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史(魏晋)南林园林史课件

合集下载

造园史_两宋_南林园林史课件分析37页PPT

造园史_两宋_南林园林史课件分析37页PPT

1
0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造园史_两宋_南林园林史课件分析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

22
琼华岛元明时山顶建广寒宫,清初改为喇嘛塔,是全园构图中心/制高点和标志;北海四周都能看到白塔山的景色. 白塔采用高大体量/优美造型/白色塔身,以宽阔的海面和蓝天作前景和背景,显得十分简洁开阔,突出主景.
北海 琼华岛
24.01.2021
23
镜清斋的内部空间与景物曲折有致,层次深远,水流萦环,山石回抱,是北京现存小空间庭院中难得的精品,院中 假山为乾隆时的精品.
24.01.2021
31
避暑山庄的环境特点
避暑山庄占地564公顷,北界 狮子沟,东临武烈河.经人工 开辟湖泊和水系整理后地貌 环境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 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 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 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4.01.2021
32
避暑山庄的环境
北海
北海水面东南用土堆筑的琼华岛,约六点六公顷(一百余 亩).东西二百五十米,南北三百多米,高二十八米:北坡叠 石成洞,汴梁艮岳运来太湖石点缀岛上;长廊与喇嘛庙 间的山坡上建有许多亭廊轩馆;
山南坡/西坡又有殿阁布列其间,四面隔池遥望都能组 成丰富的轮廊线;
24.01.2021
– 南海的南台一带环境清幽空旷,顺治年间曾稍加修葺。康熙时,选中此地作为日常处理政务,接见臣僚和御前进 讲、耕作“御田’的地方,因而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改建,扩建。延聘江南著名叠山匠师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增建 许多宫殿、园林以及辅助供应用房。改南台之名为“瀛台”,在南海的北堤上加筑官墙,把南海分隔为一个相 对独立的宫苑区;
24.01.2021
西苑(1) 20
西苑(2)
三海处于紫禁城与西宫之间,三处水面各具姿态,是帝王游息、居住、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清帝在城内居住时, 常在苑内召见大臣,宴会公卿,接见外蕃、慰劳将帅,武科较技。冬天则在三海举行滑冰游戏(冰嬉)。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课件

在山林川泽开辟的庄园→别墅
扬州三吴地区,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清水秀的 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 修养,这便催生除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
南朝的一些庄园别墅,它们的居住聚落部分往往从田园 等部分分离出来二单独建置,到后期尤为普遍,而且逐 渐消失其经济实体的性质,到唐代已演变成村落了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 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 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 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 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 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基地和场所和设施 ❖庄客、部曲的住地
平原上的庄园
❖金谷园 西晋官僚石崇的庄园,具备一定规模 生产、经济运作占主导地位,但园林化程度较高 在清纯的田园自然环境和朴素的园林环境中又显 现一派绮丽华靡的格调
❖潘岳庄园(生产性的经济实体) ❖陶渊明的小型庄园
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墅
❖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 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
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
❖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 ❖“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 ❖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

pm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65页PPT

pm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65页PPT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总结
09.05.2020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建设 二、元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 三、明清时期的工程技术和造园的论著 四、封建社会逐步解体
09.05.2020
2
元大都复原想象图
09.05.2020
17
西苑
09.05.2020
18
西苑(北京明清三海)北京城内紫禁城西侧的三海(北,中, 南),最早是金中都北郊离宫大宁宫;元时包入大都,位于皇 城内,称为太液池;明朝仍沿用,并在南端加挖南海,合中海/ 北海为三海,称为西苑,是明朝主要的御苑;清代在三海中 又有许多兴建,尤其是北海,清顺治八年在琼华岛山顶建喇 嘛塔(白塔),山前建佛寺,清乾隆时大事兴筑,亭榭楼台布 满万岁山四面,并在池北/池东建造了一批庙宇和庭园。
14
著名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 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加上贵族官僚们的名园十 几处,连同许多处庙坛胜地,形成北京西郊园林建设空 前兴盛的局面.
三山五园
09.05.2020
15
09.05.2020
16
(二)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各论
西苑 圆明园 避暑山庄 颐和园
09.05.2020
6
三、明清时期的工程技术和造园论著
造园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 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的园林艺术;社会价值 观的改变,文化人亦不再把造园技术看作壮夫不 为的雕虫小技;文人造园家与工匠三者的结合又
促成这些宝贵经验向系统化和理论性方面升华。 于是,这个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有关园林的理论著 作刊行于世。其中有专门成书的,《园冶》、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对日本园林的影响
隋唐南林园林的艺术成就也影响了日本园林的发展,日本园林在吸 收中国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园林风格。
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隋唐南林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重要 的启示作用,如尊重自然、注重文化内涵、追求艺术美感等。
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朴素
与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中 的建筑多为朴素自然的风格,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寺观园林
宗教色彩
寺观园林是佛教、道教等宗教场所的 附属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幽静清雅
寺观园林通常位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环境清雅,是修行者参禅悟道的理想 场所。
象征意义
寺观园林中的植物、山水等元素往往 具有象征意义,如莲花象征清净、松 柏象征长寿等。
杭州西湖景区
要点一
园林概述
杭州西湖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 隋唐时期著名的江南园林。西湖以其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 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要点二
园林特色
杭州西湖景区的园林特色主要体现在 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上。景区内的湖泊、山峦、堤岸、桥 梁、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相互映衬, 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致。
皇家园林中多设有湖泊、溪流 等水景,增加了园林的灵动性
和观赏性。
私家园林
精致小巧
私家园林通常规模较小,但设 计精巧,注重细节,体现了园 主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因地制宜
私家园林的布局多根据地形、 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巧妙设计 ,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意境深远
私家园林注重营造深远的意境 ,通过借景、对景等手法,将 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一体。
西安大雁塔景区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45页PPT文档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45页PPT文档

