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试题4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C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D.课程问题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9、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D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A.化学教材B.化学教学实践C.化学教师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14、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D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5、STS思想的实质是( C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D )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1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C )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18、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B )A.自主学习 B.“填鸭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D.研究性教学20、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 )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都包括22、教学目标是指( A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23、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24、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25.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B )。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一、填空题(共10 空,每空1 分,共10 分)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二、名词解释(共四道,每道 5 分,共20 分)1、教学模式:2、化学教学策略:3 、教学情境:4、教学设计:三、简答题(共5 道,共40 分)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6 分)2 、化学教学活动是指什么?包括了哪些活动?(8 分)3 、化学实验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又是什么?(8 分)4、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 分)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5、学习策略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构成。
( 四、论述题(共 2道,每道15分,共30分)1、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策略等。
其中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急需更新的内容包括了化学教 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15分) 2、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 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 15分)化学教学论试卷B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10空,总计10分)。
1 •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 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 )。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5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1.正确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
(1分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
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
(1分)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
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
(1分)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
化学教学论答案

《化学教学论》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1.19世纪60年代。
2.讲授法和实验法。
3.实验探究法。
4.讲授法和练习法。
5.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教的方法;学的方法。
7.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统一。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0.教学内容。
二、辨析题1.(错)2.(错)3.(错)5.(错)6.(错)8.(错)9.( 对 )10.( 错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简述STS 教育的基本思想。
STS 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和Society 的缩写。
它的两个基本点就是突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STS 教育STS 教育就是在STS 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积极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普通公民而进行的教育。
(展开:参阅1章,9节相关内容)2.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有什么区别?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基本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化学科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活动。
区别:内容:略方法:略过程: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引导。
教师要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一定的情境,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一些建议和简单的评价等。
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担任着参与者、组织者和顾问的角色。
虽然同接受式学习相比,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探究式学习的进行仍需要教师积极、能动地参与。
3. 用图示表示化学教学系统所包含的要素。
4. 简要说明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
(1)中学化学教学与化学科学研究的差异性(2)中学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异性(3)中学化学教学与其他层次的教学的区别(详见2章,1节相关内容)化学教学系统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学生教学手段5. 简要说明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12、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_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亦多法贵在得法。
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_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14、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 _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真知转化为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课论试卷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A、科学性原则B、绿色化原则C、安全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2.化学教课方案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次序正确的选项是(C)A. 直感设计 --- 经验设计 --- 系统设计 --- 协助设计B经验设计 --- 协助设计 --- 系统设计 ---.直感设计C.直感设计 --- 经验设计 --- 协助设计 --- 系统设计D系统设计 --- 直感设计 --- 经验设计 --- 协助设计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课论功能(B)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课认识问题的重要门路之一C、化学实验能够创建生动开朗的化学教课情境D、实验研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门路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A、多种感官共同记忆策略B、联系—展望策略C、理论联系实质策略D、知识构造化策略5、科学研究的步骤正确次序为(C)a 提出问题b 拟订计划c 做出假定d 收集凭证e 进行实验f 解说与结论g 反省与评论h 表达与沟通A、abcdefggB、cabdefghC、acbedfghD、cabedfgh6、教课目的是指(A.预期的教课成效C.培育目标A)B.教课目的D.课程目标7、在化学教课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踊跃性的各样光景指的是(C)A 教课情境B情境C教课情形D情形8、研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课方法,它属于(D)A 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9、化学基本技术指的是(D)A 化学实验技术B 化学用于技术C 化学计算技术D 前三项都包含10、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方法的一门科学1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方法的一门科学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课策略分别是( B )A、教课思路和教课模式B、教课思想和教课思路C、教课模式和教课思路D、教课思路和教课风格1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研究式教课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 B )A提出问题 B 、猜想假定 C 、形成解说 D 沟通发布14、以下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D )A、多种感官共同记忆策略B、联系展望策略C、知识构造化策略D、观点同化策略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 D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B、微型化学实验C、化学实验的洁净化D、以上都有二、简答题( 25 分)1、现代教课方案的基来源则?(10 分)答:整体设计与因素设计一致原则静态设计与动向设计相联合的原则理性与可操作性、可行性一致的原则规范性与创建性相联合的原则最优化与阶段性一致的原则2.化学教课的基来源则有哪些?( 9 分)答:启示学生动机,培育感情意志因素顺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联合实验指引与启示思想相联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达与接收化学教课信息;知识构造与学生认知构造相联合,使学生形成构造化知识;教课过程最优化原则3、促使学生有效研究的基本条件?( 6 分)答:(1)一定将学生置于存心义的情境中,并指引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许向他们提出合适的研究任务;(2)一定为学生展开研究供给必需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资料、设施和指导方面供给合适的支持;(3)一定组织有效的表达与沟通,帮助学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课目的。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论试题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3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D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5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BCD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计10分)1、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2、观察方法就是指看的方法。
