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爱国忧民类复习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指导类型六古诗词第30课时分类讲练一爱国忧民类、羁旅思乡类、咏物抒怀类

第30课时古诗词阅读之分类讲练一(爱国忧民类、羁旅思乡类、咏物抒怀类)一、爱国忧民【内容精讲】题材特征爱国类:忧虑国家命运,抒发报国之志,渴望为国奉献。
忧民类:关心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常见标志常见意象:山河、风雨、烽火、泪、弓情感主题①忧国忧民,心系国运。
②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
③表达为国杀敌效力的愿望。
④效忠君主,渴望建功立业。
⑤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常用手法①比喻、拟人、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③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抒情方式的运用链接课内篇目爱国: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龚自珍《己亥杂诗》、杜牧《泊秦淮》、杜甫《春望》、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夏完淳《别云间》。
忧民:曹植《梁甫行》、《诗经·式微》、杜甫《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拓展训练】立春日感怀[明]于谦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①又逢春。
关河②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__________________ 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
【注释】①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②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③簇五辛:簇,攒聚的意思。
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
《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1.下列诗歌与本诗在情感主旨上最相似的一项是(A)A.《渔家傲·秋思》范仲淹B.《满江红》秋瑾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D.《春望》杜甫2.请联系上下文补写文中横线处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答:两行清泪。
因为思念亲人,作者当然会留下泪水,而且因为思念程度很深,内心很孤寂所以是“清泪”,加之要和前一句的“一寸”对应,所以是“两行”。
爱国忧民古诗词

爱国忧民古诗词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歌》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

参考答案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意近即可)
第二类 边塞军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
答案边塞诗 高适(岑参)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导学号 94264074〛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 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参考答案可怜白发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 (一腔悲愤)之情。〚导学号 94264072〛
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解析版)

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4.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三、(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十首表达爱国忧民情怀的古诗词

十首表达爱国忧民情怀的古诗词1.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示儿》作者: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 《夏日绝句》作者: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 《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作者: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

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9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

课时49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知识清单(七)古诗情感一、古诗常见情感六大类型1.忧国忧民类2.建功立业类3.思乡怀人类4.生活杂感类5.送别漂泊类6.儿女情长类二、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1.词语定情(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49“活动一”)2.借景察情(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49“活动一”)3.咏物传情咏物传情即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解答此类情感题目,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一关乎物后志。
4.缘事析情古人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因离家而思乡,因离别而伤怀,等等。
像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等,都是一种即事感怀。
5.典故挖情(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49“活动一”)6.时空显情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那么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
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很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
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
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离别时自然是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
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
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
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7.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尤其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诗作者,要从诗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和动机出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或观点态度;二是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作共性梳理,从中把握他们抒发感情的缘由和内涵。
(中招备考)殷殷之情系华夏,寸寸丹心许家国——新课标大单元古诗词曲爱国忧民类整合复习

(中招备考)殷殷之情系华夏,寸寸丹心许家国——新课标大单元古诗词曲爱国忧民类整合复习【写在前面】中国人的爱国忧民之情,古已有之。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令我们动容的爱国忧民志士。
他们有的虽然辞官,但仍甘愿为国家效力;有的身处战乱,自己备受艰辛,但仍忧国事心系天下苍生;有的同情人民,深入封建宫市,控诉统治阶级罪行;有的至死也忠贞爱国,舍生取义。
他们在中国历史星空中熠熠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进。
一、篇目搜索1.《己亥杂诗》(龚自珍)【七下第五单元】2.《春望》(杜甫)【八上第六单元】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第六单元】4.《卖炭翁》(白居易)【八下第六单元】5.《过零丁洋》(文天祥)【九下第六单元】二、知人论世1.《己亥杂诗》龚自珍①作者经历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②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
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2.《春望》杜甫①作者经历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忧民古诗词分类复习(11首)
1.《过零丁洋》
①诗歌首联回忆了和诗人一生中两件重要的事情。
②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杀身成仁民族气节。
2.《春望》
①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运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极强烈的感染了读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的战火(历史事件),“家书抵万金”从侧面表现了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描写。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的思想感情。
3.《己亥杂诗》
①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别的,又有回归的,还有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4、《雁门太守行》
①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甲光向日金鳞开”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齐整和士气旺盛,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②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五六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了写法,表达了思想感情。
5、《泊秦淮》
①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
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渔家傲秋思》
①上阕侧重于,一个“异”统领整阕,表现了塞外什么特点?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
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②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了用典写法,“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表现了词人思乡和报国的矛盾心理。
③“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运用了修辞,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互文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7.《破阵子》
①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②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③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④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赏析)
“秋”字用的极秒,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⑤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写将士们奏乐吃肉,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8.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密州出猎渴望报效国家
②概括全词的三个典故,并说说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孙郎射虎”------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b.“冯唐持节”------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c.“射天狼”-----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这是一首诗,概括各节的内容
②说说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解。
作者直抒感慨,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不为自己着想,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
10.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①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聚”、“怒”两字形象生动,将华山和黄河拟人化,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
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
②谈谈对“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理解。
这是这首曲子的主旨句,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
11.《观刈麦》
①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农民劳作艰辛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拿自己和农民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