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盾构隧道端头加固

合集下载

浅谈盾构法施工中端头加固的设计

浅谈盾构法施工中端头加固的设计

黄志军 殷红伟
摘 要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 ,探讨了端头加固方案的选取 ,详细介绍了端头土体加固的设计方法 ,并对其计算结果和效
果检查进行了分析 ,经实践证明该加固方法效果显著 ,确保了工程质量 。
关键词 :盾构法 ,端头加固 ,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U755. 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 ,交通状况的恶化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 修建地铁提上日程 ,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盾构法作为城市地 铁区间隧道施工的工法之一 ,具有作业环境安全 、施工速度快 、成 型隧道质量高 、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地表沉降易于控制 、不受 地面交通 、风雨条件影响等众多优点 ,已成为世界城市线形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的主流施工技术 。
M = M1 + M2 + M3 。
式中 : M1 ———地面荷载 P 引起的下滑力矩 , M 1 = PD2/ 2 ; M2 ———上覆土体自重引起的下滑力矩 , M 2 = Q上 D/ 2 ; M3 ———滑移圆环线内土体的下滑力矩 , M3 = γtD3/ 3 ,γt 为 加固后土体的重度 。
式中 : r ———工作井端墙开洞的半径 , r = D/ 2 ; t ———加固土体的厚度 ; σt ———加固土体的极限抗拉强度 ,一般可取其极限抗压强 度的 10 % ,即 σt = qu/ 10 ; K1 ———安全系数 ,一般取 K1 = 1. 5 ; w ———作用于洞门中心处的侧向水土压力 ; μ———加固后土体的泊松比 ,一般取 μ= 0. 2 ; τc ———加固后土体的极限抗剪强度 ,取 τc = qu/ 6 ; K2 ———抗剪安全系数 ,一般取 K2 = 1. 5 。
山 西 建 筑 第 31 卷 2005

盾构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强度探讨

盾构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强度探讨

盾构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强度探讨摘要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直接关系到盾构机始发和到达的安全性。

根据弹性力学和板壳理论的相关知识,对加固土体建模,分析推导出加固土体受到最大应力的计算公式,讨论为确保安全需要的土体加固区强度。

结合深圳市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的工程实践,简要介绍适宜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端头土体加固的工法,应用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论证加固后土体强度与安全性的关系。

关键词盾构;端头加固;加固土体;强度;安全盾构法在地铁建设中,作为一种隧道施工的主要工法,具有作业环境安全、施工速度快、成型隧道质量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地表沉降易于控制等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盾构施工中,盾构始发与到达是两个风险较大的工序,容易引起事故。

而端头土体加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盾构机始发和到达的安全性。

前方土体加固不当,强度不够时,洞门打开后会产生正面涌水、涌砂,地表沉陷,甚至工作井坍塌,产生严重事故。

因此端头土体加固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施工控制的重点,加固土体必须达到一定的力学强度,以免发生破坏。

本文根据弹性力学和板壳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加固土体受到的最大应力,提出通过安全系数的选择,来确定土体加固的强度,使加固土体满足强度要求,不至于破坏。

并结合深圳市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东门南站—黄贝岭站区间、黄贝岭站—新秀站区间的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适宜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端头土体加固的工法,应用理论推导,分析验算了深圳市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东门南站—黄贝岭站区间、黄贝岭站—新秀站区间加固后土体强度的安全性。

1加固土体受力机理分析目前,国内关于端头加固土体受力机理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基本理论主要是依据日本JETGROUT协会(JJGA)规范中所提出的板块理论。

吴韬、张成对端头加固土体受力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建议加固土体模拟为周边简支的圆形薄板,并且假设圆板受均匀荷载。