(×)3、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
(×)4、新课程中,讲授法也可以用。
(√)5、进行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探究形式。
(√)三、简答题(共计40分)。
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答:化学教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
所以在组织教学和选择教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差别。
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也许当时认为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思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基本化学工艺过程,介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很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学论试题4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 4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化学课程标准采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管理模式。
()错误。
化学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制定颁布的,是全国各地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 化学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质性评价,逐渐淡化量化评价。
错误。
化学新课程中提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3.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进度和方向。
错误。
新课程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指导者、咨询者。
4. 化学教学中的“教为主导”就是教学中学生要按教师的安排和意图进行学习。
错误。
化学教学中倡导教为主导,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和疏导。
5.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选修课,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
错误。
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必修课6.化学教学论是随着化学科学的产生而形成、发展的。
错误。
化学教学论是化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后与化学学科与化学教育。
二、应用题1.pH=6.0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pH值是否会变化为8.0,为什么?试对中学生做出解释。
PH=6.0的稀盐酸大量用水稀释(100倍),PH不会变为8.0 (4分)。
由于水的大量存在,谁的电离程度加剧,H2O H+ + OH- 由于产生的H+将抑制溶液中[H+]的进一步降低,近似溶液的PH无限接近于7.0,而不会降到8.0。
(6分)2. 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定义。
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
【参考答案】教材A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
教材B,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
3.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85、5;83、5;8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试题4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化学课程标准采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管理模式。
()
错误。
化学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制定颁布的,是全国各地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 化学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质性评价,逐渐淡化量化评价。
错误。
化学新课程中提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3.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容、进度和方向。
错误。
新课程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指导者、咨询者。
4. 化学教学中的“教为主导”就是教学中学生要按教师的安排和意图进行学习。
错误。
化学教学中倡导教为主导,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和疏导。
5.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选修课,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
错误。
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必修课
6.化学教学论是随着化学科学的产生而形成、发展的。
错误。
化学教学论是化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后与化学学科与化学教育。
二、应用题
1.pH=6.0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pH值是否会变化为8.0,为什么?试对中学生做出解释。
PH=6.0的稀盐酸大量用水稀释(100倍),PH不会变为8.0 (4分)。
由于水的大量存在,谁的电离程度加剧,H2OH+ + OH- 由于产生的H+将抑制溶液中[H+]的进一步降低,近似溶液的PH无限接近于7.0,而不会降到8.0。
(6分)
2. 这是现行的A、B两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定义。
请对这两组化学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做一评注。
【参考答案】教材A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 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
教材B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
3.某学生在区九年级的三次化学测验的得分均为85分,其全区化学测验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85、5;83、5;80、5。
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所进步,为什么? 0585851=-=z 4.05
83852=-=z 15
80853=-=z T1 =10Z1 +50 =50 T2= 10Z2 +50 =54 (1分)
T3 =10Z3 + 50 =60 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
三、设计题
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水与酒精混合后的现象。
体积变化 温度变化
②实证操作方案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⑴ 50ml 水与50ml 水混合
⑵ 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
⑶ 50ml 酒精与50ml 水混合
③选题 反思 总结
2、按给出的教材容(《溶液的酸碱性》教育,初三化学)完成下列要求:(1) 编写一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
【参考答案】
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2分),本单元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2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分),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2分)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分)
[教学目标] (2分)
1、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
2、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2分)
重点:1.理解溶液的酸碱性;
2.掌握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显况及操作方法;
3.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
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单元学情分析](2分)
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策略](2分)
(1)学生初学酸碱知识时既有兴奋之情,又有畏惧心理(知道酸和碱都有腐蚀性),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做实验,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酸碱的性质。
研究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联系,做到具体形象与符号抽象结合。
(2)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学习、对比的编排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一意图。
(3)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2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5分),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3分),学生的可接受性(2分)。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
(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
(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
三、实践应用题
1、请设计一学习活动方案,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0分)
①(4分)②实证方案(12分)。
方案Ⅰ:洗净鸡蛋、碾碎,分别加入试管A、B中,A+水
并气球套住管口,B+稀HCl 也用气球套住管口;现象,解释,结论(4分)
方案Ⅱ:烧杯A和烧杯B同时放一支蜡烛,点燃。
B中放入少量洗净并研碎的鸡蛋壳,加少量食醋或稀盐酸。
2、按给出的教材容(《奇妙的二氧化碳》教育,初三化学)完成下列要求:(1) 编写两节课的教学方案;(2)设计引入新课的情景片断。
【参考答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
2.1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2分),本单元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2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分),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2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2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灭火
(三)教学目标:(2分)
1.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2分)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等等(2分)
2.2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5分),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3分),学生的可接受性(2分)。
[引入] 播放“死狗洞”的录像。
[提问] 1、狗走进洞后就会死亡,是因为洞中的“屠狗妖”是二氧化碳。
那么,二氧化碳是否有毒,它是怎样使狗死亡的呢?(无毒,但浓度高时可导致窒息死亡)2、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对人也会有危害。
(给出投影表)可用什么方法可检验洞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无害呢?(利用二氧化碳不帮助燃烧的性质)3、为什么火把要拿低一点(火把能否高举入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