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分封制的产生与发展_徐义华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变。
夏朝采用开国君主制度,商朝则发展出了贵族委任制度,而西周则开始施行封建制度。
下面就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开国君主制度”。
当时夏禹因其功勋,在传位给夏桀后,被封为诸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领地逐渐形成,这就是“五等爵位制”。
夏桀在王位上38年,他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化中央权力,组建军队,控制土地。
他设立官员管辖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责任。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政治制度方面,商朝采用了贵族委任制度。
商汤的政治思想是“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即通过赏罚分明,贞正公正治理国家。
他还引领贵族向中央统一各民族的潮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王也开始削弱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管理。
但是,商朝最终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取得成功,因其腐败、军队的衰弱、中央困局而被周武王灭亡。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
周武王是西周社会中的主导力量,使用西方文明、制度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
封建制度下的领主掌握大片土地,可以追溯到前代的封建领地。
西周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政府权力极强,实行分封制度,以加强统治。
这种制度逐步发展了周天子~周公署任命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中非常重要,也被称为传统中国的“政治地图”。
以上就是夏商西周三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可以看到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不管是夏朝、商朝还是西周,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篇章,对于我们研究历史、了解文化和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意义。
《分封制与五等爵》课件

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分封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02
CHAPTER
分封制的实施与运作
按照血缘关系、功劳大小和军功战绩等标准,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制与五等爵》ppt课件
目录
分封制的概念与起源分封制的实施与运作五等爵的制度与内容分封制与五等爵的关系分封R
分封制的概念与起源
指古代皇帝或中央王朝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提供相当的治权,以逐层建立地方政权的一种制度。
分封制起源于商朝,西周时期进一步完善,春秋时期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基本废除。
要点一
要点二
五等爵的影响
五等爵制度虽然已经不存在,但其影响也仍然存在,如现代社会的贵族、士绅阶层等仍可看到五等爵的影子。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土地分配原则
土地所有权
土地税收
受封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所有权归属于周王,受封者不得擅自转让或买卖。
受封者需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品和赋税,以示忠诚和尽责。
03
02
01
周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和最高行政决策权。
周王权力
诸侯在所辖区域内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事和司法权力,可自行征税、组建军队和制定政策。
起源
分封制
分封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商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土地分封给宗族和功臣,以建立地方政权。
起源
随着周朝的建立,为了巩固新政权和扩大疆土,周王开始大规模分封土地,分封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历史上下跨度较长,也有许多知识点,以下是对商朝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商朝的起源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商朝的创立者是商汤,商汤是西周王室的宗亲,他在西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前16世纪建立了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以后,将商朝的都城设在二里头遗址,这也成为商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商朝的统治者被封为“王”,王权是集中的,但是在王权下面还有一些贵族和大臣,他们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商朝的国家构成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通过宗法制度维系各级贵族之间的关系。
商朝王室通过与贵族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换,来维护统治。
三、商朝的经济商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商朝时期的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政治权力集中于高级贵族和王室,因此在经济上也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商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也逐渐发展,农田的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也逐渐增加。
