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建筑形态构成是在基本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基础上探求建筑形态构成的特点和规律。为便于分析,把建筑形态同功能、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来,作为纯造型现象,抽象、分解为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空),探讨和研究其视觉特性和规律。建筑形态构成的要素主要分为点、线、面、体四大要素。点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如体与面上的点状物、顶点、线之交点、体棱之交点、制高点、区域之中心点等。点的不同组合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表情。点在构图中有积聚性、求心性、控制性、导向性等作用。

线分实存线和虚存线。

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宽度,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的线,如两点之间的虚线及其所暗示的垂直于此虚线的中轴线,点列所组成的线及结构轴线等。线在构图中有表明面与体的轮廓,使形象清晰,对面进行分割,改变其比例、限制、划分有通透感的空间等作用。

面分实存面和虚存面。

实存面的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有规则几何图形和任意图形;虚存面是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如点的双向运动及线的重复所产生的面感。面在构图中有限定体的界限,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以自身表面的色彩、质感处理产生视觉上的不同重量感等作用。面的空间限定感最强,是主要的空间限定因素。体也有实体和虚体之分。实体有长、宽、高三个量度。性质上分为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形状上分为有规则的几何体和不规则的自由体,各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虚体(空间)自身不可见,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

感谢您的阅读!

第三讲 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

湖 南 城 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学 指 导 书 教学课题 (章节) 第三讲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设计课内学时18 课外学时18 课型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教材及参考书⑴《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著 ⑵《设计基础》[日]辛华泉译 ⑶《构成研究》[日]郑丽译 ⑷《美术设计的基础》[日]王秀雄译 ⑸《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 教学目的 ⑴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在二维空间里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以逐渐掌握和构建起视觉形态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形态生成方法; ⑵了解构成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 ⑶ 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与色彩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培养对材质肌理的认识与运用,为建筑设计做准备。 知识目标⑴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⑵ 掌握形态元素以及形与形的关系 ⑶ 掌握骨骼与基本型 ⑷ 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形式 ⑸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 ⑹ 了解色彩构成的设计形式 能力目标 ⑴ 通过了解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形态元素构成形式; ⑵ 通过了解平面构成原则,掌握设计形式; ⑶ 通过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及设计形式,提高对色彩的应用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⑴ 平面构成中的平衡、节奏韵律;

⑵ 平面构成中的设计形式; ⑶ 平面构成中的色彩对比。 难点⑴ 平面构成中的节奏与韵律的差异; ⑵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基本型; ⑶ 平面构成中的色彩混合。 教学思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学生固定使用现成的视觉公式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的探索。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布置 内容:采用A2图幅,针管笔尺规绘图,完成平面构成作业(详见本讲任务书、指导书) 要求:个人完成,1份/1人,全体按时上交 教具挂图教师课件小节及学生 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 填写)

建筑形态构成作业

建筑形态构成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作业一:阅读部分 本课题虽然课时不多,但考虑到建筑造型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学生审美法则的基本需求,特列出一些文献供学生选读,希望建筑学学生不仅在上课期间,在平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体会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构图规则。 参考书目: 1.陈志邦,陈宇莹.建筑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吴翔.设计形态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罗世平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3.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日]小林克弘编著,陈志华, 王小盾译.建筑构成手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4. 6.[日]越后岛研一.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中的九个原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1. 7.[日]渊上正幸,覃力等译.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0. 8.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 9.汪江华.形式主义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作业二:建筑形态构成单体与组合 一、课题内容: “建筑造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审美体系、掌握形体与空间塑造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题通过学生对建筑形态构成的理解和技巧方 法的掌握,根据现代主义的美学标准,设置由易到难的9个作业,其 中包括8个单一练习和1个综合练习,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眼 协调能力的同时,逐渐的总结经验和方法,建立建筑形态的审美标准 和情趣。 主要内容如下: 单一训练:分别用“重复”、“近似”、“渐变”、“特 异”、“对比”、“发射”、“密集”、“簇群”8种形态构成 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训练。 综合训练:通过单体训练,在掌握了8种形态构成的创作方法 之后,任选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进行组合训练,以达到形体 间的和谐,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标准。 二、设计要求: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传统古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传统古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建筑学领域从最初的一股脑接受和吸收走到今天的同步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宝贵,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空间形态的认识和再挖掘成为一项被大众普遍认可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之下,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空间结构及组织形态进行探究. 1中国式东方智慧和哲学思维下的中国古建筑 古代时期的中国偏安于世界的东方,由于地理因素,华夏大地的北面是蒙古高原,西面是喜马拉雅山脉,东面和南面均为辽阔的海洋,处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之下,这些天然屏障是无法逾越的,从而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并且可以一脉相承而不间断.建筑属于经济文化的产物,在这种情形下,历经几千年以 来的封建社会,依然保持了它的纯粹性和完整性.这些天然的地理和文化因素,使得中国古建筑体系完备而成熟,迥异于西方,民族特色 鲜明.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的宁静、富足、安逸的田园生活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加上道家和儒 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浸润,人们对理想居所的追求是自然和谐、融洽舒适的建筑空间形式,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所描述的

