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概述
建筑节能技术方案 -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技术方案 -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建筑节能技术方案,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建筑节能使用范围1、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的生产和运输以及建筑施工和安装中的能耗。
2、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使用期内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电梯和冷热水供应等的能耗。
建筑节能包括范围的能耗一般占一国总能耗的30%左右。
建筑节能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
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
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
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
工业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工业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节能是工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节能技术措施。
首先是建筑外墙的保温措施。
在工业建筑中,外墙是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
采用保温材料对外墙进行包裹,可以有效地阻挡热量的传递,减少能量的损失。
同时,还可以减少室内外温差,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其次是采用高效节能设备。
工业建筑中常用的设备有照明、空调、通风等。
选择能效高的设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LED照明具有高效、耐用的特点,相比传统的白炽灯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空调和通风系统中,使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工业建筑中的能源回收利用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
例如,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用于供暖或其他用途。
除了上述技术措施,合理的建筑布局和设计也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采光条件,合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照明设备的需求。
另外,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可以减少室内的热量输入,降低空调负荷。
工业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多种多样,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也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业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节能技术能够得到应用,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节能改造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节能改造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节能改造是指对现有建筑和设备进行优化和改善,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改造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节能改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造建筑结构、提升设备效能、改善供暖、通风和照明系统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排,同时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益。
节能改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既可以应用于住宅建筑,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工业和公共建筑等各类建筑物。
无论是旧楼改造还是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节能措施和技术来实现节能效果。
在当前科技水平的支持下,节能改造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通过对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部位进行隔热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损失;通过更换高效节能的供暖、照明和空调设备,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改进建筑布局和设计理念,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
这些改造措施和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建筑品质,还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节能改造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环保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建筑和设备的改造,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使用效率和用户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节能改造将更加普及和重要,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节能改造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节能改造的定义和意义。
我们将解释什么是节能改造,以及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节能改造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建筑物节能改造、能源利用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节能工程施》课件

节能门窗与玻璃应用
窗户、阳台门、室内隔断等。
节能灯具与电器
节能灯具与电器
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常见节能灯具与电器
LED灯、节能空调、节能热水器等。
节能灯具与电器性能要求
能效高、寿命长、安全可靠等。
节能灯具与电器应用
室内照明、供暖、制冷等。
其他节能辅助材料
03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
保温材料
01
02
03
04
保温材料
用于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损失, 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常见保温材料
膨胀珍珠岩、矿棉、玻璃纤维 、聚氨酯等。
保温材料性能要求
导热系数低、耐久性好、不易 吸湿等。
保温材料应用
外墙、屋顶、地面等部位的保 温层。
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
用于减少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 的传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
需要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改造措施
02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源回收利用等技
术,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
节能效果
03
改造后能耗降低25%,碳排放减少10%,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
率和环保性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屋面保温隔热技术
总结词
屋面防水技术
详细描述
屋面是建筑的重要外围护结构之一,屋面节能技 术主要通过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保温 砂浆、保温板等,以及倒置式屋面、绿化屋面等 技术,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详细描述
屋面防水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耐久性好、防水等 级高的材料和技术,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保证屋面不漏水,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建筑节能技术-绪论

04
建筑节能技术的实施方 法
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方法
节能建筑设计
01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布局、体形系数、
窗墙比等因素,以降低建筑能耗。
可再生能源利用
02
在建筑设计中,应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
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筑保温隔热设计
03
通过采用高效保温材料、设置隔热层等方式,提高建筑物的保
建筑运营阶段的节能方法
智能化管理
通过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建筑内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监测, 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节能设备的选用
在建筑运营阶段,应选用节能型设备,如高效空调系统、节能照 明系统等。
能耗监测与反馈
通过安装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及时发现 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05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各国政 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大 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成熟阶段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 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逐渐成为 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建筑节能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使用技术和应用领域不同,建筑节能技术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节能建筑设 计、节能材料、节能设备、节能系统等。
