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忠孝仁义礼智信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儒学教育教案——仁义礼智信

幼儿园儒学教育教案——仁义礼智信

幼儿园儒学教育教案——仁义礼智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儒学教育,以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儒学教育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传承和教育,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儒学教育的教案,重点围绕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儒学教育的精髓。

一、仁——慈爱他人,乐于助人在幼儿园儒学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仁爱之心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儒学教育教案,设计各种游戏和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参观孤寡老人院,让他们感受到孤寂老人的温馨关怀,从小树立起孝老爱亲的美德。

二、义——诚实守信,知恩图报义是儒学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教案设计,让孩子们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知恩图报的道理。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可以设立小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诚实守信,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知恩图报的观念。

三、礼——尊敬长辈,谦虚有礼在儒学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尊敬长辈、谦虚有礼的品质同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设计,让孩子们参与各种角色扮演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尊敬和被尊敬的快乐,培养孩子们的谦虚有礼之心。

四、智——博学多才,明辨是非儒学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博学多才、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五、信——诚实守信,守法守纪最后一个核心价值观是信。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设计,让孩子们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守法守纪的观念。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团队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从小树立守法守纪的意识。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对幼儿园儒学教育教案中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儒学教育强调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文化美德教育》班会教案

《中华文化美德教育》班会教案

《中华文化美德教育》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美德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美德的内涵与特点2. 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关联3. 培养和践行中华文化美德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美德的宣传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美德的内涵,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宽容、勤劳、节俭、谦逊、礼貌等,并分析其特点。

3.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分析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案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关联,认识到中华文化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和践行中华文化美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些美德。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中华文化美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中华文化美德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五、教学资源1. 中华文化美德宣传片2. 相关案例资料3. 参考书籍:《弟子规》、《三字经》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美德的同时,能够真正践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论语》之“仁义礼智信”教学方案

《论语》之“仁义礼智信”教学方案

《论语》之“仁义礼智信”教学方案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探讨《论语》中“仁义礼智信”的教学方案。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集结了儒家思想的精华,以其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公民意识的关键任务。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核心概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正文、教学方案设计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本篇长文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仁义礼智信”各个概念,并分析其含义及重要性。

紧接着,我们将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包括整体目标设定与课程安排、具体教学活动设计与方法选择以及学生评估方式和标准制定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论证结果,并提出对教学方案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以帮助教师们在教授《论语》中“仁义礼智信”时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应用和传承相关概念。

通过探讨这些核心价值观及其实践意义,我们希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塑造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格,同时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本篇长文,我们期待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推进《论语》教学的深化与完善。

2. 正文:2.1 仁的含义与重要性:在《论语》中,“仁”被描述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代表了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体谅。

仁德是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之一,并且被认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

仁是道德行为的根本,它指导着人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仁也涵盖了对自己的要求,以及追求卓越和善良意愿的能力。

2.2 义的概念与实践:在《论语》中,义被视为个体责任感和对正义的坚持。

它强调个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并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和诚实。

通过将义融入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中,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加强他们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意识。

仁爱 重义 知礼(教案)

仁爱 重义 知礼(教案)
二、联系实际,体会仁爱
1、孔融让梨的思想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这就是孔子当初提出的“仁爱”,那么“仁爱”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2、归纳“仁爱”:用孔子的话来概括:“仁就是爱人”。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人。后来孟子将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发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的下一代,进而也爱护人家的下一代。现在我们对“仁爱”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1)心怀仁心,懂得感恩孝敬;2)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3)能够自觉地尊重和帮助他人。
3、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礼?(学生交流)
4、归纳:在古代“礼”不同于现代的礼仪,最早的“礼”是用来祭神时的器物和仪式程序的规定。礼最通常的意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如鞠躬作揖、三拜九叩。在今天,礼的含义又有了极大的拓展,与“礼”有关的词语,有礼貌、礼节、礼仪等等。书上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因此,我们说,礼是发自于内心的仁爱,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彬彬有礼,虚心好学,懂得谦让,善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举止恰当等等。
4、看书上的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5、过渡:有时候坚持真理和维护正义真的很难,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如为了解放新中国,我们有多少革命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后还会重点学。好,你能举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重义”的事例来吗?(学生交流)
6、师举现在“重义”事例:
7、小结:“重义”不仅是指维护兄弟和朋友间的情义,或是指除暴扶弱的行为,更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行为和道德。如:国家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劳动;演员的义演等等。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单元课题

