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高中地理微专题——中国农业之农作物分布(37张PPT)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 地
与高原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 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海拔高,热 量不足
培育良种.大棚
中国的种植业
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
粮 小麦 春小麦
食
冬小麦
作 水稻
物 玉米
棉花
经 油料 济 作物 作 物 糖料
作物
花生 油菜 甜菜 甘蔗
主要分布区
粮食作物 小麦: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人 均耕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 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发展水利
西北灌溉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 农业区 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 低。
水源紧缺;土壤盐碱化、冬季 易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
植树造林、节水农业
青藏高原 河谷农业
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 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 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2)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花种植(6分)
①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
②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分布区
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商品 三江平原、松嫩平源、 农业基地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冬季
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工业 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土地退
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化,土壤肥力下降;
改造措施
温室、培育良种;发展农业科 技,加大科技投入,改进耕作 方式;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发展生态农业
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1、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耕作制度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4、农业特色5、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一、粮食作物
1.麦子:春小麦(东北地区),冬小麦(华北地区)
2.水稻: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苏
二、经济作物
1.油菜:四川
2.花生:山东
3.甜菜:华北地区
4.大豆:东北华北地区
5.棉花:华北地区、南疆地区(新疆南部,即天山南部)
6.玉米:东北地区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为简单题型.
例:(2014•烟台)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子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其它
种植面积(%)66 28 4 2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高原山地气候区
分析: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解答:南方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全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生猪、柑橘、茶叶、棉花、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
故选:A.
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概况.。
《粮食经济地理 》复习指导

《粮食经济地理》公选课复习指导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全球金融危机和粮食产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第一讲绪论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或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粮食经济,与地域的关系更为密切,用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生产布局的理论来分析与研究粮食经济问题十分迫切和必要。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或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研究生产、流通、消费整个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空间结构优化和经济布局规律的学科。
简单地说,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或社会生产的空间表现形式。
其中生产布局是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最重要的部分。
生产布局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是指社会生产部门在地域上的分布,以及国家或地域内的生产联系。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生产布局包括部门布局和区域布局两个方面。
部门布局:以社会经济部门或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布局;区域布局:以一国或一地区为单位,包括域内各生产部门的综合布局。
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生产布局又可分为宏观布局和微观布局。
宏观布局:较大区域的总体轮廓、基本方向;微观布局:宏观布局的具体化,拟建项目的位置选择。
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都决定于它的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生产布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
1. 经济地理学的社会性:生产布局受生产方式的制约;2. 经济地理学的区域性:区域是生产布局的依托;3.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生产布局的复杂性--综合性。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温度带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
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艺作物”,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西部地区
中国温度带中国采取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
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
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分布图-1- 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 耕作制度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3- 主要耕作方式-4- 农业特色-5- 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 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 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 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日期:2006-04-14]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一:世界粮食种植业粮食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粮食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现有可耕地亿ha,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粮食作物种植。
