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感悟

黄山奇石感悟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在这篇课文中,以地图的形式导入,身临其境做一次黄山旅游区的小导游,去著名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等景点,充分调动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让他们有体会山河壮美的含义。

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课我主要借鉴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仙桃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奇妙都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这一点上课的时候王续锟同学表现的非常优秀!!!

教学最后,我让同学们看了黄山其他奇石的图片,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不拘泥于课文所说的仙女弹琴,他们发挥自己想象也会发现原来那个仙女弹琴也像一只狗,而且我们班侯俊熠同学还提到了他在河北看到的一块很像千手观音的石头,这一点也很棒!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所涉及的其他奇石图片上面直接标注了公认的名字,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就是在“狮子抢球”这一景点的介绍上力道不足,没有给学生们讲解仔细,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很多看法,很好。“老僧采药”讲解的时候讲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的背篓了,稍微有点偏主题。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以学定教,激发想象 ---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娜 一、背景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个结尾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二、故事的叙述 教学《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到多媒体,通过短片、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别是对于课文最后一段出现的几种石头,学生通过看图片,更能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1-4自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及书上的插图让学生对即陌生又奇特的黄山石头生起喜爱之情。可是,课文的结尾列举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这几种只有名字的石头怎么办呢?难道让学生空想吗?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举动给了我灵感。在教学“猴子观海”时,读着读着,我发现一个孩子竟然在位子上学起了猴子,做得还挺像的。是呀,可以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想像“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的样子呀!当教学完前面几种描写详细的石头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黄山的奇石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都介绍不过来呢。你们看,后面的几块石头只有名字,那这几块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好好读读它们的名字,想象一下他们的样子,谁能表演表演呢?”学生一听要表演,兴趣都来了,有的一个人在位子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有的三个人一组,一看就是在演“狮子抢球”……于是,我又端出课文最后一句话“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让一部分学生做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来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在做做猜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奇”。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刚才,你们表演的真像!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演的石头的样子学着课文写一写呢?再在旁边配上插图?”“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 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三、分析

黄山奇石图片及简介

1 黄山奇石图片及简介 1、飞来石。平天矼西端峰头上的一块巨石,从光明顶、天海、西海等处都能看到。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1.5到2.5米,重约360吨。其下为高崖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很小。上面的巨石似从天上飞来,故名飞来石。从北海向西海道中观赏,石则成桃状,故又名仙桃峰。电视片《红楼梦》片首的仙桃石,即为此峰。据记载,黄山飞来石共有三处,另两处,一处在翠微峰侧,另一处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2、鳌鱼峰。鳌鱼峰在黄山中部,莲花峰西北,从平天矼能攀至峰顶,海拔1780米,为36小峰之首。因山峰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峰腰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可从洞中穿过。古人有诗:“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 3、仙人晒靴。西海排云亭前左侧近处,峰顶有一石如古代靴子,倒置在石台上,名为“仙人晒靴”。相传,古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此处时,被这儿的奇丽风光所吸引,挟在腋下的一只靴子掉了下来也未察觉。他走后,这只靴子便长年累月地晒在那里,遵化成别有情趣的一景。今人有诗云:“昔日女锅未补天,黄山竟日雨绵绵。仙人已去留奇迹,一只潮靴晒万年。” 3、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

2 云海,当云海散去时,猴子又可观望太平县的田园风光,因此这一巧石又可称“猴子望太平”。 4、老僧采药。在双猫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状如身披袈裟的僧人;面前一片奇松,状似采药,故取名“老僧采药 ”。 5 、金鸡叫天门。在黄山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山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

黄山奇石作文350字

黄山奇石作文350字 【第1篇】 我去过一个非常美丽,简直跟仙境一样的地方,你知道是哪吗? 啊!原来是黄山,听说黄山还是国家5A级著名旅游胜地,有着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等等的美誉。所以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出发啦!因为我们是开车去的,比较慢,所以耗费的两个多小时时间才到了美丽的黄山,我见过无数的美景,银川的水洞沟,温州的雁荡山,金华的牛头山,杭州的西湖等等,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我们来的时候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看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我随意指了一个石头问妈妈这像什么?妈妈说像一只狗望着天上的月亮。我高兴地说:“对!我给你讲讲这个故事吧!”有人说每当夜幕降临时,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天狗抬着头翘着尾巴,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上,望着皎洁的月亮,好像在想:哇!这又白又圆的东西好像一个大月饼呢。嗷!现在那只狗还蹲在山头上呢!