隋西苑(2)
隋帝兴建西苑时“沼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天 下共进花木鸟兽鱼虫莫知其数”.六年后苑内已是“草木 鸟兽繁息茂盛,桃蹊李径翠阴交合,金猿青鹿动辊成群” 足见苑内绿化工程之浩大,树木花卉绝大部分都是从外地 移栽的,为了便于皇帝游园“自大内开为御道直通西苑, 夹道植长松高柳。帝多幸苑中,去来无时,侍御多央道而 宿,帝往往中夜即幸焉’’(引文见《古今图书集成.考工 典》引《海山记》)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皇家的宫苑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私园 三、寺观园林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皇家的宫苑
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 洛阳的城内、附廓、近郊和远郊,数量之多,规模 之宏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了“万国 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概。皇室园居生活多 样化,相应地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 三个类别的区分更为明显,它们各自的规划布局 特点也更为突出。这时期的皇家造园活动以隋代, 初唐,盛唐最为频繁。
隋唐时期的洛阳
南方粮食物资不可能及时水运到长安,因而大量 积存在水陆交通均很方便的洛阳。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在北魏洛阳故城西约十 八里处、东周王城的东侧正式营建东都洛阳,次 年完工。
洛阳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伊,谷,寡水贯城 中。规划与长安大体相同,宫城、皇城偏居大城 西北隅,这里地势较高,便于防御。
造园史
中国造园史
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园林的特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十国(891-979)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魏晋)南林园林 史课件
在魏晋时期,南林园林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展现出独特的设计特点 和建筑形式,拥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时期的背景
历史背景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儒家文化衰落,佛教文化兴盛,这对南林园林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环境
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纷纷投入园林设计与造园艺术,寻求心灵的安抚 和自然的舒缓。
通过园林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色组合,表达深邃的哲学与艺术思考。
3 文化传承
南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者,延续了古代文化的瑰宝。
南林园林的影响与传承
1
宋代与明清时期
南林园林的理念和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
2
世界园林艺术
南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思潮
道教和佛教的兴起,逐渐融入南林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南林园林的发展历史
1
西晋时期
2
南林园林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注重景色的恬静和诗意。
3
三国时期
南林园林的发展得到了初步奠定,以小 型庭园为主,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 一。
东晋时期
南林园林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名胜之 地为设计灵感的观赏式园林。
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作为南林园林的重要组 成部分,充满诗意和建筑艺术的 魅力。
曲桥廊道
山石假山
曲桥廊道巧妙地穿越湖泊或池塘, 增加了园林的动态美感。
山石假山的巧妙运用,使园林空 间更显精致,增添了戏剧性和变 化性。
南林园林的艺术价值
1 诗意之美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ppt课件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ppt课件

07.08.2020
14
乾隆嘉庆时期的皇家园林
清代皇家造园实践经验上承明代传统并汲取江南 技艺而逐渐积累,乾隆又在此基础上把设计、施 工、管理方面的组织工作进一步加以提高。因而 园林工程的工期比较短,工程质量也比较高,造园 数量与规模大大超过了前代,成为我国历代造园 最多的朝代。
07.08.2020
07.08.2020
4
明朝北京的都城建设
都城北京, 大内的主要朝宫建筑为三大殿,高踞 在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 的规制,最后为御花园;宫城之外为皇城,包括大 内御苑、内廷宦官各机构、府库,周围十八里余;
明代改建北京城,城市的供水也相应有些变化:明 初漕运一度停开,西湖与昌平的水道淤塞,故引玉 泉山水入西湖,漕运废弃.开辟城南地区形成现在 北京的最后规模。
1271年后,元大都的大内御苑十分广阔空旷,占去 了皇城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段。主体为太液池, 池中三岛布列,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 传统模式。
07.08.2020
12
②明代的皇家园林
1368年元朝统治不到一百年为明王朝取代,明代 废除宰相制,国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同时,明 代的理学强化了封建礼制,因而明代的皇家园林 与宋代有所不同;一是规模又趋于宏大,二是突出 皇家气派,更多的宫廷色彩。
15
著名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 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加上贵族官僚们的名园十 几处,连同许多处庙坛胜地,形成北京西郊园林建设空 前兴盛的局面.
三山五园
07.08.2020
Hale Waihona Puke 1607.08.202017
(二)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各论
西苑 圆明园 避暑山庄 颐和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神赋2019/2/19 Nhomakorabea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及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 体系的发展时期:
–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
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 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 – 砖石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 建筑,石结构技术巨大进步; – 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 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 塑与壁画。

