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

合集下载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决策能力,这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大片领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着眼于快速占领领土。

他们采取了闪电战的战略,即通过迅速的机动和集中兵力的方式,迅速攻击敌方要点,以达到迅速占领领土的目的。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利用空中力量对敌方要点进行打击,并迅速推进地面部队。

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在波兰、法国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占领大片领土。

其次,纳粹德国的决策层在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特勒作为纳粹德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亲自参与了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决策过程。

他通过与军事将领的密切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战略,如闪电战和空降战术。

同时,希特勒还通过集权化的决策体系,确保了军事战略的高效执行。

这种集权化的决策体系使得纳粹德国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将其迅速付诸实施。

此外,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还与其军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技术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例如,他们发展了具有强大火力的坦克和飞机,并将其应用于战场。

这些先进的军事技术为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在战场上获得优势。

然而,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们的战略过于依赖于快速占领领土,而忽视了长期战争的持久性。

这使得纳粹德国在苏联战场上遭遇了巨大的困难,无法快速取得胜利。

其次,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过于依赖于希特勒个人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导致了一系列决策上的失误,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错误判断。

最后,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忽视了对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了战争后期物资短缺的问题。

总之,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层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快速占领领土的战略和集权化的决策体系使得纳粹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胜利。

1939_1945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_维尔纳_拉恩

1939_1945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_维尔纳_拉恩
一方面看到俄国战局初期的胜利, 一方面考虑到大西 洋具有威胁的发展情况, 海军领导人在 1941 年 7 月试图 使希特勒确信, 尽快将战争的重点放在同盎格鲁撒克逊海 军强国的斗争上。海战指挥部写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备忘 录, 对德国面临的风险和具有的能力进行了理智的分析, 并且根据马汉的理论阐述了欧洲大陆国家的窘境, 这样的
·战争史研究·
军事历史 1997 年第 4 期
1939~1945 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
〔德〕维尔纳·拉恩
编者按: 1997 年 2 月, 德国军事历史代表团来华访问, 本文系代表团团长、德国 军事历史研究局局长维尔纳·拉恩博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术研究所的讲演。
在 本世纪内, 德国 海军曾两次 试图在与两 个盎格 鲁撒克 逊海军强国的 争斗中进 行战略决战, 但 和 计划, 而且也 因为在海军 领导人 的战略 思想中存在缺 陷, 这些领导 人没有认识 到德国 的每一个 海军战略在整 个战略中所 受到的甚至 可以说 肯定要受到的自然局限。
军事历史 1997 年第 4 期
还在不 同程度上摇摆 不定: 希特勒 打算进行一 场短期 的、局限于 欧洲的战争, 不想通过一场激进的海上经济 战而失去与英国重新接近的希 望。与此相反, 海军领导 人在很 早的时候就从 下述考虑 出发: 德国海军 面临着 一场与 盎格鲁撒克逊 对手的长 期搏斗, 这场搏 斗的战 场和以后的决战必定主要是在大西洋进 行。
二、1939~1945 年同盎格鲁撒克逊 海军大国的对 抗
战的支柱 —— 潜艇和 飞机的 话, 随着对 英国生 死攸关 的海上运输能力的毁灭, 英国就会受到 决定性打击。
1939 年 9 月 3 日, 海军领导人清醒过来。海军必须
然而, 时至这时希特 勒和海 军领导 人的战 略思想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研究其海军发展战略,必须确定其对手。

德国海军在战前是否意识到其主要敌人包括了英国?这个无疑是肯定的,尽管德国对与英国的决战是犹豫的,并对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感到忧郁。

但是德英之间的战争显然是很难避免的,因为英国绝对不会坐视德国击败法国,而德国欲称霸欧陆则必须打败法国。

法国可以从地面进行攻击[也有可观的海上力量],而对于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无论当时德国海军抱有何种观点,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料到其对英国作战任务的艰巨性。

德国海军的建设显然必须针对英国。

但是德国海军至少在很早的时候是不能了解到必然会对英国开战。

当然这并不成其为理由。

因为英国封锁着德国进入大西洋的通道。

是对德国海军的命运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国家。

德国海军虽然能或多或少的考虑到对英国作战的任务。

其海军建设也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但是分配给海军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这由于德国在一战后受到很大的限制,陆军需要扩大,空军则是从空白上重建,这样就使德国海军只能保持一个较小的规模以节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陆空军的需要。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德国海军采用何种战略最为有效?涉及到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建设,准备,战术等多个方面。