故事刚讲完,妈妈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转身看到许多向我们缓缓移来的云朵,在群山里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美丽。我不禁自我陶醉起来,一阵阵清风迎面而来,让我不禁赞叹起来,啊!真美啊! 走着走着到了山顶,一天的旅行结束了,这次的旅行令我流连忘返啊! 【第2篇】 在安徽省黄山市,有一座山,叫黄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今天给大家介绍怪石。 先说“天狗望月”吧。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块巨石拼出了一只天狗的模样。到了夜晚,这只“天狗”抬着头,翘着尾巴,望着那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想:今晚的月亮可真美啊!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一只狮子怀中抱着一只球,被另一只狮子按倒在地,让它交出怀中的球。那只狮子说什么都不肯交出怀中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xx奇石》课文 xx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xx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初步学习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会认、会写7个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语言xx,想象意境xx。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短片,学生搜集黄山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风景区?暑假里老师去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录的黄山风景?(播放黄山风景片)通过欣赏黄山风景片你感受到黄山的什么景色让你感到奇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课题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黄山奇石的奇特。)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石”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轻声读课文,注意正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奇石?他们都叫什么名字?谁能到黑板写出奇石的名字? 三、精读细品,探究“奇石” 课文的那些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哪些自然段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1、品读2——6自然段。 (1)轻声读2——5自然段,想: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出示奇石“仙桃石”图。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原本是老教材高年级中的一篇课文,现在在新教材中出现在二年级的第一册,这教法就要完全区别于高年级。 课刚开始,我正在给学生放多媒体,让他们一边听范读课文,一边看电视中出现的景物,没想到刚刚读了第一句,就听到一个学生无意识地插了一句:“什么叫‘闻名中外’?”再扫视了一眼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把目光投注在电视屏幕上,于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学们正感到疑惑我对大家说:“同学们,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张老师也没有去过,我和你们一样都迫不急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们先去旅游旅游,然后再学习课文好不好啊?”“好——”同学们兴奋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风景秀丽,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知道它,连外国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词写了这个意思?”同学们紧张地找着,片刻,他们纷纷举手,大声地回答:“是闻名中外。”“闻名中外的意思就记住了吗?”我继续播放着媒体,这时电视屏幕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同学们兴奋地互相诉说着,我趁机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叙述并且可以加上自己的合力想象,这下学生们更起劲了。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边叙述边读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忍不住学着图片中的样子做起了动作呢!在学生的高度兴奋的思维状态下,已经在无意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把那种深情地赞叹,深切地向往的语气读了出来。就在这时屏幕中的图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字“金鸡叫天都”。这下同学们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没有图片?”“我喜欢看图片!”“‘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就是嘛,老师,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怎么也没有啊?”“对呀!”大多数人应和着。听着一片抱怨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有一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的环节正等着他们完成呢。那个环节我原打算放到学完课文后再布置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给我

黄山奇石仿写

《黄山奇石》仿写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只天狗,站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一动不动,翘着尾巴,伸着头,目不转睛地望着圆圆的月亮,好像在看嫦娥姐姐跳舞呢。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两块巨石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坐在一架钢琴前面,弹着优美动听的音乐。 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我国的黄山风景区景色宜人,尤其是那些奇石,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你看,那山上有块巨石叫“天狗望月”。那只天狗把头抬起来望着明亮月儿,仿佛想一口吃掉那月亮。 那“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像一只狮子托着一个彩球,另一只狮子去抢球,好像拼得你死我活的,有趣极了! ——施博文 黄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看,这座山峰的“天狗望月”。那巨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条狗,落在山顶。它仰着头,凝视着远方