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这里也可以窥探出古人们对于理想居所的建筑形制,建 筑外部环境,城市布局和规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等多方面的居住条件的要求和设想.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引 导下,发生、发展、成熟以及深化. 2单体建筑与组群建筑 我国传统建筑自成体系,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建构方式.传统建筑不似西方古典建筑那样体积庞大,力图在气势上展现宏伟和壮丽,而是另辟蹊径,以多个单体建筑的不同形式的组合达到一种精妙和博 大,既满足了对建筑空间和面积的使用要求,又表现出了中国式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2.1单体建筑的空间结构形式特点 传统建筑的房屋以木构架为主要受力结构和支撑体系,建筑纵向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段式的结构形式.每一个单体建筑均呈长方形的平面布局,外形类似长方体小盒子一样,简单规整.内部由柱子进一步分割空间,了解一座单体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只需要观看它的柱网布置图便一目了然,两根立柱中间的距离算是一间屋子的宽度,因此一座“小盒子”的内部往往被分割为呈奇数的空间,按3、5、7、9顺序排列.传统建筑的木构架支撑体系决定了其“墙倒屋不塌”的特性,柱梁结构成为整座建筑的支撑框架,承担起该建 筑的承重作用,墙体则主要作为围合和分割空间之用,亦可以根据功

形态构成要素

第一课形态要素的构成 形与立体构成 任何一个立体造型都就是有三要素构成的。一就是形态要素,二就是机能要素,三就是审美要素。形态要素就是指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就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象:形(由点、线、面、体构成)、色、肌理以及空间等。机能要素就是指蕴含于形态中的组织机构所应有的功能。审美要素则要求综合各要素以达到完美的造型。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三维形态,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就是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有机形态就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与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与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就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与流于轻率的缺点。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 二就是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就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如建筑物、汽车、轮船、桌椅、服装及雕塑等等。其中建筑、汽车、轮船等就是从实用的功能来设计其形态的,而雕塑则就是一种将形态本身作为欣赏对象的纯艺术形态。这就使人工形态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了不同的要求。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就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其形态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与典型性的本质真实。抽象形态不直接模仿显示,就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意义,它就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

形态构成

形态构成 一:名词解释: 1、形态: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2、形象: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 3、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 4、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曾解释为“形成”和“构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 为的创造。而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广义上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是“组合” 的意思。 5、包豪斯:是一种教育理念。 6、纯粹形态:属于概念形态,它虽然对立于现实形态,但同时又是所有形态的基础。纯粹 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直线系和曲线系两类。曲线系则分为自由曲线和数字曲线。 7、积极的形态:确定可以被感知的直观化的形态。 8、消极的形态:处于可见状态的概念形态。 9、直觉思维:以熟悉与当前情境有关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 10、逻辑思维:分析形态构成的各种独立成分,并列出各独立成分所包含的多种因素,然后 将各种因素作排列组合,从而获得多种造型方案。 11、聚合思维:综合各种方案,或优选一个最理想的方案并进一步利用直觉思维深入发展。 12、完整的形:指具有封闭而连续的轮廓、意义明确肯定它的形态。 13、暧昧的形:本质上是指多义的图形,包括图形与背景交替显现和能把同一部分看作两个 以上对象的图形。 14、单纯化:构成单纯形的条件是:构成要素少、构造简单、形象明确肯定。单纯化原理是 指尽可能用简单的结构单位去认识对象的方法。 15、接近的法则: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 16、相似的法则:彼此相似的刺激物比不相似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 17、连续的法则:即一些成分和其他成分使一条折线、一条曲线或者一个动作沿着已经确立 的倾向连续下去。 18、趋合的法则:一些成分相互呼应,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和更加完整的图形。 19、共同命运的法则: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移动或变化的那些成分的组合,将与视域中其他 环境里运动或变化的成分相区别。 20、交搭:当一个图形(或形体)的一部分遮挡住另一个图形(或形体)的内部时。 21、美感能力:人对“至美元素”的感受力。 22、色彩:能够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视觉因素。色:是感觉色和知觉色的总称。 23、三原色是:红黄蓝 24、明度:指每一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亮度或鲜明度。 25、纯度:指每一色彩色素的凝聚程度或饱和程度,纯度愈高其色彩就愈鲜艳,又称色度、彩度、艳度或饱和度。 26、色相:指每一色彩品质所独有的与其他色彩品质完全不同的相貌特征,又称色泽,其本质是依据色彩的波长来划分相貌。 27、质地:由材料之本质属性所显示的表面效果,是通过视觉和处决直接感受的。 28、肌理:由人类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是在视、触觉中加入了某些想象的心理感受。

