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 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完整版)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完整版)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完整版)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最新整理1. 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3. 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类。

4. 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5. 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6. 个别看法:指对个别看言,语法的研究,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7.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8. 普遍语法:指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9. 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0. 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1. 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2. 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13. 递归: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14. 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15.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6. 句法范畴: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司法范畴。

17. 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句法手段。

18. 句法:语法中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的部分称为句法,也称造句法。

19. 词法:语法中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的部分称为词法,也称形态学。

20. 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史上最全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史上最全

1.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音质2.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发音器官由三部分组成: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4,决定元音音质的差别因素: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成。

5.改变口腔形状的三种方式:(1)舌位的高低。

(2)舌位的前后。

(3)嘴唇的圆展。

6.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7.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8.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9.非基本语汇(一般语汇)根据不同来源,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也叫借词)10、从词的用途和特点看,词还可分成:(1)常用语汇和罕用(非常用)语汇。

(2)通用语汇和专用(非通用)语汇。

派生词三类①前缀式派生词:(老-虎、阿-姨、第-一、可-怜等)②后缀式派生词:(木-头、花-儿、锤-子等)③中缀式派生词:(古里古怪、糊里糊涂等)汉语中多音节而又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指拟声词、连绵词、叠音词、译音词等。

双音节化的意义:(1)可以减少同音词(2)将多义词的意义分化(3)双音节化还有韵律的作用,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1)语音偶合(2)历史音变。

(3)词义分化造成。

105、基本语汇的特点: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的能力强。

106、基本语汇主要类别:①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②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③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④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⑤一部分虚词,如的、了。

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语汇中得到反映。

转化成词分类:(1)变性成词(2)变形成词。

①逆序成词②简缩成词:语的分类:专有名词、惯用语、谚语、成语、歇后语、简缩词语)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形变化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句法手段包括(1)虚词(2)语类选择(3)语序:(4)语调体词属性范畴:性、数、格、有定无定。

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以下是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包括语言和语言学、语言的性质和类型、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语音和语义构成。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语言能力是人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语言的性质和类型
语言的性质:人类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双向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等特征。

语言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口语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语言,书面语是人们在书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

三、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语汇是语言中所有的词和词组,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汇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稳固性和能产性。

语汇的变化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方
面。

四、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语义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境意义等。

语义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文化性等特点。

五、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特点。

语用具有变异性、合适性和得体性等特点。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上是语言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1.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语言学的分类:一般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实用语言学等。

3.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二、语音学
1.国际音标:常用国际音标及其音值。

2.语音的分类:元音、辅音等。

3.语音的产生:空气流动、声带振动等。

三、语法学
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

2.句子结构:简单句、复合句等。

3.短语的分类: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四、词汇学
1.词的定义: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词的分类:实词、虚词等。

3.词的构词法:前缀、后缀等。

五、语义学
1.意义的概念: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概念。

2.意义的分类:词义、句义、上下文义等。

3.意义的变化:词义的扩大和缩小等。

六、语用学
1.语用学的概念:研究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的学科。

2.语用学的要素:语言行为、语用规则等。

3.语用失误:歧义、言外之意等。

七、其他
1.汉语言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小篆、楷书等。

2.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的地位等。

3.语言变异现象:方言、行话、新词等。

以上是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的复习重点和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自考语言学概论重点笔记(全国)

自考语言学概论重点笔记(全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2)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3)第三章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5)第四章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6)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8)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10)第七章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11)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12)第九章语言的获得与学习 (14)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 (15)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 (15)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 (16)(2)语言符号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的音和义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缓慢的,而一般不可能是突然的,否则也会影响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

例如,从中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经历了一千多年。

很常考必背“线性”和“离散”★★简述语言符号的“线性”和“离散”。

(简答题)1.所谓“线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即语言符号是一个接一个出现的,可以分解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

2.所谓“离散性”,是指语言符号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

3.语言符号的“线性”特性使得语言符号有可能排列组合成大小不等的单位;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特性又使得语言符号有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

离散性是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关键区别。

很常考必背“层次”和“层级”★★简述“层次”和“层级”。

(简答题)层次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

如果把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叫做“层次”,那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层级”。

