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孰若孤:谁,哪个。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精选8篇)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精选8篇)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孙权劝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教育的佳文。

它主要讲述了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过对《孙权劝学》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篇课文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1.故事背景《孙权劝学》主要是讲述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会做人,将来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曾经在一次战役中被孔明擒获,但孔明出于忠诚,将孙权送回家。

孙权为此非常感激,于是在孔明的建议下,决定将儿子孙登送到孔明那里读书,并向孔明请教如何教育孩子。

孔明告诉孙权,要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并要注重品德和知识的培养。

孙权在孔明的教育下,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名校读书,成为一位有理有品的人才。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父母和老师的爱与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保障。

2.文章结构《孙权劝学》文章结构简单,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强调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一是通过女儿的示范,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以孙登的行为来告诫孙权要注意教育方法,三是通过孙权自己的行动来说明,只有具有扎实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胜任天下重任。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文化内涵《孙权劝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如敬老尊师、谦虚谨慎、勤能补拙、学以致用、品德求精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研读,了解古代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和情节。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课 孙权劝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课 孙权劝学
然而,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讨论效果。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总体来说,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意识到自己还需进一步提高提问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孙权劝学》一文的主题思想,即学习的重要性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2)掌握文中生字词,如“劝学”、“博览”、“历”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4)学会运用朗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主题思想时,教师需强调孙权劝学的目的,即希望吕蒙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通过例句、组词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的语气、内容,以及行为举止,从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复述故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课 孙权劝学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课 孙权劝学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如:“劝学”、“博览”、“历”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学的故事。

通过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展现了孙权关心国家大事,注重人才选拔,以德服人,善于劝谏的特点。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对学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文中人物品质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文言文断句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学会劝人向学的道理,培养善于劝谏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孙权劝学的道理,理解课文寓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课文内容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补充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孙权这位历史人物。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孙权的劝学之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孙权劝学的语气和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并掌握有关“lecture, director, textbook, scholarship, graduate, institution, accurate, reputation, intelligent, instruction, improve, talent”单词的拼写、读音及基本用法。

2)掌握本文中含有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加深理解文章。

2、过程与方法1)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并思考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2)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学习的态度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

2)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含有的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与学生共同思考“学习”的概念,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学习”的含义,并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习”。

2)提出问题:你对学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Step 2 孙权劝学1)老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将孙权劝学的立意与学生成长相联系,说明他的劝学主张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听播放读本文孙权劝学的英文原文,了解其主张,并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

Step 3 诗歌朗读1)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诗歌。

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注重语音语调的语感醇和度。

2)让学生阅读诗歌,老师逐步分析让学生领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领悟到故事,领悟到文化,领悟到内心的情感,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初、见、过、更”等,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复述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进行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开卷有益” 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2.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 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 •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提冋: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 .提冋: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练习一、二、三。

2. 背诵全文。

3. 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十五孙权劝学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