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建筑形态构成是在基本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基础上探求建筑形态构成的特点和规律。为便于分析,把建筑形态同功能、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来,作为纯造型现象,抽象、分解为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空),探讨和研究其视觉特性和规律。建筑形态构成的要素主要分为点、线、面、体四大要素。点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如体与面上的点状物、顶点、线之交点、体棱之交点、制高点、区域之中心点等。点的不同组合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表情。点在构图中有积聚性、求心性、控制性、导向性等作用。 线分实存线和虚存线。 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宽度,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的线,如两点之间的虚线及其所暗示的垂直于此虚线的中轴线,点列所组成的线及结构轴线等。线在构图中有表明面与体的轮廓,使形象清晰,对面进行分割,改变其比例、限制、划分有通透感的空间等作用。 面分实存面和虚存面。 实存面的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有规则几何图形和任意图形;虚存面是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如点的双向运动及线的重复所产生的面感。面在构图中有限定体的界限,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以自身表面的色彩、质感处理产生视觉上的不同重量感等作用。面的空间限定感最强,是主要的空间限定因素。体也有实体和虚体之分。实体有长、宽、高三个量度。性质上分为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形状上分为有规则的几何体和不规则的自由体,各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虚体(空间)自身不可见,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 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工业设计产品形态构成分析汇总

经典工业设计产品形态构成分析

目录: 1.经典工业设计产品——Audi A6产品分 析 2.经典工业设计产品——BMW Mini产品分 析 3.经典工业设计产品——Apple iPhone4 产品分析

经典工业设计产品——Audi A6产品分析 Audi A6系一汽-大众推出的国内生产的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佳、国情适应性最强的高档豪华商务车,Audi A6融入了Audi在全球最先进的高科技独家技术,又进一步丰富了豪华的配置,并赋予其超强的运动特性,从设计到性能无不体现出完美品质。其特点是更豪华、更动感、更成熟。豪华主要体现在BOSE 音响、电视/DVD和冰箱上,而且都是世界一流名牌产品。更动感体现在运动座椅、方向盘上;更成熟体现在Audi A6经过多次成功的升级,不仅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标准,而且可靠性很强.Audi A6的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在豪华轿车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无级变速。它采用金属链传动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的齿轮组变速方式,所以动力输出全无顿挫感,比普通自动变速更顺畅平滑,更拥有手动变速般的快捷灵敏,同时还更节省燃油,操控更舒适。新增设的S档,提高加速能力,增加驾驶乐趣。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的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最终克服了自动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的一切不足,一举超越二者的各项性能,实现了汽车变速箱技术的大飞跃。舒适与豪华背后,是Audi细致入微的尖端科技,车载冰箱专为行驶移动的Audi A6而设计,耐颠簸、倾斜。工作状态高度稳定。高品质的TV/DVD系统安全融入Audi A6原有结构,功能多样,而且极易操作,电动高级桃木办公桌可谓符合人体工程的精心之作,只需轻触按钮,就能打开或放下桌板,可延伸,可调角度。 Audi A6 外观造型形态分析: 在外形设计方面,与上一代Audi A6相比,全新Audi A6在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前脸上原本被前保险杠分开的散热和进气格栅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梯形格栅。这种Audi家族最新成员的标志性前脸设计将复古、经典与现代、时尚有机地融为一体,既透着Audi的创始人霍希在上世纪30年代统治德国顶级豪华车市场时的威严,又体现出Audi自战后复兴以来突出科技和运动特点的品牌理念。 尾部上方由圆润的流线型改为略微翘起的棱角,具有扰流板的功效,可使车辆在高速行使时获得足够的抓地力,从而增强了高速行使状态下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使尾部造型更显硬朗和运动化。 Audi产品被公认为极致经典的低悬式车窗设计以及类似跑车的车顶轮廓现在变得更具张力,动感十足:低平的腰线和向后上扬的肩线把整个车身勾勒出蓄势待发、呼之欲出的动感神