《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班会主题教案

《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班会主题教案

《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班会主题教案中华传统美德研究班会主题教案主题:中华传统美德研究目标:-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内涵- 研究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定义和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性和历史渊源- 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2. 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以诚为本:诚实、守信、真诚待人- 以和为贵:和谐、宽容、友善- 以仁为本:仁爱、孝顺、友爱- 以义为重:正义、公正、勇敢3. 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方法- 倡导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故事和典籍研究中华传统美德- 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组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堂课: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堂课:研究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第三堂课:通过故事和典籍研究中华传统美德- 第四堂课:组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第五堂课:总结研究成果,展示学生的成果和收获教学评估方法:-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观点等- 学生作业评估:完成相关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分享相关故事等- 学生项目评估:参与相关活动和项目,如志愿服务、社区互助等- 学生研究成果评估: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如口头报告、展览等教学资源准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和典籍- 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主题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内涵,并学会了具体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和实践方法。

学生通过故事和典籍的研究,培养了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仁义礼智信教师感恩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仁义礼智信教师感恩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仁义礼智信教师感恩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示例文章篇一:《感恩有您,我的仁义礼智信之师》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那么一群人,就像明亮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他们呀,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教师感恩教育的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为啥呢?因为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要给我们上一堂特别的课——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感恩教育课。

王老师走上讲台,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期待,笑着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吗?”这一问,可把大家给问住了,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仁义礼智信,到底是啥呀?”就在这时,我们班的“小机灵鬼”李明举起了手,大声说:“老师,我知道!仁就是要善良,对别人好!”王老师笑着点点头,说:“李明说得不错,那义呢?”这下大家都沉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老师不慌不忙地给我们讲起了故事:“从前啊,有个叫岳飞的大英雄,他精忠报国,为了国家和人民,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义!”哇,听着王老师的故事,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了岳飞英勇的身影。

“那智呢?”王老师接着问。

“智就是聪明,学习好!”同桌小声地说。

王老师摇摇头说:“智可不只是学习好哦,智是要有智慧,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到礼,王老师让我们回忆平时见到老师和长辈有没有主动打招呼,这一下,好多同学都低下了头,包括我。

“孩子们,礼可不只是打招呼,更是尊重他人,懂礼貌,守规矩。

”王老师的话让我们恍然大悟。

“那信呢?”有同学迫不及待地问。

王老师笑了笑说:“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就像你们答应老师要认真完成作业,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哟!”这堂课上,王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仁义礼智信这些深奥的道理,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例子,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后来啊,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义卖活动。

我们都积极地准备着自己的物品,想要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一份爱心。

【忠孝仁义礼智信】教学提纲

【忠孝仁义礼智信】教学提纲

【忠孝仁义礼智信】忠孝仁义礼智信”,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

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

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

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

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

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

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

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故事教学文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故事教学文案

仁义礼智信何谓仁?仁者,仁义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何谓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何谓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温良恭俭让【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温,和厚也。

良,易直也。

恭,庄敬也。

俭,节制也。

让,谦逊也。

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温和厚也。

指性情、态度、言语等温柔平和。

良易直也。

指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

恭庄敬也。

指严肃、端庄有礼貌。

语出《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俭节制也。

本义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特指生活朴素、不浪费。

让谦逊也。

是指谦虚地礼让或退让。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示很有礼貌。

仁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

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美德---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

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 家国大厦将倾。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

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

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

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

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

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

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
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

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

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

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

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

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

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

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
求福。

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

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

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

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

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
的根本标志。

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 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

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

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

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

作为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

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

信,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

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

孔子还把信”上升到国家政权的高度,治国三要”即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就是说,国家的根本,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胜利果实,国家要用信用来维系整个统治体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对于一个人来说,更得信守承诺,讲究信用。

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一定没有前途,一定会灭亡的;同样,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在社会上是混不下去的,最终被社会抛弃。

当今时下,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我认为不会过时。

如果一个社会,是非混淆美丑颠倒,撒谎骗人不再丢人;盗版书籍层出不穷,山寨产品即为褒义;假唱替身成为家常便饭,走私贩毒受人景仰尊敬;公平正义受到抑制,社会信用付诸流水。

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是没有前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