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法

中央银行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为“国家”银行,隶属“行政院”。

第二条本行经营之目标如下:一、促进金融稳定。

二、健全银行业务。

三、维护对内及对外币值之稳定。

四、于上列目标范围内,协助经济之发展。

第三条本行设总行于“中央”政府所在地,并得于各地区设立分行。

分行之设立及撤销,须经理事会决议,报请“行政院”核准。

第四条本行资本,由“国库”拨给之。

其资本全部为“中央”政府所有,不得转让。

第二章组织第五条本行设理事会,置理事11人至15人,由‘行政院”报请“总统”派充之,并指定其中5人至7人为常务理事,组织常务理事会。

前项理事,除本行总裁、“财政部”长及“经济部”长为当然理事、并为常务理事外,应有实际经营农业、工商业及银行业者至少各一人。

除当然理事外,理事任期为五年,期满得续派连任。

第六条理事会之职权如下:一、有关货币、信用及外汇政策事项之审议。

二、本行资本额调整之审议。

三、本行业务计划之核定。

四、本行预算、决算之审议。

五、本行重要章则之审议及核定。

六、本行各分行设立及撤销之审议。

七、本行各局、处、会正副主管及分行经理任免之核定。

八、总裁提议事项之审议。

前项各款职权,理事会得以一部或全部授权常务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之决议,应报请理事会追认,理事会应订定会议规则,并报经“行政院”备查。

第七条本行设监事会,置监事5至7人,由“行政院”报请“总统”派充之。

“行政院”主计长为当然监事。

除当然监事外,监事任期为3年,期满得续派连任。

监事会置主席一人,由监事互推之。

第八条监事会之职权如下:一、本行资产,负债之检查。

二、本行帐目之稽核。

三、本行货币发行准备之检查。

四、本行货币发行数额之查核。

五、本行决算之审核。

六、违反本法及本行章则情事之调查,并提请理事会予以纠正。

第九条本行置总裁1人,特任;副总裁2人,简任;任期均为五年。

期满得续加任命。

第十条总裁总理行务,执行理事会之决议,对外代表本行;副总裁辅佐总裁处理行务。

金融法

金融法

金融法第一章金融法概述1、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说,就是调整货币流通和资金信用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在我国,现阶段金融法应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①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

②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利益的原则。

③规范金融行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原则。

④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金融调控和监管法第一节中央银行法1、中央银行一般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等重要职能。

2、中央银行基于本身的性质地位,决定了其不以营利为目的,担负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流通,提供金融服务和稳定金融的职责。

第二节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内容1、中央银行的职能:传统表述:①发行的银行②银行的银行③政府的银行现代表述:①调控职能②服务职能③监管职能2、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通货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通货发行机构。

3、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是指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中央银行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国会、政府和财政的关系。

这里关键是规定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金融货币政策、开展业务中应该享有多大的权力或有多大独立性的问题。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1、①负债业务②资产业务:包括再贴现及放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买卖黄金、外汇,以及其他资产业务。

③清算业务2、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③业务活动是代表国家的④资产具有高度流动性⑤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1)负债业务:①发行人民币②吸收财政性存款③集中存款准备金(2)资产业务:①办理再贴现②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③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及外汇(3)金融服务业务:经理国库;代理发行、兑付政府债券;组织协调清算系统,提供清算服务。

)3、中国人民银行业务的禁止性规定:①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②不得对金融机构账户透支③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④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第三章金融监督管理法第一节金融监督管理法概述1、金融监管的目的:•保护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促进金融业公平竞争2、金融监管的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公开、公正原则•效率原则3、金融监管的方式: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刘肖原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一、术语解释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集中它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4.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中央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5.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家或几家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二、填空题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苏格兰银行诞生。

2.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英格兰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央银行的鼻祖。

4.垄断货币发行权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5.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BCD)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2.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控监管职能3.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包括(BCD)A.发行的银行B.调控职能C.服务职能D.管理职能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ABCDE)A.国有B.私有C.公私合股D.无资本金E.多国共有5.下列国家中(A)的中央银行是无资本金的特殊法人A.韩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意大利四、简答题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关于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中央银行学,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中央银行学,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五、简答题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

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

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

4.什么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其代表有哪些?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前苏联和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即实行这种制度。