作者认为,上述模型不能反映加固土体受力的真实状况。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端头加固技术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端头加固技术
14:06
❖ 一、端头加固的目的 ❖ 二、端头加固方案确定前的准备工作 ❖ 三、几种主要端头加固方法的原理及计
算 ❖ 四、端头加固的施工方法及其适用性 ❖ 五、端头加固效果检测 ❖ 六、事故多发因素 ❖ 七、监理在端头加固中应做的工作
14:06
一、端头加固目的
❖ 改良端头土体,提高端头土体强度,堵塞颗 粒的间隙和地层的水,确保盾构机始发和到 达的安全。
❖ 盾构始发或到达前,必须充分理解工作井洞 口周围地层的土质情况,掌握各层土的主要 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根据各种土层的特性, 认真分析不同的施工方法,预测可能发生出 洞和进洞施工时的复杂变化,对于盾构工作 井施工期间所引起洞口周围的变化更是不能 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分析和检查,避免因此 而导致施工险情及不利于工程质量局面的情 况发生。
14:06
❖ 5、洞口处的地下障碍物 ❖ 如桥台、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回填的大石
块、废钢材等。这些障碍物埋深大小不等, 如果在盾构通过的位置上,则必须人工进入 盾构开挖面将其排除。遇到形状大、重量重、 长度长的障碍物,地面挖孔人工处理困难的, 还需在开挖后人工进仓处理。
14:06
加固体设计还要考虑的因素
❖ (1)加固体强度不能过高,主要考虑到盾构 机刀盘的配置,能否保证盾构机顺利切割加 固体。
❖ (2)加固土体的抗渗性能。 抗渗指标、 水流量
❖ (3)承载能力要求:要保证盾构机吊装的地 基承载力。
❖ (4)盾构类型,泥水or土压
14:06
三、几种主要端头加固 方法的原理及计算
❖ 1、注浆加固:将浆液注入地层改善地基强度 和止水性。该方法对强度的改良有限,主要 是增强凝聚力,注浆材料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浆液固结状态分类主要有填充注浆、渗透 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等。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端头加固技术[详细]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端头加固技术[详细]
20:55
❖ (1)渗透注浆: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渗入土 的孔隙和岩石裂隙中,将孔隙中自由水和空 气排挤出去,但不改变土体结构和原状。浆 液凝固后将土颗粒粘结在一起,使土层的抗 压强度和抗渗性提高,只适用于中砂以上的 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固结状态是球形。
❖ (2)劈裂注浆:浆液在较高压力作用下,劈 入土层(通常土颗粒粒径小于0.01mm), 浆液的劈裂路线呈纵横交叉的脉状网络。固 结形态呈扁平球体和板状固结。
❖ 盾构始发或到达前,必须充分理解工作井洞 口周围地层的土质情况,掌握各层土的主要 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根据各种土层的特性, 认真分析不同的施工方法,预测可能发生出 洞和进洞施工时的复杂变化,对于盾构工作 井施工期间所引起洞口周围的变化更是不能 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分析和检查,避免因此 而导致施工险情及不利于工程质量局面的情 况发生。
20:55
❖ 加固土体在地面荷载p和 上部土体作用下可能沿某 滑动面向洞内整体滑动, 假定滑动面是以端墙开洞 外顶点O为圆心,开洞直 径D为半径的圆弧面.
❖ 假定拆除临时挡土墙时形 成圆弧滑动面来检验加固
体整体稳定性。
H
W'
C0 △C
20:55
滑动力矩M=M1+M2+M3 其中:M1——地面荷载P引起的下滑力矩M1=P*D2/2;
隧道工程盾构施工 端头加固技术
20:55
前言
❖ 端头加固的概念。是盾构始发、到达技术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端头加固的成功失败直 接影响到盾构能否安全始发、到达。而盾构 始发、到达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端头加固 的失败又是造成事故多发的最主要原因。因 此,合理选择端头加固施工工法,是保证盾 构顺利施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n
W

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范围

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范围

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范围隧道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盾构隧道作为一种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建设中。

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端头加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端头加固的范围涉及到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面将详细介绍盾构隧道端头加固的范围及其重要性。

一、盾构隧道端头加固的范围1. 掘进端加固:掘进端是盾构隧道施工的起点,也是隧道的前沿部分。

在掘进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固,以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常采用钢管桩、混凝土喷射等方式进行加固。

2. 出口端加固:出口端是盾构隧道施工的终点,也是隧道的出口部分。

出口端的加固范围主要包括出口段墙体加固、出口段地基加固等,以确保隧道的出口部分稳定安全。

3. 环片加固:环片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主体结构,也是隧道的骨架部分。

环片的加固范围主要包括环片体加固和环片连接部位的加固,以保证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4. 转弯段加固: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转弯段,转弯段是指隧道的曲线部分。