浅谈建筑造型与形态构成

浅谈建筑造型的演变 【摘要】建筑造型是构成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他是被人直观感知的建筑空间的具象化形式。形态,作为一种研究物质世界形态要素及组合规律的科学,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建筑造型、形态构成、建筑历史 【引言】“形”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形”可以被感知、被触摸,它是具象的一种形态,它包括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位置和方向等可感知的要素。如果人们在造物的过程中主动地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对材料和物体进行加工、组织、整合、那么这种活动便成为“造型”。而“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合关系,包含形状和神态两个方面。 建筑形态的历史变化 1.1 古典主义 18、19世纪产生的资本阶级思想及其对建筑的需求使得它对整个庞大的传统知识主义产生了冲击。新的资产阶级推翻了旧有社会的统治,同时新的阶级也渴望着能有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崭新建筑形式。 而当时的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便是巴黎美术学院,而建筑形态的改革的发源地就在那里,当时最主要的建筑风格依旧是古典主义,因其严谨的创作风格而被普遍接受,但同时其潮流的倡导者是君主,随着17世纪绝对君权的形成,古典主义的潮流才开始传播。 在古典主义的最开始它依旧保持着市民阶级的色彩,采用不对称或不严格对称立面或者形体组合,而它也一步步向整齐、明快的方向进行改变,不过,在16世纪,君权逐渐稳固与加强,使得城市的自主权力被完全剥夺,到了世纪中叶,宫廷建筑就渐渐占领了主导地位,它开始倾向庄严华丽的柱式建筑,开始追求对称与统一,疏远了民族与市民阶级的传统形式与形制。 君权加强,宫廷盛行,就在17世纪,古典主义正式诞生。在宗教战争后法国一系列保证经济发展的政策下,古典主义犹如得到滋养一般生根繁衍,随后成为法国建筑的主流。而古典主义也有了新的变化,生成了新的主题———歌颂至高无上的君王主义。这使得古典 主义的建筑形制格外准确与严谨,不得有丝 毫的偏差。最好的例子便是凡尔赛宫,立面 上完全遵从横五纵三的构图方式,各段之间 华丽而庄严的线脚装饰体现了古典主义中 君王主义的奢华。其明显严格的对称性也符 合了古典主义的基本条例,外墙复杂的重复 与微差使得立面的整个层次递增。而我发现 这与中国的宫廷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 为中国皇权更加几种,所以古代匠人对于宫廷建筑的格致与制式更加遵从,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还讲究尊卑排位,这一系列的条条框框或许制约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古典主义还滋生出新的风格,追求逻辑性、精确性,渴望“尊贵”和“典雅”,反对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更厌恶市民文学的“粗俗”与“鄙陋”。 但所有的风格都有逐渐落寞的一天,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专制体系出现了危机。洛可可风格出现,法国古典主义本身的反对自主创作的本性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必然这种风格只能成为一种怀旧风格。但古典主义准确、典雅的特征却成为建筑形态的一个标准。

最新形态结构分析--另篇(蝴蝶)

蝴蝶理论 蝴蝶理论最早出现在1935年一个叫H.M.GARTLEY(加特利)所著《股市利润》里面。之后在1999年SCOCTT.M.CARNEY出版的《和谐交易》一书中做出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界对该理论有很高的评价,号称是波浪理论,周期理论之后又一经典理论。美中不足的是其操作要求较高,必须形态以及行情精度达到相应的标准。 认识蝴蝶理论 经典的蝴蝶理论有六种形态,包括:1,CRAB螃蟹;2,BUTTERFLY 蝴蝶;3,BAT蝙蝠;4,GARTLY加特利;5,THREE DRIVES三角;6,AB=CD菱形(又称经典螃蟹)。 每种形态包括二种划分----BULLISH(看涨信号),BEARISH(看跌信号)1,AB=CD菱形(又称经典螃蟹) 这一形态是蝴蝶形态里面的核心部分,即简单,又最重要,所以被称为经典螃蟹。该形态的运用往往可以忽略X点的存在直接将形态看做是AB=CD形态

