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达的叙事。
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
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又叫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2、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
3、(选择)民俗学之“民”的内涵是“民众”。
4、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本质区别的重要内容。
5、民俗:即民间风俗,一个国家的民众集团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与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
6、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如有些民族唱情歌是婚恋的一种重要手段。
(2)被民众用以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有些时政民谣表达了民众对政府、官员或社会的尖锐抨击。
(3)娱乐和放松。
如劳动歌可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4)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有效工具。
如一些童谣能够起到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作用。
(5)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如司马迁在记述五帝的历史时就主要依据神话传说资料。
这说明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对历史学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7、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
民俗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2)历时追溯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演化状况,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3)共时比较法。
将研究对象与别的地方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在不同地域发生的传承规律和变异情况。
8、(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民间文学概论历年真题

民间文学概论历年真题1. 民间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012年)1.1 定义民间文学是指从民众生活中产生、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谚语、歌谣、俗曲、民间说唱文学等。
1.2 特点1.人民性: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文艺形式,具有浓厚的大众色彩。
2.口述性:民间文学作品大多是口头传唱或口头表演的,很少以书面形式存在。
3.广泛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与集体享用的产物,通过口头传承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4.民族性: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反映了民族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5.民间性: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产物,体现了民间智慧和民众的生活体验。
2. 民间故事的类型与特点(2015年)2.1 类型民间故事主要包括神话、寓言、传说、民间传说和民间笑话等。
2.2 特点1.艺术性和娱乐性:民间故事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叙述情节,富含艺术性和娱乐性,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和乐趣。
2.民间色彩:民间故事反映了民众的智慧和生活经验,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体现了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
3.调侃性和幽默感:民间故事中常常融入了调侃和幽默的元素,富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能够引发读者的笑声。
4.丰富多样:民间故事类型繁多,各地的民间故事又有各自的特色,因此给人们带来了多样性的文化体验。
5.传承性:民间故事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人们之间广泛流传,代代相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民间传说的功能和意义(2018年)3.1 功能民间传说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丰富的作用: -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民间传说带给人们许多奇幻的故事和传说,满足了人们对于未知和神秘的渴望。
- 传递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民间传说中有许多道德故事和寓言,通过故事人物的经历和失败,传递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 保护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传说是民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流传,保护和传承了民族的文化传统。
- 催化社会变革和进步:民间传说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可以通过对传说的研究,了解社会的历史和发展。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民间文学同时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①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基于其口头相传的特点。
②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体现于其众多异文之中,没有异文和变异性,也就没有传承性,民间故事的传承正是藉由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异而得以实现的。
③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相对于传承性而言的。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正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民族中的故事存在着相似性和亲缘性,对其变异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2.民间文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p28-35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A.区别B.联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题材和思想内容上: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深受楚地民歌、神话的影响;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体裁上②表现手法上比如民间惯用的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所借鉴,讲故事、说书等民间文艺的叙述技巧为小说家所借鉴等等。
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汉魏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③语言运用上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如:吉祥语、俗词、俗短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3.民间文学的范围从体裁上分为三类:①民间散文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②民间韵文类: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③民间说唱: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第二章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定义:p65(广义和狭义)2.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分类:p67①特点:a.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往往是模糊的b.贴近生活c.类化性②分类:at分类法除此之外,四大分类: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写实故事、寓言、笑话3.童话 p73①概念:p73②分类: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以魔法故事为主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a.天鹅处女型故事b.田螺姑娘型故事c.灰姑娘型故事d.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e.蛇郎型故事f.画中人型故事g.问活佛型故事h.狼外婆型故事i.怪孩子型故事 j.神奇宝物型故事5.童话的艺术特征a.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b.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6.民间生活故事 p79①定义:p79②特征: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7.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a.巧媳妇故事b.长工与地主故事c.婚姻爱情故事d.交友故事e.呆女婿故事f.怕老婆故事g.机智人物故事8.民间笑话和寓言p84A:笑话①定义:p84②特征:一是在内容和表达上巧妙满足搞笑或幽默的原理、技法;二是情节单纯简短,绝不拖沓;三是常用夸张手法突出可笑之处。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三)我国“民”的内涵的变迁 1、民俗学运动的“五四”北大时期与中山大学时 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 重点指下层平民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民” 按严格的阶 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3、在新时期,“民”的内涵又悄然变迁,一般民俗 学者逐渐用“民众”的说法取代了“劳动人民” 这样,民俗之“民”的范围就很宽泛了,它渐有包 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 会,所有人都是可以传承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民众” 的一员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一)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 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 民间小戏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
(一) 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 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 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 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 时又具有表演性
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 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 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作品 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 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 规律、演变情况等
关键概念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学 民俗 语言民俗 民间
田野调查 采风 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P5-P7 2、什么是“民间”?P3-P4 3、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P5 4、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二)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 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 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 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 法
民间文学概论课件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 方式,主要是通过口耳 相传,代代相传,因此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民间文学的特点
民间文学的特点
集体性 传承性
口头性 变异性
地域性 人民性
民间文学的类型
民间文学的类型
故事
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包括 了各种题材和内容,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 生活故事等。故事往往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
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歌谣
歌谣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来反映人民的生活 和心声。歌谣的内容广泛,包括爱情歌谣、劳 动歌谣等
谚语
谚语是一种简洁明了的口头表达形式,它通过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谚 语往往富有哲理和启发性,能够给人以启示和
教益
传说
创新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
6
间的民间文学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
保护和发展
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 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 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 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
价值和意义
结论
