。

六、一口井的各个建井过程包括几个主要环节?
答:1.钻前准备2.钻进3.固井4.完井。

七、什么叫泥侵?水侵?它们对油气层造成的损害机理是什么?
1.定义:由于钻井过程中洗井液液柱压力通常大于地层压力,所以在这一压差作用下,洗井液中的自由水和粘土等固相颗粒将沿着油气层的裂缝侵入,造成水侵和泥侵。

2油侵.损害机理:当钻开生产层的瞬间即在井壁泥饼形成前,在压差作用下部分洗井液直接进入地层孔隙、裂缝中。

3.水侵损害机理:①油气层中的泥质成分吸水膨胀,从而使油气流通道截面积缩小,形成堵塞。

②地层中的可溶性盐类溶解产生化学沉淀物堵塞油气流通道。

③破坏孔隙内油气流的连续性。

④产生水锁效应。

增加油流阻力。

八、何谓固井,为什么要固井,固井的工艺过程如何?答:在已钻成的井眼内按设计要求下入套管柱,并在套管柱与井壁形成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使之固结在一起的工艺过程。

安装井口装置;巩固疏松井段,隔离复杂地层;避免压漏地层;封隔高压层,使油气水互不串通;为油气生产建立长期的通道;封闭暂不开采的油气层。

下套管和注水泥。

九、目前常用的有哪些完井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后期完井法:套管射孔完井法、贯眼完井法、后期裸眼完井法;
先期完井法:先期裸眼完井法、衬管完井法、砾石衬管完井法。

十、为何要钻定向井?定向井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答: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2. 地下地质条件的限制3. 钻井工艺的需要。

井斜角、原井斜角、导斜角。

十一、何谓定向钻井?定向钻井有几种剖面类型?
答:使井身沿着预先设计的方向和轨迹钻达目的层的钻井工艺方法。

三段式、多靶三段式、五段式和双增式。

一.中国采油工程技术经历的5个阶段?
答:1. 探索、试验阶段2. 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
3. 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发展阶段
4. 采油工程新技术重点突破阶段
5. 采油系统工程形成和发展阶段
二.采油工程面临的挑战?
答:1.老区勘探程度的提高和新区勘探领域的开拓,对石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老油田提高采收率、低品位难动用储量的经济有效开采和天然气开发,都需要不断提高石油工程技术的贡献率。

3.采油工程已形成了一些配套技术,但仍然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瓶颈”。

4.聚合物驱二、三类储量工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等工艺技术都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三.自喷井生产系统的基本流动过程?
答:1.从油层到井底的地下渗流2. 从井底到井口的垂直和倾斜管流3. 经过油嘴流出井口的嘴流4. 通过井口地面出油管线流至集油站分离器的近似水平管流。

四.人工举升的方式?
答:1.气举采油2.机械采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五.采油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1.完井工程设计2. 注水工艺设计3. 采油方式优选4. 油
层改造5. 配套工艺设计6. 动态监测。

提高单井产量的措施:压裂;酸化。

六.举升方式的采油原理?
答:借助人工补充能量将原油采至地面。

一、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充足的油气来源: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田的重要前提。

(2)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意指生油层中生成的丰富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逸散。

(3)有效的圈闭:在油气运移前形成、并处在油气运移通道上的圈闭,才是聚集油气的有效圈闭。

(4)良好的保存条件:油气藏形成之后,如果没有经历过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断裂)、岩浆活动、水动力强烈冲刷作用破坏油气藏的话,则它可以保存至今。

二、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下岩层一般是成层分布的,尤其是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形成层状结构,上下不同岩层,由于沉积时代不同,岩石的密度不同,以及岩石孔隙内含有的流体(油、气、水)不同等等,使岩层与岩层之间就有着不同性质的界面存在。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岩层性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不同;二是遇到不同岩层的界面,即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

人们利用地震波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加以研究和判别,就可以了解地质构造,这就是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三、油藏流体主要有哪些?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主要指什么?
答:1.存在于地下油藏岩石中的石油、石油伴生气(天然气)和地层水。

2.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

四、岩石的孔隙一般有哪几种类型?所谓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砂岩的孔隙、碳酸盐岩的孔隙。

原生孔隙为与成岩同时形成的孔隙,而次生孔隙为成岩后形成的孔隙。

五、什么是油藏岩石的渗透率?
答:用渗透率这一指标来表示岩石渗透性的大小。

六、反映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的物理量都有哪些?影响地层原油高压物性主要因素?
答:1.粘度、密度、压缩系数。

2.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原油中溶解气量的多少。

七、综合题
试综述常规勘探开发一个油田的完整过程?
要点:
油气勘探开发体系是由油气勘探工程、油气藏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构成的。

常规勘探开发一个油田的完整过程包括:
(1)常规勘探程序可分为(区域勘探)和(工业勘探)两大阶段,又可细分为(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四个小阶段。

(2)油气田开发程序主要包括油气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田开发调整三个阶段。

(3)一口井钻井工艺流程按其顺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

(4)当油层压力足够时,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油层渗流、井筒流动、油嘴节流、地面管线流动等四种流动过程。

当油层压力不足时,通过人工举升的方式把油采出来,也称为机械采油。

(5)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油气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天然气轻烃回收;液烃储存;输油、输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