上图的四个数字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0.786/1.27),(0.618/1.618)这样的对应关系。 1.ab 必须等于cd的长度, 公差0.15 2.时间上ab和cd的形成差不多一样 3.a必须是最高或最低点 4.角的形态必须明显的对称 5.c必须在ab的0.618到0.718 之间,这是书中的介绍,但好多实例说明,c在0.382-0.786上都可以的。 6.d必须在ab的1.27到1.618 之间,这也是书中的介绍,但事实上,d可以去到1.27-2.24这个范围上的。 7.在好的市场,也就是强势市场,d的目标是1.618,最大可以去到2.618。

2, GARTLY加特利形态 加特利形态是所有蝴蝶形态中最经典的形态,俗称“222”形态

视觉与建筑角度分析

视觉分析 1.水平视野分析 水平视野分析研究的是设施的横向宽度及空间的纵深距离。科学测定,水平方向视区的中心视角10°以内为最佳视区。人眼在中心视角20°范围内为瞬息视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识别物体。人眼在中心视角30°范围内为有效视区,需要集中精力才能辨别物体形象。人 眼在中心视角120°范围内为最大视区,需要集投入相当精力才能识别物体。如果转动头部,人的最大视区范围可达220°。 2.垂直视野分析 c垂直视野分析研究的对象是物体的高度及总体平面配置的进深度。根据科学测定,垂直方向视区中人眼的最佳视区在视平线一下10°,视平线以上10°到视平线以下30°为良好视区,视平线以上60°到视平线以下70°为最大视区。 3 3.视野协调分析 s视野协调分析研究的是对视野整体协调性进行的分析。人在观察物体时一般存在三种状态,即远眺,近看与细查。远眺适合总览物体全貌,近看适合观察个别物体,细察是对物 体的纹理,材质,肌理等进行仔细的观察。

关于沿街建筑距离D和高度H比值的建议 2007-12-03 18:47:12 【内容提要】引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城市沿街建筑距离 D和高度H的比值。设想适用温州地区 的 D/H值,以创造优美多变的城市空间。 【关健词】沿街建筑高度距离 D/H比值 二○○一年三月温州市规划局出台了一部《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以 。除了市区按照该“市规”执行外,各县镇可参照执行。由于“市 下简称“市规”) 规”起的作用是法规效力,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因此,只有把握和理解“市规” 的九章规定,才能够发挥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将规划的技术管理工作做 好,推进城市化进程。 但“市规”现在是颁布试行,在条文的字行句间,难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像“市规”第五章第 5.2条:“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度退让。”就有这样的情况。 “市规”5.2.2款规定:新区城市道路及商业街为保证自身的日照、通风和两侧 建筑的采光和通风,道路两侧建筑高度达到 1.5(B+S)倍后,应按斜线向后退 让,如图1。其中H=1.5(B+S)。即临街高度 H等于街道红线宽度 B加上一侧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 S的1.5倍。该款既指明适用于新区城市道路及商业街;又明确了这些街道两侧的 建筑高度定量值为 1.5(B+S)。 众所周知,古鹿城三十六坊,一坊一河两岸绿,小桥流水人家悦。现温州四个现代化,万户百工市场闹, 车水马龙大众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城市资源,入口集聚日益加快,温州大都市将在当今一代的温州 人手中建立。道路交通规划已然绘就、城市骨架也已搭成,深谙商机的温州人抢占利好地段,喜欢街道两 旁设店创业,因此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激励得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沿街建筑,指沿街道两侧来布 置的建筑。沿街可以布置商店、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各类建筑。由商店组成的街道我们称为商业街。温 州大街小巷商铺林立,早些年几乎可以说新旧街道全可称为商业街。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规划师、建筑师已经认识到新区城市道路与商业街的不同,设计规划有全然不同的标准。据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 业考试指定用书《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上)介绍,外部空间的类型分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封闭空间三种。 一般商业街采用封闭的组合形式,建筑物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密度大,便于人们对话,就近选择自己所需 要的商品。开放的组合形式,一般由公共建筑所组成,特点是空间开敞,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 充分地利用环境,塑造优美的绿化,怡人的交往空间,这种沿街建筑的组合方式是不适合于用作商业街的。 因此“市规”将新区街道和商业街合用同一条款,拟显不妥。 为了获得多样而又和谐的城市空间,就是要“具有完整统一 的体形组合;富有变化的街景和外轮廓线;统一和谐的建筑 形式和风格;统一和谐的色彩与质感处理;完整统一的处部 空间序列。”[1]所以,单一的空间形态是温州不能效仿的, 应规划多类型的空间形态,创造丰富和谐的城市环境。 由于两旁建筑物界定了街道。街道左右前后被形态各异的建 筑物包围、分割、穿插、封闭,赋予人们不同的感受和认知。 而飘渺的虚空和踏实的硬地除了布置设施小品外还不能变 动许多,因此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形态和高矮就成为不同空间 的塑造者。我们为了分析方便,仅以建筑物的高度作为对象, 假定建筑物是方块形的,来讨论街道宽度D与两侧建筑高度

