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彩]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合集下载

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道路路面结构层通常由四层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
1. 表层:也称作面层,一般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设,主要起到防止水侵入、减少摩擦力和提高舒适性的作用。

2. 底基层:也称作基层,一般使用碎石、碎矿等材料填充,主要起到分散车辆荷载、平衡地基沉降和提高路面坚硬度的作用。

3. 路基层:也称作路基,是道路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路基土、辅助加固材料等组成,起到承受交通荷载和均匀分散荷载的作用。

4. 基础层:也称作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一般选择不同类型的仪器或离散材料作为加强材料,以增强路面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品质。

旧路面可加设磨耗层以改善表面服务功能。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的基本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但是,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也不得
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路面分类_OK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路面分类_OK
第一讲2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
路面分类
2021/9/5
1
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 路面横断面:
图5中央分布带不设置排水设施
单向路拱
图6中央分布带设排水设施
两侧路面分别在中间设路拱双向排水
• 路拱横坡:
为排掉路面上的水,路肩横坡比路面大1%~2%
• 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路面的层层组合称为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和自
度、抗滑、耐磨,使用高质量的材料。 在沥青路面中,沥青层的厚度<18cm时,国际上普遍认为,沥青层越薄越易产生车辙,>
18cm与厚度没有关系了。
6
路面结构刨面图
抗滑磨耗层

沥青中面层

沥青底面层
基层
垫层
土基 7
图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 8
图8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9
• 世界上,普遍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
Limit Compression 受压极限
18
Guangdong Pavement Trial 广东实验路
21 c m
45 c m
Hot Mix Asphalt L ayers
热拌沥青混合 C料em层ent Treated/Stabilized G
ranular Base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Lime Treated/Stabilized Subgr
70 um
15Fatigue LFra bibliotekfe疲劳寿命
Cracking is from the surface
从表面发生的裂缝
16
PERPETUAL PAVEMENT 永久性• 路Su面rface (5 to 8 cm)

道路路面结构图

道路路面结构图

25cm
h
20
15
行车道结构层

15
20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GO
60 A1 填土 7 5
75
20
A5 25 15 5
A4
45
中央分隔带结构图
10 7 5
A3
18
A2
7.5
go
go幻灯片 15
3.路面工程量计算
以一幅每延米为单位计算: (1)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长(750+175-10)cm,厚5 cm.
=0.1552m3 下部分为平行四边形:长198-25=173cm 高20-8=12cm。 V1= 1.73 ×0.12×1=0.2076m3 V=V1+ V2=0.1552m3+0.2076m3=0.3628m3
培路肩土方,分两部分
上部分厚5cm:上底60cm, 下底60+5*1.5=67.5cm V1= 〔(0.6+0.675) /2 〕 ×0.05 ×1 =0.0319m3 上部分厚5cm:上底67.5cm, 下底50+40*1.5-15-20=75cm V2= 〔(0.675+0.75) /2 〕 ×0.35 ×1 =0.2494m3 V=V1+V2= 0.0319m3+ 0.2494m3 =0.2813m3
2.路面结构图
沥青混凝土5cm
沥青碎石7cm 级配碎
h
行车道结构层
20
25cm
沥青混凝土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1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20cm 50 培路肩
10 15 20 5
15
20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10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基横断面在路基顶面铺筑面层结构,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所组成。

分为:1、槽式横断面 2、全铺式横断面图1-5路面横断面形式a) 槽式;b) 全铺式1-路面;2-土路肩;3-路基;4-路缘石(侧石);5-加固路肩二、路拱及路拱横坡度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

等级高的路面,平整度和水稳定性较好,透水性也小,通常采用直线型路拱和较小的路拱横坡度。

等级低的路面,为了有利于迅速排除路表积水,一般采用抛物线型路拱和较大的路拱横坡度。

表1-10列出了各种不同类型路面的路拱平均横坡度。

选择路拱横坡度,应充分考虑有利于行车平稳和有利于横向排水两方面的要求。

在干旱和有积雪、浮冰地区,应采用低值,多雨地区采用高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或路面较宽,或行车速度较高时,或交通量和车辆载重较大时,或常有拖挂汽车行驶时,应采用平均横坡度的低值;反之则应取用高值。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路拱横断面。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作成中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肩方向排水。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分别单独作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路拱,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二个方向排水。

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

但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结构时,应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路面横坡度。

三、路面结构层划分及其作用1、层次划分面层(上、中、下面层)基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如图1-6所示。

图1-6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6-土路肩2、要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道路路面结构图

