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17章复数教案

合集下载

江苏扬中中职数学(苏教版 第四册)教案:17.1 复数的概念

江苏扬中中职数学(苏教版 第四册)教案:17.1 复数的概念
先自主检测,再合作检测
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复数的由来;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质疑的精神.
以例题深化学生对复数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
体会复数的有关概念.
巩固概念
通过学生的做、述、评,加深对复数的分类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做、述、评,进一步加深对复数的分类的理解.
检查所学,做到堂堂清.
课堂小结
【导引】填空形式复习本节知识点
问: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韦恩图表示出来吗?
【例3】当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 分别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试金石】当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 分别是(1)当实数?(2)虚数?(3)纯虚数?
【检测】
1. 的实部为,虚部为.
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若 为实数,则 为虚数.
三、解答题
5.若 为实数,且复数 为纯虚数,求 的值.
6.已知 为复数, 的实部为复数 的实部与虚部的和, 的虚部为复数 的实部和虚部的积,当 时,求复数 .
板书设计
投影
17.1复数的概念
1.虚数单位 i: 例3:
2.复数代数形式
实部 虚部 生书:
3.分类
(维恩图)
尝试练习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新授
探究:通过解方程,引进虚数单位i.
1.复数的概念:
⑴虚数单位:数__叫做虚数单位, ___ ___ ___
实数可以与i进行四则运算,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法与乘法的运算率(包括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仍然成立。
⑵复数:形如__________叫做复数,全体复数构成的集合叫做______,常用字母___表示.

高中数学复数的概念的教案

高中数学复数的概念的教案

高中数学复数的概念的教案课题:复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复数的表示形式和运算法则。

3. 能够将复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复数的表示形式和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复数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2. 将复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教学准备:1. 复数概念的教学PPT。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复数的示意图。

4. 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入复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实数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不足之处?二、讲解复数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定义复数的概念:复数是由一个实数部分和一个虚数部分组成的数。

2. 复数的基本形式: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3.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4. 复数的乘法规则。

5. 复数的除法规则。

三、练习与讲解(2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复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2. 学生解答完毕后,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重点讲解复数运算的注意事项。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成复数形式,并解答。

2. 学生可以通过复数的计算,解决问题,并讨论解题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复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可以反思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目,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2. 要求学生根据习题,练习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反思:在复数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并指导学生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理解水平。

技工学校数学复数教案

技工学校数学复数教案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等价转化(实与虚)等数学思想,训练他们的优良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数学素质).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复数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复数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复数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习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
3. 掌握复数的共轭和模;
4. 能够解决与复数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复数的定义和表示;
2. 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
3. 复数的共轭和模。

三、教学步骤:
1. 复数的引入
- 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概念,介绍实数无法解决的问题;
- 引入复数的概念,说明复数可以解决实数无法解决的问题。

2. 复数的定义和表示
- 介绍复数的定义:形如a+bi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为实部,bi为虚部;- 解释复数的表示方法: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三角形式。

3. 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
- 介绍复数的加减法规则:实部相加,虚部相加;
- 讲解复数的乘法规则:根据分配律进行计算。

4. 复数的共轭和模
- 介绍复数的共轭定义:实部不变,虚部变号;
- 讲解复数的模定义:绝对值表示复数的距离。

5. 示例分析和练习
- 给出一些具体的复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分析;
- 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复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五、课后作业:
-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思考如何将复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介绍了复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复数的含义和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数的相关知识。

《5.1.1 复数的概念》学历案-中职数学高教版21拓展模块一上册

《5.1.1 复数的概念》学历案-中职数学高教版21拓展模块一上册
3.调整策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的学历案,希望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复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以应用。同时,通过评价任务和学后反思,让学生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应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复数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
1.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掌握情况。
2.课堂讨论:学生围绕复数在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中的应用进行讨论,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任务
1.了解学生对复数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
2.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复数的代数形式和几何意义,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检验。
3.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后小项目或实践活动进行籍或网上资源,了解复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探索复数领域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就是关于“中职数学课程《复数的概念》学历案(第一课时)”的详细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从导入到拓展延伸,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复数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教师也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中职教育数学《复数的概念和意义》教案