转弯段的加固范围主要包括转弯段墙体加固、转弯段地基加固等,以确保转弯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过渡段加固:过渡段是指盾构隧道从直线段过渡到转弯段的部分。

过渡段的加固范围主要包括过渡段墙体加固、过渡段地基加固等,以确保过渡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盾构隧道端头加固的重要性1. 保证施工的稳定性: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端头是施工的前沿部分,直接面对地层的变化和压力。

如果端头没有进行加固,容易出现变形、沉降等问题,影响施工的稳定性。

2. 保障施工的安全性: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端头是施工人员进出的通道,如果端头没有进行加固,存在坍塌、坏路等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受伤甚至生命危险。

3. 确保隧道的稳定性:盾构隧道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承受地下水压力、地震等外力作用。

端头的加固范围涉及到隧道的整体稳定性,保证隧道的长期使用安全。

4. 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盾构隧道经过端头加固后,能够有效减少变形、沉降等问题的发生,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加固的频率和成本。

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设计与检测分析

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设计与检测分析

透 水 性
分 级
① ③ ③:
09 7 . 0 07 0 .l 087 . 6
06 . O 04 .3 O5 . 6
3. 06 5. 6 2 1. 8 5
76 . 91 . 1. 3 O 不透 水 微 透 水
④。

粉土
粉 砂
3. 07
2. 51
08 7 . 0
079 .3 086 .7
05 .8
05 . 2 05 . 6
1. 46
1. 44 l. 1 3
l. 1 4
1. 8 4 1. 45
弱透水
弱透 水 弱透 水
安全 性 、 施工 方便 性 、 经济性 、 期等 因素 。可 采用 工
3 头 加 固 方案 选 取 端
粘 土 、 : 质粘 土 、 。 ③ 粉 ④ 粉土 、 粉砂 、 粉质 粘 ④: ⑤。
盾构法 施工 中 , 头土体 加 固是盾构始 发 、 端 到 达技 术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分 , 其成 功与否直 接关系 到盾 构能否 安全 始发 、 到达 , 是保证盾 构法 隧道顺 利施 工非常 重要 的环节 。 端头加 固最常 见的 问题 有二 : 一是开洞 门时土
端头 加固 的工法 由地质条 件 、 下 水 、 地 埋深 、 盾 构 的机 型与直 径 、 作业 环 境等 条件 决定 , 时考 虑 同
的加 固工 法主要 有 : 透注 浆法 、 渗 劈裂注 浆法 、 高压 旋 喷注浆 法 、 深层搅 拌 法 、 结法 、 冻 挡土 结构 ( 素混 凝土 墙或 钻孔 桩 ) 、降水 等 。国 内常用 的几种 加 固 方法 的适 用性 及优 缺 点 比较 如表 2所 示 。
l. 92

地铁盾构区间端头加固方案探讨

地铁盾构区间端头加固方案探讨

地铁盾构区间端头加固方案探讨摘要:盾构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施工安全性高、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对周围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电力、市政工程等地下隧道。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的起始和施工是整个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

如果施工不当,可能出现滑坡、透水、水土不稳定等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盾构始发和到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对端部土体进行加固,以保证盾构隧道的顺利启动和及时连接。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端头加固;加固范围1、研究背景及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大城市发展迅速。

城市越大,人口就越多。

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使环境得到有效提高,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使地面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开始修建大量的地铁。

地铁作为一种安全、快捷、准时、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已成为城市交通的最佳选择。

目前,地铁建设已成为缓解世界城市公共交通的首选。

城市地铁建设的主要方法有开挖法、盖挖逆作法、盾构法、钻爆法等。

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各不相同。

盾构隧道由于其掘进速度快、地层扰动小、机械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在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盾构施工具有许多优点,一些潜在的建设问题,尤其是工程的安全问题,如土壤端不稳、滑坡和渗漏,并通过对盾构始发、到达终端的配筋不合理引起的漏砂,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盾构施工。

认为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引起的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端部土体加固长度不足、加固方式与地层不协调、水压过高,不能满足加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因此,研究终端加固范围的强度和稳定性,合理确定加筋土,已成为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保证盾构始发和到达工程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盾构区间端头加固的目的盾构发射与到达。

