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分析_兼谈水土流失对策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沈波;王念忠;张锋;回莉君【摘要】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分工,松辽委承担东北黑土区(Ⅰ)和北方土石山区(Ⅲ)中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Ⅲ-1)的规划工作. 综合分析后提出了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原则和方法,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的基础上,将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划分为12个三级区,即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小兴安岭山地丘陵生态维护保土区、三江平原-兴凯湖生态维护农田防护区、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东北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辽河平原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辽宁西部丘陵保土拦沙区、辽东半岛人居环境维护减灾区,并提出了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38-41,48)【关键词】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区划;水土流失;防治途径【作者】沈波;王念忠;张锋;回莉君【作者单位】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010年,水利部以水规计〔2010〕540号文件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项目任务书》。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全面系统的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
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分工,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的基础上,松辽委承担东北黑土区(Ⅰ)和北方土石山区(Ⅲ)中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Ⅲ-1)的规划工作。
现将有关成果介绍如下。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部分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共309个县(市、区、旗),总面积115.26 km2。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张宝库[摘要]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东北黑土;问题;保护措施1 东北黑土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1 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豆重迎茬使根部病虫害严重。
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养分的单一消耗,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增加,加剧了重迎茬大豆的减产。
同时由于根的活力下降,土壤酶的变化,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1.2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区由于季节性冻融作用和漫川漫岗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垦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典型黑土区地形多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台地低丘区,坡度虽缓,但坡长较长,一般为500~2000 m。
由于该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集雨面积大,故径流集中,冲刷能力大,水蚀严重,春季土壤解冻时,表层土壤疏松,容易被积雪融化的融雪径流冲刷,促进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
水蚀主要发生在坡状耕地上,占80%左右。
黑土由于质地松散,加之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每年4—5月正值黑土区干旱大风期再加之人类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剧了黑土区的水土流失。
1.3 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开垦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8%~10%;据测算、开垦20 a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l/3;开垦40 a的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80 a的有机质下降2/3左右,下降趋势显著。
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概况及防治策略

土地 资源 的不可逆丧失。 c m,而 形 成 l c m厚 的 黑 土 大 约 需 要 3 、4 0 0 a