岭南建筑的历史形态及当代演进的分析

岭南建筑的历史形态及当代演进的分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建筑发展同样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史诗,不同地域又书写着这部史诗的不同篇章。基于背山面海的岭南独特地域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亦是中华建筑文化史上绚丽的一枝,它融汇中西,扎根地域文化,勇于创新,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成就卓越,在中国建筑发展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乐章。 1.岭南建筑概况 1.1岭南建筑的基本定义 岭南派建筑即岭南建筑,其名称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实践的发展与特色明显的广东新建筑的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 1958 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在 1958 年《建筑学报》第 10 期上发表了题为《亚热带建筑的降温问题——遮阳·隔热·通风》的学术论文。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的特点。这不仅开启了岭南派建筑理论研究的先声,也成为岭南建筑的学名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指出“在所有岭南的建筑中,只有那些具有岭南文化的主导精神和统一风格的建筑,或者说,只有那些具有岭南文化地域性格的建筑,才称得上岭南建筑。” 1.2岭南建筑的形成背景 要探讨岭南建筑的历史形态和当代演进,就必须先了解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就先得从岭南这块独特地域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进行理解和认识。 1.2.1 自然环境特征 岭南位于中国南方,因在南岭(又称五岭)之南得称,一般是指南岭山脉以南,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广西省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还有香港和澳门。岭南地形复杂,背靠五岭,面向南海,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广东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还有岛屿及漫长的海岸线。岭南气候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日照充分,气候温暖,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全年适宜植物生长。 复杂的地理条件,是造成岭南建筑形制上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先民的居住建筑中,需要重视防风、防雨、防腐、防洪,甚至于防毒虫猛兽等多方面的要求。干栏式建筑成为岭南地区早期主要的建筑形式,林木茂盛则为建造干栏式木建筑提供了物质条件。以后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不论是木、石、砖构,都十分注意抗击自然袭扰功能。为适应山地、丘陵、平原等复杂的地形而造成了多种形制的建筑。由于背靠南岭面向大海的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位置,使岭南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状态和素质。 1.2.2 人文环境特征 岭南先民属百越民族,秦统一岭南,开始了中原文化为主的岭北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入。明清时期,岭南封建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岭南成为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地区,广东成了我国最早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方。岭南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岭南建筑相应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兴建堡城塞嶂;明清时期营建卫城所城、炮台烽燧;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表明了近代岭南的觉醒和斗争之激烈。 岭南人文以广府、客家和福佬三大民系为主体,由于广东有着与海外文化交流的远久历史,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社会的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加上澳门、香港沦于西方殖民统治之后迅速西化,传教士首先进入广东内地,还有众多的华侨在接受和传播西方文化中所起的桥梁作用,使岭南率先接受西方近代的思想和先进技术,岭南文化从总体上呈现出开放的、兼容的特性。 百越民族迷信巫术、多神崇拜的民俗流风使得岭南庙宇建筑庞杂繁多;为维系聚族而居的移民

范斯沃斯住宅分析(形态构成)

范斯沃斯住宅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大师介绍 密斯,现代建筑大师,他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1928年他提出“少即是多”的建筑理念,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他深信结构本身能够成为一种建筑艺术的手段。他创造了一种建立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有目的的建筑艺术,这种工程技术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了深刻的影响。他设计的建筑,包括室内装饰与家具布置,都要精炼到不能改动的地步,于是创造了一种以精确简洁为特征的建筑艺术,并富有结构的逻辑性。 建筑尺寸 住宅平面是以标示着石灰岩地板分格的水平网格来设计的,每个格子的尺寸是0.61m*0.76m,整个房子的长度是23.5m。住宅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1.5m,平台地面高出室外地面0.61m,住宅净高是2.9m。在两个长边上的4根支柱柱距为6.7m,地板和屋面在最后两根支柱两端各挑出1.7m。后面这个尺寸也表示了每跨4根次梁的间距。地面和屋面骨架中持有13根次梁,平台骨架中有9根。两种骨架的圈梁宽0.38m。整幢住宅由6mm厚的平板玻璃围合而成,柱子之