商朝时期还有一些手工业和商业的产生,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商朝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商朝的宗教与文化商朝的宗教信仰是以神灵崇拜为主,商朝的人们崇拜自然现象、祖先等。
商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由王室和贵族主持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是为了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等目的。
商朝的文化也是一个较为发达的文化,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青铜器等。
商朝的文化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成就。
五、商朝的覆灭商朝时期,商朝政权逐渐走向衰败。
一方面,内部的土地制度使得朝野间的矛盾加剧,社会上贫富悬殊愈加严重;另一方面,商朝统治者的行为也使得外交上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商朝国家屡遭邻国侵犯。
最终在公元前11世纪商朝被周文王割据的周王朝所灭,商朝也由此走向了它的结束。
以上就是对商朝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商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初中历史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变迁

初中历史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变迁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经历了许多政治制度的变迁。
本文将从商朝、西周和东周三个方面来探讨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
一、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主要以王权为核心。
商朝的国家组织结构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宗族政权三个层次。
中央政权由天子、丞相、侍中等官员组成,天子是商朝最高统治者,掌握最高权力。
商朝政权中还设立了司天、司徒、司空等官职,负责管理天文历法、土木工程和人事任免等事务。
地方政权由诸侯、大夫等组成,诸侯是天子的亲信,分封在各地,管理当地的政务。
大夫则是下层诸侯的属官,负责辅助诸侯管理地方。
宗族政权是商朝的基层政权,由宗族长老和宗族里长组成,通过宗族制度来管理人民。
在商朝时期,宗族制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石。
二、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商朝的后继者,其政治制度相对于商朝有了一定的变革。
西周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通过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封爵关系来维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西周的国家组织结构也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宗族政权三个层次。
中央政权的核心是天子和朝廷官员,天子扮演着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角色。
而朝廷官员则分为九卿,负责处理朝廷的日常事务。
地方政权由周王封授的诸侯负责管理,诸侯在各自封地内有很大的自治权。
他们需要向周王贡献粮秣和劳役,并接受周王的朝贡。
宗族政权仍然是基层政权,由宗族长老和宗族里长组成。
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宗族关系仍然相当重要。
三、东周政治制度东周是西周的后继者,该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较为显著。
东周政治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东周时期建立了官僚制度,将世卿制改为官制,设立了各种不同职权的官职,比如太宰、司马、司徒等。
这些官员由周王任命,履行管理各种政务的职责。
东周时期的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在中央,各地的诸侯权力逐渐减弱。
国家的统一和集权得以加强。
同时,在东周时期,礼乐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非常大的演变。
在夏代,政治制度还比较简单,主要是以王权为中心;在商代,政治制度逐渐复杂,宗族势力逐渐壮大;到了周代,政治制度更加完备,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夏代政治制度的简单性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王权地位非常高,王的权力几乎是无限制的。
夏代使用的政治制度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王权为中心的一种政治结构。
夏代王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君权至上,贵族和农民的生产劳动归王权所有,这是一种极端的奴隶主制度。
夏代社会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是对这种制度的扩张和完善。
商代政治制度的讲究谋略商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就是宗族制度。
商朝每个朝代都是基于不同的宗族建立的。
商朝政治制度非常复杂,讲究谋略和奸诈。
商朝宗族大臣居于政治统治之上,他们是赞助商王的重要力量,但也是商王掌握的政治工具。
商朝的重要贵族为了争夺权利,常常进行短兵相接的斗争。
商朝女王武则天被誉为“女李世民”,多亏了她的聪明才智,才能稳固地维持政权。
周代政治制度的封建化周代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封建制度。
周天子和诸侯分封天下,设立封国,形成了封建王朝的基础。
周朝的封建制度,以封建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世袭制的奴隶制度。