东北半 干旱 区多呈现 山地 、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 , 据 统计 ,东 北地 区总土地 面积 1 2 3 . 8 ×1 0 4 k m 2 ,耕地 和流失 水 土 面积分别 占该 区域 总土地面积 的 1 7 %和 3 5 %;在耕地 面积 中, 4 0 % 为坡耕地范畴 , 其存 在必然 引起不 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 按水土保持 区划分 ,低山 、丘陵、漫川漫 岗区水土流失面积 占 总 流失 面积 的 7 4 . 6 %;按侵蚀形式划分 ,水蚀 面积 占总流失 的 6 4 . 7 %;按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 ,轻微度水 土流失面积 占 7 3 %。 近百万平方 千米的中 国东北黑土 区,是全世界现有 、仅存 的 3 大块 黑土 区之一 。然 而 ,在该 区域仅黑 土流失面积就有 2 7 . 5 9 万k m ,所 占比例约为 2 7 %,占全 国水土 流失 总面积 的 6 3 %, 若黑土不加 以管理、进一步退化 , 将严重影响我 国粮食 的安全 、 社会 的稳定和可持续 的发展理念 。
1 . 2水 土 流 失成 因分 析
的时 间。黑土耕 层 已由最初 开垦 的 8 0~ 1 0 0 c m下降 到 2 O~
3 0 e m,黑 士流 失 后 是 不 可再 生 的 。
土地 生产力 的严重匮乏。在东北半干旱地区 ,土壤表层流 失后 , 剩下 的仅为 白浆 土等理化性状较差 的土质 , 土地易板结 , 肥力下降 ,土壤原有生产力受到威胁。 有效耕 地面积 的 自然缩 减。据悉 ,东 北黑 土区 因严 重水 土流失所产生 的大型侵蚀沟多达 2 5万条 ,多年来吞噬农 田 9 . 6 万h m 。流失的泥沙淤积河道 、水库还会影响防洪安全 。
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农田水利NONGTIANSHUILI 水土保持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王立华1 王春红2(1.吉林省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摘 要 东北黑土地地力肥沃,耕地质量禀赋优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但是目前因过度开发利用,面临退化危机,亟待加强保护。
基于此,剖析黑土地退化原因,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黑土地;退化原因;保护措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世界上闻名遐迩的三大“黑土带”,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初垦时腐殖质层深厚,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商品粮。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对黑土地过度利用,导致用养关系失调、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变薄变瘦、有机质降低、耕层变浅、黑土退化,黑土区耕地长期透支,地下水超采严重,亟待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
1 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的原因1.1 自然原因侵蚀 自然原因和生态变化导致黑土层变薄。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较多,主要采用顺坡种植,坡面较长,雨后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夏季暴雨冲刷,带来土壤流失;春季干旱少雨多风,一场大风就能把地表浮土刮去一层,土壤风蚀严重。
水蚀主要发生在土壤疏松的江河沿岸的二级阶地、坡度较大的山区半山区以及温岗漫川地,这些土地在雨季降雨集中期易发生地表径流,表层土壤被水冲走。
风蚀主要发生在农作物收获后地表裸露时间超过半年且少雨多风的区域,这些区域干燥的表层土壤极易随风移动。
由于以上各种侵蚀,部分坡耕地已变成肥力较低的薄层黑土,有的甚至露出了“破皮黄”。
1.2 耕作方式落后 过去,东北地区大马力机械少,一般使用小马力拖拉机作业,翻耕深度只有15 cm。
小型农业机械浅层次作业,由于整地深度浅,导致犁底层抬高上移,耕层土壤易被农业机械压紧实,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孔细度下降、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土质硬化、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缓冲性减弱,土壤的这些物理性状被破坏后,易造成土壤板结;犁底层通透性差,耕层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农作物根系难以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降低了对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
谈谈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干旱地 区 , 风剥表 土 、 地毁 苗 、 没垄 顶 、 噬粮 田 扒 埋 吞 的现象 时有 发生 , 风蚀 面积 高达 7 .3万 余 h 年 33 m。 黑龙 江省宾 县 由于植 被 破 坏 严 重 , 地 黑土 层 流 失 坡 殆尽 , 抗御 自然 灾 害 的能 力 下 降 。 19 94年 7月 1 3 日一 次 降 雨 15 4m 全 县 6 .% 的农 田受 灾 , 3 . m, 24 8
条 主要 河 流 被 河 水 冲刷 平 均 扩 宽 了 5 0—10 i, 0 n 05 . 3万 h m 耕地 从 此 在 宾 县 消 失 。水 土 流失 已成 为黑 土 区最大 的生态 环境 问题 , 改变这 一现状 , 要 必 须从 源头 抓起 , 搞好 坡耕 地综合 治 理 。
留黑 土层仅 有 2 0余 o 年平 均侵 蚀厚 度 4—5m m, m, 土壤 侵 蚀 模 数 高 达 50 0—600tk ・ ; 垦 0 0 / m a 开
6 7 0— 0a的黑 土层 被 剥蚀 掉 1 2左 右 , 留黑 土 层 / 残
种能力。坡耕地水土流失 产生 的泥沙 , 淤积江河湖 库, 降低 水利设 施调 蓄功 能和 天然 河道泄 流能 力 , 影 响水 利设 施效 益 的 发挥 , 剧 了洪 涝 灾 害 。解 决 黑 加
需 要
水 土流失 导致 环 境 的生 态功 能 弱 化 , 自然 灾 害
发 生 频率 增 加 。黑 龙 江 省 5 来 年 均 受 灾 面 积 占 0a 播 种 面积 的 比例增 加 了 1 , 4倍 风蚀 危害 严重 的西 部
黑土 区 内现 有 侵 蚀 沟 2 5万 多 条 , 蚀 耕 地 侵
富、 改善 生 态环境 的重要 措施 。论 述 了黑 土 区坡耕 地 综合 治理 的必要性 、 坡耕 地 综合 治理试 点成 效及推 行坡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现状及修复措施

中图 分类 号