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95年产量合计为亿吨,占世界谷物产量的84%。
1:小麦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麦地带。
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北美洲中部平原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
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2:水稻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3、玉米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
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欧洲南部平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
主要出口国是: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
各种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各种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1.玉米:玉米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美洲、中国和非洲。
美洲是玉米的原产地,特别是中美洲和南美洲。
美洲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玉米生长,且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玉米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和部分南部地区。
由于中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多样,玉米种植区域广泛。
非洲地区也种植了大量的玉米,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国家。
2.小麦: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是全球主要的小麦产区。
欧洲的中部和东部国家,如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是主要的小麦生产国家。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小麦的种植需要较为冷凉的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3.水稻:水稻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东南亚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是全球主要的水稻生产国。
这些国家拥有广泛的稻田,气候潮湿、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
此外,尽管水稻最早起源于中国,但中国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5.大米:大米是亚洲地区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东南亚地区。
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泰国是全球主要的大米生产国家。
这些国家的气候条件适宜稻米生长,水稻种植广泛。
尽管大米种植在亚洲最为重要,但其在其他地区如非洲也有一定的分布,如尼日利亚和马达加斯加。
总的来说,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土壤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粮食作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它们在全球分布非常广泛,满足了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全国有 2/3的
人以大米为主食。
稻谷分类
1. 按其对水分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水稻与旱稻两
类;
2. 按其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
等;
3. 按其品质的差异,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
4. 按其成熟季节,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稻谷分布
中国的稻谷主要分布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和北
本讲主要介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种主 要粮食作物在中国的分布。
第一节
稻谷分布
南方稻田
第一节
稻谷面积和产量
稻谷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为世界上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稻谷产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稻谷常年产量一般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 35%以 上,居世界首位。1990年中国水稻播种面积达
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
★ 1.东北早熟粳稻区
位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 辽和内蒙古东部,是中国北方稻谷第一大产区,也
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的稻区。上世纪 90年代以前,
水稻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均不超过 5%,近年产量已
超 2000万吨,已占全国 12%。本区实行夏稻冬闲制,
主要是在夏季,种植一季早熟粳稻,品质比较优良。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燕麦:起源于中国,原被看作田中的杂草,由于 适应能力强,小麦、大麦常有歉收,而燕麦却生 长良好,所以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栽培作物。 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高寒地区,其面积 和产量以华北最多,约占全国的 75%以上。从各 省区看,以内蒙古种植最多,约占全国的 40%。 燕麦含蛋白(12– 18%)和脂肪(6– 8%)比其它谷类粮 食都多,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多、组成全面,营养 价值很高,并具有食疗作用,燕麦片、燕麦粉是 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
第三讲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稻谷分布
小麦分布 玉米分布 大豆分布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讲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水稻、小麦、玉米是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三大
主要粮食作物。其常年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 占全国粮食作物的 74%和 86%左右(其它谷物 杂粮占 4%左右,豆类和薯类占 11%左右)。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大麦
大麦:中国是世界栽培大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 是世界大麦产量最多的国家。大麦除供食用外, 主要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和饲料。 籽实与稃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的称皮麦或稃麦,籽 实与稃易分离的称裸麦或青稞。
小麦成分:小麦种子含碳水化合物 60~76%,蛋白质
10~17%,小麦面粉富含面筋,可塑性强,具有良好 的食品加工性能。
小麦分类:
