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
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
”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pi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
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列辟对诸侯。
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笠翁对韵》的文本,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提高合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学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笠翁对韵》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对仗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对仗和押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内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学和对仗押韵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文本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创作活动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对《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和视频,展示《笠翁对韵》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素材。
提供在线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5.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对仗文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对仗和押韵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教学内容展示分阶段讲解《笠翁对韵》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和效果。
结合具体诗句,讲解对仗和押韵的技巧,并示范创作过程。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活动设计

活动反思
采用启发式感悟诗情,诗意 。让生能进一步背诵诗文,感受国学经典。
活动名称: 经典诵读 指导教师:
时间
地点
参与
人数
活动内容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
活动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 ),鹡对( ),翠馆对( )。
七贤对( ),爱日对( )。
虎类( )蚁如( ),列辟对( )。
陈唱临春( )。隋歌清夜( )。
空中事业( ),地下文章( )。
三、拓展练习,四、总结。
活动效果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学设计引言:经典诵读是一种学习传统诗词的有效方法。
而笠翁对韵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韵律规则。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本文将探讨经典诵读笠翁对韵的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和学生传统诗词。
一、诗词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设计开始前,教师首先应为学生介绍诗词的背景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例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向学生解释其创作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词的内涵。
二、笠翁对韵的基本原理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种韵律规则,也称为前呼后应。
它要求每句诗的韵脚和前一句的尾韵相同,以增加诗词的韵律美。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解释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笠翁对韵的基本原理,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一些经典诗词中应用了笠翁对韵的例子。
三、诵读经典诗词经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诗词,引导学生进行诵读。
诵读时,学生应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在诵读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诗词的意境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诵读水平。
四、分析诗词的韵律结构在学生进行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韵律结构,特别是对于应用了笠翁对韵的诗词。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韵律的美。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分析诗词韵律结构的方法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培养对诗词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课堂练习和作业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课堂练习和作业,以巩固学生对经典诗词和笠翁对韵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句,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韵脚,并分析韵律结构。
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应用了笠翁对韵的诗词。
通过这些练习和作业,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笠翁对韵的应用。
六、评价和反思在教学设计的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生字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笠翁对韵》。
(2)挑选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
(2)分组讨论,分析对仗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4. 字词讲解(1)讲解《笠翁对韵》中的生字。
(2)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运用所学的对仗句式,创作一句诗句。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朗读、背诵和对仗句式的理解情况。
(2)课后收集学生的诗句创作,评价其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笠翁对韵》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及其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掌握《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 分析法: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笠翁对韵》,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3.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4.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讲解其正确书写和用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仗句式的应用和对生字词的掌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笠翁对韵》是清代李渔所著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以对仗、押韵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音韵美。
2.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笠翁对韵》,使学生了解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笠翁对韵》,感受文字的音韵美,培养语感。
3.2 讲解法对文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笠翁对韵》,感受文字的音韵美。
4.3 讲解分析对文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4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对仗、押韵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5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对仗、押韵佳作,如《声律启蒙》、《对韵歌》等,拓宽视野。
6.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对仗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7.1 教材《笠翁对韵》原著及相关辅导资料。
7.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视频、文章,为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7.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古代文学著作,加深对《笠翁对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一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2.课件出示二年级上学期《拍手歌》的对子歌。
生读。
3.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
(二)介绍《笠翁对韵》。
1.课件出示《笠翁对韵》的简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板书课题《笠翁对韵》。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三)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四)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长空】宽广高远的天空。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山花】山间野花。
【海树】大海里的珊瑚;【赤日】红日;烈日。
【苍穹】苍,青色。
穹,穹隆,原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
这里借指天空。
苍穹即青天。
《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
”3.学生一起说文意。
(五)朗读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二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1.集体复习一遍;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雷隐隐,雾濛濛;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雷隐隐】雷声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隐约,不分明。
司马相如《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兮,象君主之车音。
”古诗《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道口。
”【雾蒙蒙】雾迷茫、模糊的样子。
【日下】(1)目前;眼下。
日下天气已凉。
(2)旧时“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例:日下荀鸣鹤。
(3)日入。
日没。
太阳落下去。
日下西山头。
【风高】(1)风大。
【秋月白】白,今读阳平,古入声字,所以是仄声。
【霁】雨雪停止,云雾散;【牛女】牵牛星和织女星;【参商】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
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能相见。
【两曜】这里指参星和商星。
【斗】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头号宿,也称“南斗”,不是北斗。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三遍。
2.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三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雷隐隐,雾濛濛;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1.集体复习一遍;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塞(sài)边】要塞周围。
塞,边境险要的地方。
边,四侧。
【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戍旅】防守边疆的兵卒。
【三冬】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
【漫漫】广远无际。
【朔雪】北方的雪。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三遍。
2.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四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1.集体复习一遍;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河对汉】河,黄河;汉,汉水。
【雨伯对雷公】雨伯、雷公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和雷神。
雨伯原称雨师,为了属对工整,这里把师改作伯。
【雪洞】比喻华美洁净的居室。
【月殿】月宫。
【天宫】上帝或诸神在天上的住所;天国。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三遍。
2.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五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1.集体复习一遍;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云叆叇,日朣朦;蜡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叆叇】浓云蔽日的样子。
【朣朦】太阳将出,天色微明的样子。
【蜡屐】古人穿的一种底下有齿的木鞋。
以蜡涂抹其上,叫蜡屐。
【过天星】指流星。
【梅子雨】梅雨。
【藕花风】带有荷花香气的风。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三遍。
2.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六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云叆叇,日朣朦;蜡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1.集体复习一遍;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皓月】明亮的月亮。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这一联是从(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隐括出来的。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三遍。
2.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周次:第七周类型:经典题目:《笠翁对韵》下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一)复习: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1.集体复习一遍;2.个别学生背诵展示(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华对嵩】华,西岳华山;嵩,中岳嵩山。
【四岳】传说是尧手下分掌四时、方岳(专门掌管一方政事的大臣)的官员;也有说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