中国在1983年前也实行这种制度。

六、论述题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

第1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含义:当国家通过法律对某家
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 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 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 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3 、分布 : 1656 年瑞典银行— 1913 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
建立,是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经历了250多年 的历史。这一时期约有 29 家中央银行,其中欧洲 19 家, 美洲5家,亚洲4家,非洲1家。典型代表:瑞典银行、英 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简称美联储)。
4、中央银行产生的渠道
(1)演进型中央银行,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商业银行逐 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 银行某些特权,使其逐步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最终 发展成为中央银行。典型代表是瑞典银行和英格兰银 行。 (2)创建型中央银行,由政府出资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该银行一成立就具有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典型代表 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2)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由伦敦城1268家商人出资建立的私人 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本为120万英镑。17世纪末的英法战争导致 英国国家财政亏空严重,英国国会于1694年通过法案批准设立英 格兰银行,授予它在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限度内发行银行券并代理 国库的特权,作为交换条件,它向政府提供120万英镑的贷款(成 立时的股本120万英镑全部贷给当时英国政府),它一开始就与政 府有密切的关系,为政府融资、接受政府存款。从1694年到1746 年的52年间,它给政府的贷款达到1168.68万英镑。英格兰银行真 正成为国家的发行银行是由1844年7月29日颁布的《英格兰银行 条例》确定的,该条例确认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英格兰和 威尔士的法偿货币地位。按中央银行职能和在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看,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 行职能的。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频繁显现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金融基础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三、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时间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初步形成阶段:17C中后期-19C初期(1656-1913,257年)中央银行制度迅速发展:一战到二战结束(1914-1945)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与完善:二战后至今四、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一)初创时期典型的中央银行1.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收归国有、1897年立法统一货币发行2.英格兰银行1694《威廉玛丽法》成立英格兰银行,1833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1844《皮尔/比尔条例》(《英格兰银行条例》),1928成为唯一的发行银行,1979《英格兰银行法》(中央银行法)3.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取得货币发行权,1994年《法兰西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4.德国国家银行:1875由普鲁士银行改成,1957《德意志联邦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5.日本银行:1882成立,1899垄断货币发行,1942《日本银行法》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美国联邦储备法》(二)初创时期中央银行的特征1、自然的发展与演变。

人民银行法

人民银行法

人民银行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公布1995年3月18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一)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三)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四)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五)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六)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七)经理国库;(八)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九)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十)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十一)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依照本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监督管理情况的工作报告。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九条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

中央银行学(王广谦)课后答案

中央银行学(王广谦)课后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_________与流通和_______的基本保证。

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要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由________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责任。

4.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

5.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D.依法金融监管三、多项选择题1.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A.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B.调节信用规模C.控制货币供应量D.为政府融资E.盈利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E.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A.权力分配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结算机构D.监管机构E.分支机构设置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5.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具体体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四、判断且改错1.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分支机构都可以看作为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的派出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中央银行贷款的用途: 关于最后贷款人的争议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三、经理国库和清算业务
(一)经理国库 (二)清算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调组织金融机构 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事宜, 提供清算服务”。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乙 清算图示一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一)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地位 “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 咨询议事机构”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2000年
主 席:戴相龙 副主席:刘延焕 委 员:肖 钢
王春正 张志刚 金立群 李福祥 周小川 马永伟 刘明康 王雪冰 吴敬琏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一章 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
2000年12月23日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于1995年3月18 日。这是一部比较特别的法律
二、问题的回答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二节 中央银行法概述
一、中央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货币政策工具之二 再贴现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货币政策工具之三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 资产 负债 +10 +10
证券经纪人
资产 负债
-10 +10
商业银行 资产 负债 +10 +10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货币政策工具之四 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二、中央银行贷款
存款: 105
证券 贷款
10 资本金: 10
95
总资产
115
当商业银行用超额存款准备金5元发放贷款时,商 业银行的存款也同时会增加5元,在此5元的基础上, 0.25元(5×5%)会被缴纳法定的存款准备金,其余 的4.25元又成为了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用来继续发 放贷款,而贷款也会最终被存入银行。
这一过程不断持续,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半将导 致货币供应增加一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财政部副部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中国银行行长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四节 中央银行业务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利弊分析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1、组织独立性 2、职能独立性 3、经济独立性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7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一、金融监管的目的
1、金融安全 2、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六节 中央银行财务会计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财务预算制度 1、中央银行的独立预算制度 2、中央银行的盈余处理 二、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与会计制度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丙 清算图示二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清算机构
丙 清算图示三:清算机构的出现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一、监管的目的和范围 二、对金融机构的审批 三、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 四、金融市场调查与统计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一、金融监管的目的
关于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权 的争论
(一)中央银行贷款操作 中央银行贷款也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而且是
最直接的调节货币流通量的手段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二)中央银行贷款的条件和用途
限制条件:
1、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2、贷款对象只能是商业银行; 3、不能对政府财政透支; 4、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5、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 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向特 定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6、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担保。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三、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一、中央银行的行长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三、总行与分支机构的关系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一、中央银行的行长
(一)行长产生的程序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2020/11/27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本课程指定教材
吴志攀:《金融法概论》(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课程参考书目
1、吴志攀(主编):《金融法典型案例评析》 (第一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编):《金融 法苑》各辑法律出版社1998-2000年陆续出版 3、吴志攀(主编):《上市公司法律与实务》 中国石油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 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 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决定,由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 院总理任免”。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二)行长负责制
行长负责制的利弊分析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 《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立法目的
• 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 • 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 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 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和管理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责
(一)中央银行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
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中央银行贷款 三、经理国库与清算业务 四、办理业务的限制性规定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存款准备金之四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存款准备金 5.25 超额存款准备金 4.25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
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7、经理国库; 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0、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一)中国人民银行就是中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是 在原河北石家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 北农民银行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
第一章中央银行法(1)
什么是中央银行?
1、发行的银行 2、政府的银》 的立法目的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