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化学中考知识点

初三物理化学中考知识点
初三物理化学中考知识点

园丁教育培训中心初三物理化学知识手册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园丁教育王老师制作

化学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单质:金刚石、石墨、炭黑: C 汞、水银:Hg 硫、硫磺:S

2、氧化物: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钙、生石灰:CaO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份:Fe2O3

3、酸:盐酸:HCI的水溶液碳酸(汽水):H2CO3

4、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氨水、一水合氨:NH3H2O (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5、盐:碳酸钠、苏打、纯碱(不是碱,是盐):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32CO3 1OH2O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I

亚硝酸钠、工业用盐:NaNO2 (有毒)

硫酸铜晶体、胆矶、蓝矶:CuSO4 5H2O

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份:K2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6、有机物:甲烷、CNG、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

乙醇、酒精:C2H5OH

葡萄糖:C6H12O6

甲醇:CH3OH 有毒、致失明、死亡

乙酸、醋酸(16.6 'C冰醋酸)CH3COOH (具有酸的通性)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IO

3、KCI、Na2CO3、NaCI、无水

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 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Fe(OH)3为红褐色

4、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胆矶)、氢氧化铜

▲硫:淡黄色▲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

5、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6、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J: CaC03、BaCO3 (溶于酸);AgCI、BaS04(也不溶于稀HNO3)等

②碱:蓝色J: C U(0H)2 ;红褐色J: Fe(0H)3 ;白色J:其余碱。

7、(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I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02、H2、N2、CO2、CH4、CO (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三、物质的某些性质和用途(用于判断物质)

1、单质:①N2:空气中含量最多、焊接金属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和食品包装袋、液氮作医疗冷冻麻醉剂

② 6 :供给呼吸(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食物腐败、金属生锈

③H2 :最轻的气体、清洁能源、冶炼金属

④碳:金刚石:划玻璃;石墨:电极、润滑剂;活性炭(吸附性):除异味、除色素、防毒面具

⑤P: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发令枪、烟幕弹

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燃烧条件

⑥S:制火药、火柴、鞭炮⑦Mg :作照明弹

2、氧化物:①H20:生命必须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溶剂,遇到硫酸铜变蓝

②CO:煤气的主要成份、作燃料、冶炼金属、有毒

③C02:引起温室效应。气体: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舞台烟幕

④S02:引起酸雨,硫磺燃烧或放鞭炮、点燃火柴时产生的气体

⑤N02: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⑥P205:白磷或红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能吸水,可作干燥剂

⑦Ca0: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3、酸:①碳酸:制碳酸饮料(汽水、雪碧等)

②盐酸:金属除锈、除水垢、胃液中助消化、

③硫酸:金属除锈、蓄电池中的填充液

4、碱:①氨水(NH3 H20):作氮肥

②NaOH :吸水,固体可作干燥剂、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用于制肥皂、石油炼制、造纸

③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鸡蛋保鲜,澄清溶液用于检验CO2

④Mg(OH)2、AI(OH)3:中和胃酸过多

5、盐:① NaCI :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维持人体酸碱性平衡、

融雪剂

②CaCO3:建筑材料、工业生产石灰、补钙剂、实验室制CO2、除CaCl2中的盐酸

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用于造纸和纺织业、泡沫灭火器的填充物

NaHCO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干粉灭火器的填充物、

皮肤上沾了浓硫酸,用大量水冲洗后涂3%~5% NaHCO 3的溶液

③CuSO4 :用于湿法炼铜、农业杀菌剂、波尔多液、泳池消毒、检验水,溶于水显蓝色

明矶:净水剂,吸附水中不溶于水的悬浮物

④氮肥:NH4CI、NH4NO3、NH4HCO3、(NH4)2SO4,使叶浓绿

钾肥:KCI、K2SO4、K2CO3 (草木灰),使茎粗壮

磷肥: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磷矿粉,使根发达

复合肥:KNO3、NH4H2PO4

6、有机物:①CH4:沼气、天然气、可燃冰,气体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产生温室效应

②C2H5OH :酒精、有特殊香味、可再生能源、作饮料、医疗消毒杀菌、实验室

用得最多的燃料

③CH3COOH :调味、厨房中可用其区别食盐和纯碱、除水垢、制无壳鸡蛋

④甲醛:水溶液浸制动、植物标本,浸泡水产品防腐,但有毒

⑤CO(NH 2)2:作氮肥

7、有毒的物质:

气体:CO、SO2、NO2、甲醛;