中职教育数学《复数的概念和意义》教案

集合称为纯虚数集,它们与实数集、复数集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例1 指出下列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并判断这些复数是实数练习5.1.11. 写出下列复数的实部和虚部.2.下列复数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3.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x和y.5.1.2 复数的几何意义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复数z=a+b i与有序实数对(a,b)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而有序实数对(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也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复数集里的复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即复数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如图所示,复数z=a+b i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Z(a,b)来表示.用来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称为实轴,y轴(除去原点)称为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例如,复平面内的原点O(0,0)表示实数O,点A(1,0)表示实数点B(0,-1)表示纯虚数-i,点D(1,-1)表示复数1-i.由于复数z=a+b i与点Z(a,b)是一一对应的,点Z(a,b)与向量OZ也是一一对应的,如图所示.因此,复数z=a+b i 既可以用点Z(a,b)表示,也可以用向量OZ表示,这就是复数的几何意义.一般地,向量OZ的长度称为复数z=a+b i的模,记作|z|或|a+b i|,即显然,复数的模就是它在复平面中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如果b=0,那么复数z=a+b i是一个实数,它的模等于实数a的绝对值|a|.典型例题例3 在复平面内,画出表示复数 3-i、4、2i 的点和向量.解如图所示表示复数 3-i的点为A(3,-1),向量为OA;表示复数4的点为B(4,0),向量为OB;表示复数2i的点为C(0,2),向量为OC.例4 已知复数z1=4+3i,z2=4-3i.(1)在复平面内画出复数z1、z2对应的点和向量;(2)求复数z1、z2的模,并比较模的大小.解(1)如图所示,复数z1、z2对应的点分别为Z1、Z2,对应的向量分别为1OZ和2OZ;(2)|z1|=|4+3i|=224+3=5,|z2|=|4-3i|=224+(3)=5-.所以|z1|=|z2|.一般地,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共轭复数用z表示,即如果z=a+b,那么z=a-b i.例4可知,两个共轮复数z和z的模相等,表示两个共轭复数z和z的点关于实轴对称.特别地,实数a的共轭复数仍是a本身.例5 设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Z,问满足下列条件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1) |z|=3;(2) 2≤|z|≤3.解(1)由|z|=3知,向量OZ的模等于3,所以满足条件|z|=3的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2)不等式2≤|z|≤3可化为23.zz⎧⎨⎩,≥≤满足条件|z|≥2的点Z在以原点O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或其外部,满足条件|z|≤3的点Z在以原点O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上或其内部.因此,满足条件2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示范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示范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思考分析解决交流主动求解思考分析解决交流主动求解思考分析解决交流例3例4是在理解复平面概念的基础上,训练如何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如何在复平面内表示向量,体会复数、点、向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例5巩固复数几何意义,提升学生直观想象核心≤|z|≤3的点的集合是以原点O为圆心、分别以2和3为半径的两个圆所围成的圆环.探究与发现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试问两个复数可以比较大小吗?练习5.1.2(1) |z|=1;(2) 2≤|z|<4.。

复数的概念教案中职

复数的概念教案中职

复数的概念教案中职好呀,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篇关于复数概念的中职教案: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复数就像是隐藏在神秘森林中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对于中职的同学们来说,复数可能一开始会让大家觉得有些陌生和困惑,但别怕,让我们一起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复数。

复数呀,其实就是由实数和虚数组成的“大家庭”。

就好像一个班级,有成绩好的同学(实数),也有比较特别的同学(虚数),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充满活力的班级。

比如说,3 + 4i 就是一个复数。

这里的 3 就是实部,4i 就是虚部。

那虚数是啥呢?想象一下,实数是我们在平地上行走,那虚数就是让我们“飞”起来的翅膀。

i 呢,就是那个让我们能飞起来的魔法因子,它等于根号下-1。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可不能干巴巴地讲定义。

咱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同学们感受。

比如说,在电路分析中,交流电的计算就会用到复数;在物理的波动现象里,复数也能大显身手。

这不就跟咱们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一样嘛,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工具,复数就是解决某些复杂问题的神奇工具。

再说说复数的运算。

加法和减法就像是把两个“队伍”合并或者分开,实部和实部相加相减,虚部和虚部相加相减。

乘法呢,就有点像搭积木,要按照规则一层一层搭好。

除法稍微麻烦点,但只要掌握了方法,也能轻松应对。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咱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

比如说,给出几个复数,让同学们计算它们的和、差、积、商。

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组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

对于那些觉得复数有点难的同学,咱们老师可不能着急,得像耐心的园丁一样,慢慢引导他们。

多鼓励鼓励,告诉他们,只要用心,一定能掌握这个神奇的知识。

总之,复数虽然看似神秘,但只要咱们一起努力,中职的同学们一定能够轻松拿下它,让它成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复数的概念教案

复数的概念教案

复数的概念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复数的概念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数的概念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掌握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节首先介绍了复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有关复数的几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关共轭复数的概念.2、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对于复数,实部是,虚部是 .注意在说复数时,一定有,否则,不能说实部是,虚部是,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说明:对于复数的定义,特别要抓住这一标准形式以及是实数这一概念,这对于解有关复数的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2)正确地对复数进行分类,弄清数集之间的关系分类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同一级分类标准要统一。