断裂结束后,土壤暴露结束,地层应力状态平衡破坏,土体结构、荷载和应力变化,端部土体可能发生滑移破坏。

盾构端头加固方案

盾构端头加固方案

盾构端头加固方案概述盾构机是一种在地下隧道建设中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

在盾构机挖掘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施工操作的不准确性,盾构机的端头经常面临磨损、破损甚至坍塌的问题。

为了确保盾构机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需要对盾构机的端头进行加固处理。

本文将介绍盾构端头加固的方案和方法。

方案一:增加端头材料厚度端头的磨损主要是由于地层物质的切削和冲击引起的。

为了增加端头的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可以考虑增加端头的材料厚度。

采用更厚的材料可以增加端头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端头的磨损和破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现有端头进行测量,确定需要增加的材料厚度。

2.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耐磨钢板或高强度合金材料。

3.将选定的材料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覆盖端头的表面。

4.使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将材料固定在端头上。

方案二:使用耐磨涂料除了增加端头材料厚度外,还可以采用涂层的方式增加端头的耐磨性。

耐磨涂料是一种具有超强耐磨性和耐冲击性的涂料,能够有效地保护盾构端头免受磨损和破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清洁端头的表面,确保其干净无尘。

2.选择合适的耐磨涂料,根据厚度要求进行涂覆。

3.涂覆过程中,应注意涂料的均匀性和厚度控制,确保涂层的质量。

4.涂料干燥后,对涂层进行检查和修补。

方案三:加装护板为了进一步增加端头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性,可以考虑在端头上加装护板。

护板可以分散冲击力,减少端头的破损风险,并起到保护端头的作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盾构机的端头进行测量,确定护板的尺寸和形状。

2.制造合适的护板,确保其与端头结合紧密。

3.使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将护板固定在端头上。

4.检查护板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其不会松动或脱落。

结论通过增加端头材料厚度、使用耐磨涂料和加装护板等方案,可以有效地增加盾构机端头的耐磨性、抗冲击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并确保加固操作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盾构机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洪俊杰摘要:第一节课,老师就说,21世纪是属于地下工程的一个世纪,而盾构隧道将是以后的主流。

的确,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人口聚集与地面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现代化城市建设逐步开始发展立体式交通,这使得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盾构法开挖隧道因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在城市地铁、市政、电力等地下隧道修建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是盾构机始发与到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盾构机始发与到达事故多发地带,端头土体加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机能否安全始发与到达。

因此,研究盾构隧道端头加固,合理选择端头加固方法和进行必要的加固监测,是保证盾构法隧道顺利施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加固1、前言我们都知道,盾构法作为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工法之一,因为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较高等众多优点,已成为世界城市线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流施工技术。

盾构始发和到达是整个盾构施工中关键的两个环节,也是盾构施工中最容易发生风险事故的两道工序,近些年以来,我国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过程中时有事故发生。

盾构自工作井始发进入隧道地层或自隧道末端推出进入工作井,首先要解决洞门区域地层封闭加固问题。

当盾构工作井周围地层为自稳能力差、透水性强的松散砂土或饱和含水粘土时,如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则在工作井围护结构后必将会有大量的土体和地下水向工作井内塌陷导致洞周大面积地表下沉,危及地下管线和附近建筑物。

因此在盾构机进出洞前必须对洞门处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即进行端头加固。

2、盾构端头加固原理盾构隧道端头地层加固的目的是防止拆除临时围护结构时的振动影响,在盾构刀盘顶到端头掌子面并建立土压之前,能使得围岩自稳以及防止地下水流失,以防止开挖面坍塌,出现地表沉降过大或坍方等,概括起来盾构端头加固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固土体满足强度的要求。

(2)加固土体满足整体稳定性的要求,其中整体稳定性包括:加固土体的静态稳定,包括施工期稳定和长期稳定性;加固土体在振动作用下的稳定,即破除洞门时振动对加固土体的扰动影响。

(3)加固土体满足止水和渗透性的要求,特别对于富水砂土地层。

(4)加固土体满足变形特征的要求,通常指盾构土舱内土压建立前。

3、目前盾构端头加固土体强度及稳定性研究我查阅了大量论文,总结起来,目前对于盾构隧道端头加固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论。