间玻璃板幅为3.2m。2.1m宽的入口从中心偏南0.3m,这一方面增加了就餐部分的空间宽度,同时可以更直接的通向客厅。核心单元用木材围成,长7.5m,宽3.7m。在其南边留了一个3.7m宽的空间,北边则留出1.2m宽作为厨房过道空间;在长轴方向留有一个5.4m的空间作为就餐处,另一侧一个3.7m的空间则作为就寝的地方。另外有一个高1.8m,宽3.7m,深0.66m的橱柜,起着床的靠背作用,内藏抽屉和一个点唱机。 建筑赏析 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在1845年为单身女医生范斯沃斯设计的度假别墅,1950年落成。住宅坐落在美国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 在这幢建筑整体的设计中,它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空间中的实体,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内部仅设计了一个小小封闭的服务中心,把浴室、厕所这些设施放在里面,其他地方全部是敞开空洞的,白色钢铁构架,一共用8根钢柱支持整个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使外面看建筑时完全可以一览无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也消除了所有的封闭性,而密斯认为,这种透明的方式使住宅的空间得以自由流动。从远处看,范斯沃斯住宅给人的印象是小巧玲珑的,但是走到近处靠在它旁边,会觉得它简直有些巍巍然。它的室内地平举到室外人眼的高度,显然是考虑到防洪水的问题,或许因此才有了处在地面和室内地平中间的大平台,是一种心理准备,一种情绪过渡,也是扩大半私密、有领域感的生活空间的设计手段,让这本质上只有一

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构成分析

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04T10:27:23.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毛洪宇 [导读]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平面设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黑龙江省冶金设计规划院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平面设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时候,要不断加大对建筑形象、空间和立面相关数据的重视度,这样建筑本身的功能性才能得到提升,建筑形态结构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本文就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 关键词:建筑平面;形态构成;平面设计 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建筑平面形态构成的重视度,对现有的建筑形象和形态进行创新,建筑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城市连续性的重视度,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提升。 一、建筑平面的形态构成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相关人员要不断提高其平面设计构思的理论基础,建筑平面设计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1)基本几何形态,这是建筑平面中最为简单和单纯的形态,而且逻辑性强,包括三角形态、矩形形态、圆形形态等,譬如福建客家土楼的圆形平面形态。基本几何形态的周围,通常都有墙体包围,只留下可供通气透风的小门和小窗,一般没有供以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即体现出封闭和自成一体的基本特征,福建客家土楼的这种建筑平面形态,象征意义是内部团结和抵御外族。 (2)基本几何原形的变形组合。在应用多种基本几何原形的基础上,以扭曲、旋转、倾斜等方式,将这些基本几何原形进行重新的组合,以体现出更加丰富的平台形态,譬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LaPedrera等,用卷曲、外翻等手法,将建筑物本身的主题语言表达出来。 (3)基本几何原形的分割重组。利用各个几何原形的引力、平行、交错等关系,塑造出更多丰富表情和齐全功能的平面空间,譬如马里奥·博塔的斯塔比奥圆房子,在几何原形的平面上方,设置了一条“裂缝”,将光线引入建筑内部,表现出该建筑的独立性,又不会与周围的建筑物脱离联系。 二、建筑平面形态设计的构思手法 在进行建筑平面形态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不断加大对其艺术形态和自身功能展示的重视度,采用不同的视角对建筑设计形态进行分析,建筑平面设计本身的独特性才能得到提升,建筑的平面设计才能变得还更加全面。 1形态设计中融入功能需求 建筑平面设计本身就是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的结合体,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视度,结合建筑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建筑本身的功能性才能得到提升。建筑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到荐椎的功能性,建筑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譬如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师费兰克·劳埃德·赖特在结合博物馆人流线路需求功能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平行正交的建筑平面形态,用弯曲的螺旋平面形态,将展品布置在螺旋形态的墙壁之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观赏模式。费兰克·劳埃德·赖特还将线面的向心性和离心性在同一个平面中有机统一起来,在以螺旋式上升平面形态形成的同时,塑造了螺旋式展览的内部功能,自然地将平面形态和功能融为一体,很多后现代的建筑平面设计师,都从古根海姆博物馆获得了设计的灵感,不仅展现出建筑平面形态的艺术性,而且借助艺术性的形态,更加科学合理地突出实用性功能。 2形态设计中融入传统符号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传统符号设计的重视度,将传统符号彻底融入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形态设计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不断加大对其性格特征、文化内涵设计的重视度,并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在其中融入传统符号,建筑本身的人文、历史气息才能变得更加浓厚。 传统符号一般主要是指建筑施工区域本身存在的文化和历史,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其中,建筑形态设计才能有自己本身的特色。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对施工区域的人文、历史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从中获取建筑平面设计的灵感,建筑平面设计的传统文化气息才能变得更加浓厚。 印度的博帕尔邦就是颇有发言权的一个例子,建筑设计师查尔斯·柯里亚考察了博帕尔邦周围的历史人文环境,发现其周边除了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天然的湖泊和青山,而且还坐落着很多穆斯林建筑物,桑奇佛塔就是其中之一。查尔斯·柯里亚从中获得了灵感,在对博帕尔邦形态设计的时候,提取了古印度和伊斯兰文化曼荼罗图案的传统符号元素,获得了九宫格形式的平面设计灵感,以圆形作为建筑平面的基本形态,然后将建筑物划分为厅堂、庭院、下议院、下议院、图书馆和综合厅等,其中前两者形成十字形平面,后四者安置在十字形的各个角落当中,并安置了三条互不交叉的行进路线,行走其中都能够体会伊斯兰建筑物的传统符号艺术魅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体会古印度的宇宙观和宗教观,成就了博帕尔邦在印度乃至世界最具象征意义平面形态设计的地位,也是印度和伊斯兰建筑物当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建筑奇葩。 3形态设计中融入心理感受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不断加大对建筑形态设计内涵的重视度,不能一味的追求建筑本身的视觉设计效果,建筑本身的层次才能得到提升,才能给观赏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现在很多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扭曲的形式进行设计,这种设计形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设计者本身的震撼感,很多设计人员都会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传达给观赏者。 三、建筑平面形态设计的具体方法 在进行建筑形态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不断加大对建筑平面形态设计的重视度,加大对色彩、机理、形态等视觉元素应用的重视度,将面、点、线等元素充分的和视觉元素结合在一起,建筑形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得到提升。设计人员在进行形态设计的过程