根据上述原则,复数集的分类如下:注意分清复数分类中的界限:①设,则为实数② 为虚数③ 且。

④ 为纯虚数且(3)不能乱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解题.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要注意:①化为复数的标准形式②实部、虚部中的字母为实数,即(4)在讲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所成的集合一一对应时,要注意:①任何一个复数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唯一确定.这就是说,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一些书上就是把实数对( )叫做复数的.②复数用复平面内的点z(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 ),而不是( ),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 .由于=0+1· ,所以用复平面内的点(0,1)表示时,这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等于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这就是说,当我们把纵轴上的点(0,1)标上虚数时,不能以为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就是虚数单位,或者就是纵轴的单位长度.③当时,对任何,是纯虚数,所以纵轴上的点( )( )都是表示纯虚数.但当时,是实数.所以,纵轴去掉原点后称为虚轴.由此可见,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也叫笛卡儿平面)的区别就是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而一般坐标平面的原点是横、纵坐标轴的公共点.④复数z=a+bi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a,b)中的z,书写时大写.要学生注意.(5)关于共轭复数的概念设,则,即与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不能认为与或是共轭复数).教师可以提一下当时的特殊情况,即实轴上的点关于实轴本身对称,例如:5和-5也是互为共轭复数.当时,与互为共轭虚数.可见,共轭虚数是共轭复数的特殊情行.(6)复数能否比较大小教材最后指出:“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注意:①根据两个复数相等地定义,可知在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 .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只有相等与不等关系,而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②命题中的“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的确切含义是指:“不论怎样定义两个复数间的一个关系‘<’,都不能使这关系同时满足实数集中大小关系地四条性质”:(i)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来说,a(ii)如果a<b,b<c,那么a<c;< p="">(iii)如果a<b,那么a+c<b+c;< p="">(iv)如果a0,那么ac<bc.(不必向学生讲解)< p="">(二)教法建议1.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复数是二维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点,因而注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2.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注意分层次的教学:教材中最后对于“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本节它们的大小”没有证明,如果有学生提出来了,在课堂上不要给全体学生证明,可以在课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复数的概念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复数的实部,虚部;2.掌握复数相等的意义;3.了解并掌握共轭复数,及在复平面内表示复数.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教学难点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m.教学用具: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复数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概念第 1 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概念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代数运算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代数运算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n z z z n ⋅⋅⋅∈N 个
在实数范围内成立的乘法公式在复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与实数相类似,除法运算可以看成乘法运算的逆运算.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求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图3-1).
图3-1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知,任何一个复数
i()z a b a b =+∈R ,都对应唯一的有序实数对(a ,b ),其中a ,b 分别为复数z 的实部和虚部,而有序实数对(a ,b )又对应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唯一的一个点Z ,其坐标为(a ,b ),如图3-2所示.反之,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点Z (a ,b )确定的唯一的有序实数对(a ,b ),如果a ,b 分别看作复数z 的实部和虚部,那么就对应唯一的复数i z a b =+. 这样,
就建立了复数i z a b =+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Z (a ,b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复数都对应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点也对应一个复数.
图3-2
于是,复数i()z a b a b =+∈R ,可以用直角坐标系中的点Z (a ,b )表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如图3-2). 在复平面内,x 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y 轴上除去原点以外的点都表示纯虚数,因此,一般将x 轴称为实轴,
y 轴称为虚轴.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4 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
123434i 34i 2i 3z z z z =-+=--==,,,.
解 如图3-3所示,表示复数1z 的点是
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
派代表回答问题
写出学生
回答内容,并加以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 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回答内容,并加以分析。

x
b
a O
Z (a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OZ ,那么向量OZ 由点(a ,b )(即复数z a =+OZ 唯一确定. 于是复数z a =+OZ 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复数0与零向量对应),因此,复数z a b =+OZ 表示.1234OZ OZ OZ OZ 、
、、分别Z (a,b )
总结领会升华体验复数的向量表示
自主思考
完成课堂
练习;
检查学生
掌握情况
拓展探究延伸体验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指出图中各点所表示的复数.
课后作业
强化体验
课本P72页练习题1、2
课后反思
教学相长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OZ,轴正方向所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OZ的模叫做复数
,记做z或
z=OZ
==)
a,于是z
OZ为终边的角
3-6).
非零复数
-
区间(π
arg z.
-35.3180
)由
2
=
55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几何意义及三角形式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0;(2
)实部与虚部之间用“
从复数的三角形式可以看出,
数的模与辐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复数相等
如果两个非零复数的模相等,相等,那么这两个复数会相等吗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22)(cos r θ+2112sin sin cos sin )]
θθθ-21)isin(θ+)isin(θθ++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