的月亮。 “仙女弹琴”是由两块石头组成的。竖着的那块好像一位眉清目秀的仙女,横着的那块石头好像一把巨大的琴。仙女坐在琴旁,叮叮咚咚地弹着古乐呢!你瞧,那只“猴子”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姚卓婷 黄山的奇石,不仅在白天看起来千姿百态,晚上更是有趣。 你看,山顶上,白天那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月光下变成了一只顽皮的小狗。它抬着头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和月亮里的玉兔说着悄悄话呢!——张弛 “天狗望月”就像是从天上飞下一条狗,正好掉在了一块巨石上,然后,天狗以为月亮是月饼,它就天天看着月亮想:“什么时候,这个月饼掉下来给我吃呢?” “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就像仙女在弹“茉莉花”,弹得很优美,把游客都吸引过来了。——陈可 在一座山峰上,有一只小黄狗呆呆地仰着头,蹲在石头上。仿佛它在等着月亮出来一口吞掉它。不用说这就是黄山奇石里的“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就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弹琴,我仿佛能听到动听的琴声。——吴可非 就说“金龟探海”吧,它是由几块巨石变成了一只巨龟。每当太阳升起或落下这只巨龟又变成一只金光闪闪的“金龟”。金龟趴在一座山峰上,下面全是云海,这就是“金龟探海”了……——黄浩 黄山的奇石可多啦!就说“松鼠跳天都”吧,一块巨石上站着一只松鼠,它正抬起头准备跳到另一块巨石上,再从这块巨石上跳到海拔1810米的天都峰顶上。你们说,这“松鼠跳天都“有趣吗?——徐哲妍

《黄山奇石》案例与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原本是老教材高年级中的一篇课文,现在在新教材中出现在二年级的第一册,这教法就要完全区别于高年级。 课刚开始,我正在给学生放多媒体,让他们一边听范读课文,一边看电视中出现的景物,没想到刚刚读了第一句,就听到一个学生无意识地插了一句:“什么叫‘闻名中外’?”再扫视了一眼教室里,绝大部分同学都把目光投注在电视屏幕上,于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学们正感到疑惑,我对大家说:“同学们,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徐老师也没有去过,我和你们一样都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们先去旅游旅游,然后再学习课文好不好啊?”“好——”同学们兴奋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风景秀丽,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知道它,连外国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词写了这个意思?”同学们紧张地找着,片刻,他们纷纷举手,大声地回答:“是闻名中外。”“闻名中外的意思就记住了吗?”我继续播放着媒体,这时电视屏幕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同学们兴奋地互相诉说着,我趁机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叙述并且能够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这下学生们更起劲了。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边叙述边读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忍不住学着图片中的样子做起了动作呢!在学生的高度兴奋的思维状态下,已经在无意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所以在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不过然地把那种深情地赞叹,深切地向往的语气读了出来。就在这时屏幕中的图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字“金鸡叫天都”。这下同学们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没有图片?”“我喜欢看图片!”“‘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就是嘛,老师,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怎么也没有啊?”“对呀!”绝大部分人应和着。听着一片抱怨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有一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的环节正等着他们完成呢。那个环节我原打算放到学完课文后再布置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给我创造出了一个大好时机。“好了,同学们,因为黄山的奇石太多了,我们的课本装不下啊。要想看那些图片,我们想办法好不好啊?”“老师,我们能够上网查!”“老师我能够自己画。”同学们都发表了意见。“好。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们还要在画的下面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上介绍。你们说行不行?”“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黄山奇石》的教学故事主要体现了“注意学情,以学定教”,“抓住兴奋点,改变教学策略”的教学理念。 学习生字——再读课文,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说话训练——朗读训练——指导写字——布置查资料的作业。 但是,根据课堂情况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顺理应前学生的思维去发展,去挖掘,就如顺风船再鼓风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事实正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什么事更是喜欢从兴趣出发,抓住这个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即时改变教学计划,这就是以学定教。我们只有对教材吃透,新课标才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只要目标明确,就能够潇潇洒洒地走上一回,沿途还会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方法。