如:“我爸爸爱看电视”是按((我+爸爸)+(爱+(看+电视)))这样的方式组合的。

很常考必背语音的记录方式★★简述语音的记录方式有哪些。

(简答题)1、直音法:直音法包括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及相关的纽四声法等。

譬况就是对被注字的读音音的方法打比方,读若是说被注字的读音像另一个字,严格的直音法则是用同音字来给汉字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1.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哪些显著特点?P50(1)“内容更多”。

人在各种场合都可以说话;人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说话;人还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话。

(2)“用处更大”。

交际功能;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

(3)“能够创造”。

人类的语言有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其他动物无论自身多么完善,都无法做到这一步。

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2.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P51-52【简】单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确定方言和语言不但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

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英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等,说话相互能听懂,因此他们所说的话就都应视为英语的“方言“才对,然而这样处理,他们在民族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的语言差别很小,相互都能听懂,如果按“相互能听懂”来处理,这三个国家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但这三个国家又是不同的民族,应当承认他们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

因此,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

3.简述“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P53【名/简】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语言分为“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

1)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2)从语言“共时”状态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做“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4.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分别是:P53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5.“语言”和“言语”P54 【名/简】“语言”—说话使用的工具(比如英语、汉语)。

“言语”—张嘴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6.“口语”和“书面语”P56 【选/名】“口语”就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话。

“书面语”就是经过提炼加工用文字写下来的话。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1.“能指”和“所指” P58 【选/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

2.“约定”和“任意” P58 【选/简】a)“约定”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

b)“任意”指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认定或习惯就行。

3.“不变”和“可变” P59a)任何符号的对应关系一旦固定下来,也就不能轻易改变了,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范围里还是固定的,这就是符号“不变”的一面。

b)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符号无时无刻或快或慢地发生着变化,不断累积起来的变化又可能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以演变成另外一种不同的“话”,这就是“可变”的表现。

4.“线性”和“离散”P60从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出现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这就是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也正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所以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特征。

5.“层次”和“层级”P61 【分析】1)语言符号的“层次性”使千变万化的的组合排列形式有了规则制约,在意义上相互配合,在形式上相互组合,使人类的语言符号真正成为了有严密规则的系统。

层次关系:语素→词→词组→句子(语法层)2)如果把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叫做“层次”,那么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层级”。

例如语言结构中的大层级有“语音、语法、语汇、语义”等子系统;子系统中如语法层级又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更小的子系统。

子系统内部成分都是按照“层次”组合的,而且每个子系统之间都有着严密的“层级”关系。

6.“组合”和“聚合”P62【选】1)这种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就反映了一种结构的特性,这就是“组合关系”。

2)组合其实并不只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这种什么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位置上就是“聚合关系”。

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1.生成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是“句法自治”。

生成语言学把这种专门研究句法结构形式的理念形象地称为“句法自治”。

P74【名】2.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各种范畴,与人所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边界都是不明确的。

一个范畴内部的成员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共同特征,只有某些地方相似,就好像一个家族内部成员的情况一样,这种观点可称作”家族相似性”。

P79 【名】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言概说1.什么是语音P81【名/简】语音是人类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因此语音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2.语音由发音器官发出,所以具有生理属性。

P84 【选】按照发音器官能否活动,可分为“主动发音器官”(包括嘴唇、舌头、软腭等)和“被动发音器官”(包括牙齿、牙龈、硬腭等)。

3.音质不同的原因: P86 【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形状不同。

4.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和其他声音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P86 【选】5.音节P87 【名】音节是说话时可自然分解和听话时可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比如“橘红”就可分为“jú”“hóng”两个音节,音节就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汉语的“字”或语法上的“语素”。

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二节元辅音和声韵调1.元辅音分析P92 【选/名/简】“元辅音分析”是指把音节分解到音素的分析方法。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语音单位,切分到最后就是音素,或者说所有语音单位从最底层算起都是由音素组成的。

