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本课主要内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辛过程,认识到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史料,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引用具体的历史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事实。
2.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辛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史料:相关的历史史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情景模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反法西斯战争的老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具体的历史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事实。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解程度。
《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主要参战国、重要战役和事件。
掌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2、教学难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资料分析法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二战的视频片段,如诺曼底登陆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战争中的场景吗?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如何?”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介绍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导致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讲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侵略扩张行为。
主要参战国详细介绍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同盟国(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的情况。
重要战役和事件欧洲战场:如德国入侵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太平洋战场:日本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等。
中国战场: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同盟国的团结协作,共同对抗法西斯。
各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得人心。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使人类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维护了世界和平。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
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如原子弹的研制等。
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2024年初中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2024年初中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以及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斗争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技能与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树立和平意识,反对侵略战争,珍视和平,维护国际正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难点:反法西斯联盟内部合作与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能取得最终胜利?”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知识讲解与梳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阐述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过程,介绍主要成员国及其贡献。
详细讲述重大战役和重要事件,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分析战争转折点及其影响。
深入探讨与分析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
探讨反法西斯战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
讨论战争胜利后不同国家的重建和发展,以及和平思想的兴起。
互动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二战中的某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二战中的重要人物,模拟当时的决策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堂总结与升华总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强调和平与正义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国际形势,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人民版选修3)(1)

3.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课程标准: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点: 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阶段的重要战役史实。
2.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胜利原因、影响和历史教训。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攻克柏林1.1945年欧洲战况:(1)西线:美英盟军强渡莱茵河,基本上消灭西线德军主力。
盟军继续推进,与苏军会师于易北河西岸的托尔高城一带;另一路盟军向南进入奥地利,与从意大利北上的盟军会师。
(2)东线:苏军连续突破德军几道防线,解放了波兰、匈牙利全境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一部分,把战线推进到距柏林只有60公里的奥得河畔。
4 月25日,完成对柏林的合围。
(3)柏林战役:1945年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区。
30日,希特勒自杀。
5月1日,苏军完全占领柏林。
2.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二、波茨坦会议1.背景:德国败降后,如何处置德国以及欧洲其他有关问题都亟待解决。
2.召开:美、英、苏三大国首脑于1945年7-8月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3.内容:(1)对德国的处置问题:①制定了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战犯、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政治、经济基本原则。
②决定尽快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
③在波兰的西部边界问题上,最终将奥得河和尼斯河以东的领土、东普鲁士的一部分领土和但泽划归波兰。
(2)《波茨坦公告》:①日本政府只有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并提出了战后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民主化等基本原则。
②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直至日本建立和平政府。
③《开罗宣言》的条款必须予以实施。
④审判战犯。
⑤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等等。
4.影响:(1)三大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协调了彼此的立场,使得三国战时联盟得以继续维持,这对加紧对日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2)美、英与苏联之间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各自对战后世界安排的矛盾,分歧越来越大,斗争也越来越尖锐。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教案标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 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 掌握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事件和关键人物;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 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2. 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历史资料、多媒体设备;2. 教具: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3.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二战期间的战争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反法西斯战争吗?它为什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黑板板书的形式,介绍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 介绍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盟军登陆诺曼底、斯大林格勒战役、罗斯福、丘吉尔等;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事件或人物的影响和意义,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报告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原因和启示;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文章,包括背景、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以及个人的思考和评价;2.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主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总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总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历史背景、过程及重要事件。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战场的战略地位及其对战局的影响。
分析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意义及其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认识到和平与正义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战期间的主要战场和战略转折点。
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作用。
战争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重建和联合国的成立。
教学难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深远影响。
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时期的图片、影片片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关于二战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的前知水平。
知识讲解梳理二战的历史脉络,介绍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主要战场。
讲述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过程和各国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战争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重建和联合国的成立。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二战中不同国家的贡献及其意义。
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二战的看法和认识,进行互动交流。
案例分析选取二战中的典型战役或事件,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进行详细分析。
