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核的结构组成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课件(32张PPT)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课件(32张PPT)

Na+ Cl-
Cl-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认识离子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阳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如:Na+)
(2)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如: Cl-)
课堂反馈
1、判断下图是原子,还是离子?
+16 2 8 8 +19 2 8 8 +18 2 8 8
(注: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氯原子核内有17
个质子,氩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
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1.稀有气体的原子
+2
2
+10
28
+18 2 8 8
He
Ne
Ar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氦有 2 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小提示】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相互 关系
得失电子
分成
离子
原子
得失电子
构成
分子
【分享收获】
原子中的电子
通过学习,你对原子中的 电子有了哪些了解……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的分层排布 3、核外电子对原子在
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认识离子
学以致用
1、指出镁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组成的意义。
+12 2 8 2
2、下列原子结构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B___,易得电子 的是__A__,失电子的是___C__。
阴离子
阳离子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初三化学2原子结构讲义

初三化学2原子结构讲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两部分组成。

b、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中子。

C、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 / 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d、每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的原子中,其核内的一定相同。

e、原子中,核电荷数==问题: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总结:1)原子的构成情况:核外电子(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广原子 Y 「质子' 原子核士1(居于原子中央)昌工I中子注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b、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c、电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电子数注意: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二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性质:a.都很小;b.原子之间存在;c.原子总在不断。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事(+11)2 8 1—>Y 777I -----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易电子,非金属原子易电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

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离子形成: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带正电荷的,得到电子后,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例如食盐是由离子构成的。

注意:原子得失电子后,核外电子数一定改变,而质子数不变。

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探究元素周期表编排的规律。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2.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质量为1,电荷为+1;中子质量为1,电荷为0。

3.电子的结构:电子以电子壳的形式存在,电子层越靠近原子核,电子能级越低,能级数目为2n²(n为主层的序数)。

二、元素与物质1.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由原子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由一到两个拉丁字母组成。

2.元素周期表:由物理学家门捷列夫提出,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可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3.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原子不仅达到了稳定状态,还提供了一种用来研究原子的方法。

4.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按照元素的质量比例固定。

三、离子和离子键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正离子也称为阳离子,负离子也称为阴离子。

2.离子键:在离子之间通过电荷的吸引力结合而成的化学键,离子键通常形成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四、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1.共价键: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通常形成在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2.共价化合物: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化合物。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一、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写在反应箭头的左边。

2.生成物: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写在反应箭头的右边。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的关系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

二、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物质消失或生成的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三、化学平衡1.反应的平衡: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改变时,称反应达到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之间的比值为恒定值,称为平衡常数。

2.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平衡常数大于1,反应向右进行;平衡常数小于1,反应向左进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角度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角度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角度原子结构是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性。

一、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由中心的原子核和外围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而电子则带有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中。

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即不同的元素拥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而中子数量和电子数量可以在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中不同。

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和电子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即带有相同数量的正、负电荷。

二、化学键的种类原子结构的组成决定了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的方式实现。

1.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中的键。

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电子海,所有金属离子都可以共享电子海,形成坚固的晶体结构。

由于金属的电子是松散的,因此它们可以轻松移动,这就是为什么金属通常是良好的导体的原因。

2.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的键。

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变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则接受这些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键。

这种化学键通常较强,因此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沸点和硬度。

3.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分子中的键。

它基于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的概念。

如氢和氧气分子,水分子等。

非金属原子在它们的原子外层只有少量的电子,因此它们倾向于共享其电子,以获得一个更稳定的原子结构。

4.钢键钢键是由有机物中的碳原子组成的键。

碳原子通常形成4条共价键,这意味着它可以与其他4个原子共享电子,如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碳原子。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关系化学键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组成。

金属离子之间形成金属键,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则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也可以是极性的或非极性的。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在化学的世界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电子云则是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原子 = 质子 + 中子 + 电子。

1.1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 × 10^-27千克,电荷为+1。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

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

1.2 电子云电子云是环绕原子核的带电粒子的区域。

电子的质量非常轻,约为9.11 × 10^-31千克,电荷为-1。

电子云并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个模糊的区域,表示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电子云的分布与能级有关,能级越低,电子云越接近原子核。

二、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

这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特性。

2.1 质子数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来确定不同元素的质子数。

2.2 中子数中子数是指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的数量。

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例如,氧的同位素有氧-16和氧-17,分别具有8个和9个中子。

2.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即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氧的原子序数为8,铁的原子序数为26。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包括原子的尺寸、原子的质量以及原子的化学活性等。

3.1 原子的尺寸原子的尺寸极小,约为0.1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

原子的结构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原子的结构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 D )6.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2.(1)4.5 (2)D (3)胶头滴管 (4)丁
(2)4 (3)5∶7 3.B [解析] 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蜡烛会熄灭;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降低;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实验中会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省略不写) 。
(4)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 _千__克__或__克____ 。
12
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6kg
1.993x10-26kg × 1
该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 C )1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判断,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A.16 g
B.2.657×10-26 kg
C.16
D.1.66×10-27 kg
( D )12、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a kg,一个氧原子质量为bkg, 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与乒乓球体积相比 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的体积相比
原子核
原子
原子的质量也很小
10
资料: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使用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库仑力作为电子绕核旋转的向心力
意义
明确了原子结构的空间分布、质量分布、电荷分布
对散射结果的解释
按照核式结构模型,由于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离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极少数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明显地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作用而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结构: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实验基础
a粒子散射实验
模型理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模型特点
(1)核很小,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而核直径的数量级只有10-15m (2)核很重,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核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