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的分析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在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的综述

在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的综述

另 外 ,进 行 硒 的 分 离 之 前 ,对 某 些 元 素 加 以掩 蔽 ,
加 入 适 宜 的 稳 定 剂 使 硒 稳 定 存 在 ,也 是 常 用 的 方 法 , 已 经 有 大 量 的 报 道 ‘ ‘ ” ’ 。
文 献
还 报 道 了进 行 硒 的 分 离 之 后 , 用 间 接 的 方 法
解螺旋藻 , 结 果比较稳定 , 因此 选 定 0 3 一H C ( 8 : 1 ) 作 为消解 液 , 其 结 果 的相 对 标 准 偏 差 小 于 5 % 。文献 比较 了 A: —H C l 0 | 一I - h S O , ( 3 : 3 : 1 ) , B : H C 1 0 4 一I - h S O , ( 3 : 1 ) , C: —I - h S O , ( 1 : 1 ) 四种 消
过用不 同消化液处理后 , 加 标 回收 率 不 同 , A, B , C三 种 消 化 液 的 回收 率 比 较 接 近 , 而 消 化 液 D不 宜 采 用 。 文 献 “
比较 了 H N O 3 一H C 1 ,,H 0 N O 3 一H C 1 , 一I 0 - h S O ,的 消 化 体 系 对 测 定 鱼 的 硒 的 影 响 ,实 验 证 明 ,这 些 消 解 体 系 消 解 比 较 完 全 ,硒 的损 失 相 对 干 法 处 理 少 ,但 加 入 H C 1 , 后 鱼 样 0 品 容 易 变 黑 ,而 且 在 石 墨 炉 原 子 吸 收 法 中各 种 酸 均 干 扰
的 研 究 中 ,用 萃 取 法 使 硒 转 入 有 机 相 中 再 进 行 测 定 。萃
取 剂 用 环 己 烷 或 甲烷 ,生 成 的 苤 硒 脑 衍 生 物 具 有 很 好 的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测定方法也越发受到了重视。

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目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硒的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其中,原子荧光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硒。

该方法以其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的优点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

通过此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为食品质量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然而,虽然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该方法需要使用精确的标准溶液来校正仪器漂移,且样品处理过程复杂,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进行预处理和气化。

这些步骤不仅增加了测定的时间和复杂性,还可能引入误差。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食品中硒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逐渐受到关注。

该方法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势。

通过结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预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硒的快速测定。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食品中微量的硒元素。

除了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测定食品中硒的常用方法之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色谱仪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设定特定的波长来测定硒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领域。

当然,除了这几种常用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测定食品中硒的方法不断涌现。

例如,分子印迹聚合物技术能够通过合成特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来选择性地吸附和测定硒。

这种方法不仅灵敏度高,还避免了传统测定方法中的样品预处理步骤。

总体来说,对于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的研究还有很多潜在的发展空间。

当前常用的方法虽然已能够满足大多数需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已有方法,并探索新的测定技术。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和毒理效应。

在环境中,硒的含量和分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环境介质中硒的含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常用的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光谱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以对环境介质中的硒进行灵敏和准确的测定。

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硒在电极上的电流或电位变化来确定硒含量的方法,如电化学溶出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质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它可以检测并定量硒的各种有机、无机化合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这些方法可以对环境介质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的纳米材料在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金纳米颗粒、量子点和纳米多孔材料等都可以提高硒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同时,一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在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可以提高硒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方法。

除了上述常用的硒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被提出和应用于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中。

例如,近年来,基于光学传感器的硒检测方法备受关注。

这些光学传感器可以利用硒和特定的荧光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硒的检测和定量。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分子如酶、抗体等对环境介质中的硒进行高效和灵敏的检测。

总的来说,近年来,在硒污染的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的硒检测方法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

本文总结了环境样品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及其形态分析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硒;形态分析;方法;生物有效性;应用1前言硒位于第六主族, 是一种准金属元素。

地壳中硒的丰度仅为0.05-0.09 µg/g, 但由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使硒在自然界中分布日益广泛, 一般大气、水、土壤中硒水平为µg/g-ng/g级。

一定条件下, 各种形态的硒类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有报道以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 研究天然水体中亚硒酸钠通过微生物反应转化为单质硒和挥发态硒(如二甲基硒、二甲基二硒) 的实验。

1957年,Schwar首先证明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近年来, 适量的硒摄入水平与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白内障、老年痴呆症等各种疾病的密切相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们在贫硒地区通过口服亚硒酸钠来治疗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

