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技术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学Bobath技术

康复治疗学Bobath技术
果最大化。
Bobath技术的操作技巧
01
02
03
姿势控制
通过调整患者的姿势,控 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 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保持肌肉正常长度和张 力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 被动和主动活动,以恢复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肌力训练
通过抗阻训练和等长收缩 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 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05
Bobath技术的未来发展
Bobath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1 2
引入现代科技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 Bobath技术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神经生理机制
深入探讨Bobath技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机制,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拓展应用范围
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拓展Bobath技术的 应用范围,提高其在康复治疗领域的适应性和有 效性。
姿势控制理论关注于保持身体平衡和 姿势稳定,通过调整肌肉活动和感觉 输入,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
02
Bobath技术的应用范围
Bobath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Bobath技术主要应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的康复,如脑卒中、 脑外伤等。
通过Bobath技术的运用,可以 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张力、平衡 能力、协调性和步行能力等方 面的问题。
Bobath技术的操作方法
Bobath技术的操作流程
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运动功能 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Bobath技术治疗方案。
实施治疗
按照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 Bobath技术操作,包括姿势控 制、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 练等。治疗效

第三篇 专业知识 bobath技术

第三篇 专业知识 bobath技术

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十五节Bobath技术一、概述1、定义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2、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

3、途径①维持正常姿势控制;②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③控制痉挛。

4、特点①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

②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加运动功能。

③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5、原则①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

②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治疗原理1.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脑损伤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延期消失(脑瘫)或再次出现(偏瘫),或出现病理反射。

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抑制紧张的肌张力,诱发拮抗肌张力增加。

2.利用基本反射模式正确的运动感觉对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重要,而且各种功能性技能都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其它保护性反射以及伸手、抓握和松开等基本反射模式为基础的。

3.按照运动发育顺序训练基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发育过程,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缓解痉挛也应先从运动控制的中心点,头和躯干开始,再遵循上肢由肩到手,下肢由髋到足的由近端到远端发育顺序进行。

第二十六节Brunnstrom技术一、概述1、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2、目的(1)早期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射,使较弱肌肉发生收缩;(2)使患者体验运动感觉,将与随意用力相结合,产生半随意运动;(3)应用于功能性活动中,以便反复训练,使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动作渐趋完善;(4)利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强治疗作用;(5)通过大脑皮质水平来调节运动和提高控制能力,训练患者主动参与随意用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第一篇:Bobath技术简介Bobath技术,又称为NDT(神经发展治疗),是一种用来治疗运动和姿态障碍的康复技术。

该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Karel Bobath夫妇创立,主要针对儿童麻痹、脑瘫等病症的康复治疗。

Bobath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该技术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动作和姿势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Bobath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临床神经肌肉评估。

该步骤旨在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反应和运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2. 提高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通过练习运动、平衡和协调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恢复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3. 促进患者参与社会生活。

帮助患者掌握日常生活基本活动如洗漱、穿衣、吃饭等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总的来说,Bobath技术是一项帮助患者从神经肌肉障碍中恢复的综合性技术,对于治疗脑瘫、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病症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第二篇: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Bobath技术是一种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技术,该技术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训练。

该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

2. 感觉训练。

针对患者神经系统中的感觉问题,在治疗中加入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对身体的感觉和协调能力。

3. 动作训练。

让患者通过实际动作练习来恢复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例如坐立、站立、行走等活动。

4. 姿势控制训练。

这种训练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逐渐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5. 家庭训练。

康复治疗结束后,患者也需要在家中继续认真地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Bobath培训师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训练强度和效果,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Bobath技术完整版