3.1弹性薄板理论盾构的始发与到达端头加固土体受力机理的分析和研究,往往将加固土体简化圆形薄板,圆形薄板的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弹性理论模型假设端头土体的纵向加固范围为t,洞门周边自由支撑的弹性圆形薄板为加固土体。

将加固土体侧向水土合力的梯形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在均布荷载的作用下,加同土体中心处的弯曲应力最大,由拉应力理论求得强度验算公式:式中:D为洞门直径;t为纵向加固范围;P为作用于洞门中心处的侧向水土为加固土体的极限抗拉强度;k为安全系数。

合压力;为加同土体的泊松比;σt由均布荷载的作用特征可知,周边自由支撑的圆形薄板支座处的剪应力最大,由剪应力理论可得抗剪切强度的验算公式:为加固土体极限抗剪强度。

式中:τc因此,根据静力学强度准则,端头土体加固后应同时满足抗拉和抗剪强度的要求,则端头土体的纵向加固范围应为:3.2滑移失稳模型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时,破除洞门围护结构后掌子面土体完全暴露,至刀盘顶上围护结构之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此时端头土体在地面荷载、隧道上覆土体和侧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下,可能沿着某个滑移面从开挖面向盾构工作井内滑动,发生滑移失稳破坏。

目前,基于黏土的滑移失稳理论假定滑动面为以顶点O为圆心,洞径D为半径的圆弧面,如下图所示。

对于黏土地层,假设抗滑力矩完全由土体黏聚力提供,可得:由几何知识可知,满足稳定性要求的纵向加固范围为:4、盾构端头加固方法4.1目前常用盾构端头加固方法查阅大量论文及书籍后,得知端头加固的方法由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盾构的机型与直径、作业环境等条件决定,同时考虑安全性、施工方便性、经济性、工期等因素。

目前盾构端头加固的方法主要有:渗透注浆法、劈裂注浆法、高压旋喷注浆法、深层搅拌法、冻结法、挡土结构 (素混凝土墙或钻孔桩)、降水等。

下表是国内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比较。

端头加固方法比较4.2关于盾构端头加固方法的个人设想我们都知道,端头加固是通过改良端头土体,提高端头土体强度和自稳能力,堵塞颗粒的间隙和地层的水,防止坍塌、流沙、涌水现象发生,确保盾构机始发和到达的安全。

我们首先要确保地表不能有太大的沉降,这是修建任何隧道都需解决的问题。

盾构始发和到达前,需要凿除洞口井壁的混凝土,割断钢筋,让盾构机能顺利进出洞,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十分注意,不要在凿除的过程中发生坍塌,因为凿除时,土层相当于有个应力释放的过程,此时土体强度较差,容易失稳,故要在支护的条件下有步骤的凿除。

其次,盾构机进出洞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若采用泥水盾构,泥水压力的作用也会使加固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无法达到泥水平衡状态,如果土体不具备一定强度,很容易坍塌。

另外,由于盾构机吊装或卸载时,重型吊机往往作用在端头位置,为防止重型机械作用在软弱土体上起吊时发生失稳、坍塌,或对已成型隧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故需要对地表的软弱地层进行加固。

我仔细阅读了关于盾构端头加固方法这方面大量论文后,觉得目前的端头加固方法都大同小异,无非都是通过对土体进行注浆或者改变土体性质来提高端头土体的强度以及抗渗透性。

这些方法都是前人已经沿用多年的方法了,虽然根据这些经验方法来进行端头加固,相当简单,但总觉得没有什么新意。

而且目前国内端头加固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端头加固范围设计不当,造成始发和到达时水土流失,出现渗水、淹井、坍方等工程事故。

以前国内对端头加固范围的研究较少,端头加固范围的选取一般凭借工程经验,理论基础薄弱。

合理的端头加固范围应根据地层条件确定,应该能够同时满足强度、稳定性要求,同时富水砂土地层中还应该满足盾构几何构造(纵向加固长度应大于盾构主机长度)和渗透性的要求。