描写黄山奇石的作文300字

描写黄山奇石的作文300字 【第1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星怡。你们现在看见的是黄山奇石,这里有仙桃石,老僧采药,天狗望月,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狮子抢球,仙女舞琴等等。黄山奇石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一不小心一个没拿稳,落在了黄山顶上,便成了“仙桃石”。如来佛知道了,就把孙悟空压在了仙桃石下,可孙悟空竟然偷偷地爬了出来,它坐在仙桃石上,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顶,望着天边滚动的云海,不由的想起了天上当弼马瘟时的情景,眼泪也不由的流了下来,就成了“猴子观海”。一位仙人走过来,看见它这么伤心。便说:“别伤心了我给你引一条路”。这便就是“仙人指路”。孙悟空感到很困,于是睡起觉来,当第十天时,它便起来了,可是它还是很困,就又睡起来。当第二十天早上太阳升起时,在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正在天都峰顶睡得很香的孙悟空不住的啼叫,说:“懒虫!快起来!”不用说,这就是“金鸡叫天都了”。

大家喜欢这有趣的传说吗?喜欢这神奇的黄山奇石吗?这可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希望大家大家在游览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这里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了呢!祝大家玩的愉快! 【第2篇】 黄山的奇松、云海、温泉和奇石被称为“黄山四绝”。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狮子”。它四只脚站在山峰上,一动不动地站在山头,抢着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它伸着脖子,望着亮。不用说,这就是着名的“天狗望月”了。

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石头的“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理解“奇”字。 1、播放黄山风景区的图片,引出课题——黄山(这就是黄山,和黄河,长江,长城齐名的黄山风景区。) 出示: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细心的孩子一定看出画面上为你们介绍的是哪一绝?)——奇石 2、突出“奇”字,“奇”在这里可以说是什么意思:奇怪、奇特、奇异、神奇…… 出示: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孩子们,黄山的石头是这样的神奇有趣,课文也写得神奇有趣,赶快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好几处奇石,要想了解它,首先要做什么?认字、读通课文…… 1、学生自己读书认字。 2、同桌互相读读划出的词语。 3、出示生字新词,全班交流,认记生字,不会的请教会的同学(自由活动)。 出示:风景区尤其仙女石盘山峰胳膊巨大当然脖子著名奇形怪状 4、开火车读课文,注意纠音。

5、整体感知:黄山的奇石很多,课文重点写了()、()、()、()等四处奇石,而()、()、()这些奇石则一笔带过。(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 三、写字4个:尤、其、区、巨(写字本) 作业: 1、读课文,认生字卡片,做生字游戏。 2、搜集黄山奇石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卡片认读生字,扩词(双轨火车) 2、上一节课初次游览了黄山,知道了——齐读第一段 是呀,这么秀丽神奇的地方,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这一节课,我们这一大群游客,再把视线定位在“黄山奇石”上,好好游览一番。 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哪儿呀,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做零距离的接触。 二、图文对照,欣赏“奇”石 把四幅彩图打出来,让学生辨认。 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找到相应的段落,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1、石头在哪里?2、石头像什么?从哪里看出来?3、石头“奇”在哪里? 重点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仙桃石 (1)指名交流 (2)集体交流:“仙桃石”奇在哪儿,有趣在哪儿呢? (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3)怎么样才能让没见过“仙桃石”的人感受到神奇、有趣呢?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案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风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清秀奇特,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风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详尽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风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 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三、教学设想 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采取看图学文的办法。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四、教学用具:字词卡片、图片等 五、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区呢?(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 2、今天让我们乘着喜悦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趾、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清秀,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出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读后标出自然段。 3、画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读词语。 4、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检查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谁能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3、小小组互相读,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地方。 4、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按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如: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纠正错误。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说课稿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