周代国家行政机构更加完备,设立了郡县、卿大夫等职务。
这一时期,人民主权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仍然是奴隶制度的统治。
周朝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封建宗法制逐渐成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
总结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基本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特点。
从崇尚王权至上的夏代,到宗族势力渐渐壮大的商代,再到封建制度逐渐成型的周代,这一路走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页。
《夏商周的更替》周公分封:天下共主制

《夏商周的更替》周公分封:天下共主制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夏商周的更替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发展的历程。
其中,周公的分封制度对于确立天下共主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启了“家天下”的统治模式。
然而,夏朝的政治制度尚处于相对简单和原始的阶段。
在夏朝的统治下,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相对薄弱。
商朝取代夏朝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国家的组织架构更加清晰。
但商朝的统治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方势力的不稳定和周边部落的侵扰。
周朝的兴起,特别是周武王伐纣成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周公作为周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推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制度。
周公分封的背景是复杂而深刻的。
一方面,周朝刚刚建立,需要稳定局势,安抚各方势力;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管理广袤的领土,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统治模式。
周公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同姓宗室、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
通过分封,这些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包括行政、军事和经济等方面。
但他们必须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这种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地内治理,但必须尊崇周天子的号令。
一旦有诸侯违反规定或背叛周天子,周天子有权对其进行讨伐。
在经济方面,分封制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地内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各地之间的交流和贸易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分封制使得周朝的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诸侯们将周朝的礼仪、制度和文化带到了各地,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同时,各地的文化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和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然而,周公分封制也并非完美无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对周天子的权威构成威胁。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总分 100分。
注意事项:①答题前,学生务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学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③答题结束后,学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表1 关于“燕国”真实性的考证出处记载青铜器堇鼎和伯矩鬲的铭文铭文中都刻有“医侯”(“医”同“燕”)二字青铜器克蚕、克罍的铭文铭文中刻有“命克侯于燕”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封召公奭于燕”根据表1基本可以证实“燕国”真实存在。
这反映了A. 多元互证的必要性B.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C. 文献史料的可靠性D. 实物史料的关键性2. 汉朝的董仲舒明确表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六合同风,四海一家”成为一种理想境界。
这反映了汉朝A. “大一统”思想呈现滥觞B.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C. “大一统”思想得到推崇D. 黄老无为观念颠覆3. 隋唐时期,西域经营扩大,政府在西域设立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并运用军事震慑、外交手段和文化政策成功地维持着在西域的统治。
隋唐时期的这一系列做法A. 促使丝绸之路畅通B. 拓展了疆域版图C. 旨在发展国家经济D. 促进了皇权集中4. 宋朝以前,统治者专门为商人设立了市籍,并且要受到诸如服饰、入仕等方面的限制;宋朝以后,专门为商人设立了坊郭户籍,赋予了商人和其他社会庶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了宋朝 A. “士农工商”观念削弱 B.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 小农经济发展受到阻碍D.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5. 清朝设立八旗科举以照顾满族、蒙古族等考生,同时又设有翻译科来选拔满族官员,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考生的权利。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演变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商周时期是从公元前1600年左右开始的,到公元前256年左右结束的,被认为是中国的先秦时期。