(2)端头的加固方法选择不合理,地层适应性较差,端头加固效果不理想,破除洞门时造成端头地层塌陷。

下面大胆地提出我自己设想的对于端头加固方法。

我觉得端头加固,就是要让端头土体变得有利于盾构的始发和到达,那么与其通过注浆等改变土体的性质,不如直接通过外力来让土体强度和抗渗性增加。

首先,分析隧道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作业环境,如果是非常坚硬的岩石,此时无需过多的加固措施,围岩稳定性就会很高。

对于一般土体,我觉得可以在盾构机的轮廓周边使用机械,对隧道纵向端头土体(始发面上和到达面上)水平施加一定的,计算好的压力,既挤压土体增加其强度并排出土体中水分(不能让土体屈服),施加力的土体范围也就是端头需要加固的范围或者更大一点,这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

另外,土体如果十分软弱的话,可以在加固范围内再打桩进行二次加固并进行降水处理。

5、结语学完整个课程,我了解到盾构端头加固对于盾构始发和到达十分重要,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而盾构端头加固设计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和加固范围,因此盾构端头加固设计需要认真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以寻求合理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法。

同时,应根据相关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

确定安全合理的加固范围,确保加固措施达到预期的加固目标,以保证盾构始发与到达的安全。

6、课程感想十二周的课程一眨眼就结束了,可袁老师和李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始终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盾构及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对盾构以及沉管隧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袁老师和李老师的授课跟其他老师很不一样,本科已经在交大学习了四年,发现有些老师上课只是对着做好的PPT来读,偶尔解释一下专业方面的知识,上课十分的无聊,致使我只能玩手机来打发时间。

而袁老师和李老师则不同,在讲课的同时还跟我们分享一些工程的实际概况,让我们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习。

老师还给我们看盾构机开挖隧道以及沉管隧道方面的视频,偶尔还会跟我们谈谈人生的哲理,受益匪浅,感觉整个课堂没有一点无聊的气氛,我这门课程从始至终没有玩过一次手机。

认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我对于盾构以及沉管隧道有了更系统的了解,正真学到了有用的专业知识,这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地下工程的决心。

之前,我一直以为盾构机那么贵而且组装也很麻烦,还得去外国提前几年定制,十分没有必要用盾构法进行隧道开挖,上完这门课程我才了解到,我的这种想法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

盾构法开挖隧道优点十分明显,我想其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工期短,地表沉降小,安全可靠,这对于21世纪的地下工程选择开挖方法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对盾构隧道方面的热情却没有结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对盾构机的刀具十分感兴趣。

老师说目前,换刀具是个复杂的技术活,尤其是水下换刀具,老师还说过这方面的事故。

我就想着,能不能制造出一种特殊材料的刀具,它可以不随着开挖过程中的多次打磨、震动而产生磨损,这样子我们就不用进行刀具的更换了,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事故。

想着这种材料一方面必须得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保证开挖的进行;另一方面它不会随着开挖而磨损。

那么能不能创造出这样一种材料,当有一定的磨损时,材料中的分子和原子就会重新组合,来抵消这一部分的材料损失,这样刀具在宏观上就还是跟原来一样的状态,没有任何的磨损。

这样我们只需要在刀具的后方,也就是盾构机里面放置大量这种材料的原料,从而避免了更换刀具的麻烦,也杜绝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希望未来能有这种材料的出现,造福人们。

感谢两位老师十二周不辞辛苦的授课和严谨的态度,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设想,在此谨向袁老师和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7、参考文献[1] 王强.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设计与研究.中国水运,2012,12(3).[2] 江玉生,江华,潘茁.土压平衡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加固研究.市政技术,2012,30(2)[3] 吴韬,韦良文,张庆贺.大型盾构出洞区加同土体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3):447—482.[4] 陈龙珠,陈胜立.饱和地基上弹性圆板的动力响应[J].力学学报,2001.33(6):821—826.[5] 罗富荣,江玉生,江华.基于强度与稳定性的端头加固理论模型及敏感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3):364—369.[6] Hua Jiang,Yusheng Jiang,Maolan Huang,et a1.Study on Soil Improvement of TBM’S Commencement and Arrival in Water—rich Sand Stratum[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90(3):2119—2124.[7] 陈鸿杰.论盾构施工端头加固.轨道交通,2010,4(3).[8] 徐资.广州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方法浅析.山西建筑,2011,37(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