仿写黄山奇石片段

在一座一座连绵起伏的山群中,有一座山的山顶特别的起眼,有一只“狗”它抬着头,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那道弯弯的月亮,仿佛对着月亮在嚎叫,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妙笔生花”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只神笔直直的立在山峰上,它的最上面有一朵“花”,就像神笔画出来的一朵真花。 在耕云峰上,有一块可爱的石头,像活泼逗人的小松鼠,拖着尾巴,想跳过万丈深渊,这就是有名的“松鼠跳天都”。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石头,像一只天狗,它伸着脖子,望着月亮,它好像在和月亮仙子说话,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在一座美丽大山的山峰上,有一直“天鹅”他两只翅膀抱着身子,蹲在山头上,一动不动的望着蓝天,远远望去像一只天鹅在孵蛋,这就是有趣的天鹅孵蛋。 “妙笔生花”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支笔直的铅笔,直插云天,笔头上的一棵树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在另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一动不动地趴在山头,抬头望着西天的明月。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在一座凹凸不平的山峰上,有一只“狗”。它伸着脖子抬起头,一动不动地趴在山头,望着远远的月亮。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有一只美丽的天鹅,蹲在高高的山峰上,抬着头,带着微笑,在安静的孵蛋。这就是有趣的"天鹅孵蛋''。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只天狗,一动不动蹲在山头。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松鼠”,它两只手抱着一块头,这就是有趣的“松鼠跳天都”。 黄山奇石,个个都形象逼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还有块长得像天鹅的岩石。它趴在山峰上,脖子高高的仰起,在它的肚子下面藏着许多圆形的卵石,好像在精心地孵着蛋。不用说,这就是“天鹅孵蛋!”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松鼠”眺望着对面的山峰,这就是有趣的“松鼠跳天都。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片断1: “你觉得哪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就学习哪一部分,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学)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不到三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东西。 “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划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展现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可以讨论交流。”(板书:讲、读、演、画) 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以及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片断2: 全班交流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 生:猴子观海真有趣,你看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生:“猴子观海”主要写了猴子的动作,我勾画了“抱、蹲、望”这三个动词,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也是通过这些动词来理解的,因为作者把它写得好像真的一样,体现了“猴子观海”的有趣。 师:是啊,“猴子观海”被写得栩栩如生。猴子本身是好动的,可此时此刻它却望着云海一动不动,为什么呢? 生:我想,它在欣赏那翻滚的云海吧。 生:因为云海太好看了,所以猴子被深深吸引了,一动不动了。 师:哦,这样黄山的美、黄山的奇就更能体现出来了。还有采用其他方法学习的吗?

生:我是做动作来理解的。 师:那你能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吗? (学生上台表演,抽生评价。) 生:老师,我觉得他表演得不够好,他还东张西望的,“猴子观海”都入迷了,应该是不动、发呆的。 师:那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另一学生上台表演,很投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继续交流。 生:我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画画来理解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激励。 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介绍及图片

1、仙桃石 仙桃石在天都峰上,过鲫鱼背,穿 过第一个石洞,回首可见洞顶有三 个硕大的圆石相垒,形如一盘蟠 桃,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松树,形同 桃柄和桃叶。人们把圆石称为“仙 桃石”,把圆石垒成的石洞称为 “仙桃洞” 2、猴子观海 猴子观海,当地居民习惯称为 猴子望太平,是黄山的一处奇石景 观。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 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 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 静观云海。云雾缭绕之中,山脚的 太平县城时隐时现,这奇幻之景被 猴子尽收眼底。风云变幻、光影交 错,曼妙玄幻的太平夜景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相依相伴,猴子眼中的太平县也几经变换,唯一不变的是灵猴对太平的守望和当地居民"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3、仙人指路 黄山仙人指路位于云谷寺至皮 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 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 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 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