商周时期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对当今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政治制度的演变更是其中的一大特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由贵族统治的封建制度,贵族是统治者,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等级和地位。
商代时期,王权比较威严,商朝的王权制度以武力和礼制为主。
周代时期,北方的原藩部落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周王国逐渐衰落之后,国内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它们分割了周王国的领域,许多诸侯国互相争夺领土和资源。
在商代时期,商王就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他是通过继承、娶妻或者被朝廷选举出来的。
商王通过权利的提升来加强对外战争的影响,包括征战、贸易和外交关系。
在周代,随着诸侯的兴起,贵族地位逐渐崩溃,周朝的皇帝权力持续上升。
在周朝中期,周朝国王建立了封建制度,国王把自己拥有的领土分配给众多的诸侯,然后诸侯又分配给他们的部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封建的制度。
这种制度实行了长时间,并成为了随后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基础。
在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官制体系,以筑堤、修路、兴修灌溉系统和治理水灾等为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商代时期,出现了丞相和元帅等各种主要官职,这些官职的产生和设计标志着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虽然有许多优点,例如建立了完整的官制体系、加强了王权的威严等等,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在商代时期,商王的专制统治导致了诸侯反叛,商王国被各分飞于九土之间,呈现出严重的破碎状态;而在周代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发展,中央集权也逐渐减弱,造就了五霸战国的出现,这一时期最终导致了政治的长期繁荣。
这些缺点的存在,使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中国历史也因此大大地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分封制的产生与发展
徐 义 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于商代分封制的问题,学者有不同意见,有的 自然出现内、外不同的两种统治形式,形成内外服制
学者认为商代存在分封制①,也有的学者认为商代没
的最初形态。在这种内外服制下,夏人原本的疆域内
有分封制,分封制是周代才确定的制度②。
城建都輦 輮 訛,伊洛地区成为商人王畿区,使得最初“授
融洽疆土” 建立的一部分诸侯实际处于王畿之内, 近。
并不真正具有独立军政权力的实体。所以最初的分
商人的统治巩固以后,其在西方受太行山阻挡,
封制只是针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方式,而不是基于 难以挺进,转而向东方寻求发展。从大戊时期开始,
的措施。最初的分封制是商朝产生的。
角色转变过程中,不同诸侯与天下共主的关系也发
夏朝建立的情况十分特殊,其国家的基本架构 生了变化,与汤联盟、对抗或归服的诸侯,在商成为
和基础主要是通过禹治水过程中对各部族的联合建 天下共主后,自然出现远近亲疏之别。而作为一个新
立的,“(禹)治平水土,定千八百国”③,是以和平合
名义利用非武力手段笼络人心,达到不战而胜的目
得到商王朝承认并接受一定整合的原有部族势力。
的。汤的和平扩张策略收效甚巨,关于其德义的传闻
商人虽然实行了分封制,但商人的分封制带有较
流传很广,“汉南诸侯闻之,咸曰:汤之德至矣,泽及
强的原始性与不成熟性,与后世的分封制有所不同。
禽兽,况於人乎,一时归者三十六国……诸侯由是咸
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禹子 商成为天下的共主,“汤武一日而有夏商之民,尽有
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 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⑧。继承了夏朝政治遗产,
天下未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 商人须对夏商势力范围内的土地和人口进行管理,
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④”即夏
商领土的西部,在对东夷战争中产生许多不便,于是
不稳固的情况下,在政治安定、都城稳固的正常时 仲丁将都城东移,“仲丁迁都主要是为了便于征伐
· 80 ·
权力结构与商王朝关系不同,在王朝中的地位也不
下未从,汤于是乃献饰牲牛以事。荆伯乃愧然曰:
同,形成了立体的权力结构,超越了夏王朝单纯的缺
‘失事圣人礼。’乃委其诚心”等记载看,汤非常重
乏层次感的内外服结构。在这四种地区中,被征服地
视利用宗教信仰扩张势力,以“行仁义、敬鬼神”的
区即是“授民授疆土”而形成的诸侯,其他地区则是
较弱的采邑。王畿边缘保留诸侯也是商代分封制的
夏末夏人的中心统治区,大体为“北起山西汾 特点,显示出商代分封制的不成熟性。
水以南,南达河南汝水,西至华山以东,东迄郑州以
分封制虽然在商王朝立国之初既已经出现,但
西当夏王朝的中心区”輥輵訛,范围跨度虽然大,但由于
还没有成为系统成熟的制度。但是,这一统治方式得
(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
的政策,实行有效控制的朝代。同时,夏朝上层集团
遂征韦,商师取韦。
的死亡和逃亡,使这一地区出现了可供支配的大面
遂征顾。
积的土地和大量人口,也出现了暂时的权力真空,也
(桀)三十年,商师征昆吾。
为新生的商人国家建立“授民授疆土”的地方势力
(桀)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
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需要建立独立于中央王朝的外在组织维护王朝的
层建筑和财富的占有者阶层被激烈的战争所破坏,
统治,所以不可能建立起分封制。这种通过和平联合
出现了权力真空,如何实现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统治