我认为基本只有二种建设方案:1,以潜艇舰队为主2,以水面舰队为主因为显然德国无法同时全面发展,那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周期,是并不符合德国既定规划的。

确定两种方案的建设,必须分析其用途和应用。

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种以潜艇舰队为主的战略。

很多人认为潜艇战是德国海军唯一的出路,我们看到战前每年历次交付的潜艇的数量:1935年:14艘1936年:21艘1937年:1艘1938年:9艘1939年:18艘1940年:50艘1941年:199艘1942年:237艘1943年:284艘1944年:229艘1945年:91艘德国潜艇战时损失数量为:1939年:9艘1940年:24艘1941年:35艘1942年:86艘1943年:242艘1944年:252艘1945年:120艘实际能作战的数量比上面的更少,即使按邓尼茨的说法,这些数量仅仅只能刺一下英国,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英国舰船每月被击沉的吨位量,才能迫使英国求和。

历史学研究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

历史学研究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

历史学研究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分析二战期间,各个参战国家在战略与战术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争夺胜利。

本文将对二战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背景介绍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各个参战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力图在战场上获得优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国在战略层面上的表现。

二、军事战略分析1. 德国军事战略德国采用了闪电战战略,即快速突破敌方防御、迅速推进进攻的方式。

他们通过装甲部队、空中力量和快速机械化部队的协同作战,迅速占领敌方要点,并围歼敌军。

这种战略在波兰、法国等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英国军事战略英国采用了坚守防线的战略,并依靠海上力量进行远程封锁和打击。

他们主要在达达尼尔海峡等要点设立了高效的防线,并依靠他们强大的海军力量,封锁了来自德国的威胁。

3. 美国军事战略美国采用了全面战略,即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多线作战,有效压制敌方势力。

他们通过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利用航空母舰实施远程打击,以及对敌方制造经济和资源的困扰,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战术实践分析除了战略层面的研究,各国在战术层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实践。

1. 德国战术实践德国在战术层面上实施了多项有效的战术。

例如,他们发展了空降兵部队,并通过使用滑翔机进行突袭,成功占领了荷兰的要点。

此外,德国还在坦克战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装甲集团的集中和迅速突击,取得了多个重要战役的胜利。

2. 英国战术实践英国在二战期间采用了多种战术来应对德军的进攻。

例如,在英格兰南部防线上,他们发展了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进行防御的战术,并成功抵挡了德军的入侵。

此外,英国还在反潜战术、轰炸机编队和特种作战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3. 美国战术实践美国在二战期间通过实施多种战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例如,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采用了“空中堆积”战术,成功摧毁了日本的航空母舰,保护了太平洋航线的安全。

二战的战术与战略

二战的战术与战略

二战的战术与战略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国超过70个,对世界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战的战术和战略在战争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采用的战术和战略,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海上战术与战略海上战术在二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德国使用了潜艇战术,通过潜艇封锁了大西洋航线,给盟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困扰。

同时,盟军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造护航舰队、使用雷达技术等,最终击败了德国的潜艇战术。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采取了岛屿跳跃战略,通过占领关键岛屿逼近日本本土,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二、空中战术与战略空中战术在二战中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德国的闪电战战术,在短时间内通过空中优势迅速占领敌方地区。

这种战术在早期的二战中取得了许多胜利,但最终因为后勤和战争目标的错位而失败。

盟军则采用了战略轰炸战术,通过对德国和日本的重要城市进行持续轰炸,削弱其战争潜力和士气。

这种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敌方的能力,为盟军在地面上取得了优势。

三、地面战术与战略地面战术和战略在二战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德国在西线战场采用了机动战术,通过集中兵力、突破敌方防线并迅速穿插作战来取得胜利。