4、金鸡叫天都 “金鸡叫天都”名称由来:金鸡叫天都 地处黄山天都峰的西侧、半山寺对面高 空的悬崖上,有一组巧合形成的奇石, 名为“金鸡叫天都”。金鸡对面是著名 的“天都峰”,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 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鸡对着“天都峰”啼 脚,所以这块奇石叫——金鸡叫天都。 5、天狗望月 相传二郎神的哮天犬喜欢偷吃月 亮,结果被二郎神知道了。一气之下将 它打下人间,正好落到了黄山的顶上, 变成了一只石狗。但这只天狗仍然死心 不改,还每天抬头遥望着月亮,但就是 吃不着月亮。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山奇石--天 狗望月。 6、狮子抢球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威风 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块滚圆滚圆的 岩石,就像一个石球,这两只狮子张牙舞 爪,争着抢那只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 抢球”。 7、仙女弹琴 黄山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当太阳穿透 云层,照射在它的上面,这时就像一 位身穿拖地长裙、婀娜多姿的美丽仙 女,你看她伸出秀美的双手,优雅地 抚弄着琴弦,于是闭上眼倾听,似乎 美妙动听的乐曲就在耳边响起。她弹 得真认真啊!连太阳都陶醉了,云雾 也久久不愿离去。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以学定教,激发想象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娜 一、背景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个结尾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二、故事的叙述 教学《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到多媒体,通过短片、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别是对于课文最后一段出现的几种石头,学生通过看图片,更能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1-4自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及书上的插图让学生对即陌生又奇特的黄山石头生起喜爱之情。可是,课文的结尾列举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只有名字的石头怎么办呢难道让学生空想吗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举动给了我灵感。在教学“猴子观海”时,读着读着,我发现一个孩子竟然在位子上学起了猴子,做得还挺像的。是呀,可以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呀!当教学完前面几种描写详细的石头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黄山的奇石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都介绍不过来呢。你们看,后面的几块石头只有名字,那这几块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好好读读它们的名字,想象一下他们的样子,谁能表演表演呢”学生一听要表演,兴趣都来了,有的一个人在位子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有的三个人一组,一看就是在演“狮子抢球”……于是,我又端出课文最后一句话“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让一部分学生做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来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在做做猜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奇”。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刚才,你们表演的真像!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演的石头的样子学着课文写一写呢再在旁边配上插图”“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三、分析

黄山奇石 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多媒体显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词正音。 理解词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丽神奇的景色? 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板书:黄山奇石 7.释题。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 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介绍了哪些奇石? 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小结。 四.品词析句,理解文意,学习第2、3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刚刚有个小朋友问:“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呢?”咱们先来看这块“仙桃石”。(指板书) 2.指名读第2节。 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绍,大家边听边找,什么词语你有懂。 3.质疑问难。 4.理解。 (放录像:“仙桃石”)谁来指指“石盘”在哪儿? 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书:好像……飞落 5.指导朗读。 6.背诵。 学习第3自然段 7.过渡:黄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这块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体显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8.默读第3节。 找找这一段几句话?(多媒体显示:①②③) 9.指名分句读。 10.分句理解。 第1句说什么? 看图理解“陡峭” 第2句说什么? 谁来学学这只猴子有趣的样子。表演时要注意哪几个动作? 板书:抱蹲望 指名分解动作表演。 评议。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指板书) 11.看图练说。 (多媒体显示:第2自然段填空) 12.指导朗读。 13.指导背诵。 五.小结谈话。 六.学习生字。 1.复习巩固新词。(多媒体显示:词语) 2.指导书写:翻、滚。(多媒体演示:“翻、滚”的笔顺)◆ 附板书: ┌ “仙桃石”好像……飞落 │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描写黄山奇石作文200字_作文