建立的国家中,在夏原有地域和后来加入的地域很
成为商人面临的问题。可以说,商朝是中国第一个真
· 78 ·
正面临如何在广大地域内对不同部族采取积极主动
不能解决的。分封制则把商人各武装宗族分置在夏
书纪年》 的记载汤灭夏称王是在其在位的第十八
人居地,建立武装据点,建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军政
年,“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相隔七年之后,
实体,形成防卫力量,能够有效地控制被征服地区。
“二十五年,作《大 濩 》乐,初巡狩,定献令”輥輯訛,又过
商人的分封集中于豫西、晋南地区,建立了许多带有
间隔相似,联合构成了对夏人传统势力区的控制体
商文化的东下冯类型所代替輥輱訛。
证
系。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真正受到商人军事打击
分封制实行后,在商人初建的国家内基本可以
的部族并不多,只有夏人中心区与夏桀关系密切的
分为四种地区,一是商人传统势力区,居住的是商人
部族才得到征伐。商人取得灭夏战争的胜利更多是
的本部族人员和已同化部族;二是与商人联盟区,居
与夏王朝不同,商王朝是通过战争征服建国的。
务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权的国家管理形式。分封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下”⑤,“汤乃
制最初的产生是在交通条件、军事技术相对不发达 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
的情况下,为控制怀有敌对情绪的征服地区而采取
桀”⑥,最终灭夏立国。在从夏之方国到天下共主的
三千诸侯大会”,《战国·秦策》谓“及汤之时,诸侯 而商人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使这一地区一直作为商
三千”,说明商初有大量地方势力保留下来。可见, 王朝的王畿边缘,所以有部分王畿边缘区的诸侯保
商人除了在夏人中心统治区实行直接占领外,对于 留下来,而没有像周代那样在畿内只是保留独立性
其他地区依然是由原部族自行管理。
依靠了政治策略,从《孟子·滕文公下》载“葛伯放
住的是较早与商人建立友好关系的部族;三是归服
而不祀……汤使遗之牛羊……汤使亳众往为之耕,
商人的地区,迫于商人压力归顺的部族;四是商人的
老弱馈食……”,《越绝书》记“汤献牛荆之伯。荆之
征服区,主要是夏人统治的中心地区。这四种地区的
伯者,荆州之君也。汤行仁义,敬鬼神。当是之时,天
原先简单的政治管理形式显然不适合需要,具有重
朝的建立是对各方国的接纳而不是征服。夏朝是在 新划分阶层的动力。尤其是商人对夏人统治地区的
接受现有归服地方势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没有 占领经过激烈的争夺,“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
供夏王朝支配的可用于分封的土地和人口资源,也
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朡,俘厥宝玉。⑨”夏朝的上
后,可能还越过中条山,对夏人势力深厚的汾河流域
分封诸侯国;一方面夏人对商人还怀有强烈的敌意,
和涑水流域用兵,《帝王世纪》载成汤“凡二十七征
如果建立单纯的军事据点,需要解决后方支援、后勤
而德施於诸侯”,除去伐葛与伐夏的十二次战争,其
供应、军事换防一系列问题,这是当时商人的力量所
他十五次战争,当是对夏人残余势力的追剿。据《竹
东征则西夷怨,南征则北狄怨,曰:‘奚为而 后 族分布区,伊洛地区还面临外来势力侵扰的压力,使
我。’”即商汤的征伐多是“诛其君,吊其民”,只是 得这些分封的诸侯得以保留下来,甚至独立性比原
更换当地部族的上层人物,扶植与商人关系更密切 先有所增强。商人在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创
的人作首领而已。《逸周书》载“汤放桀而归於亳, 行的分封制实际是首先在王畿区及其周围进行的,
(桀)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
的土地,商人也没有全部直接占领,而是采取扶植代
遂征荆,荆降。
(桀)二十六年,商灭温。
理人的方式,例如对“党于桀恶”輥輳訛的韦,汤也是让祝
· 79 ·
融之后在此主事,《史记·殷本纪》《集解》 引贾逵: 期,王畿内的诸侯会逐渐融入王权之下,但伊洛地区
“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 的地理特点是平地沿黄河、伊水、洛水狭长分布,惯
之。”周鸿祥先生谓:“韦、顾向为子姓之患,汤伐之 于平原生活的商人难以将势力范围向外开拓,使得
稍戬其患,至武丁始灭之”輥輴訛。关于商人的这种笼络
这一地区实际一直是王畿的西部边缘,特别是都城
手段,其他文献也有反映,《帝王世纪》曰:“诸侯有 东迁之后,商人的王畿实际只能达到洛阳以西地区,
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其民,天下咸悦,故 而紧邻的晋南太行山地区、豫西的秦岭地区则是异
古
山水阻隔,其真正成面状分布的也只在豫西的平原 以保持并随着商人国家的扩张得到进一步加强,分
史
地区,“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 封制逐渐成为商王朝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商王朝
新
“夏中心统治区的地望,大致只在今中岳嵩山和伊、 较集中的分封有三次,除商汤建国时期的分封外,还
证
洛、颖、汝四水的豫西地区”輥輶訛,面积并不大。此外还
军事性质的据点,东下冯商城和垣曲商城很可能即
了两年才正式迁走代表政权的九鼎,“二十七年,迁
古
商人早期建立的武装戍守中心,是商王朝带有封建
九鼎于商邑”輥輰訛,自汤灭夏至迁鼎于商的九年间,汤
史
很可能致力于对夏人在汾、涑地区残余势力的打击。
性质的地方诸侯。东下冯商城、垣曲商城与偃师商城
新
而商代前期,原分布汾、涑流域的二里头文化,也被
为一种情况,在此以外,所有其他势力与团体理论上
关于分封制的讨论,我们应首先弄清什么是分 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尊奉夏朝的共主地位。夏王
封制和分封制产生的基础。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是 朝国家权力结构较为简单,而没有形成复杂的立体
古
“封邦建国”,以“授民授疆土”为主要形式在中央 的权力层阶结构。后来,夏朝虽然经过启灭有扈、少
进行,获得的自然支配土地和人口资源增多,才逐渐 丁时开始的。《竹书纪年》载“王(仲丁)即位,自亳
建立了众多分封诸侯,形成了内外服的明显差别。但 迁于嚣”,“六年,征于蓝夷”,仲丁迁隞的目的在于
最初实行分封制的豫西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发动对东夷的战争。商建国初期在今偃师商城,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