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合集下载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法律是严肃的,执法者不被感情左右,是职责;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又是人性的本质。请以“法理和人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8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关键是抓住“情与法”对立而统一的辨证关系,法虽不可为情 左右,但法的本质是以规范来约束行为,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而这 种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情感交流的根本保证,现实中法律也在不 断完善更新,人道主义的关怀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情不可以驾驭在法律 之上,如果“以情代法”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只有认真执法并且结合 实情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才能使“法理和人情”更好地统一起来。
3.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 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 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 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 是话题。
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 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 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自由与纪律”
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 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 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或“扬此抑彼式”。
“偏见与关爱”
二.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中往往起到帮助理解话题, 暗示命题者的一些意图的作用(如对作文范围与立 意的某种限定)。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 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 立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 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
例: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甲乙两个好朋友 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 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 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 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 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 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一、两点论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

审题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

有的考生审题时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例1: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

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请以“勇敢和妥协”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

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运用正反对比法论证“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二、重点论关系型作文话题,审题时除了要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

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例2:请以“模仿与创新”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

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

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

例3:一个人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在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一、定义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

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

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

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

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

另外,注意偷换概念。

换词也应尽量避免。

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理解关系型话题事件的重点或核心,把握文章重点。
2
关注转折
找到论点与论据的转折点或者是分界点,进行合理的列举。
3
比较分析
把握议论文中的前后关系,理清两个观点的权衡,进行权衡对比。
两个方面的审题立意
从主题词入手
密切关注主题词的定义,探究词汇的背景意义。
注意人物关系
关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理解情境和角色的 特征属性。
探究关系型话题作文
关注审题技巧和写作方法,让你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更加出彩。
审题的重要性上出现错误。
2 理清题干
清晰把握题目的要求,帮 助作文更加准确地传递信 息。
3 凸显关系词
抓住题目中的关系词,知 道哪些部分需要着重分析。
如何准确理解关系型话题
1
找出主干
注重结尾
结尾与开头一样重要,要用生 动的语言发挥作用。
总结和建议
1 思考题目
2 明确思路
重点看题而不是读题,准确理解题意。
把握论点与论据,写出有条理的文章。
3 注重技法
利用各种技法提高文章质量并让文章更好地表达意思。
强调结构关系
把握文章的层次与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 意图。
关注时空限制
把握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考虑时空因素对 文章的影响。
审题技巧的讲解
仔细阅读题目
通过查找、比较和分析注意力可 以更加集中。
思路清晰
在写作之前需要理清思路,这样 写出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提炼关键
给自己提供思维导向,确定文章 的写作策略。
示例分析
1
假投票现象
活动中的假投票现象引发关注,影响了投票的结果。
2
全民健身
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作文有哪些注意点?

作文写作方法《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两点论》400字(共6张ppt)

作文写作方法《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两点论》400字(共6张ppt)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
情况。请以“勇敢和妥协”为话
题,写篇文章。
审题 [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
方面 “勇敢”和“妥协”两个

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不仅要谈“面 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 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运
用正反对比法论证“妥协”行ຫໍສະໝຸດ 结果 为造成的(失败或灭亡)。
关键词:现实生活,情况,话题,
,面对
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大自
现象 然中常有这样的
,面对强大
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
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 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
关键词:野牛,豹会,猎豹,战胜,
豹子,情况,现象,天敌,动物,转身, 面对,跪地求饶,吃掉,直到,死去,逃 掉,强大,勇敢。
作文写作方法《关系型话题作文审 题“四论”:两点论》
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关键词:关系,话题,作文,特点,
审题,四论,词语,形式,要素,两点论, 行文,偏题,离题,做到,并列,兼顾, 构成,考生,抓住,造成。
作文写作方法《关系型话题作文审 题“四论”:两点论》
例: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
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
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
情况 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
篇文章,审题,方面,比法,论证,结果, 请以,妥协,注意,不可,抓住,面对, 对手,对待,可能,行为,造成,失败, 灭亡,勇敢,强大,成功。
作文写作方法《关系型话题作文审 题“四论”:两点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 语》
再见
作文写作方法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四论”:两点论
400字
根据关系型话题作文的

关系型作文(议论文)

关系型作文(议论文)

关系类议论文导学案高二语文编写:李小静审稿:陈鹏日期:2009-10—29 序号:1【学习目标】(能力层级D级)1、能记住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

2、掌握审题技巧3、关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论点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1、审题,确定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2、确定论点【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高考链接部分内容,掌握关系式作文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论题的表现形式。

2、总结关系类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并完成“达标检测”。

【高考链接】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2005年全国卷一: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细加审题,便能领悟:话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可以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透析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符合话题的文章来。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2005年全国卷三: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进行作文.细加审题,便能领悟:这道题目教育人们要用正确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和现实,教育人们要把关爱铭刻在心,让怨恨随风而去.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奏响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取舍统一,彰显辨证,什么该记,什么该忘,要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主题。