引导学生从战略、战术、军事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总结归纳归纳二战的主要历史教训和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强调历史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二战的感想或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收集与二战相关的图片、文章等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影片片段等辅助教学手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九下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设计要求:1、要求学生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等政治协商和行动产生的重大作用及其影响。
2、简述二战的转折、德国、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掌握雅尔塔会议,二战、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把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支援,最终才能正义战胜邪恶,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树立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2、难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评价雅尔塔会议,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策略:教师讲述,适时点拨,及时引导求同;学生阅读课文、图片资料和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战争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和战争发展的进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思路:第6课的教学活动是以法西斯侵略势力的进攻为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活动,围绕两大行动展开,一是政治行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二是军事行动——反法西斯战争的反攻。
即是从法西斯侵略势力的侵略进攻→反法西斯联盟的反攻为教学的基本思路。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内容。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的后果及影响。
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
丘吉尔说:有美国在我们这一边,是最高兴的事。
材料三海报《UNITED》思考:三则材料反映了英美苏等国有什么共同愿望?(加强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英美苏等国都认识到: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败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
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团结合作的意识,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二战的影响。
难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一:空袭后的伦敦图二:德突袭苏联图三:日本偷袭珍珠港教师:观察图片,并回顾所学知识,说一说图片分别反映什么史实?学生:图一:反映1940年7月,英国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图二:反映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图三:反映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
教师: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他们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认识到,要携手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来共同对敌。
这节课,让我们以解说员和评论员的身份走进那炮火连绵,又具合作精神的第7课世界人们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吧!(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展示:图为1942年苏联的一张名为绞死希特勒的反法西斯宣传海报。
图中的三只手代表哪三个国家?目的是什么?学生:三个国家为美国、英国及苏联;目的: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秦春霞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实验中学教案背景: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课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材分析:本课继上一课教材介绍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1943年9月,意大利的投降;1945年5月和9月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历史六年的的二战最终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二战给参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刻影响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经过、作用和历史意义;识记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的经过,掌握二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后果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讨论归纳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基础、作用和意义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的登陆战役、柏林战役的经过及影响,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精神;让学生树立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和谐世界的意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迪。
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难点:
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运用讨论探究法、练习法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争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进程?结局将如何?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危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学习新课】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后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可能不全面)
教师总结如下:
1、形成的基础: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改变了力量的对比,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学生:
想一想,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归纳。
(二)雅尔塔会议及其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40页,思考下列问题:
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参加国家和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组之间讨论。
教师重点分析会议内容: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
正面: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反面:指导学生阅读第40页阅读段,思考下面问题: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出兵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是什么?损害了哪国的利益?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二、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生讨论: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师归纳:法西斯国家以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的基础
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最后遭到被全歼的惨败,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
不久,法西斯轴心国便开始瓦解。
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及法西斯德国的战败
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述诺曼底登陆的过程。
生:
“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归纳: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苏德战
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动脑筋 动脑筋
3.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讨论: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
教师总结日本投降的各种因素:
(1)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的进攻。
(2)美国投掷原子弹。
(3)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
动脑筋
学生:
“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4、二战的结果及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二战的影响。
生: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小结】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柏林战役的胜利使德国法西斯彻底失败,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在中、美、苏等同盟国的打击下,日本于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二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课外拓展:教师要求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作比较。
达标检测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开罗宣言》的发表
2、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B.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C.缔结了《雅尔塔秘密协定》D.战后对德国进行民主改造
3、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战役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发生在()
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
5、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
A.华盛顿B.雅尔塔C.波茨坦D.德黑兰
6、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德国入侵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C.英法对德宣战D.日本偷袭珍珠港
7、20、30年代,法西斯野蛮侵略以及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和经验是什么()
A.正义的战争必定取得胜利
B.必须发展高科技武器,才能战胜法西斯主义
C.法西斯主义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对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①材料中的“签字国”、“敌人”分别指哪些国家?
②上述材料属于哪一文件的内容?
③该文件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内容较多,要求学生系统而深刻的掌握难度较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是,较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例如补充有关《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美国投放原子弹等视频资料,较好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让学生多讨论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