硒作为多种重金属元素(如Cd、Hg等)的天然解毒剂、可拮抗环境中多种有害物质的毒性。

硒化合物的生理、生物活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硒存在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下硒的浓度水平直接相关。

硒分析方法在研究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均具重要意义。

1 环境中硒的存在形式硒存在形式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矿床学、矿物学和环境地球化学。

朱建明等[1]于2003年对已发现的107种硒矿物进行了总结和归类,概述了表生环境中硒的存在形式。

环境中硒主要以无机和有机硒形式存在(表1)[2-4,5],不同硒形态间会因pH、Eh和生物作用(如甲基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变,其中pH-Eh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图1给出了常温常压下不同形态硒稳定存在的pH-Eh范围。

表一环境中主要的硒化合物[2,5]Table 1 The major selenium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硒化合物化学式存在条件无机硒硒化氢(-Ⅱa) H2Se b气体,不稳定,水中易分解成Se0硒氢化物(-Ⅱ) Se2-还原环境,金属硒化物,土壤中元素硒(0) Se0还原环境稳定存在,水中不溶解亚硒酸盐(Ⅳ) SeO32-弱氧化条件,易溶解,如土壤或大气颗粒偏亚硒酸盐(Ⅳ) HSeO32-酸性或中性条件,易还原,如土壤中二氧化硒(Ⅳ) SeO2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气体,易溶于水硒酸盐(Ⅵ) SeO42-弱氧化条件,易还原,易为植物利用硒酸根(Ⅵ) SeO42-,HSeO4-一般土壤环境有机硒二甲基硒化物(DMSe) (CH3)2Se b土壤中微生物、细菌形成的挥发组分二甲基二硒化物(DMDSe) (CH3)2Se2b植物形成的挥发组分二甲基硒砜(CH3)2SeO2b DMSe的前期还原挥发产物,由代谢形成三甲基硒(CH3)3Se+动物代谢产物,以尿形式排放注:a表示无机硒化合物中硒的价态;b表示该硒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食品中硒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硒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硒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硒的缺乏会引发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等。

因此,对食品中硒含量的检测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一、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硒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吸收能力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样品溶解后,通过火焰或电源使硒原子转变为被检测的物质,然后使用特定波长的光去测量硒原子对光的吸收能力。

根据吸收能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硒的含量。

2. 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硒原子对特定波长的荧光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

样品经过前处理后,激发硒原子产生荧光,然后测量荧光的强度。

根据荧光强度的大小,可以推断出样品中硒的含量。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分析方法,常用于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电化学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阳极溶出法。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

它通过将样品溶解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光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测量样品中硒的辐射光谱。

根据光谱的强度和波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硒的含量。

2. 阳极溶出法阳极溶出法是一种常用的离子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

在阳极溶出法中,样品被置于阳极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通过氧化剂的作用使硒转化为可溶性物质,然后通过电流测量溶出液中硒的含量。

通过电流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硒的含量。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

其中,常用的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质谱-质谱联用法。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能够高灵敏度地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将样品经过前处理后,将其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

硒的分析方法综述

硒的分析方法综述

硒的分析方法综述摘要:就近年来国内外硒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

关键词:硒;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综述1 前言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与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等密切相关。

适当增加硒的摄入量,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但过量硒又能引起硒中毒,使人出现头发或指甲脱落、手指或脚趾麻木等病症[1]。

因此,硒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食品、饮用水、化妆品、生物组织等样品中分析检测硒也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硒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2]、原子吸收光谱法[3]、电化学分析法。

2.1 吸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通常利用硒(IV)在酸性介质中与某些邻芳香二胺类试剂如3,3 '-二胺基联苯胺(DAB)、2,3-二氨基萘(DAN)等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有色配合物,然后用环己烷或甲苯等溶剂将其萃取至有机相中再进行吸光度的测定,该类显色反应对硒几乎是特效,但由于灵敏度较低,因此该法只能用于测定硒含量较高的样品。

利用硫氰酸盐和碱性染料作为显色体系测定硒的吸光光度法也有报道,黄胜堂[4]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吐温-8O存在下,硒(IV)与碘化物和罗丹明B可形成紫红色三元离子缔合物,通过测定该缔合物在58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实现了血清、尿液中微量硒含量的测定,其摩尔吸光系数为4.66×1O5 L·mol-1·cm-1。

刘黎[5]的研究表明,阿拉伯树胶作为表面活性对硒(IV)-I-1-孔雀绿形成的配合物能起到很好的增溶增敏的作用,据此,测定了中草药灵芝和黄芪中硒的含量,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5×1O5L·mol-1·cm-1,配合物的吸光度至少稳定24 h不变。