S5 . 17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 7 9 2 1 ) 1 0 0 — 1 0 7 5 3 ( 0 12 — 3 8 0
近 年来 , 黑土区西部 , 在 草原 退 化 和 植 被 破 坏 现 象 严
中 , 雨 对土 体 的击 溅 力强 , 刷强 烈 , 降 冲 易造 成水 土 流失 。 而
重 , 要 是超 载放 牧 和开 垦土 地 而造 成 , 而 削弱 和丧 失 了 主 从 植被 对 土壤 的保 护 ; 黑土 区东 部原 本 稳定 的 草原 、 森林 生 态
系统 逐 渐 转变 . 然 林 木植 被 基 本 绝迹 , 原 面 积骤 减 , 天 草 绝 大 部 分 土 地 已 开 垦 为农 田 , 成 目前 脆 弱 的 农 田 生 态 系 形 统 。 北 的黑 土地 经 过长 期 的垦荒 而 逐步 剥 蚀殆 尽 , 将 逐 东 这 步加 剧 土 壤 遭 受降 水 的溅 蚀 和地 表 径 流 的冲 刷 , 响 该 区 影
1 .0万 、52 87 4 .5万 、22 l .9万 k o 由于 黑 土 多 年受 到 自然 m2但
当前 在东 北地 区 依 旧盛 行深 耕 、 翻 、 垄等 传 统耕 作 深 起
侵 蚀 ( 力 、 力侵 蚀 等 ) 人为 开垦 , 风 水 和 导致 水 土流 失 日益 严
重, 土地 肥力 下降 , 食产 量下 降 , 粮 威胁 国家 粮 食安全 。
复措 施 , 为缓解 东 北黑土 地恶 化提 供 参考和 依据 。
1 水 土流 失 与耕 地退化 现状
地 。 岗 分 布 于黑 土 区 的 四周 , 积 平原 分 布 于 中 间 , 面 漫 冲 地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_成因及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 ] 2007-11-20[作者简介 ] 赵会明 (1968- , 女 , 黑龙江克山人 , 工程师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赵会明(克山县水务局 , 黑龙江克山 161600[摘要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 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 水土流失 ; 现状 ; 危害 ;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 S27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7175(2008 06-0477-02 目前 , 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 :(1 在欧洲。
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 , 面积为 190 104km 2。
(2 在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面积为 100 104km 2。
(3 在亚洲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 辽河流域。
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 , 面积大约 10 104km 2。
在我国黑土区中 , 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 , 面积约 33 104km 2, 土壤为黑土 , 黑钙土及草甸黑土 , 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 , 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 , 插一根筷子都长 , 是一种高产土壤 , 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 (玉米、小麦、大豆 , 平均产量可达到 8250kg/hm 2, 而目前仅达到 4000kg/hm 2。
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 , 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
克山县位于典型黑土区腹地 , 土地面积 31 87 104hm 2(其中耕地面积 18 70 104hm 2 。
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根据 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 , 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 6 29 104km 2, 占该区总面积的 37%, 仅克山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22 07104hm 2。
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 9 87 104hm 2,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2 8%。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但是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任其发展,继续恶化。
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环境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才重视环境问题,才关注环境问题。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我国主要精力放于经济建设之中,在环境方面不是很重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直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才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关注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亟待解决。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吨,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吨和4.9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公里。
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