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 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 软质小麦; 按加工品质要求不同:可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 和弱筋小麦。 按播种季节不同: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 麦为主,其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小麦 90%以上。
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
★ 2.华北单季粳稻区
位于秦淮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包 括京、津、鲁、豫、冀、晋、陕,及苏皖的淮河
以北地区,占北方稻区第二位。水稻年产量 1000
多万吨,约占全国的 6.1%左右。水稻品种以一季
粳稻为主,多为一年稻麦两熟,水稻生产主要分
布沿河、沿湖、盆地、洼地和平原。
★ 3.西北干旱稻作区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小麦生产呈现品种结 构不断调整,播种面积减少,单产提高,进一步向 主产区集中,优质小麦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的发展 趋势。
第二节
小麦分布
一、北方冬麦区 位于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小 麦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麦的 70%,是中国最 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是重要的优质冬麦产业带。 尤以豫、鲁、冀三省最为重要。三省合计小麦播种面积 和产量分别占全国小麦的 45.9%和 56.4%。 一般实行一年冬小麦玉米两熟或两年三熟制。冬小麦是 越冬作物,是夏收作物,对我国全年粮食均衡增产有重 要意义,在本区和全国粮食供求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 年本区小麦品种正在向优质专用方向调整,优质小麦比 例已达 50%以上。
方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
方少而分散的特点。并呈现南方略减少、北方略 增加,劣质水稻减少、优质水稻增加之势。
中国水稻分布略图
中国水稻分布略图
2004---2008年国内大米价格
一、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1.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包括苏、浙、皖、 赣、鄂、湘、川、渝、沪等省市,以及豫南、陕南 地区。本稻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 的 3/5和 3/5,是中国水稻栽培面积最大,单产较高, 总产最多的稻谷产区。 近年,湖南省稻谷产量最高,为 2300多万吨,江苏、 江西、湖北、四川、安徽,均在 1300万吨以上。本 区江南多为双季稻一年两熟制,江北多为一年稻麦 两熟制,栽培品种以籼稻为主。
平不断提高、国内和国际市场融合度加强的情况
下,展这些粮食作物,对于发挥区域和比较优
势,调整农业结构,满足人们口粮膳食、食品、
饲料等工业和国际市场的需要显得更为重要。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高 粱
中国高粱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黑吉辽最多,三省占 全国 50%以上,仅辽宁省就占全国 25%,居全国 首位。 东北是中国高粱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单产最 高、质量最好的地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在 1952年 最多分别达 938.6万公顷和 1110万吨。
二、南方冬麦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大雪山以东地区,冬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 20%以上,是中国第二
大小麦区。本区为南方稻谷集中产区,冬小麦一般
是在中、晚稻收割后播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平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以苏、皖、川、鄂最 为重要,产量多,商品率高,品质较好。其它地区 冬小麦生产较为分散。
此外,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为
一年两熟或三熟地区,大豆可春、夏、秋、 冬播种,其中湘、鄂、川、浙等省产量较 多,产量占全国 10~15%。 华南、西南地区大豆作为补充性作物,种 植比较分散,多数冬季种植,产量较低。
中 国 大 豆 主 产 区 产 量
中国大豆需求和进口
中国大豆进出口
中国大豆生产分布略图
第四节
大豆分布
一、东北平原(包括内蒙古东部)大豆春播,一年 一熟。东北大豆产量占全国 55%以上,是中国最大 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其中黑龙江播种面积、 产量均占全国 1/3以上。 二、黄淮海平原大豆为夏播或秋播,包括豫、鲁、 冀、皖、苏等省,一般与冬小麦轮作,产量占全国 25~30%,豫、鲁、苏、皖等省年产量均在 100万 吨左右,为供应国内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 原以北,包括甘、青、宁、新及内蒙古大部地区, 是全国最小的稻区。稻谷年产量 100万吨以上, 不到全国的 1%。本区气候干燥,农业全靠人工 灌溉,主要栽培一季抗旱早熟粳稻,主要分布在 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河湟谷地,以 及新疆的绿洲灌区。宁夏、新疆全国单产最高。
第二节 小麦分布
第二节
小麦分布
小麦面积、产量:小麦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 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的 1/4和 1/5以上。目前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2300万公顷和 1.1亿吨左右,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的 22.8%和 20.0%。 中 国 小 麦 产 量 占 世 界 小 麦 产 量 的 18%左右,居世界首位。
一、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2.华南双季稻作区
本区粤、桂、琼、闽和台五省区是中国南方第二大
稻区;是中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稻作期最长、复种
潜力最大、以双季籼稻生产为主的稻区,是近年来
中国水稻生产减少最多的地区。2006年,水稻播种 面积为 562.3万公顷,产量为 2920.1万吨(均不包
括台湾),分别占全国的 19.2%和 16.0%。
第五节
中国其它粮食作物分布
除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主要粮食
作物外,中国还有其它许多粮食作物,如谷
类的高粱、谷子、大麦、燕麦、荞麦、黍子;
豆类的绿豆、赤豆、豌豆、蚕豆、豇豆以及 薯类的甘薯、马玲薯等。
上述这些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虽然远比四
大主要粮食作物少,但仍然是中国粮食生产不可 忽视的部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
三、春麦区
位于长城以北,六盘山、岷山和大雪山以 西,春麦面积、产量不到全国小麦的 10%,其中 黑、内蒙古、甘、新四省区春麦播种面积和产量 合计占全国春麦的 85%。本区冬小麦不能安全越 冬,以种植春小麦为主,栽培制度一年一熟。东 北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是 中国商品春小麦的主产区。
3306.4万公顷,1997年产量达 20073.5万吨,面积和
产量分别创最高纪录。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调整农业结构,水稻播种 面积和产量开始下降,优质水稻大量增加。 2007年水稻播种面积 2891.88万公顷,产量 18603.4
万吨,现在水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
作物的 26.7%和 37.3%,居各种粮食作物的首位。
海南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东雷州半岛是中国三
季连作稻的分布区。
一、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3.云贵高原稻作区
包括滇、黔两省,占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的第三位,水稻播 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6.0%。本区最突出的特点是 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种植呈明显的立体分 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