结论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文 化的载体,也是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加强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保 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 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中来,让这一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 加璀璨的光辉
结论
1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2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文学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以《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为标题,探讨钟敬文对于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定义与分类钟敬文认为民间文学是指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创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诗歌、民间歌谣等多种形式。
他强调了民间文学的本土性和群众性,认为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民间文学进行分类时,钟敬文提出了“三性”分类法。
即将民间文学分为自然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三个方面。
自然性指的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作品,如山水诗、谚语等;社会性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作品,如民间故事、歌谣等;人文性则强调了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作品,如民间爱情故事、儿童歌谣等。
二、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钟敬文提出了系统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主张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
他强调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深入实地,与民众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民间文学的特点和内涵。
同时,他也注重文献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三、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价值与意义钟敬文认为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他强调了民间文学对于人们精神生活的滋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指出了民间文学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都可以从民间文学中汲取灵感,丰富自身的创作。
四、钟敬文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钟敬文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如《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等,系统总结和研究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他还编辑和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集,如《中国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诗歌选》等,为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钟敬文对后人的影响与启示钟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后来的学者和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强调了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为后来的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概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界定与分类第二节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
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文学并立即参与创作。
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
因为民间文学主要是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
(2)变异性形成的外在因素:因为民族、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风情、语言、气候、景物、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在因素。
同一母题的作品,在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的异文。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主要是由它的集体性和口头传承性带来的。
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条件的改变,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故造成往往同—故事异文极多。
四、民间文学的传承性1、传承性的涵义以及表现: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
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得以代代相传,这便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点。
2、传承性形成的原因: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
民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
既有古代原始信仰的遗留和传承,也有后世关于伦理、人生态度、善恶是非、生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历史认同。
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因素,一种集体的文化基因,民众的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①从内容上看,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和固定的情节要素,不断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区的民作中。
②从形式上看:民间故事的流传依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对于非常庞大的篇章,主要是有程序化的结构或语言,帮助记忆,帮助流传。
③从结构上看:有一些固定的深层模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
综合性特征:立体性特征综合性的特点:立体性特点段宝林1981首先提出了立体性的概念,分为六点:1、异文多。
多个层面、多个时代的影像都有体现。
2、民间文学的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
3、民间文学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性。
4、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
5、民间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多种科学价值,是立体的。
6、从民间文学的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是立体的。
第三节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一、民间文学的功能(实用性功能):1、劳动生产;2、社会生活;3、政治斗争;4、传播知识。
二、民间文学的价值1、认识价值:①民间文学与民众历史;②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③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④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理;2、艺术价值①民间文学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
②民间文学具有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③民间文学采用形象鲜活的语言④民间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第二章神话第一节神话及神话学一、神话概论1、神话的定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
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
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神话,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2、神话的起源: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人类氏族社会,其最早出现大约在五万年至一万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母权制氏族社会。
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氏族社会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为神话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3、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神话要解决的问题。
它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
(2)第二类属于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
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像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3)英雄神话:如战争英雄、文化英雄等。
4、神话的流传和保存:(1)书面、史书、文艺书;(2)考古:从考古挖出来的画中,发现古人对天堂地狱的看法。
(3)口头。
二、神话学及神话学派别:1、古希腊哲学家对神话的论述(1)“隐喻说”(2)“历史化”理论2、维柯神话哲学3、“太阳神话理论”4、人类学派5、功能学派6、神话——仪式学派三、母题分类法1、母题分类法的界定2、母题分类法的价值第二节中国神话概况一、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起源神话、人类起源以及洪水移民等方面的内容。
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1、世界的起源(1)尸化(巨人化生神话)这一类型的神话讲述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2)神创;瑶族:密洛陀阿昌族:遮帕麻遮米麻(3)卵生。
2、人类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种,一种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种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
(1)自然生人:人是从自然怀抱里孕育、生养出来的。
体现出原始初民所具有的“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
(2)大神造人(3)毁灭-重创: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建。
二、自然神话自然神话也被称为解释性神话。
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神话。
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神话解释。
(1)日月星辰神话;(2)雷电地震神话;(3)春夏秋冬神话。
三、社会生活神话1、文化英雄神话:这是原始初民讲述人类最早的创造发明的神话。
2、治水神话:最典型的是鲧禹治水。
3、逐日、射日神话。
4、盗火神话5、战争英雄神话。
汉族部族战争神话以“黄帝蚩尤之战”最有代表性。
第三节神话的基本特征一、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时期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有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作为叙事文本,文本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而意蕴层又有三个侧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多维性”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可以表现神话的思维。
二、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神话由于产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各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三、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四、从从艺术手段上看,联想是神话构思的核心。
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神话创作的本质,是其艺术构思的核心。
原始想象主要依靠联想。
五、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
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
而神话的神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民族性特征。
第四节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一、神话的文化史价值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魄。
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第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它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
二、神话的审美价值第一,庄严虔诚的虚构。
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
三、神话研究概况:现代神话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1903-1923)(2)奠基阶段(1923-1937)(3)拓展阶段(1937-1949)(4)低谷阶段(1950-1978)(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第三章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的界定1、民间传说的定义:民间传说是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