Bobath技术完整版

者将控住的肢体由此位
的控制,能随时保持上肢 置向上或向下运动,然
处于外旋及伸肘位。
后再返回原位。
手膝跪位和双膝脆位的训练1
手膝跪位训练 患者手膝跪位,患侧上肢 处于抗痉挛体位并进行充 分负重,手指伸展、拇指 外展支撑在床面上,治疗 师给予支撑保护,让患者 向前后左右重心转移,移 动躯干保持平衡。难度逐 渐加大,可三点支撑等
第三节 临床应用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1
痉挛型 此型儿童肌张力过高,严重限制患儿的主
动活动。特别是重度痉挛的儿童其身体 近端的张力往往大于远端的肌张力,应 以减轻躯干、骨盆以及肩胛带的张力为 主要目标,然后再进行恢复功能的其他 练习。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2
手足徐动型 改善其头部和躯干的控制力,促进手的功
12/14/2019
28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 器2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保持反应
29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 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12/14/2019
29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 器3
30
拍打 利用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
体位摆放2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肘关节伸 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软枕上。患侧下肢半 屈曲向前置于枕上。健侧 肢体自然放置。为防止躯 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后倾 倒,可在患者身后放置软 枕,维持侧卧位
体位摆放3
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前臂 后旋,肩拉出,防止 受压和后缩。患侧下 肢稍屈曲
体位摆放4
站起和坐下训练
站起训
坐下训练
患者坐位,Bobath握拳 向前方伸展,躯干屈曲,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如果有改善
则重新选择新 的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改善
则进一步进行干预并 探讨该功能障碍与其 他功能障碍的关系
基本观念(脑卒中)
❖异常的肌张力可以通过抑制与促进的手法得到调整 ❖运动感觉对脑卒中恢复起重要作用 ❖现代Bobath观念
基本技术及操作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最普遍及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之一。PS:IBITA
理论基础(现代)
❖系统论(新的运动模式理论) ❖神经、肌肉可塑性 ❖中枢性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
临床推理(假设演绎法)
明确功能限制
假设困难的原因
观察和分析现 在的功能障碍
明确最重要 的功能障碍
对最重要的功能障 碍通过专门的干预 手段进行检测
评估功能障碍和活 动的水平并于预期 效果相比较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的控制 治疗师通过操作患者身体的某些部 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 反射的目的。中部: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 肩部、骨盆;远端: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PS: 头部、胸椎、肩胛及上肢、躯干、下肢及骨盆。
促进姿势反射
① 促进调正反应 ②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③ 促进平衡反应
神经促通疗法之 Bobath技术
应用(脑卒中)
简介
Bobath
理论基础(现代)
技术及操作(脑卒中)
基本观念(脑卒中)
临床推理
简介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 和她的 丈夫精神学家Karel Bobath 在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的,最 初源于Berta 与Karel Bobath 的临床经验及当时的“运动发育 控制理论”模型,主要是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 或异常运动,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

bobath技术名词解释

bobath技术名词解释

bobath技术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这神奇的 Bobath 技术!你知道吗,Bobath 技
术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人身体康复的大门呢!比如说,就像一个迷路的人突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Bobath 技术主要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
治疗的。

它可不是简单地让你动一动胳膊腿儿哦!这就好比盖房子,
不是随便堆几块砖就行,得有规划、有技巧。

在 Bobath 技术里,治疗师会特别关注患者的姿势和运动控制。

哎呀,就像一个细心的裁缝,要把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恰到好处。

他们
会通过各种手法和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的不平衡,让身体重新找
回协调和控制。

我曾经见过一个中风后的患者,一开始连坐都坐不稳呢,后来经过Bobath 技术的治疗,慢慢地能站起来,还能走几步了!这多让人惊喜啊!这就像一颗原本黯淡的星星又重新亮起来了。

Bobath 技术还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可不是那种一刀切的做法哦!这就跟做菜一样,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得按照个人的喜好来调味。