而苏联则运用了深入作战战略,通过大规模对敌方的持续进攻,逐渐削弱德军的战斗力量。

同时,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这些都是在地面战争中对战术和战略的成功应用。

战争战术和战略的选择与背后的原因密切相关。

一方面,诸如科技的发展、兵器装备的更新等因素影响了战争的战术选择;另一方面,作战指挥官的能力、战略思维的完备性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在二战中,军事思想的碰撞和创新推动了战争策略的不断演进,为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之,二战的战术和战略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海上战术、空中战术和地面战术在其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

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

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在二战期间,各个交战国家都采取了复杂而巧妙的战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

这些战略决策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胜负。

本文将就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1. 攻势战略与防御战略在二战期间,各交战国家对于攻势战略和防御战略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应用。

例如,德国通过闪电战的战术,快速攻占了波兰、法国等国家,展示了强大的攻势能力。

而苏联则以顽强的防御战略,成功击退了德国东线进攻,最终逆转了整个战局。

2. 海上战略海上战略在二战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例如,日本通过奇袭珍珠港,试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以确保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

然而,这一失败的行动进一步激怒了美国,导致了它加入了二战,并通过实施海上封锁战略,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3. 空中战略空中战略成为二战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例如,英国皇家空军的“雄狮行动”有效地抵抗了德国的空袭,为拯救英国提供了宝贵时间。

而随着战争进展,盟军的战略轰炸行动也对德国的军事工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4. 统合作战战略二战期间,各个战争参与国逐渐认识到统合作战的重要性,开始进行联合行动来共同应对敌人。

例如,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实施了大规模的空降和海上登陆行动,以夺回欧洲大陆。

而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国的合作也使得对德国的背后战线形成了有效的牵制,最终导致德国战败。

5. 间谍与情报战略在二战期间,间谍与情报活动成为各个交战国得以了解敌方意图和计划的重要手段。

例如,盟军通过破译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获取了德军的宝贵情报,为盟军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6. 经济战略在二战期间,经济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美国通过实施军事物资援助计划向盟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有效地支持了二战的持久战争。

而德国的战略资源高度依赖于对外掠夺和迅速扩张的战略,使其在战后经济崩溃。

总结起来,历史上的二战大战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复杂的局势,各个交战国家通过制定并实施不同的战略来争取胜利。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海上封锁是在二战期间,各大国为了限制敌国的经济力量和资源供给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手段。

二战中的海上封锁在战争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越发重要,对于决定战局的胜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就二战期间各大国实施的海上封锁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德国的海上封锁策略在二战初期,德国希望通过战争封锁英国,以短时间内迫使英国投降。

因此,德国实施了潜艇战略,并在大西洋上设置了“狼群”封锁英国的主要航线。

德国的潜艇战略成功地瘫痪了英国的商业航运,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和补给不足。

然而,随着英国在技术上的改进和护航船队的建立,德国的封锁策略逐渐受到了限制,并最终未能实现战略目标。

二、英国的反封锁战略面对德国的封锁战略,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首先,英国加强了剿灭德国潜艇的力量,提高了船只的护航能力。

其次,英国积极寻找替代供给源,与美国和其他中立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并通过陆地线路运输来弥补海上封锁的影响。

这些努力使得英国能够坚持下来,并在1943年成功封锁并迫使德国投降。

三、美国的海上封锁战略随着二战的进展,美国逐渐加入了欧洲战场。

为了限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力量,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海上封锁。

美国通过太平洋舰队和岛屿的占领,控制了日本的周边海域,并对重要航线实施封锁。

封锁使得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丧失了持续作战所需的资源,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投降。

四、苏联的封锁战略苏联在二战中也采取了海上封锁战略。

苏联在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建立了重要的运输航线,并由英国和美国提供护卫舰队。

通过这条航线,苏联获得了来自西方的物资支援,对于其战争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苏联还通过在波罗的海建立封锁线,限制了德国的石油供给,对于德国的东线作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二战中的海上封锁在战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的潜艇战略对英国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但随着英国的反制措施和护航船队的建立,德国的封锁计划最终失败。

美国和苏联在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封锁战略使得日本和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

而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的军事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二战中的军事战略进行分析,以了解各方对战争的规划和执行。