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40
8100~15100
≥40
≥15100
2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
211 合理施肥 改良土壤结构 我国东北黑土区使用化肥仅有 40a的历史 。 20 世纪 50
~70年代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物质投入不足 ,用养失调 ,造 成土壤肥力下降 。 90 年代以来 ,随着品种 、栽培 、病虫害防 治 、土壤改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使农作物产量有大 幅度提高 ,而培肥措施未能满足粮食快速增长的要求 ,用养 失调 、微量元素短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 ] 。据报道 ,世界 粮食增产的 50%左右取决于土壤氮素肥力 [6 ] ,而且高产作物 与土壤供氮能力之间的依赖性更强 : 土壤供氮能力愈高 ,作 物对土壤氮素的依赖性就愈强 ,而氮肥的增产效果和利用率 就愈低 [7 ] 。 212 调整耕作制度 采用合理是农业生产措施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也较明显 。土壤质地良好 、透水性 、抗蚀 性 、抗冲击性就强 ,水土流失就轻 ,反之就重 。
该区受到 3种不同的侵蚀营力作用 :冬季及初冬的冻 融侵蚀 ,春季的风力侵蚀 、夏季和秋季的水力侵蚀 ,其中水 力侵蚀最明显 。冻土的冻结与消融 过程 使得土 壤变 得松 散 ,抗蚀 、抗冲能力下降 。黑土层开垦后 ,重 用 轻 养 ,广 种 薄收 ,作物带走的土壤养分得不到应有的补充 ,造成土壤 养分平衡失调 ,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肥力减退 [ 4 ] 。黑龙 江垦区单位面积施肥量见图 1,黑土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 力下降如表 1。
①等高种植 ,改变耕作坡面坡度 。等高种植是调整地表 径流坡降的有效措施 ,顺坡垄改等高垄减小了坡面汇流面 积 ,延缓了水流流速 ,增加了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 ,降低了地 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 ,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强度 。实践证明 ,
改垄是黑土区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投资最少 、见效最快的一 种措施 [8 ] 。据资料分析 , 3°坡耕地横垄比顺垄减少径流量 60% ~80% ,冲刷量减少 75% ~90% ; 4°坡耕地横垄比顺垄 减少径流量 75% ,冲刷量减少 83%。一般情况下 ,顺垄改为 横垄后 ,土壤水分可提高 3% ~5% ,增产 300kg / hm2 左右 。 ②采用少耕深松 、耙茬 、原垄卡 、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措施 。 少耕减少了土壤的扰动 ,深松打破了犁底层 ,使得耕作层与 犁底层下面的包气带能很好的连通 ,可以增加土壤涵养水分 的能力 。其他这些都是起保水固土作用 。 ③调整种植业结 构 ,做到用地与养地结合 ,确立科学的轮作及培肥耕作制度 。 建立土壤保护和耕作保护体系 ,促进养分的良性循环 。 213 采取综合工程措施 截流地表径流 ,防治面源污染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兼谈水土流失对策
霍军力 1 ,王永成 1 ,董 斌 2
(11黑龙江正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30; 21武汉大学中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
摘 要 :中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 ,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农业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但是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威胁到粮食的持续生产能力 。文章通过探讨影响坡耕地地表径流的主要影响 因素 :降雨 、坡降 、汇水面积及下垫面因素 ,分析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
1 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霍顿产流理论认为 ,地表径流产生的条件 : ①降雨强度 超过土壤下渗容量 ; ②包气带的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 量 [3 ] 。邓恩山坡产流理论认为 ,当降雨到达山坡地面后 ,根 据不同的土壤和地质条件 ,会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地下水径 流 、壤中水径流和饱和地面径流等 4种径流形式 [3 ] 。
2008年 第 (第 36卷
5期 )
黑 龙 江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水 利 科 技 Technology of W ater
Con se rvancy
(
No1512008 Todal No136)
文章编号 : 1007 - 7596 (2008) 05 - 0093 - 02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地表径流 ;东北黑土区 ;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 S157 文献标识码 : B
黑土区水土流失特别是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 破坏极大 。据测算 ,东北黑土区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价值达 2~10亿万元 [1 ] 。根据对典型黑土区多年观测资料分析 , 3° 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氮磷 180~240 kg,钾 360~480 kg,相 当于 7 500~15 000kg农家肥的肥力 。据估算 ,黑土区每年流 失掉的黑土达 1 亿 m3 以上 ,流失掉土壤中的氮 、磷 、钾元素 折合成标准化肥达 400 ~500 万 t[2 ] 。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 失量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有着一定的理 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图 1 黑龙江垦区单位面积施肥量 表 1 黑土有机质含量变化