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对于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 发达国家开始重视节能问题,建 筑节能技术逐渐兴起。
建筑智能化节能管理

建筑智能化节能管理
节能设计与优化技术
节能设计与优化技术
▪ 节能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节能设计应首先考虑人的舒适度和健康,不能因 为节能而损害人的居住环境。 2.系统思考:从建筑设计到设备选型,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 素,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3.可持续性:节能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不仅要在建 设过程中节能,也要在运营和维护过程中节能。 ---
▪ 节能建筑设计
1.建筑布局: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减少能源消耗。 2.保温隔热: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建筑的热损失。 3.绿色建材:使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 境污染。 ---
节能设计与优化技术
节能空调系统设计
1.系统匹配:根据建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 2.能源回收:利用排风中的能量对新风进行预处理,减少能源消耗。 3.智能控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 ---
节能监测与评估系统
▪ 监测与评估流程
1.数据采集:描述系统数据采集的过程和方法。 2.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如何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 3.评估结果输出:介绍系统输出评估结果的方式和内容。
▪ 系统应用场景与案例
1.应用场景:列出系统可以应用的具体场景。 2.案例介绍:分享一些成功应用该系统的案例。 3.效益分析:分析使用该系统后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
节能监测与评估系统
系统安装与调试
1.安装步骤:详细介绍系统的安装步骤。 2.调试过程:解释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方法。 3.注意事项:列出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系统维护与保养
1.维护保养内容:列出系统维护保养的具体内容。 2.维护保养周期:确定系统维护保养的周期和时间。 3.注意事项:强调维护保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您的需求。
建筑节能技术-第一章

BP(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2011年数据显示:截至 2010 年底 ,中国原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 148 亿桶,仅占全球总量的 1.1%,
储采比(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 尚可开采的年数)为 9.9;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 仅占全球总量的 1.5%,储采比为 29.0;煤炭剩余探明储量为 1145 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3.3%,储采比为 35。
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以建筑设备、设施为对象,以智能化技术为手段 ,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利用建 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节能,一是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机电设备 的优化控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二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能耗管理信息 平台,对建筑能耗进行分类分项实时计量,实现科学的能源管理;三是开 发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设施和系统中的应用, 与环保生态系统共同营造 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建筑在形成、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加大了我国能
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对环境产生很多负
面影响。据统计,建筑在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的 全生命周期内消耗了地球上大约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 、50%的材料,产生了全球24%的空气污染、50%的温室效 应、40%的水源污染、20%的固体垃圾和50%的氯氟烃等。
在绿色智能建筑中,绿色是目的,智能化是手段 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
管理,实现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更有效地使用能源、水及其 他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等特定目标 采用智能化技术是为了促进绿色指标的落实,通过应用以智 能技术为支撑的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能 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提 高绿色建筑性能。 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 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 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 (3)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4)1.2 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指标 (4)1.2.1 建筑能耗分析 (4)1.2.2 节能指标 (4)第2章绿色建筑技术基本原理 (4)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4)2.2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5)2.3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5)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3.1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6)3.1.1 保温材料选择 (6)3.1.2 保温层构造设计 (6)3.1.3 保温层施工技术 (6)3.2 门窗节能技术 (6)3.2.1 门窗材料选择 (7)3.2.2 门窗构造设计 (7)3.2.3 门窗施工技术 (7)3.3 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技术 (7)3.3.1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择 (7)3.3.2 屋面保温隔热构造设计 (7)3.3.3 地面保温隔热技术 (7)3.3.4 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 (8)第4章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8)4.1 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8)4.1.1 高效锅炉与热源设备 (8)4.1.2 分、集水器系统优化 (8)4.1.3 供暖末端设备节能 (8)4.2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8)4.2.1 高效风机与空气处理设备 (8)4.2.2 变风量与变频技术 (8)4.2.3 热回收技术 (8)4.3 冷热源设备及其节能技术 (9)4.3.1 高效冷水机组与热泵 (9)4.3.2 蓄冷、蓄热技术 (9)4.3.3 冷热源设备优化组合 (9)4.3.4 冷热源系统智能控制 (9)第5章建筑电气与照明节能 (9)5.1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 (9)5.1.2 变配电系统节能技术 (9)5.1.3 电气设备节能技术 (9)5.2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9)5.2.1 照明设计优化 (9)5.2.2 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10)5.3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0)5.3.1 楼宇自动化系统 (10)5.3.2 能源管理系统 (10)5.3.3 照明控制系统 (10)5.3.4 电力需求侧管理 (10)5.3.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0)第6章太阳能利用技术 (10)6.1 太阳能热水系统 (10)6.1.1 系统概述 (10)6.1.2 集热器选型与安装 (10)6.1.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1)6.2.1 系统概述 (11)6.2.2 电池板选型与安装 (11)6.2.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3 太阳能供暖与制冷系统 (11)6.3.1 系统概述 (11)6.3.2 集热器与热泵选型 (11)6.3.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3.4 系统运行与维护 (11)第7章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 (11)7.1 雨水收集技术 (12)7.1.1 雨水收集系统的分类 (12)7.1.2 雨水收集设施的选型与设计 (12)7.1.3 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与安装 (12)7.2 雨水利用技术 (12)7.2.1 雨水利用途径 (12)7.2.2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 (12)7.2.3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12)7.3 雨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12)7.3.1 雨水处理技术 (12)7.3.2 雨水回用设备 (12)7.3.3 雨水处理与回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2)7.3.4 雨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优化与发展 (12)第8章建筑生态景观与绿化技术 (13)8.