一、德国的闪击战德国率先在二战中采用了闪击战的军事战略,这种战略以高效、快速的移动、突袭为特点,旨在迅速击败敌人并占领重要目标。

德国运用机械化部队和空军,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等战役中迅速取得了胜利。

这种战略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迅猛的攻击和集中兵力,使得敌人无法有效抵抗。

二、苏联的持久战苏联采取的是持久战的军事战略,他们注重长期坚守和消耗敌人的战略目标。

苏联通过采取策略性撤退、阻止德军快速占领重要城市,迫使敌人在冬季战争中面临严重困境。

同时,苏联还运用人海战术,消耗敌军兵力。

这种持久战战略最终使得苏联成功地扭转了局势,并对纳粹德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攻击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采取了夺取太平洋岛屿的军事战略。

美国通过对关岛、塞班岛等岛屿的夺取,逐渐逼近日本本土。

这种战略使得美国获取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并在最后攻打日本本土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日本的袭击战略日本在二战初期采取了大胆的袭击战略,以尽快摧毁敌人海军为目标。

日本通过对珍珠港的袭击、马来亚半岛的占领等行动,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的袭击战略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被美国击败。

五、英国的防御战略英国在二战初期主要采取了防御战略,以保护自己的本土为首要任务。

英国通过在海上进行封锁,遏制德国的进攻,并在战争进程中逐渐恢复和加强其军事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逐渐转变战略,成为盟军进攻欧洲的重要力量。

六、总结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多种多样,各方根据自身情况和战争进展制定相应的战略。

德国的闪击战、苏联的持久战、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攻击、日本的袭击战略以及英国的防御战略都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研究其海军发展战略,必须确定其对手。

德国海军在战前是否意识到其主要敌人包括了英国?这个无疑是肯定的,尽管德国对与英国的决战是犹豫的,并对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感到忧郁。

但是德英之间的战争显然是很难避免的,因为英国绝对不会坐视德国击败法国,而德国欲称霸欧陆则必须打败法国。

法国可以从地面进行攻击[也有可观的海上力量],而对于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无论当时德国海军抱有何种观点,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料到其对英国作战任务的艰巨性。

德国海军的建设显然必须针对英国。

但是德国海军至少在很早的时候是不能了解到必然会对英国开战。

当然这并不成其为理由。

因为英国封锁着德国进入大西洋的通道。

是对德国海军的命运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国家。

德国海军虽然能或多或少的考虑到对英国作战的任务。

其海军建设也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但是分配给海军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这由于德国在一战后受到很大的限制,陆军需要扩大,空军则是从空白上重建,这样就使德国海军只能保持一个较小的规模以节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陆空军的需要。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德国海军采用何种战略最为有效?涉及到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建设,准备,战术等多个方面。

我认为基本只有二种建设方案:1,以潜艇舰队为主2,以水面舰队为主因为显然德国无法同时全面发展,那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周期,是并不符合德国既定规划的。

确定两种方案的建设,必须分析其用途和应用。

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种以潜艇舰队为主的战略。

很多人认为潜艇战是德国海军唯一的出路,我们看到战前每年历次交付的潜艇的数量:1935年:14艘1936年:21艘1937年:1艘1938年:9艘1939年:18艘1940年:50艘1941年:199艘1942年:237艘1943年:284艘1944年:229艘1945年:91艘德国潜艇战时损失数量为:1939年:9艘1940年:24艘1941年:35艘1942年:86艘1943年:242艘1944年:252艘1945年:120艘实际能作战的数量比上面的更少,即使按邓尼茨的说法,这些数量仅仅只能刺一下英国,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英国舰船每月被击沉的吨位量,才能迫使英国求和。

必须注意到的是潜艇战的目的是迫使敌人求和,潜艇不能征服敌人,它始终是一种间接手段,不是直接手段。

德国潜艇在同敌方舰船的作战中取得了下述得到盟国方面证实的战果(包括水雷击沉的):型号击沉受伤舰队航空母舰 3 --护航航空母舰 3 2战列舰 2 3轻型巡洋舰 5 6布雷巡洋舰 1 1驱逐舰34 11护航驱逐舰18 13护卫舰 2 4小型护卫舰26 3小型护航舰13 4远洋探雷舰10 --潜艇9 --海岸猎潜艇 3 --炮艇 1 --快艇,扫雷艇 3 1登陆舰艇13 --仓库船 2 --海上飞机供应舰 1 --总计149 48另外,德国潜艇共击沉2882艘商船,计14408422总吨位;击伤264艘商船,计1989703总吨位。