近年发展起来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对于提高硒的光度分析灵敏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同消解方法测定农产品中硒元素的研究

不同消解方法测定农产品中硒元素的研究

不同消解方法测定农产品中硒元素的研究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地测定农产品中的硒含量,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消解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消解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农业领域中农产品硒元素的测定提供参考。

一种常用的消解方法是湿法消解。

该方法将样品与酸性或碱性溶液混合,通过加热或超声波震荡,将样品中的硒转化为可溶性形态,从而方便测定。

酸性湿法消解常用的试剂有硝酸、盐酸,碱性湿法消解常用的试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湿法消解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但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过程繁琐、试剂消耗量大等。

另一种常用的消解方法是干法消解。

该方法将样品置于高温下,并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将样品中的硒转化为可溶性形态。

干法消解方法可以快速消解样品,并且有利于硒的定量分析。

常用的干法消解方法有高温氧化法、微波消解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但需要特殊设备支持,且可能对样品中的有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些特殊的消解方法可以用于农产品中硒元素的测定。

超声波辅助消解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加速样品中硒元素的释放和溶解;微波辅助消解法利用微波的能量,迅速把样品中的硒转化为可溶性形态。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硒元素的测定效率和准确性,但设备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分析。

不同的消解方法都可以用于农产品中硒元素的测定,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消解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性质、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等因素,并进行合适的优化和比较。

通过合理选择消解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农产品中的硒含量,为农业生产和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

本文总结了环境样品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及其形态分析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硒;形态分析;方法;生物有效性;应用1前言硒位于第六主族, 是一种准金属元素。

地壳中硒的丰度仅为0.05-0.09 µg/g, 但由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使硒在自然界中分布日益广泛, 一般大气、水、土壤中硒水平为µg/g-ng/g级。

一定条件下, 各种形态的硒类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有报道以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 研究天然水体中亚硒酸钠通过微生物反应转化为单质硒和挥发态硒(如二甲基硒、二甲基二硒) 的实验。

1957年,Schwar首先证明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近年来, 适量的硒摄入水平与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白内障、老年痴呆症等各种疾病的密切相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们在贫硒地区通过口服亚硒酸钠来治疗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

硒作为多种重金属元素(如Cd、Hg等)的天然解毒剂、可拮抗环境中多种有害物质的毒性。

硒化合物的生理、生物活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硒存在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下硒的浓度水平直接相关。

硒分析方法在研究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均具重要意义。

1 环境中硒的存在形式硒存在形式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矿床学、矿物学和环境地球化学。

朱建明等[1]于2021年对已发现的107种硒矿物进行了总结和归类,概述了表生环境中硒的存在形式。

环境中硒主要以无机和有机硒形式存在(表1)[2-4,5],不同硒形态间会因pH、Eh和生物作用(如甲基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变,其中pH-Eh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图1给出了常温常压下不同形态硒稳定存在的pH-Eh范围。

表一环境中主要的硒化合物[2,5]Table 1 The major selenium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硒化合物化学式存在条件无机硒硒化氢(-Ⅱa) H2Se b气体,不稳定,水中易分解成Se0硒氢化物(-Ⅱ) Se2-还原环境,金属硒化物,土壤中元素硒(0) Se0还原环境稳定存在,水中不溶解亚硒酸盐(Ⅳ) SeO32-弱氧化条件,易溶解,如土壤或大气颗粒偏亚硒酸盐(Ⅳ) HSeO32-酸性或中性条件,易还原,如土壤中二氧化硒(Ⅳ) SeO2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气体,易溶于水硒酸盐(Ⅵ) SeO42-弱氧化条件,易还原,易为植物利用硒酸根(Ⅵ) SeO42-,HSeO4-一般土壤环境有机硒二甲基硒化物(DMSe) (CH3)2Se b土壤中微生物、细菌形成的挥发组分二甲基二硒化物(DMDSe) (CH3)2Se2b植物形成的挥发组分二甲基硒砜(CH3)2SeO2b DMSe的前期还原挥发产物,由代谢形成三甲基硒(CH3)3Se+动物代谢产物,以尿形式排放注:a表示无机硒化合物中硒的价态;b表示该硒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硒的分析方法综述摘要:就近年来国内外硒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

关键词:硒;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综述1 前言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与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等密切相关。

适当增加硒的摄入量,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但过量硒又能引起硒中毒,使人出现头发或指甲脱落、手指或脚趾麻木等病症[1]。