龙门石窟
2019/2/19
9
山水诗的出现和对造园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 重大变化的时代。魏晋人士将寄情山水,爱如自 然成为社会的风尚; 西晋时出现山水诗和游记,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 论道的对自然景物的最早描绘;到了东晋,在陶渊 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 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山 水,有若自然。
2019/2/19 6

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用了很短的时间,使 佛教在北魏境内兴盛。云岗石窟位于今山西省大 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势凿出, 东西长约1公里。
云岗石窟
2019/2/19
7
云岗石窟

两道峡谷将石窟分为 东、中、西三区。
2019/2/19
8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东南13km。因伊水东西两岸之 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古称“伊阙”,隋 唐以后习称龙门. 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陶渊明与<桃花园记> –谢灵运与<山居赋>等
2019/2/19 10
相关艺术理论的出现 随着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理论的探 讨.南北朝,山水画进一步确立,不仅有实践,而且有 绘画理论。
– 东晋顾愷之《论画》,当推为画品最早文献, 他的《画
云台山记》中可以看出山水画如何布局、设色,如何 画山石、天空、倒影及如何穿插人物,点缀鸟兽等, 虽不是山水画专论,却开山水画专论之先河; – 刘宋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为中国最早的 山水画论专著; – 刘勰的《文心雕龙》可谓划时代的著作; – 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谢赫六法论,则奠定了中国 古代绘画的基本轮廓。以至于“六法”成为绘画的代 名词。
造 园 史
中国造园史
2019/2/19
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 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2019/2/19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2019/2/19
3
分裂、战乱导致的人们思想信仰的变化
2019/2/19 4
自然主义的风格(1)

追求精神自由、寻求个体 解放的思潮,是特定社会 背景下的产物。构成了中 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境界 中高远、浪漫的一部分。
2019/2/19

魏晋南北朝穿宽衫的士人
5
宗教的影响---佛教的盛行与中国化 佛教逐渐中国化,成为主要宗教之一,并得到普 遍信仰和大力提倡;全国许多地方兴建了大量 佛 院、佛塔和石窟,这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也相 当深远,尤其是石窟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都 是很有价值的。 洛阳、长安、敦煌等地成为北方佛教的中心,大 量石窟寺出现,著名的石窟寺有: –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 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均是佛教艺术的 代表作品。
山水画理论(2)

王微《叙画》中讲了两个主要问题。
– 关于山水画的特点问题,他说山水画与视觉印象不同,画可
以超过直观感觉所不足,突破视觉“所见不周”,而完整地 加以表现,提出山水画不同于地图。地图是实用物,可以 “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山水画是精神物, 所谓“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 动。”从理论上划清了两者的界限,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 定了良好基础。

长期分裂、战乱,使人民遭到极大灾难,世族阶层深感 生死无常,悲观失望消极颓废的思想发展起来。崇尚虚 无、逃避现实的老庄学说备受欢迎,儒家的圣人之道已 不再受到尊崇,旧礼教日益崩溃,人们思想和信仰上获 得自由。
– 人们专谈“玄理”不理世务成为风尚,即所谓[清谈]之风。
玄学和清谈的泛滥,使政治与社会风气日趋靡烂; – 思想的突破和对老庄学说的探求,又使文学和艺术得到新的 养份,人们追求返朴归真,至善至美的“自然主义的风格”, 寄情山水,醉心自然; – 同时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推动了这个时期造园艺术生机 勃勃的发展,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

南齐著名肖象画家、理论家谢赫《古画品录》是我国第 一部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画品专著。这部著作里提出了 有名的“六法”论:气韵生物,骨法用笔,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六法”是在总 结前人及当时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成 为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提出了传统绘画的表现特 2019/2/19 13 点,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和适用的普遍意义,同时也
2019/2/19 15
南北朝的雕刻艺术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全景
2019/2/19
16
城市郊游的盛行
2019/2/19 11
山水画理论(1) 《画山水序》主要论述了几个问题:
–谈的目的是说明精神境界 \内心修养的重要。贤者品
味由圣人之道所显现之物象而得“道”,只有澄怀涤 除污浊之心 ,才能“味象”。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得 到一种愉悦的享受 ,“澄怀味象” ;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道联系起来,统一于道。 –在自然与绘画的关系中,强调写生,真实地反映自然山 水形象,但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山水画高于自然, 绘画的道理 ,首先是通过观察 ,将所见的自然山水 (应 目) 再在头脑中进行加工 , 注进了画家的心灵世界 , 创 造出好的山水画作品 (“类之成巧”),引起观众精神上的 共鸣,产生了美感享受(“目亦同应,心亦俱会”). – 提出近大远小透视的原理 ,从山水画发展史看 ,空间处 理技巧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 由于这个问题因宗炳 2019/2/19 12 在理论上得到解决,因而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