潜艇既不能大量的消灭敌人的军队,也不能占领敌人的国土,只能对抵抗意志进行打击[对商船的攻击是破坏对方的物质供应,其目的是摧毁抵抗意志。

]。

虽然摧毁抵抗意志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潜艇战对一个依赖海洋补给的国家确实是严重的威胁。

但是缺乏补给能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必须是缺乏能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仅仅丧失作战能力是不够的。

只要敌人还能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时,是不会求和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也存在时间上的问题,潜艇战不可能迅速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即无法速战。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英国到了最后不能支持下去的情况的时候,美国一定会加大支持,事实上一开始美国就已经在进行支持中。

美国是不会看着英国慢慢被困死的,而且敌人的海军至少也能保障基本物资运送到本土,不可能被潜艇完全切断物资补给。

“如果敌人如我所预料的那样采取了护航编队,那么我方在前线至少需要300艘潜艇,才能实施卓有成效的经济战。

这300艘潜艇中,100艘应在船厂检修和让艇员休息,100艘往返于战区的途中,另外100艘在战区作战。

我坚信,这样多的潜艇一定能取得经济战的胜利。

”“战前邓尼茨已经估计到,假如我们采用全球性护航编队的话,德国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将需要300艘潜艇。

他至少对护航编队的作用没有估计错。

”英国很显然不可能不采用护航编队,按照邓尼茨的说法那样也需要300艘潜艇,德国面临着陆地上的主要敌人,所以陆空军必然不能削弱,事实上德国陆空军的力量还发展的不够,不能分配海军更多的力量的。

仅仅靠海军自己被分配的资源也难以拥有足够数量的潜艇。

而且如果缺乏水面舰队,就不能拿下挪威,那对德国的整体战略将是更加的不利。

所以,德国首先的资源不够建立庞大的潜艇部队。

如果按照邓尼茨的想法,德国以潜艇为最优先的方案,以牺牲陆空军的发展来建设潜艇部队无疑是舍本求末的。

那德国更无希望去赢得战争。

其次,即使有接近该数量的潜艇,是否可以使英国丧失抵抗意志也令人怀疑。

在美国参加战争前迫使英国投降的可能性也是不高的,因为时间太短,潜艇战难以发挥持久消耗吨位的决定性意义。

即使英国的新增加的吨位少于被击沉的吨位,即使英国的总吨位在不断下降,要达到迫使英国求和的目的也是太遥远的事情。

所以,英国也不可能因为短期的潜艇战就饿死,困死。

即便被严重的削弱了战斗力。

但是德国依然没能力登陆,就一定需要长时间的潜艇战来达到上面的目的,但是从实际上看来德国能利用的时间很显然是不足够的。

“如果我们至迟在战争爆发初期加速建造潜艇,使我们能够不失时机地以较大数量的潜艇投入战斗,如果我们在作战方面把一切措施都完全服从于意义超过一切的潜艇吨位战,那末,这场海战,这场以攻击英国生命线为目标的大西洋战役将会出现另一个局面。

”大西洋战役确实有可能出现辉煌的战果和胜利,但是否可以在美国投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工业实力前解决掉英国这个敌人无疑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在深海中,即使英国保持最低的航运效率,但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力量至少在面对德国潜艇时不会全军覆没,也不会被完全切断海上运输线。

总而言之,德国海军即使重视进行潜艇战也不会有胜利的可能。

如果德国不打算消灭英国,而以潜艇战来牵制英国却是合理的,从历史上看来,德国走的正是带有这样性质的模拟两可的战略。

却依然是失败的战略,是两线作战的败因的起点。

我们再分析第二种以水面舰队为主战略。

潜艇战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战果和损效比率。

但是不能速决,因而在战略上失去了重要意义。

因为德国面临着随时可能陷入的两线作战,所以必须速决。

如果德国以水面舰队为主,只要建立合理精巧的水面舰队,似乎比第一种更加实际。

毫无疑问,雷德尔比邓尼茨更具备战略眼光。

所以他认为必须是水面舰队才是决胜的力量。

只是最后德国海军失去胜利的前景,只能靠潜艇战来取得心理上效果,到那时候已经是无可奈何了。

但是德国水面舰队结构上并不是很合理。

参考Z计划。

预计到1948年将建成下列舰艇:1. 50000吨级的战列舰,6艘(不含“俾斯麦”号和“蒂尔皮茨”号);2. 20000吨级的装甲舰,8艘(后改为12艘);3. 20000吨级的航空母舰,4艘;4. 大量的轻型巡洋舰;5. 潜艇,233艘。