液体:甲醇(CH3OH),致失明、死亡

固体:NaNO2、黄曲霉素、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粘稠状的波尔多液)

四、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0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 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0H)3是红褐色沉淀,C U(0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T酸)

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

(碱性氧化物+水T碱)

▲注意:沉淀物中AgCI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女口:CuO、FeQ3、Mg(OH)2、CaCO3、BaCO3、Ag2 CO3 等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金属元素是钙。

3、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金属元素是钠。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5、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6、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O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氢气、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10、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11、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

1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

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家

1、提岀原子、分子学说的是(英)道尔顿、阿佛加德罗

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门捷列夫(俄)

3、最早发现电子的汤姆生(英)

4、最早发现氧气的是舍勒(法)

5、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拉瓦锡(法)

6、最早提示水的组成元素的是普利斯特里(英)、卡文迪许

7、测定相对原子质量作岀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8、发明侯氏制碱(纯碱Na2CO3)法的是侯德榜(中)

七、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出大最热的物质:生石灰(CaO)、固体NaOH、浓硫酸

2、溶于水吸收大最热的物质:硝酸铵(NH4NO3)

3、放热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CaO与水反应

4、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冶炼金属)、高温下C分别与C02、水

蒸气反应

八、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几种决定关系:

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化学性质、主要化合价、形成离子时所带电荷数

4、金属活动性决定金属与酸、金属与可溶盐能否反应

九、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平:先调零、再称量

2、加热:先擦干外壁、再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固体与液体混合:先加入固体,再加入液体

4、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5、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6、固固加热制02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7、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里加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待冷却后再装瓶

8、固气反应炼铜、炼铁: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再点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再停止通气

9、检验混合气体:检验CO要先除C02;检验H2要先除H20;验水在前,除水在后

f、CO CO、HO混合气检验:先验HO~验CO—除净CO-除净通过灼热Cu?验H2O T验CO—尾气处理

10、燃烧法测有机物组成:先算CO2中碳元素、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再判断是否含氧元素

11、活泼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先置换更不活泼的金属(先远后近)

12、检验CO32—、SO42—: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Ba(NO3)2溶液检验SO42—

13、检验CO32—、Cl—: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AgNO3溶液检验Cl—

14、检验SO42—Cl — :先加足量Ba(NO3)2溶液检验SO42—,过滤取滤液,再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15、检验CO32—、SO42—Cl—: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足量Ba(NO3)2溶液检验并除

尽SO42—,过滤取滤液,再加AgNO3溶液检验Cl—

16、检验OH—、CO32—:先加足量C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CO32—,过滤取滤液,再加酚酞试液液检验OH-

十、关于洗气瓶:

1、检验并吸收少量CO2:瓶内盛石灰水,气体从a进

除去并吸收大量CO2 :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进

2、除去HCI :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检验HCI :瓶内盛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3、除去水蒸汽:瓶内盛浓硫酸,气体从a进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a进

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b进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瓶内盛满水,气体从b进,a处接导管通入量筒中

5、输氧:瓶内装水,氧瓶接a(观察气泡速度、控制输氧速度)

6、贮气瓶:瓶内盛满气体,要把气体导岀,应从a进水

注:气体检验及除杂和干燥:先检验再除杂后干燥

I、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 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

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 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2、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

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 )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

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

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3、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煤与

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如将煤做成蜂窝煤或加工成煤粉)。

4、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

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5、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6、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二)关于食品

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岀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

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

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0

2、N0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

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 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

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

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

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

4、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5、温室效应: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使地球温度升高。不利影响是:全球气候变热,

土地沙漠化,两极冰川熔化。

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风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能源,多栽树,随手关灯)

6、臭氧空洞:由氟氯代烃(氟利昂)引起的。

十二、重要知识提示

1、碱+盐、盐+盐反应的反应物应溶于水,生成物中一般要有沉淀

2、检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SO42—Cl —的顺序为:取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有气泡说明有碳酸根、过量目的是除尽碳酸根离子),然后再加入过量硝酸(如有沉淀说明有硫酸根。过量为除尽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银(如出现沉淀说明的氯离子)

3、气体吸收:

NaOF固体:吸水和酸性气体(如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

NaOH溶液:吸酸性气体:CO2、SO2、HCl等

浓硫酸:水和碱性气体:NH3

4、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混有氯化氢

5、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C02与水反应生成了

H2CO3,也可能是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溶于水生成了盐酸。

6、相对分子最小的氧化物,同时既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又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是水

