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学期语文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四制)九下语文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派遣.(qiǎn)狭隘.(yì)鄙.薄(bǐ)热忱.(chén)B.仄.仄(zè)无聊.(liáo)打量.(liáng)朦.胧(móng)C.丛莽.(máng)旌.旗(jīn)阎.罗(yán)大庾.岭(yǔ)D.青稞.(kē)蹒.跚(pán)蓦.地(mò)颀.长(qí)2.诗歌前的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补充交代了诗歌创作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与反动派血战到底、誓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B.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期盼回到战场的热切愿望。
C.第三首诗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精神。
D.三首诗均表现出作者在危难关头视死如归、从容镇定的气魄。
4.如果将“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军士十万斩阎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5.分析诗句“此头须向国门悬”使用的典故及其表达效果。
6.比较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的异同。
答案1. 【答案】C2. 【答案】时间;地点;背景3. 【答案】B4. 【答案】示例:我认为不好,“旌旗”此处是一种接待的修辞方法,除了可以让文章更加富有文采以外,还更加具有场面感,表达了作者热爱革命,决心为革命奋斗到底的精神。
5. 【答案】此处引用了伍子胥的典故。
伍子胥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灭亡。
表现了作者愿和伍子胥一样,看着革命胜利,表达了作者对于革命胜利的强烈渴望。
6. 【答案】异:《梅岭三章》托物言志,表达了革命者的坚贞意志与乐观情怀;《示儿》表达了作者盼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同:旨趣积极向上乐观无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即.( )为家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3)这首诗从体裁上来看,属;从内容来看,是。
诗中押韵的字是。
(4)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的哪句诗的意境相同?(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3.(河北中考)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1)图片1、图片2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图片3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4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寒冷的雪地中,小明看到那位老人不慎摔倒,当即取义成仁....,出手相扶。
C.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
D.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都注重用文艺的方式凝聚力量、鼓舞人心。
5.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 断头今日意如何B. 旌旗十万斩阎罗C. 此头须向国门悬D. 人间遍种自由花6. 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练习(含答案)

《梅岭三章》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腥.风(xīnɡ) 旌.旗(jīnɡ) 虑.不得脱(lǜ)B.烽.烟(fēnɡ) 捷.报(jié)旋.围解(xuán)C.阎.罗(yán)有涯.(yá)国门悬.(xuán)D.丛莽.(mǎnɡ) 诸.君(zhū)即.为家(jì)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虑.不得脱智者千虑.B.旋.围解旋.转舞台C.后死诸.君付诸.东流D.虑不得.脱得.诗三首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4.按照要求填空。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2)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以此来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
(3)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4)表现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献身,革命必胜的两句诗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5.(2018·柳州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C.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春日的柳州,和风拂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待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6.(2018·桂林中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 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2梅岭三章》课时满分训练及答案

第2课梅岭三章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斩.(zhǎn)丛莽.(mǎng)即.为家(jì)B.悬.(xuán)诸.君(zhū)取义成仁.(rén)C.旌.旗(jīn)捷.报(jié)南国烽.烟(fēng)D.涯.(yá)阎.罗(yán)血.雨腥风(xuě)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旋转)B.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
(估计)C.旌旗..十万斩阎罗。
(旗帜的总称。
这里借指军士)D.取义成.仁今日事。
(成全、实现)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3分)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2分)4.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5.填空。
(5分)《梅岭三章》作者是,1955年被授予军衔。
梅岭,即,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
三章,即,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诗中押韵的字有。
◆提优助学(20分)阅读《梅岭三章》,回答问题。
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
..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6.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
(3分)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7.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3分)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8.诗中运用加点的“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表现力量?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4分)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梅岭三章》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梅岭三章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旌.(shēn g)旗艰.(jiān)难投身.(shēn)革命B.阎.(yán 罗捷.(jié)报腥.(xīn)风血雨C.诸.(zū)君烽.(fēng)烟取义成仁.(rén)D.创.(chuàng)业悬.(xuán)挂人间遍种.(zhòng)【答案】D【解析】A项,旌应读jīng;B项,腥应是后鼻音,应读xīng;C项,诸应读zhū。
2.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析句子的结构,判断停顿。
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D句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在主谓之间划分。
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3.《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A.现代诗B.格律诗C.自由诗D.古体诗【答案】B【解析】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
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
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
《梅岭三章》从形式看是绝句。
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
每首诗四句,每句有七字的称“七绝”,每句有五个字称“五绝”。
本诗为七绝。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 (含答案)