1939年1月XTL批准了上述计划,并要求在6年内完成。

这个表明海军是希望建立一支旨在与英国海军决战的力量,其目的是消灭英国海军,上面的引用仅仅是用来说明这样的思想的。

德国海军是否能预料到战争的紧迫性,但是之前的建设无疑也是缺乏远见的。

短期内德国海军不可能消灭英国海军,也不可能重创英国海军,因此与英国海军决战的想法无疑是不实际的。

德国主要建设主力战舰,希望进行海上决战。

但是当时的航空兵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德国海军和空军因为航空兵的所有权问题而导致没有一艘航母,这是第一个错误,海军既然不能拥有海军航空兵的所有权,也可以退求其次,让所有权给空军,从而获得机动海上航空力量。

即使德国不建造航空母舰,对战争影响也不大,因为德国海军不可能超过英国海军的实力从而在海上一决胜负。

结果到战争开始时,德国海军数量太少,仅仅能用于打击英国的航线,而这个问题也反映在威塞演习时表现出来的危机中。

既然德国海军薄弱,那首先必须建立一支有战斗能力的舰队,大型军舰时间要的多,也难以形成规模。

这是第二个错误。

如果以中轻型军舰为主,对深海作战必须要的强大装备应做长远打算,中轻型军舰比较灵活,在近海有空军配合并能运送登陆部队,这样可以快速向挪威投送兵力,当然也可以用来登陆英国。

尽管当时对是否能迅速战胜法国并没把握,但是必须考虑到只有登陆英国才是唯一符合德国实际情况的。

即使看起来非常冒险,但是却是唯一可以赌博的机会。

德国的选择在于,如果迅速战胜了法国,德国就有可能面临迅速登陆英国的需要,如果不能迅速战胜法国,实际德国已经失去了战争的胜利。

那样在战胜法国后德国有了一支非常适用于登陆作战的近海海军,便有可能在40年7月那个最好的机会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

只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德国海军这样的选择便有了意义,因为总比毫无希望的其他方式更有让人尝试的理由。

当然能有预见性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仔细考虑以下二点,就可以明朗该思路:1,德国靠潜艇难以完成迅速战胜英国的任务。

而持久的战争对德国是不利的。

2,以海上决战来消灭英国海军的主力又需要一个漫长的准备时期。

超越的可能性也很小。

于是只剩下了登陆英国本土这唯一出路,无论战局的发展的形势如何,只要把英法推到了敌人的位置,就不能不有这样的考虑。

而快速运送部队登陆并配合空降兵和其他兵种的联合行动显然是值得一试的。

也只有这样直接的方式才是德国海军能够生存的选择,只有暂时考虑放弃深海地区,仅仅局限于近海来配合其他兵种发挥出海军薄弱但是有较高效率的能力才可以在面对一个强大的海上国家所能体现其明智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距离很近。

成为了以上选择的唯一的最重要的条件。

战争是错综复杂的,不能一一细述,就总体上的战略而言,德国在海洋上采用的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同时也存在着更好的选择,仅此而已。

同时缺乏对英国决战的心理准备,也是造成德国海军不能形成如上战略判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德国的力量不足,对基础薄弱的海军无力过多发展,也使德国海军对面临的作战任务不堪负重。

很显然从一开始就能看清对英国进行登陆是唯一平定西线的办法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比我们事后研究要复杂的多。

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德国海陆空三军没有一个高效协调的整体的指挥机制。

这个问题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一直是德国在战略失误上的许多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德国海军对战争的准备是基于中轻型的近海舰队无论如何都是恰到好处的。

对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德国短期战争的目的而言则是唯一适宜的选择。

从体现大陆国家从属地位的军事力量和对陆空的配合作用上来说也是存在更大的效用的。

也不存在任何对战争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