7、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或硫酸)中,

(1)若酸完全反应,则产生氢气一样多

(2)若金属完全反应。则铝产生氢气最多(氢气质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3)反应速度最快的是镁,最慢的是铁(可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

(4)若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最多的是锌(金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

8、化学肥料: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由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⑴偏二甲肼是一种有机物

⑵偏二甲肼由碳、氢、氮元素组成

⑶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十二个原子组成

⑷在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1:4:1

⑸在偏二甲肼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2:7

10、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2H 2O=2H 2T +。2匸(在=上方加上条件通电)

⑴质的含义: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⑵量的含义: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⑶微观含义:2分子水生成了2分子的氢气和1分子的氧气

1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钠原子与钠离子不同是因为外层电子数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酸与碱不同是因为所含的离子不同

生铁和钢的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浓硫酸和稀硫酸不同是因为质量分数不同

12、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测其导电性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打开汽

水瓶冒泡,用塑料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塑料瓶变瘪。

13、把金属放入盐酸中,开始反应较慢(表面生锈)。最后也越来越慢,是因为盐酸的质量

分数变小

14、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冷却后将反应后物质溶于水,

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15、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十三、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3、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0、C、H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金属元素元素符号(如Hg)有三种含义:这种元素、1个这种原子、这种物质

7、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即原子三不变)

8、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

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三种黑色氧化物: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10、铁的氧化物有三种:(1)氧化亚铁FeO、(2)氧化铁Fe2O3、(3)四氧化三铁FeQ4。

11、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赤铁矿住要成分为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03)。

12、与铜有关的三种蓝色: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铜沉淀

13、铜生锈的三个因素:氧气、水、二氧化碳(O2、H2O、CO2)

14、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5、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热效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6、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7、三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

18、三种淡蓝色:⑴液氧、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⑶H2、CO、CH4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

19、燃烧三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0、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21、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2、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3、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类物质:易燃气体(H2、CO、CH4)、易燃液体(汽油、酒精)、易燃

固体(煤粉、面粉、硫磺粉)

24、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5、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6、营养素中的三种供能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

27、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8、石油分馏(物理变化)产品中的三种常用油:汽油、煤油、柴油

29、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0、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1、三大空气污染污染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32、三大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O、S02、NO2)

3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4、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是混合物。

35、洗涤油脂三原理:洗涤剂乳化、汽油溶解、碱性溶液和油脂反应

36、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有三种情况:升高(NaOH、浓硫酸)、降低(硝酸铵)、不变(NaCl)

37、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石灰水除外)、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8、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有三类:陡升型(大部分)、缓升型(少数)、下降型(个别)

3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火焰最明亮

40、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1、取用药品“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凑到容器口闻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42、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43、过滤操作三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

三层处、盛溶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上引流)

4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三个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

4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45、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6、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的三个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十四、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新微粒)生成,不一定有明显的现象。

3、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4、原子核中一定含质子,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5、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但构成分子的原子比该分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7、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稳定,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

子。

8、稳定结构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He是2)

9、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为1)

10、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

溶液。

(4)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如石灰水)。

12、书写化学式时,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一定为零,但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

13、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

价)

14、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解

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

价的变化)

15、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的离子(如H+、NH4+);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铵盐)。

17、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

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

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

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18、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NH4CI溶液显酸性。

19、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

性,而NaHS04属于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0、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

液都显碱性,而是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 —的溶液)

21、酸一定能解离出H+,能解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碱一定能解离出0H —,能解离出0H - 的不一定是碱。

22、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23、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4、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2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

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6、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物理部分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

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r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

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P =变形V = 4^- m = P V

3、单位:国际单位制:王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

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 x 103kg/m3,读作1.0 x

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X 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m p

= V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P 不变, m 与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p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 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5、 图象:左图所示:p 甲 > 卩乙

6、 测体积一一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cm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m

原理 P =二

V

质量工具天平 厂沉入水中:

厂状

<不<

则 一

体积 <

谬在水面:

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V 2,物

形状规则

i 工具:刻度尺 体体积

V=V :_V i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p =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l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

工具(量筒、水、细线) :

:

I

I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读出体积V 1 ; 2、用细线系好物体,

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p =(m1-m2) /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p V算出它的质

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 p算出它的体

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I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 _s_变形t = -S- ,s = v 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 秒中运动1.1m

n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岀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

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贝U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X 108m/s

山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

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岀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卩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 卩m 1m=106 卩m

1m=109nm 1 卩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

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岀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岀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岀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

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

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

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

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

“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岀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