3。

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或辩证关系式。

这种类型话题,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从物质、运动、实践等角度切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 - 副本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 - 副本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学习目标:了解关系型思辨类作文掌握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的方法一、真题体验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1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祥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

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2年新高考一卷(“本手、妙手、俗手”)和2022年新高考二卷(“选择·创造·未来”)二、入学联考作文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准。

2、概念不清。

三、真题演练【2021年高考浙江试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训练】一、读材料,找准思辨话题找出材料的关键句、关键词1.关键句:在题目中勾画2.关键词:二、扣概念,准确理解概念内涵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你对概念的理解,并用一句话表明你的中心观点。

3.概念理解:4.中心观点:三、重思辨,要有相互关系的理解、要有主客轻重5.话题涉及有哪两个或哪几个方面?6.话题的重点你偏向哪一方面?四、明构思,搭好主体框架7.本次作文正式文行文,采用的方式是:A 层进式()B 并列式()C 其他()8.请列出你的正文写作提纲(注意:正文至少要有三个主体段)在横线上用一句话填写你每一层要表达的意思。

作文审题立意-三元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十四)

作文审题立意-三元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十四)

三元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十四)(86至90练)目录86【浙江省Z20联盟第一次联考】话题:“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87【东莞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话题: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88【2022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三月联考】话题: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89【2022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三月联考】话题:亲知、闻知和说知90【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话题:“进档、倒档和空档”【正文】86【浙江省Z20联盟第一次联考】话题:“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作文真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原题答案】23. [立意解读]材料从物理功能方面提示了四种镜子的作用,而联系人生,四种镜子又都有心灵作用:望远镜一-志存高远/心怀远方/目光要长远,风物长宜放眼量;显微镜- -- 努力看清自己的不足/交友识人要看细/善于发现自已或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太阳镜- --看淡名利,看轻荣导,拒绝诱惑;哈哈镜一--乐观豁达,笑对烦恼、苦难等。

考生应当选定上述四镜中的两镜,分析、挖掘其中的寓意,然后结合人生、社会现实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可。

【作文指导】(语文畅学优陈保侯)1.四面镜子,四层关系。

作文材料引出四面镜子,“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并对其物理学功用进行简短的精准介绍。

四面镜子功用不一,作文要求从这四面中选取两面展开思考。

可选择的多元关系为四层,思考的范围为两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材料: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染 布店老板,一个嫁给雨衣店老板,老妈妈整天 担心,下雨天染布店那边的生意会不好,晴天 的时候雨具店那边的生意又不好,每天都这样 担心,后来有个人跟他说,你真幸福啊!无论 是下雨天还是晴天都会有生意,那个老妈妈乐 得不得了。 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两 者有一定的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快乐 幸福,但不是所有的思维转变都能带来快乐幸 福。
n
“自信•自满•自卑”
n
n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
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n
“痛苦与成功”
n
n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
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 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n
“成人与成才”
n 2、(2004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 作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 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 也有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 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作 文。题目自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800 字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自 信”有可能阻碍“信他”,而他们都是有可缺 少的。
n 明确:是是非取舍关系(扬此贬彼型),我们 可以面对“遭遇挫折”但我们却不能“放大痛 苦”。
n 三、如何审题 n (一)话题作文的构成 n 1、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
语+提示语+话题+要求。 n 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
n 2、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
n 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 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 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 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 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
1、明确关系类型并进行简单审题(必做
题)。
作文话题1: “平凡与伟大”
作文话题2: “向前看与向钱看”
作文话题3: “名师与高徒”
作文话题4: “人不可貌相”与“人靠
衣装
马靠鞍”
n 作文话题1: “平凡与伟大”; n 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
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 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n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 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 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 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 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 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 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n 二、命题形式
n 1、直接亮出话题 n 如2007年山东话题: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
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n 2、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 n 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先是转述韩非子
“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再提出两个问题,而后 抽象出话题 ——“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n 三、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 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高三语文备课组
n 一、定义 n 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 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 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 失彼。
n (2003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n 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 “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 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 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立意: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 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 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 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 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 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n 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n 3、直接亮出话题,如2001年北京摹拟考 题,直接要求以“冷与热”为话题作文。
n 解析: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 “材料语”、“提示语”时有时无,但 “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 “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 “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 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 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 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 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n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
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
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
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
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
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是话题。
n
n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
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 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n
“自由与纪律”
n
n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
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或“扬此抑彼式”。
n
“偏见与关爱”
n 作文话题2: “向前看与向钱看”; n 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
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n 作文话题3: “名师与高徒”;
n 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 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 “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n 作文话题4:
n 并列共存型:既要加强内在修养,也应 注意必要的修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