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 五微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 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了解其韵律特点。
2. 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包括韵文和对子。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学习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能熟练背诵。
四、教学难点:1. 《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对子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读。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背诵,相互检查。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对子的意义和运用。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1. 讲解《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学习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读。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背诵,相互检查。
2. 学生分组讨论对子的意义和运用。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1. 背诵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对子进行创作。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笠翁对韵》韵律特点的理解。
2. 通过学习第六、七、八、九、十章,增强学生对国学文化的认识。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内容:1. 第六、七、八、九、十章的内容,包括韵文和对子。
2. 对之前学过的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重点:1. 学习第六、七、八、九、十章的内容,能熟练背诵。
2. 通过对子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九、教学难点:1. 对子的巧妙运用和对韵文的深入理解。
2. 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国学文化的魅力。
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六、七、八、九、十章的内容和对子的运用。
笠翁对韵五微教案

3.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理解“五微”各句的内容;
2.背诵“五微”;
3.拟写任务单中的对联。
板书板画设计
笠翁对韵
李渔
五微-----ei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激趣导入:看图猜诗词(4)
二、定向示标:(1)
1.学习《笠翁对韵》“五微”内容,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
2.理解属对的特征,初步学习拟写对联。
3.体会祖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意蕴美。
三、读文:(10)
(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
4、理解内容:(15)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2、小组展示
5、当堂测试:(5)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5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六链接中考8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2实事拓展七布置作业1八教师寄语1抢答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互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后记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校教案用纸(正页)
教师姓名
研修主题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笠翁对韵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日期
2017.8
教学目标
1.学习《笠翁对韵》“五微”内容,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
六、链接中考(8)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
2、实事拓展
7、布置作业(1)
8、教师寄语(1)
抢答
读思
读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组互测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学后记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笠翁对韵》的文本,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提高合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学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笠翁对韵》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对仗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对仗和押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内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学和对仗押韵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文本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创作活动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对《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和视频,展示《笠翁对韵》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素材。
提供在线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5.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对仗文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对仗和押韵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教学内容展示分阶段讲解《笠翁对韵》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和效果。
结合具体诗句,讲解对仗和押韵的技巧,并示范创作过程。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五微第一篇:笠翁对韵五微五微·其一賢對聖是對非覺奧對參微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雞曉唱雉朝飛紅瘦對綠肥舉杯邀月飲騎馬踏花歸黃蓋能成赤壁捷陳平善解白登危太白書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廟老柏參天四十圍五微·其二戈對甲幄對帷蕩蕩對巍巍嚴灘對邵圃靖菊對夷薇占鴻漸彩鳳飛虎榜對龍旂心中羅錦繡口內吐珠璣寬洪豁達高皇量叱吒喑啞霸王威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連吳拒魏貔貅屯處臥龍歸五微·其三衰對盛密對稀禁服對朝衣雞窗對雁塔秋榜對春闈務衣巷燕子磯久別對初歸天姿真窈窕聖德實光輝蟠桃紫闕來金母嶺荔紅塵進玉妃霸王軍營亞父丹心撞玉鬥長安酒市洞仙狂興換銀龜第二篇:笠翁对韵卷二笠翁对韵一先寒对暑,日对年。
蹴鞠对秋千。
【蹴鞠(音促居)】蹴,踢;鞠,球。
丹山对碧水,淡水对覃烟。
【丹山】(1).南方当日之地。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2).古谓产凤之山名。
《吕氏春秋·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
”《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丹山,天下咸欣瑞兆。
”(3).山名。
在今湖北宜都县西。
《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晋袁山松《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丹山。
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丹山。
”(4).地名。
指丹州,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丹山,移营白璧。
”倪璠注:“丹山,丹州。
” 【碧水】绿水。
南朝梁简文帝《采莲曲》:“桂檝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和凝《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戴表元《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 【覃(音谈)烟】覃,长。
覃烟,袅袅直升空中的饮烟或横浮低空的烟雾。
歌婉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婉转】声音委婉而动听。
【婵娟】体态柔弱的样子。
【云笺】唐韦陟(音质)用五采笺写信,由他人代笔,自己签名。
《笠翁对韵》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
相机出示:葡萄牙。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词性相同,结构相仿,
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教后反思
4.学生对三字对。
5.对四字对。
6.自由对五字的诗句。
7.对七字对。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老师出示:湖,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老师出示:西湖。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千山——天南——海阔——
了解词语意思,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5、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6、《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
四、总结
学生“主学”
教师“助学”
复备
学生也谈谈学习《笠翁对韵》后,有哪些收获。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笠翁对韵》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主备: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诵读中感悟《笠翁对韵》“韵”及“对”的特点。
2 学习填对子。
3 在经典诵读中弘扬祖国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情分析:这节课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已有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内容,读懂文章大意。
因此,课堂的重点不再是生字词的解决,而是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对知识点的迁移运用能力,学会鉴赏文句。
教材分析:这节课使用的教材为育龄童国学教材《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清朝李渔所著,用于学习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在一东这篇韵文中,涉及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多种对子,涵盖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景物等。
教学重难点:1 发现对子的特点。
2 学习填对子。
教学过程:一、“趣味对联”引入师:贴春联是中国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传统,所以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上大红春联,在上面写上吉祥喜庆的祝福话语。
而对于春联,也有很多的趣事。
相传,清代的大画家郑板桥和苏州府的官员在一年除夕前上街巡查,走着走着,郑板桥发现有一家人的门前所贴的春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看到这,郑板桥转身离开,周围的人很诧异,根本不知道这个大画家究竟是怎么了。
过了一会,这位大画家扛着一袋米,手中提着肉和衣服回来了,他敲响了这家人的门。
进去后,官员才发现这家人很贫寒,可以说家徒四壁。
大家都很不解,为什么郑板桥看了春联后就知道这家人很贫寒?你们看明白了吗?请生解释。
“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二、读一读1、齐读正音。
师:大家昨天读了韵文,都会了吗?一起来。
生齐读。
师正音。
预设易错字音:这个字在这里指的是参星,在这读shen;斗在这里指的是北斗星,所以读dou(三声)。
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是一个好方法。
2、去拼音读。
读的挑战可没这么简单,去掉拼音,还会吗?3、开火车读这篇韵文里藏着很多对子,我们来开火车,每人读一个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生字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笠翁对韵》。
(2)挑选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
(2)分组讨论,分析对仗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4. 字词讲解(1)讲解《笠翁对韵》中的生字。
(2)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运用所学的对仗句式,创作一句诗句。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朗读、背诵和对仗句式的理解情况。
(2)课后收集学生的诗句创作,评价其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笠翁对韵》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五微
课型课时安排 2 备课时间2017年2月20日执笔人上课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故事导入
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领略韵文之美
1、诵读对子,感受音韵之美。
2、再读对子,知道韵文的平仄规律。
3、按平仄规律试读。
感受形式之美。
三、诵读,品读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听录音)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用各种方式读。
五、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理解对子的基础上感受韵文的意境之美。
六、神奇汉字
1、出示课件,认识:“马”了解这字,“马”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匹直立的马的侧面像。
七、日积月累
1、讲解故事
八、诗歌赏析
1、指导朗读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了解诗歌大意。
九、竞赛
1、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挑战游戏:看谁背会的句子最多。
3、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和个人。
十、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知道了古代帝王是是怎样得到天下的。
)十一、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俩个君王是如何得到天下的,那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