因此,硒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食品、饮用水、化妆品、生物组织等样品中分析检测硒也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硒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2]、原子吸收光谱法[3]、电化学分析法。

2.1 吸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通常利用硒(IV)在酸性介质中与某些邻芳香二胺类试剂如3,3 '-二胺基联苯胺(DAB)、2,3-二氨基萘(DAN)等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有色配合物,然后用环己烷或甲苯等溶剂将其萃取至有机相中再进行吸光度的测定,该类显色反应对硒几乎是特效,但由于灵敏度较低,因此该法只能用于测定硒含量较高的样品。

利用硫氰酸盐和碱性染料作为显色体系测定硒的吸光光度法也有报道,黄胜堂[4]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吐温-8O存在下,硒(IV)与碘化物和罗丹明B可形成紫红色三元离子缔合物,通过测定该缔合物在58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实现了血清、尿液中微量硒含量的测定,其摩尔吸光系数为4.66×1O5 L·mol-1·cm-1。

刘黎[5]的研究表明,阿拉伯树胶作为表面活性对硒(IV)-I-1-孔雀绿形成的配合物能起到很好的增溶增敏的作用,据此,测定了中草药灵芝和黄芪中硒的含量,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5×1O5L·mol-1·cm-1,配合物的吸光度至少稳定24 h不变。

近年发展起来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对于提高硒的光度分析灵敏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催化光度法是利用硒催化加速或阻抑某一化学反应速度,而速率大小与催化剂的浓度存在一定关系,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通过测定溶液吸光度,进而实现硒的定量测定[6 ,7]。

该法灵敏、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白林氧化靛蓝胭脂红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及氯山等[8]研究了在室温25℃时硒对KBrO3化钠的活化作用,测定了茶叶中硒的含量,检出限为0.02 mg·L-1。

在硝酸介质中,利用痕量硒(IV)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的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硒(IV)的方法,其灵敏度为0.905 μg·L-1,测定范围O~9 6μg·L-1,已用于测定抗癌草药中的硒(IV)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9]。

2.2 荧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主要是利用硒(IV)与2,3一二氨基萘(DAN)在pH 1~2的酸性条件介质中于高温下反应15~20 min,通过测定硒(IV)与DAN生成的4,5-苯并苤硒脑的荧光强度实现硒的测定。

谢建炜等[10]研究发现在硒(IV)与DAN形成的配合物中加入β-环糊精和少量1,2-二溴丙烷,能形成强荧光强度的溶胶,应用这一体系,可不经有机溶剂萃取直接用于水溶液痕量硒的测定。

荧光光度法灵敏度高,其检出限可达0.01 μg·L-1,但分析时间长[11],且所需试剂DAN毒性大,价格昂贵,稳定性较差,溶液中不能有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共存,否则,测定前需加入掩蔽剂或进行预分离。

文献[12]报道了在弱酸性条件下,利用邻二氮杂菲与硒(IV)反应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激发光波长下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硒(IV)的浓度呈正比,测定了样品中硒的含量,检出限为10×10-9mol·L-1,线性范围O~8×10 mol·L-1。

应用催化动力学测定硒常采用分光光度法。

催化荧光法用于痕量硒的测定少见报道。

本文发现在稀硝酸介质中,溴酸钾氧化藏红T使其荧光强度减弱,硒(IV)对此反应有抑制作用,使其荧光强度增大。

据此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及共存离子基于稀硝酸介质中溴酸钾氧化藏红T,使其荧光猝灭,硒(IV)对此反应具有阻抑作用,使荧光强度增大,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硒(IV)的新方法。

方法检出限为0.12 μg·L-1,线性范围为0.5~1O μg·L-1。

方法可用于测定水样中的硒(IV)。

近年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荧光法测硒相比,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干扰少等优点,避免了环己烷、甲苯萃取等繁琐环节,同时也减少DNA等有机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出限比较低,已用于食品[13 ,14]、合金[15]、生物样品[16]、环境水样[17]等试样中硒的测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HG-AFS法测定硒的灵敏度,贾志刚[18]等采用断续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对硒氢化物产生的影响,发展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测定硒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在水相的测定结果(O.079μg·L-1)相比,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荧光强度可提高23%,检出限可达0.027μg·L-1。

2.3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硒的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光的性质而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较低,只能用于高含量硒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硒常采用的方法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2.3.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法的检出限约为0.005μmol·L-1,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由于硒是极易挥发性的一种元素,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时,在灰化阶段有严重的挥发损失,因此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一般比较差。

