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自学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1)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重点(2)描述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2、难点:(1)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差别(2)设计制作观虫器(3)观察蚯蚓(4)兔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4学习过程一、情景引人1、观察P12页图片描述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2、假设水中生活的动物如鱼到陆地生活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不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比较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不特点对比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讨论总结填表。
温差湿度浮力氧的存在状态复杂程度水生环境陆地环境学习任务二:举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生自学教材P13结合图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湿度运动呼吸反应环境特点动物适应结构3、结合学习内容归纳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特点(1)结构:(外骨骼、鳞、甲)(2)器官:(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3)呼吸器官:(气管和肺)(4)反应:(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发达,能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学习任务三: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1、学生观察和饲养蚯蚓,各小组描述采集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观察器的制作方法及饲养过程,互相质疑。
(指导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做好学生思想动员,消除部分学生恐惧心理)2、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1)蚯蚓的生活环境(2)外部结构特点(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3)生理特点(对比蚯蚓的运动)(呼吸)小组在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时严格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随时作好记录。
八年级生物上册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5.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A.感觉光线B.感觉声音C.协助运动D.运动器官
6.环节动物是指()
A.具有一个粗大的环带的动物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动物
C.蚯蚓和沙蚕等多体节、无足的低等动物D.身体具明显环状体节的动物
6、对陆生动物而言,足够的食物、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是基本的生活条件。
合作
交流
1.从湿度(干燥)、温度(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充足、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等环境特点比较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举例说出陆生生物怎么适应环境的?
2.实验中蚯蚓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湿湿的痕迹,为什么蚯蚓的体壁总是保持湿润?
2、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湿度和温度、温差变化不大(变温动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3、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③循环系统:心脏由_____个腔组成。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条途径,输送_________的能力强。有利于_________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_________。
④繁殖方式:兔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征,属于_________动物。
5、恒温动物包括_________类和______Biblioteka ____类的动物。自主学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3、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4、使学生能够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6、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饲养蚯蚓、兔使学生模仿蚯蚓、兔饲养方法养殖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二、学习重难点重、难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3、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6、、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三、课前准备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或;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中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和系统。
4、蚯蚓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组成,靠近身体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作用;蚯蚓靠进行呼吸。
四、合作探究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五、课堂检测1、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是()A、湿润的体表B、口C、肺D、环带2、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能迅速前进,而在光滑的玻璃上几乎不能前进,其原因()A、蚯蚓不能在土壤以外的地方爬行B、玻璃板上摩擦力大C、玻璃板不能黏住蚯蚓的身体D、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3、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是 ( )A、蚯蚓能吃腐烂的有机物B、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蛋白质C、蚯蚓能使土壤通气D、蚯蚓粪便中含有大量的N、P、K六、我的收获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认识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3、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4、使学生能够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6、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饲养蚯蚓、兔使学生模仿蚯蚓、兔饲养方法养殖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二、学习重难点重、难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3、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6、、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三、课前准备1、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家兔体表被毛,有作用,具有四肢,前肢,后肢,适于,家兔用呼吸;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途径;家兔的牙齿分化为和;家兔是温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 学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学教案滦南县宋道口初级中学执笔:毕芳芳课时: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归纳的方法,指出家兔与陆生环境的适应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二、学习重点、难点:1.兔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关注动物的栖息地三、预习导航:1.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和的特征,因而属于动物。
2.兔的心脏分成四个腔:、、和。
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为身体提供足够的。
3.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和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4.兔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其原因不包括()A.兔能适应陆地生活 B.体表有保温结构C.心脏和肺发达 D.血液输氧能力强1、下列生物中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的是()A.青蛙B.家兔C.家鸽D.犬2.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应该属于()A.鱼类B.两栖类C.鸟类D.哺乳类3、牙齿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在冰下游泳时,隔一段时间就要用牙齿咬破坚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海豹牙齿的损坏即意味着死亡的来临。
人的牙齿损坏以后,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会引起疾病,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下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
(1)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哪一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该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图可以推断该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3)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列举出我们家园的陆地生活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并回忆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举例并说出所举例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课本12页有哪些动物,他们又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仔细观察录像,并例举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描述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质疑)生: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师:那么陆地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
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例如,爬行动物体表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陆地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的运动器官,适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缘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地动物还普遍具备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3 教案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学习,提倡学生向身边的人群宣传“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观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总结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明确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观察兔的形态结构并总结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组织教学。
3.能使学生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谈话式、分组实验式、演示式、启发式、归纳总结式●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的解剖浸制标本或家兔内部构造的教学软件。
(2)多种哺乳动物生活习性等的教学软件或录像剪辑。
(3)动物栖息环境、哺乳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1)家兔(每组1只),亦可用宠物猫、狗代替,但要注意安全。
(2)体温表1只。
●课时安排1课时[组织教学,分组观察,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如下:首先要求学生给自己小组的小动物量体温,测量体温时间约需15分钟,并提醒学生要注意在观察小型哺乳动物要小心,别被动物咬伤、抓伤。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进而设问导入新课。
如教师可做如下设问:兔有哪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呢?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所备小型哺乳动物并汇报本组观察及讨论的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汇报时的不妥之处和不妥说法,培养学生应该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的观点来阐明兔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养成对待每一个知识点的科学态度。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二人教新课标版

刚才我们对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在我们看看谁能准确的总结蚯蚓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陆地生活?