而且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自己也要积极参与,不能光等着治疗
师来摆弄你。

这就好像划船,治疗师是那个掌舵的,患者自己也得用
力划桨啊!
总之,Bobath 技术真的是太重要啦!它能让那些因为疾病或损伤而陷入困境的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难道你不想深入了解一下它吗?Bobath 技术就是这样神奇又实用,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认识和探索啊!。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康复目标
具有重要影响。 ➢ 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的关键点,可改
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运动质量的方法 等。 ➢ 作用: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
➢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躯干 ➢ 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 ➢ 肩部→肩胛带,骨盆→骨盆 ➢ 远端控制点:手指→上肢、手部 ➢ 足→下肢、足
➢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 的运动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 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
训练而获得。 • 反复学习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
常运动的感觉。 • 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
动作的学习。
治疗原则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运动模式
每一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 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等模式为基础而发生的。
治疗原则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
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结合
ADL进行训练。 训练下肢时候,要抑制上肢痉挛的出现。
四、常用治疗技术
➢ 反射性抑制模式 ➢ 关键点的控制 抑制痉挛 ➢ 良肢位的摆放 ➢ 患侧肢体的负重 ➢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 拍打叩击 ➢ 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病例
• 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 治疗28天,CT显示右侧基底核区有 0.5×1.0cm的高密度灶,诊断为右侧基底 核区脑出血。
• 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血 压、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
病例
• 运动功能检查: • 患肢肌张力增高,至于耳旁的上肢仅能触
碰到脐,不能触及对侧腰,坐位手不能转 及背后; • 手呈钩状抓握; • 下肢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屈髋达10度, 坐位髋膝屈曲90度足平放地面不能。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应用反射抑制模式时的注意事项
(1)用力不能过度,要和患者的耐力相 一致达到松弛痉挛即可。
(2)RIP不要几处同时进行,也不应从 痉挛最明显的部位开始。
(3)随着RIP的应用,应使患者能自己 学会克服其异常的姿势和痉挛。
(4)RIP不应是静止的,应在几个部位 上轮流进行或插入其他促进技术。
(5)进行RIP时要注意充分运用头、肩 胛、骨盆等关键点
临床应用
以偏瘫患者的训练为例:Bobath将偏瘫患 者恢复阶段划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弛缓期、 痉挛期和相对恢复期,各期的治疗技术均 有所不同。
这些阶段的治疗主要以肌张力的出现和减 弱而制定,此时不考虑运动功能的其他方 面。
恢复段阶偏患瘫者患主要者问的题 训练训和练目治标疗计划训练计划
弛 肌肉松弛
禁忌证: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 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设备用具:桌、椅、凳、 Bobath球、平行 杠、楼梯、PT床、体操垫等。
治疗原则
(一)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 训练而获得。
反复学习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 常运动的感觉。
治疗师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设计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诱发有目的 性的反应,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是否可以为 患者提供相同运动重复的机会。
Bobath认为通过她设计的反射性 抑制模式(RIP),可以关闭通向 异常运动神经元的通路,打通通向 较正常运动的神经元的通路。
(2)在运动的任何时刻,中枢神经都 忠实地是身体肌肉状态的镜子,身体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兴奋和抑制 过程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而以后这 种兴奋和抑制又再传出到周围。
Bobath认为,有一种可以从周围通过 传入影响中枢的方法,通过改变脑瘫 患儿的异常姿势,使兴奋和抑制的过 程在中枢内的分布变得较为正常,以 后其向周围的传出也变得正常,这也 是Bobath提倡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修正 患儿的异常姿势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纠正异常对线关系
具体方法 — 患者取坐位,治疗师采 用近端控制点一手置于胸骨,另一 手置于与肩胛骨下角平行的棘突上, 利用双手的合力下压,上提同时令 患者挺胸坐直。
作用与手法
2、抑制痉挛
导致痉挛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很 多,抑制痉挛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举例)。
作用与手法
3、阻止(或破坏)异常运动模式
屈、伸躯干以纠正骨盆的位置(右侧偏瘫)。a伸展;b 屈曲
(三)从坐位到站位
1.躯干前倾
2.帮助患者由坐位站起来
(四)行走
1.协助髋伸展 2.促进倒行 3.促进侧行 4.促进向前行走 5.兴奋性和抑制性拍打 6.促进减小步宽 7.重建行走节律
抱球走