黑土
垦后
垦后
按水土流失强度
项目
开垦初
27a
40a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有机质含量 80
40
24
40
30~40 20~30
10
犁底层是多年农业耕作形成的相对不透水层 。犁底层 的存在 ,使得耕作层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微弱 。由于耕 作措施不合理 ,大型农机具不配套 ,机耕往返次数多 ,加之小 农具机耕的出现 ,土壤压实面积增加 ,总孔隙度减小 ,犁底层 上升 。
坡降和汇水面积是地貌影响地表径流水力要素的主要 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又以坡度 、坡长为主要因素 。地面坡度 越大 ,径流的冲刷能力越强 。坡度相同时 ,坡面越长 ,汇集的 流量越大 ,侵蚀力也越强 。漫川漫岗区地貌特点是坡缓 、坡 长 ,坡耕地占 60%以上 ;一般坡度在 10°以下 [2 ] 。
此外 ,东北地区现今仍有少量顺坡耕种 、顺坡打垄 ,雨季 会形成较大的汇水面积 ,形成地表径流后造成的冲刷力强 , 耕地极易形成坡面的细沟和浅沟侵蚀 ,导致坡耕地水土流失 严重 ,特别是坡的上部黑土层已经流失殆尽 ,使黑土层逐年 变薄 。相同降雨条件下 ,土壤质地 、植被条件等下垫面因素
①对坡长 、坡陡 、面积较大的坡耕地 ,采用在坡耕地上设 置横坡截流沟的方法分割水势 ,缩短坡水径流流程 ,降低流 速 ,起到防止和降低岗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目的 。 ②在坡耕地 上推广垄向区田 、深松 、打鼠洞 、暗排等综合措施 ,达到减少 地表径流 ,实现保水固土的目的 。 ③缓冲带是一类水土保持 和面源污染控制的生物治理措施的总称 ,广泛应用于坡地水 土流失控制 、河 (沟 )道稳定性保护 、干旱区风蚀控制等多个 领域 ,且在我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 用 。较长坡面上依据不同坡度和侵蚀强度 ,沿等高线布设植 物篱 ,形成密集型篱笆 ,在挡土防蚀 、减缓坡度 、缩短坡长 ,提 高土壤肥力 ,若种植经济篱 ,还有绿肥等产出效益方面具有 明显的作用 。这种植物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也许有很好借 鉴意义 。对于荒地 ,尤其是低洼地 ,不但要禁止开垦 ,还要加 以保护 ,稍加改造 ,可以作为天然的缓冲带 。四是借鉴 ,推广 “三道防线 ”[4 ]的治理模式 。该模式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探索出来的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成功 模式 ,将作为今后开展漫川漫岗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 径。
表 2 退化黑土与非退化黑土水分物理性质
深度
0~10 10~20 20黑土 (中层黑土 )
凋萎 系数
/% 1419
田间 持水率
/% 35
饱和 渗透 持水率 速度
/ % /m ·昼夜 6116 01172
1419
36
5818 01096
1518 3212 5213 01072
3 结语
研究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 ;建设高 标准梯田 、路网 ,林网和缓冲带 ,水系布局合理 ; 黑土区水土 流失的防治要与面源污染和水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研究降雨 地表径流高效利用技术和严重扰动区植被快速营造模式等 。
参考文献 :
[ 1 ] 蔡壮 ,沈波 1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在保障国家粮食生产中 的地位与作用 [ J ]1中国水利 , 2007, (20) : 37 - 381
1516 2819
42
01048
1511 2814 3316 01024
退化黑土 (中层黑土 )
凋萎 系数
/% 1511
田间 持水率
/% 3311
饱和 渗透 持水率 速度
/ % /m·昼夜 5515 01093
1511 3211 5314 01048
1212 2612 4211 01048
1416 2312 2714 01048
[ 2 ] 党连文 1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保护东北黑土地承载能力 [ J ]1中国水利 , 2007, (16) : 1 - 31
[ 3 ] 芮孝芳 1水文学原理 [M ]1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41 [ 4 ] 刘兴土 1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 [M ] 1北京 :科学
植被条件 。良好的植被 ,截留降雨 ,分散径流 ,减轻水土 流失 ,而植被一旦破坏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在人口压力下 的过度开垦黑土地 ,大大破坏了其天然保护屏障 ,为了增加 耕地 ,大量毁林 、毁草开荒 ,严重破坏了黑土区原有的地表植 被 。多年来 ,典型黑土区几乎全部被开为耕地 ,垦殖指数已 经超过 018。而土壤侵蚀强度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强 ,如 表 3所示 。
1615 2317 2415 01024
由于黑土层土壤结构松散 ,抗蚀抗冲能力低 ,底层土质 黏重 ,透水性很差 ,雨季耕作层水分容易饱和 ,这样雨季会在 地面形成大面积集雨 ,形成地表径流 ,冲刷力强 ,耕地极易形 成坡面的细沟和浅沟侵蚀 ,导致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特别 是坡的上部黑土层已经流失殆尽 ,使黑土层逐年变薄 。据调 查 ,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 013~1cm 厚的黑土表层 ,由于多年 严重水土流失 ,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厚度现在只剩下 20 ~30cm[1 ] ,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 ,基本丧失了生产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