很好,这位同学总结的完整吗?还有没有其他的?
将蚯蚓放在玻璃板和粗糙纸上观察其运动特点。
当蚯蚓的身体变细的时候,身体就伸长,身体变粗时缩短。
是因为肌肉的收缩。
学生总结:
1、体表有黏液,无专门呼吸气管—溶解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作用
2、体表有刚毛—辅助运动
3、有发达的肌肉—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发生运动
10·
展示
成果
质疑
深化
我们对蚯蚓的探究就到此为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其他的环节动物。播放录像,指导学生总结环节动物的特征。
1、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
2、有口或吸盘用以捕食
同学们已经对蚯蚓进行了两周左右的饲养和观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内容.
小组讨论,听讲思考,比较实验器材
2’
自主
探究
合作
交流
一、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现在,我们还是用老办法,从第一组开始汇报交流饲养和观察实验的情况。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我们考虑一下蚯蚓有哪些特征是适应陆地生活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15。你们在饲养、观察蚯蚓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疑问?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二人教新课标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使学生能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模仿蚯蚓饲养方法饲养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试验操作技能。
2021年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3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3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教学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也知道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教师课前要亲自对"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对兔的"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同时明确要求学生一定要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观虫器、饲养蚯蚓等。
教师应充分注意"陆地生活的动物"既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在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也包括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概括出它们适于在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同时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环节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概括。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建议用3课时完成。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并注重实效。
建议每节课前都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观察、调查和搜集材料;课上再进一步认真观察、对比、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然后进行总结概括。
第1课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
自学内容: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学案
自学目标:
(1)阐明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自学重点、难点:
1.兔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关注动物的栖息地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举例说出家兔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
(1)、观察兔的外部形态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
(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前后肢的长度,推测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3)、观察兔的牙齿并与狼的牙齿作比较,思考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
(4)、家兔的内部结构:
与人体相比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
兔的消化道与人体有什么差别
这说明了什么?
学习任务二:总结家兔与陆地生活适应的特点,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家兔与陆地生活适应的特点有哪些?
2、与兔相似的动物有哪些?
3、结合内容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任务三: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1.陆生动物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2.保护动物栖息地有什么重要性?
导学达标构建知网
达标测试:
1.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和的特征,因而属于动物。
2.兔的心脏分成四个腔:、、和。
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为身体提供足够的。
3.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和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4.兔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其原因不包括()
A.兔能适应陆地生活 B.体表有保温结构
C.心脏和肺发达 D.血液输氧能力强
5、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应该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6、、牙齿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在冰下游泳时,隔一段时间就要用牙齿咬破坚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海豹牙齿的损坏即意味着死亡的来临。
人的牙齿损坏以后,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会引起疾病,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下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
(1)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哪一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该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图可以推断该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
7、、家兔用呼吸,心脏腔,血液循环包括和,家兔的
体温,消化道中有发达的,有发达的及遍部全身的,所以对外界变化敏感。
8、、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