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江苏卷(语文)

合集下载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完整版)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2012高考作文《忧与爱》解析江苏卷:《忧与爱》。

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切忌忧与爱的对象大而空。

就题目本身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

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

如果考生的题目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忧”,中间主要写“爱”,那么文章一定会跌倒三类。

反之亦然。

当然,关系型作文,从忧或爱中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

比如,如果观点是“重爱贬忧”(让我想到最近当评委的一个辩题:爱国主义应该强调自豪感还是危机感),也要在写“爱”重要的同时写“忧”的问题,切忌扔到一方。

当然,深入地探讨“忧”与“爱”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

最后,如果我们略微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简言之,这个题目伸缩性很强,很验功力。

(刘纯)风格相承,思路有变——2012江苏高考作文随谈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江苏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5篇)

江苏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5篇)

江苏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5篇)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篇一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真题版)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

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

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篇二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阅卷人语】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记叙:着眼于小人物、小经验、小升华、小智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

“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猾”。

“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

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本阅卷专家组,通过《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以往许多年,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高中学子,多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集体扑向“议论文”写作,据说是因为议论文好教好学,有“模板”好套,有格式可循,而且高考时可拿“保险分”。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_高考作文_范文先生网心怀隐忧,只缘大爱-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供稿/毛伟[江苏省苏州中学]真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心灵中,有一股清明力量和强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声音,就在他们眼里,他们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题解析与学生考前约定:考试期间不讨论考试情况。

而语文考试结束后,倒是一向冷静、淡定何奇忍不住问我:“老师,你怎么不想问问作文呢?”看来,大家心情不错。

“忧与爱”是典型关系型题目,自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此题为继“山沉稳,水灵动”“凤头、猪肚、豹尾”“人与路”后,第四次考查关系型标题;加之平时有所训练,考生对今年作文题型自不会生疏。

看来,命题者并不想在审题上过多为难考生。

既为关系型标题,就需要考生弄清“忧与爱”可以构成哪些关系,结合材料判断出其中最合理最合情一组关系。

从此角度来说,降低审题难度,并不是说考生就无须审题。

首先看三则材料,涉及诗人、作家,孟郊诗句寓含亲情——忧与爱交织而成。

艾青诗句则可理解为游子对故土、民族国家忧与爱,这要求考生能考虑到诗句意外之意。

罗曼·罗兰则告诉考生伟人经历和品质中所体现出忧与爱,已超越了种族国界,带有宇宙情怀,表现为一种博大悲悯情怀。

由此分析可见,材料选择安排别具匠心,涵盖中外古今,内容广泛深切,情感内容呈递进关系,同时也揭示出这种感情永恒。

因此,忧与爱应理解成因果关系,因爱而生忧,忧中蕴含爱,爱是忧内核。

故而从材料看,考生行文重点宜放在“忧”上,从“忧”入手,“忧”中见“爱”;若重点放在“爱”上,写成爱中有忧,则不理想。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先 生 患其 丧功 费 日”可 知 ,此处 “ ”应 为 “ 变 ”, 易 改
( 张玉芳
江 苏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260 ) 2 00
2 1 .9 O 2O
学 实 际 , 所 选 材 料 都 是 大 家 之 作 , 阅 读 难 度 不 大 , 平 易 之
今年 的 高考 作 文与 往 年 “ 示 语 + 题 ” 的形 式 相 比 , 提 命
中又有一定的深度 ,考 生须深入 体会 才能更准确地 把握其 有 了 一 点 变 化 , 它 是 给 了 三 段 材 料 , 结 合 这 三 段 材 料 的 寓
内涵 。
意 ,提 炼 出 确 的观 点 , 围绕 题 目 《 与 爱 》写 一 篇文 章 。 忧
其 实 ,细 细 分析 ,这 三段 材 料 都 是 围绕 忧 与 爱展 开 的 ,但 各
‘ 出者 斩 。 ’ 一 日一 夜 与虏 相 及 ,击 , 大 破 之 ”可 知 , 后
十 、 因文 定 义 法
此处应为 “ 追赶 ”意 。 所 以 , 我 们 在 备 考 时 , 千 万 不 要 忽 视 考 纲 中 “ 文 在
这 是最常用 的技巧 。任 何一个 实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
文 言 文 选 的 是 苏辙 的 《 父 墓 表 》 , 诗 歌 鉴 赏考 的 是 自我 ,人 与 自然 ,人 与 社 会 、 民族 等角 度 展 开 ,突 出忧 与 爱 伯
温庭筠 的 《 梦江南 》,理解起来 并不 太困难 ,问题具 体,
学 生 也 比 较 容 易把 握 。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考 的 依 旧是 小 说 ,
忧 忧 忧 小说 《 邮差先生》对 “ 小人物 ”的赞美,无不彰显命题 者 写 “ 与 爱 ” ,可 能重 点应 该 在 “ ” 字上 , “ ” 中见

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A【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 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2.【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3.【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解析】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

意思对即可。

【考点】“听”的能力。

4.【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6.【答案】D【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7.【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8.【答案】(1)(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2)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3)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解析】(1)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2)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邮差先生” 师陀 阅读答案详解 (2012高考语文江苏卷).doc

“邮差先生” 师陀 阅读答案详解 (2012高考语文江苏卷).doc

“邮差先生” 师陀阅读答案详解(2012高考语文江苏卷)-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

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优,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优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侥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日:“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

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lO.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苟子《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5)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 ▲ ?(《论语·学而》)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

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

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

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4分)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分)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

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

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

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

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

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

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

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