双臂抱球促进行走(左侧偏瘫) a 胸椎稳定性差,患者谨慎迈步,其上肢屈肌痉挛加重 b 治疗师轻握患者的手放在球上,并引导他体重向前 c 以正常步幅轻松迈步
(1)诱发弛缓肌的等长、等张性收缩 (2)易化正常的姿势反应 (3)易化正常的运动模式 (4)自主易化训练
注意事项
l 哪些部位的肌张力应该减少?哪些部位的肌张力应
该增强?应该提高哪些部位的稳定性? l 哪些姿势模式或运动反应应该抑制?应该易化哪些
姿势反应和运动模式? l 哪些精细动作需要先行 方法的原理,主要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 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有以抑制、促通手技,关键点的控制,刺激本体 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手技(以叩技为主) 等为重 点。
Bobath的主要治疗原则 1.评价与治疗相结合 2.治疗中应避免采用可能增加患侧肌张力或异常
反应的活动 3.治疗应以建立正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为目标 4.患侧肢体参与治疗活动 5.正确选择治疗手法 6.训练时要使患者精力集中
减少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 增加患侧肢体或躯干及健、患两侧正常的协调运动模
式 促进患侧躯干和肢体进行功能活动,减少代偿及适应
性辅助工具或设备的使用
基本概念
控制关键点 反射性抑制 促进姿势反射 感觉刺激 整体治疗
一、控制关键点手法
定 义:该手法指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
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质量 (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 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 式)的方法。
方法进行。
基本操作方法 关键点部位及其作用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肩关节充分内旋抑制徐动型患儿不自主动作 通过控制关键点(胸椎),促进站立位平衡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徐动型患者在椅子上的坐姿: 头和上部躯干向后,髋和下部躯干伸展
第二节 基本理论
对脑瘫的认识
对脑卒中的认识
对脑瘫的认识 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在正常运动模式出现前必须对异常 运动模式进行抑制。具体方法根据 患者情况随时设计。
作用与手法
4、自主抑制训练
患者通过学习并掌握一些动作要 领,用以达到抑制联合反应、痉挛 等障碍的目的。
三、易化技术
定 义:易化技术是通过运用各种手
法、运动帮助患者诱发出正常或接 近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应及运动 模式的治疗技术。
作用
(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 系;
(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和异常的 运动模式;
(3)对患侧躯干和肢体肌群进行正常 模式的再教育;
(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的运动 模式。
方法(手法)
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治 疗师所期望易化的运动模式选择关 键点。
近端关键点/远端关键点 弛缓阶段(急性期)关键点的选择 恢复阶段关键点的选择
作 用(1)
(1)直接刺激肌肉使其完成等长、等张性收缩; (2)通过按正确的运动模式(含启动方式和顺序)移动
肢体,使患者体会和把握正常的运动感觉; (3)在进行运动练习时维持对线和姿势的稳定性;
作 用(2)
(4)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再教育; (5)教给患者如何使用患侧进行过渡
性运动或功能性活动。
方法
(一)床上活动
1.上部躯干屈曲和旋转 2.促进主动旋转活动 3.向患侧翻身 4.向健侧翻身 5.下部躯干屈曲和旋转 6.桥式运动 7.坐到床边 8.从坐位躺下
(二)坐位活动
1.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坐 2.保持坐位平衡 3.躯干旋转伴随躯干屈曲 4.向健侧旋转 5.向患侧旋转 6.躯干侧屈 7. 前后挪动
注意事项(3)
当出现主动反应时,治疗师应逐渐 减少控制,通过反复实践,最终重 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二、Bobath抑制技 术
定 义:抑制技术是手法和各种运动
模式相结合用以降低肌张力和阻断 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抑制技术包括静止性抑制手法(反 射抑制性姿势)和动态手法(反射 抑制运动模式)。
作用与手法
Bobath技术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临床应用
简介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obath和她的丈夫 Karel 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 患儿的一类训练方法。
Bobath 疗法是当今定义为针对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功 能、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的个体进行评定和治疗的问题 解决式方法。
注意事项(1)
实施手法时节奏要缓慢 — 使患者有时间去理解正在进行的 运动并考虑应如何做出反应。
注意事项(2)
准确掌握手法的强度 — 强而有力的手法用于延长痉挛肌 的长度(缓解痉挛)。 — 轻柔的手法用于引导患者躯干或 肢体以正常的模式进行运动,使患 者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诱发出主 动反应。 (Bobath观点)
Bobath的技术要点
通过控制关键点的手法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肢体的 肌张力
通过控制关键点,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和良肢位摆放 抑制痉挛
通过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平衡反应 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
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 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度到日常生活动作的
训练
Bobath的技术目的
通过控制骨盆及踝关节的关键点使患儿保持良好的站姿
对脑卒中的认识 1.异常的肌张力可以通过抑制与促进的
手法得到调
2.运动感觉对脑卒中恢复起重要作用
第三节 临床应用 治疗脑瘫儿童 治疗脑卒中患者
治疗脑卒中患者
(一)床上活动 (二)坐位活动 (三)从坐位到站位 (四)行走 (五)与日常活动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