2.元音1)元音有两个区别辅音的特点:P92【选】a.发元音时气流可以畅通无阻,比如“i”,嘴巴一咧开就可以发出这个音;发辅音时声腔会在某个部分形成阻碍,气流要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比如,汉语普通话“tā(他)”中的”t“,舌尖必须靠拢上颚阻碍气流,突然离开使气流冲出,才能发出这个音。

b.元音都是乐音,即发元音时声带必须振动;而辅音大多不是乐音,发辅音时有的声带振动,比如汉语普通话“nà(那)”中的“n”,有的声带不振动,比如汉语普通话“bā(八)”中的“b”。

2)由发音器官(主要是口腔)形状不同,元音可分为以下三种:P93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3)元音音质主要以下方面决定:P93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的圆展3.汉语普通话中常用的6个元音:P95【选】a 前低不圆唇元音o 后半高圆唇元音e 后半高不圆唇圆音i 前高不圆唇元音u 后高圆唇元音Ü 前高圆唇元音4.辅音P96 【选/分析】5.声韵调分析 P98 【名】 音节的“声韵调分析”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音节分析方法,它把汉语的音节看做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的。

1.声母即“音节开头的辅音”,比如“汉(h àn)”中的”h “就是声母。

2.韵母即“音节中出现在声母后的部分”,比如“八(b ā)”中声母b 后面的“a ”就是韵母。

3.音调即”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中每个音节有且只有一个声调,比如“妈(m ā)、马(m ă)”就是通过音调的不同相互区分的。

6.声母 P98 【简】汉语普通话一共22个辅音,但可以在音节里充当声母的,只有21个。

这是因为舌根鼻音“ng ”只做韵母的韵尾,而不能做声母。

1)汉语的音节绝大部分都有辅音声母,但也有一部分音节没有辅音声母,比如“恩(ēn )”。

2)有声母的音节和没声母的音节都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比如“单(d ān )和安(ān )”意义的不同,就因为一个有声母一个没声母。

3)可见韵母前面的空位,其作用也相当于一个声母,这个空位可以叫做“零声母”;也就是说汉语以元音开头的音节也可以说是有声母了,即是一种“零声母音节”。

这样汉语所有的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相拼构成的。

这就是从声母角度体现了汉语音节的系统性。

7.韵母的“四呼分类”P99 【选/名/分析】“韵母的四呼分类”是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成”开、齐、合、撮“四类: 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Ü”的韵母;如“ao 、ei ”等; 齐齿呼韵母:凡韵头或韵腹是“i ”的韵母;如“i 、iou 、iang ”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双唇唇齿舌尖中(+上齿龈)舌面后(+软腭)舌面前(+硬腭前)舌尖后(+硬腭前)舌尖前(+齿背)塞音清不送气 b [p] d [t]g [k]送气p [p ‘]t [t ‘]k[k ‘]塞擦音不送气j [tɕ]zh [tş]z [ts]送气q [tɕ‘]ch [tş‘] c [ts ‘]擦音清 f [f]h [x]x[ɕ]sh [ş]s[s]浊r[ȥ]鼻音浊m[m]n[n]ng[ɳ ]边音浊l[l]汉语普通话辅音发音特征表合口呼韵母: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如“u、ua、uen”等;撮口呼韵母:凡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如“Ü、Üe、Üan”等。

8.元辅音分析P102 【简/分析】“元辅音分析”将音节分解为元音”V“和辅音”C“,据此把音节形式分成“V,C-V,V-C,C-V-C”四种。

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比如“V,C-V”;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比如“V-C,C-V-C”。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恰好就是这四种,比如零声母音节就是“V”和“V-C”,辅音声母音节就是“C-V”和“C-V-C”;再如“元音尾韵母”属于“开音节”,而“鼻音尾韵母”则属于“闭音节”。

9.音位与音位变体:P103 【名/简】前面说的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实际指的就是“音位”。

比如在英语中,/t/可以用来表示”top“中送气的/t/还可以表示”stop“中不送气的[d],这样/t/和[d]在英语中就是同位音,它们属于同一个音位/t/,它们是”t“的音位变体。

10.设立音位的原因P104 【选】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1.归纳音位的原则P105【选】1)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可以出现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可以区别语音形式收尾意义。

2)互补原则3)语音近似原则12.音位的区别特征P105 【分析】指从音位的舌位前后、高低、唇形圆展,辅音成阻部位、除阻方法、清浊形式、送气形式等特征进行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