少年爱国者(亚米契斯)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
船上的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
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
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
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到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
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还给了他一封到热那亚的出纳官那里的介绍书,要送他回到残忍的父母身边去。
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
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
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
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
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他的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
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
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和他谈话,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
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
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拿去吧!”“拿去吧!”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
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上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
在他看来,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论不休。
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的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
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
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

《梅岭三章》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旌旗(jīng)腥风(xīng)丛莽(mǎng)B.捷报(jié)取义成仁(rén)诸君(zhū)C.烽烟(fēng)崭新(zhàn)捷报(jié)D.天涯海角(yá)诸君(zhū)斩首(zhǎn)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文中“阎罗”指的是阎罗王,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B 4.B 5.A《梅岭三章》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意如何:(2)阎罗:(3)泉台:(4)旧部:2.填空:《梅岭三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1.(原创)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梅岭三章》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yán luó”的十万“旌.旗”、纷飞的“jiébào”、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斩yán luó旌.旗jié bào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虑.不得脱(2)旋.围解(3)断头今日意.如何(4)取义成.仁今日事4.(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列诗句意境相同的一项是()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6.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用在此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诗意。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岭三章》测试一、基础知识(20分)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旌.旗(jīng)腥.风(xīng)丛莽.(mǎng)B.捷.报(jié)取义成仁.(rén)诸.君(zhū)C.烽.烟(fēng)崭.新(zhàn)捷.报(jié)D.天涯.海角(yá)诸.君(zhū)斩.首(zhǎn)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2分)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文中“阎罗”指的是阎罗王,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3分)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6.下面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是在南方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已整整十年。
B.“此头须向国门悬”意思是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的头像伍子胥一样挂在城门上,不看到革命的最后胜利我是死不瞑目的。
C.“后死诸君多努力”意思是牺牲在我后面的各位同志尚领继续努力。
D.“捷报飞来当纸钱”意思是革命胜利了,多烧些纸钱来祭奠我们吧。
7.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6分)(1)学校拟邀请曾参加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陈浩,于4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2分)(2)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
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内容。
(2分)三秦中学“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图表(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心目中的英雄》片段,请你帮助修改。
(2分)想到霍金,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深邃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
【甲】虽然,他全身瘫痪,只要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是他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失去太多:他的手指还能活动;他的大脑还能思考;他有终生追求的理想;他有他爱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乙】面对人生的苦难,让人由衷地敬佩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修改为:二、阅读理解(30分)(一)默诵《梅岭三章》第一首,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_,其中的“意”解释为_。
(2分)2.“创业”的“业”指。
(2分)3.“泉台”指。
(2分)4.“阎罗”影射。
(2分)5.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6分)军刀赵恺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
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
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
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
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
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
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
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
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
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
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
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
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
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
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
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
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军务处高声报告:“在!”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
”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
”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
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
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
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
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
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1)pēng()然一动(2)兀自jié()立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4分)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分)参考答案一、1.C2.A3.B4.B5.A6.B7.(1)示例:邀请函尊敬的陈浩同学: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
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期待您的到来!三秦中学德育处2019年4月26日(2)示例一:活动前,同学们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
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示例二:活动前后,同学们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或:比例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3)①只要只有②面对人生的苦难,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由衷地敬佩。
二、(一)1.今日断头意如何;考虑2.革命大业3.迷信所说的阴间4.反动势力首领5.身在必死的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程,声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死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精神。
(二)1.怦孑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
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
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