描写黄山奇石作文200字 1、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真奇妙,那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一棵棵松树像威武的士兵,守卫着黄山。 山顶上有一块仙人石,像一只靴子,倒置在石台上,人们称为“仙人晒靴”。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只见一块像猴子似的石头蹲在山上,看着一望无际的云海,真是又淘气又可爱。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飞来石”是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巨石高12米,重约360吨,像一只大乌龟。 黄山的奇石多得数不胜数,希望你有空也去黄山游览,细细观赏黄山的奇石吧! 2、天柱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天柱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霹雳石”吧,它好像被雷劈了一样,中间有一个大裂缝,爸爸笑着说:“雷公觉得这里很美,想留下一个纪念,所以打了一个喷嚏,这里就出现一个裂缝。”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大“青蛙”。它蹲在山头一动不动,望着朵朵白云。这就是有趣的“天蛙石”。“飞来石”就更有趣了!传说乾隆皇帝游此山时,说它不是飞来的。话还没说完,顷刻间地动山摇,“飞来石”就像要飞走一样。乾隆皇帝马上改口

道:“飞来必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若是飞来又飞去,缘何当初要飞来?”天柱山的奇石还有很多,比如象鼻石、仙桃石、鹦鹉石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石头,正等着你去给它起名字呢! 3、家乡的奇石 我的家乡湖北恩施是个可爱的地方。这里景色秀丽神奇,人们称他为‘仙居恩施’。尤其是五峰山的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连珠塔前左边的‘雄狮石’吧,他像一头巨狮一动也不动的蹲在山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下面的山城。好像在饱览山城美景。 每当太阳升起,连珠塔前右边那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直金光闪闪的猛虎。他一双眼睛瞪得圆圆的俯视着山下连珠桥下的母亲河。它那张牙舞爪的样子,好像随时保护自己的母亲一样,真是有趣极了。 五峰山的奇石很多,像‘猴子爬树’‘双龙戏珠’……都很有趣。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奇石。正等着我们去给他们取名字呢! 4、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天狗望月”吧,每天晚上,有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望着明亮的月亮。 在一座山的山顶上,有两头“狮子”,其中一头狮子顶着一个球,另一头狮子追过去抢,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

黄山奇石教学课例

黄山奇石教学课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土地上;景色绮丽的杭州西湖,水花飞溅、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请看这幅图(出示插图一),这儿的景色多么秀丽神奇!它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哪儿呢?(生答后板书:黄山)今天咱们来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奇石,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答:课文要介绍的是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黄山奇石教学课例教学实录(富有激情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认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美景,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其积极学习的兴趣。) 师: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番号 3.边读边想,哪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介绍黄山奇石,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师:全文共几个自然段?(生:6个自然段)找到说明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了吗?(一学生念出第一自然段的第2句话,再齐读)找得准。读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个关键词?请读出重音来表

示。(生强调“尤其”一词)谁能换个词?(生:尤其就是特别,特别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以读为本,做到读有明确要求。给足阅读时间。读后检查,将语文训练落到实处) 师:闻名中外、令人骄傲自豪的黄山风景区在哪儿?(生: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生轻声齐读第一自然)读到这儿,你迫切想知道什么?(生①:黄山有些什么奇石?那些怪石是什么样子?生②:黄山奇石有多奇?奇在哪里?) (由质疑到解疑,在组织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潜在的才能,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图文结合,想象、理解、体验。 师:自读课文2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名字;生按要求边读边勾画)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7个学生分别说出,教师一一板书)这么多的奇石,让我们来细细观赏吧。(出示图二)这是什么?(生兴奋地喊:仙桃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①:上面尖尖的,下面又胖又圆,很像桃子。(板书:形状)生②:仙桃石两边有树,绿油油的,我想一定是仙桃的叶子;仙桃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平的盘子。 师:他把什么想象成盘子?(生:把山顶想象成了大盘子)对!真会观察,还会想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这奇石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的不出声地读) 师:(出示写着第2自然段的小黑板)哪儿在写这块奇石的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