Ediger最早提出以镍为硒的基体改进剂,使硒形成热稳定的硒化物,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硒的挥发损失,提高了硒的灰化温度,减少了基体干扰。

目前,常用的基体改进剂除了镍,还有铜、铅、钼、银、镧、铜/锰、铜/铁、镍/锰、钯/Vc、钯/铜、铂/镍等,任建成等[19]采用Pd(NO3)2-Triton ×-1O0 作为硒的基体改进剂,使灰化温度可提高到1200℃,吸光度提高2.92倍,同时利用塞曼效应校正背景,可有效地消除磷、铁等的光谱干扰,成功测定了饮料中硒的含量。

采用Pd(NO3)2-Triton ×-1O0 作为硒的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可提高到1100℃,有效的消除了背景干扰,方法的检出限可达9.7 pg·g-1,特征量达8.7 pg[20]。

2.3.2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硒元素的分析线处于远紫外区,在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将产生严重的背景吸收,使信噪比严重降低,因此,常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硒的灵敏度较低,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1969年,Holak利用氢化物发生技术测定了砷,此后,人们又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硒、锑、铋、锗、铅、锡、碲的测定。

其测定方法是在酸性介质中,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将硒(IV)等还原为H2Se挥发性气体,使待测元素与基体分离,干扰明显降低,同时这些气体极易解离,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实现硒的原子化。

目前,常采用的还原剂为NaBH4-HC1或KBH4-HC1体系,常用的氢化物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外焰加热石英原子化器,管内火焰原子化器、电热石英管原子化器和石墨炉原子化器[21]。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硒的灵敏度可达0.2 nmol·L-1[22]。

为了提高HG-AAS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张宝贵等[23]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氢化物发生器,该仪器的特点是在负压下产生和收集硒化氢并采用低压电加热使其原子化。

由于该方法消除了普通HG-AAS法使用载气所产生的稀释作用和在载气压力下硒化氢自反应液中释放不完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

提高HG-AAS测定硒灵敏度的另一途径是把反应生成的H2Se预富集,再集中释放,一般采用液氮冷阱捕集[24],检出限可达6.4×10-5μmol·L-1。

将流动注射技术与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25],不仅可以减少干扰和试剂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分析速度可达30~70个·h-1水样[26]。

2.4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硒(IV)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的。

主要有溶出伏安法、极谱法和电位分析法,其中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

2.4.1 溶出伏安法溶出伏安法是采用三电极体系,将待测离子通过电解富集到工作电极上,然后在反相扫描电压作用下使富集的待测离子溶出,从而实现测定。

溶出伏安法测硒常采用阴极溶出伏安法,工作电极采用悬汞电极,其工作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硒(IV)发生如下反应:Se032- + 8H+ +6e-— H2Se+ 3H2OH2Se + Hg — HgSe+ 2H+ + 2e-通过上述反应,硒被沉积在电极表面,然后,在-0.45 V(以Ag-AgC1电极为参比电极)反向电压下有一溶出峰,根据峰高与硒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实现硒的定量测定,灵敏度可达1 × 10-3μmol·L-1。

以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同时,溶出峰形易分裂,这对测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徐晖[27]等采用银电极为工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于-0.35 V(vs.SCE)处电沉积硒,然后,在碱性介质中以40 mV ·s-1的速度反相扫描至-O.85 V使硒溶出测定,该法检出限为11.5 ng·L-1,无需富集,实现了环境水样中痕量硒的测定。

银电极较汞电极处理简单,毒害小,且能保证固体表面积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2.4.2 极谱法利用硒(IV)在滴汞电极上产生一个非常灵敏的极谱波进行分析。

汪模辉[28]等以HNO3-HClO4为溶解试剂采用微波消解方法快速分解茶叶及大麻笋试样,并以Na2SO4-NH4Cl-HClO4-KIO3为底液,采用二阶导数法测定,试验表明,硒的浓度在0~2.0 μg·L-1范围内,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微波脉冲催化极谱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极谱分析法,井乐刚[29] 等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富硒大米中痕量硒,检出限可达0.1μg·L-1。

2.4.3 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硒已有报道,但大多数基于催化动力反应进行间接测定,董文举[30] 等采用通用的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硫离子浓度的变化速率,进行硒的催化动力学研究。

直接测定SeO32-离子的电极比较少见,蔡乾涛等[31] 以4,6-二溴代苤硒脑为电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PVC为支持体研制了一种亚硒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对硒的检出限为1.0×10-3mol·L-1 ;Ashtamkar等[32] 报道的SeO32- 离子选择性电极以1,8-二氨基萘为电活性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