道路路面结构图

精选ppt
18
(5)中央分隔带 平缘石:V=0.15 ×0.25 ×1=0.0375m3 侧缘石 V= 〔 (0.12+0.15)/2 〕×0.07
+(0.3-0.07) × 0.15 =0.04395m3 填土V=(A1+A2+A3+A4+A5) ×1 = 0.26875m3
精选ppt
19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
8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图
1.路面横断面 行车道:双幅双车道2×750cm 中央分隔带:200cm 路肩:硬路肩175cm,土路肩50cm 边坡率:1:1.5 路基宽:2150cm 路面横坡:2%
精选ppt
9
2.路面结构图
沥青混凝土5cm 沥青碎石7cm 级配碎石20cm 石灰处置泥置岩h
25cm
(2)要求:水稳定性好,隔热性,吸水性 好。
(3) 材料:颗粒材料,结合稳定料
精选ppt
5
4.联结层
(1)作用:在面层与基层之间,起着加强 面层与基层的共同作用,减少基层的放 射裂缝。
(2) 材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碎石及沥 青透层、粘层。
精选ppt
6
此图路拱 为抛物线 型,横坡 i=1.5%
(二)路拱大样图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精选ppt
GO
13
7.5
10 7 5 18
20 7 5
60 A1
填土 A2
25
15 5
75A3 A4 A545go中央分隔带结构图 go幻灯片 15
精选ppt
14
3.路面工程量计算
以一幅每延米为单位计算: (1)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5、路面的分类路面类型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一般常按照面层所用的材料来进行区分,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等。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底层铺装结构:
1. 基层:作为路面结构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基层应当稳定、且有足够
的厚度和强度;
2. 过渡层:介于基层和迁移层之间的一个层次,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增
强底层的稳定性,并抵抗填充层的侧压;
3. 迁移层:其作用是增强基层的抗拉性能,以减少路基发生变化造成
的影响;
二、填充、表面铺装结构:
1. 填充层:是构成高等级路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补充基层有限的强度,并具有良好的抗拉、抗侧压、抗冲击等性能;
2. 耐久层:它施加在填充层上,增加富饶路面的强度,防止其出现疲
劳应力、抗震性能以及防行淤;
3. 表层铺装:由稳定的泵浆材料组成的一个层次,有助于保持路面的
整洁、平整度;
三、加固层:
1. 扩大加固层:用于改善路面的抗拉、抗碰撞、抗剥落等性能,使路
面更加牢固耐用;
2. 坡道加固层:用于改善路面的抗水蚀性,提高路面的抗剥落性,从
而延长其使用年限;
四、特殊铺装结构:
1. 减震层:它是在基层下设置的,具有减震、表面整平等功能;
2. 动态标识层:是一种小幅度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使车辆重新调整其行驶方向、弥补车辆驾驶原因造成的行驶失误或偏移;
3. 润湿剂层:它的作用是提高路面的湿滑性,使车辆的行驶变得更加安全稳定;
4. 光隔层:主要是被用来提高表面均匀性,减少光引起的路痕,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半刚性基层组成的路面称为半 刚性路面。 §特点:介于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之 间。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二、路面工程应满足的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足够的稳定性 §3.抗滑性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4.耐久性 §5.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M/KM §6、环保性
§3、垫层 § 在路基土质较差、水温情况不
良时,宜在基层之下设置垫层, 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或扩 散荷载应力等作用。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作用 §A、改善土基湿度和温度状况 §B、将基层传下的荷载应力加以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修筑材料 §A 由松散粒料(砂、砾石、炉渣)
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刚性路面(rigid pavement) 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的路面
称刚性路面。 §特点:强度高
抗弯拉强度高 弹性模量高 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 承受荷载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半刚性路面 (semi-rigid pavement)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 分别单独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路拱, 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两个方向排水。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四、路面结构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面层 § 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大气降水
和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位,应具 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 面层由一层或数层组成;其顶面可加 铺磨耗层,其底面有时增设联接层。
[精彩]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一、路面的定义 §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
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路面的宽度 包括行车道宽度、路肩、
中央分隔带和左侧的路缘带。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三、路拱及路拱坡度 §(1)路拱 § 将公路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
组成的透水性垫层 §B 无机结合料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一、路面类型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按照面层所用材料:
A、沥青路面 B、水泥砼路面 C、砂石路面等。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2、按照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 以及结构强度的稳定性,分为: A、高级路面 B、次高级路面 C、中级路面 D、低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3、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 计方法的相似性,可分为: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
路面。 §特点:刚度较小
抗弯拉强度较小 § 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切强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作用 承受较大行车荷载、水平力和
冲击力。 §(2)特性
高强度、抗变形、稳定性、耐 久性、耐磨、不透水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3)修筑材料 主要是水泥砼、沥青砼 沥青碎(砾)石混合料 砂砾 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 块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基层 § 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三、影响路面结构稳定的因素 §1.大气水分与路基湿度状况 §2.气温周期变化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柔性基层(flexible base) §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
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 等材料铺筑的基层,包括级配碎石、级 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砂 砾经轧制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 结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结构层。
成为路拱。分为直线和抛物线两种。 §(2)路拱横坡度 §路表面高差与水平距离的百分比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3)设置 §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
分隔带,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 路拱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做成中 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 肩方向排水;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刚性基层(rigid base) § 用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钢
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 料做的基层。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半刚性基层(semi-rigid base) §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
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作业
§P149-1
足够的强度。基层有时设两层, 分别称为上基层和下基层。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作用 承受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并向下 扩散
§(2)特性 具有一定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3)修筑材料 各种结合料稳定土 天然砂砾 各种碎石 各种工业废渣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