立体构成课稿

长江职业学院童拥军 一、立体构成概述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分析立体构成的各元素、构成法则,使学生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的方法,最终启发创新意识。 立体的空间构成过程可以提高对空间深度的领悟能力、立体意识,对生存空间形成全方位的思考模式,这不仅有易于艺术全方位的创作与欣赏,也有利于现代的思维方式,有简单的平面思维转化为复杂的立体思维,由规范的几何性造型转化为自由的有机形,由直线性思维转化为非直线性思维。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是实体与虚体间的存在关系,对个体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整体形态的应用之中。 1、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对空间设计思维进行训练方式,不是简单的纸手工、纸模型的加工,不是比谁搭的木棱高而不倒,保护是一种技艺的学习。他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是有老师参与指导的高级游戏,这种游戏是学习的另一种形式。 ①、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在把握立体形态的基础之上,对立体空间形态进行科学解剖,研究如何将立体形态按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新形态,是用单纯的形态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学科,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包含有形体,掌握形成体态途径的,用次形体组合成超级形体,分割空间以及应用。 ②、立体构成与包豪斯 构成主义,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下的产物。 1913年俄国年塔林提出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 1919年现代设计师格罗庇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包豪斯造型艺术学院。“包豪斯”是德语“Bauen”建筑和名词“Haus”房子的意思,把两个次的发音合在一起则读做“包豪斯”。 包豪斯对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约翰·伊顿提出“从学中干”,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莫霍里·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同时还借鉴现代动感雕塑并结合光效内容,创立了增加运动与时间概念的四度空间。 日本设计研究界整理与实践运用,逐渐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科类,把它作为所有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 ③、立体构成中的维度 A、分形维度 零维——只有位置的空间“点”; 一维——只有长度的空间“线”; 二维——有长宽无厚度的“平面形”; 三维——有长宽厚的空间“立体形”。 只差一点点而没有完全围合的平面或立体,这种半立体称二.五维,传统称它为浮雕。 B、二.五维空间与浮雕 半立体,二.五维,浮雕,也叫二.五次元。都是指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具有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