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3)8.1.1 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13)8.1.2 因地制宜原则 (13)8.1.4 经济适用原则 (13)8.2 绿色植被配置技术 (13)8.2.1 植物种类选择 (13)8.2.2 植物配置方式 (13)8.2.3 植物立体绿化 (13)8.2.4 植物养护管理 (13)8.3 生态水体与湿地处理技术 (14)8.3.1 生态水体设计 (14)8.3.2 湿地处理技术 (14)8.3.3 生态浮岛技术 (14)8.3.4 水体景观营造 (14)8.3.5 水资源管理 (14)第9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9.1 废弃物分类与回收体系 (14)9.1.1 废弃物分类 (14)9.1.2 回收体系 (14)9.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1 土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2 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3 建筑装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4 建筑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5 其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 (15)9.3.1 再生混凝土 (15)9.3.2 再生砖 (15)9.3.3 再生钢材 (15)9.3.4 木质复合材料 (15)9.3.5 其他再生产品 (15)第10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综合应用 (16)10.1 节能建筑案例解析 (16)10.1.1 案例一:某地区绿色低碳住宅项目 (16)10.1.2 案例二:某城市生态办公建筑 (16)10.2 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6)10.2.1 案例三:某地区绿色医院建筑 (16)10.2.2 案例四:某城市绿色学校建筑 (16)10.3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物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等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措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1 能源概论
1.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2.影响农业生产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海平面上升
1.1.2 能源与环境
8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世界能源消费量
2011年,石油仍 然是世界主导燃 料,占全球能源 消费量的33.1%, 煤炭的份额为 30.3%,达到 1969年以来最高 的水平。
9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世界能源区域消费格局
亚太地区是世界 能源消费量最大 的区域。 欧洲及欧亚大陆 是天然气、核电 和可再生能源的 主要消费地区。 煤炭是亚太地区 的主导燃料,天 然气是欧洲及欧 亚大陆的主导燃 料,石油则是其 余地区的主导燃 料。
2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1 能源概论
能源、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能源:可以直接获取能量或经过加工转换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 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 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蒸汽、 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 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非再生能源: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
10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能源统计总结
能源消费仍然侧重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在能源 消费中的份额高达87%。可再生能源的份额继续有所 提高,但目前仅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
同时,化石燃料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尽管石油 仍是主导性燃料,其所占份额已连续12年出现下降。 煤炭再次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 这对碳排放会 产生可以预料的不利影响。
3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1 能源概论
1.1.1 世界能源统计
世界500强公司名单 (2012年度001-010名)
排名
公司标志
中文常用名称
总部所在 地
主要业务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1
皇家壳牌石油
荷兰
炼油 484,489
2
埃克森美孚
美国
炼油 452,926
3
沃尔玛
美国
一般商品 零售
446,950
4
英国石油
14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1 能源概论
1.1.2 能源与环境
能源消耗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 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 (一万年-几十亿年)
2.近现代时期 (一两百年)
冷暖交替,波动中变暖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15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1 能源概论
截至2011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约为1.6526 万亿桶,仅能满足54.2年的全球生产需求。
5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世界石油储产比分布
中南美洲的储产比达 到100多年。在中东地 区,尽管探明储量有 所上升,但产量的大 幅提升拉低了该地区 的储产比;中东地区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 48.1%。
6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分布
2011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足以满足112年的全 球生产需求,亚太地区的煤炭储量规模位列全球 第二。
7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世界煤炭储藏比分布
欧洲及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陆拥有最高的 储产比,北美 地区则拥有全 球第二高的储 产比。
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1.1.2 能源与环境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评估结果表明:全 球气候正在变暖,而导致变 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燃烧化 石能源和毁林开荒等行为向 大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 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加剧温室效应的结果。 据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 局(NOAA)最新报告,全 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 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 (ppm:百万分之一)左右升 高到了2010年的389ppm。
11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经网整理
中国电力来源
火力发电为主体!
12
美国电力来源
2009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报告显示:在美国,大部分 发电使用的是蒸汽发电机。 美国化石燃料发电仍是主体。 煤炭是美国最常用的发电用 的燃料。 2009年,该国68% 的电力来自煤炭发电。1%的 电力来自是油发电。 20%的 电力来自于核能发电。水力 发电占发电量的7%。生物质 发电约占1%。风力发电占1%。 地热发电量占不到1%。太阳 能发电少于1%。
一 二 三 四 五
1
内容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一、建筑节能概述
1.1 能源概论 1.1.1 世界能源统计 1.1.2 能源与环境 1.2 建筑节能概论 1.2.1 建筑能耗 1.2.2 建筑节能与国家战略 1.2.3 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1.3 建筑热环境 1.3.1 建筑物理环境 1.3.2 热环境要素 1.3.3 热舒适指标 1.4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状况 1.4.1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状况 1.4.1 国外建筑节能发展状况
英国
炼油 386,463
5
中国石化
中国
炼油 375,214
6
中国石油天然气 中国
炼油 352,338
7
国家电网
中国 公用事业 259,142
8
雪佛龙
美国
炼油 245,621
9
康菲
美国
炼油 237,272
10
丰田汽车
日本
汽车 235,364
4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经网整理
2001~2011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及其增速
13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1 能源概论
1.1.2 能源与环境
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
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 的SO2、NOx、CO、碳氢 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 气。 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 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 雨和光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 广的范围,除大气之外,还 包括水体和土壤。 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 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 壤。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 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