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文化

合集下载

亚运会武术散打2018

亚运会武术散打2018

亚运会武术散打2018亚运会武术散打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比赛项目,每届亚运会都会吸引众多武术爱好者和运动员参与其中。

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武术,散打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和技艺。

散打,又称散手,是一种无限制规则的搏击运动,其特点是以实用性为主,不同于其他传统武术形式,散打更加强调技击和实战能力。

散打将实际应用中的拳击、踢腿、摔跤和地面格斗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比赛形式。

亚运会武术散打赛事通常分为各个级别的比赛,包括男子散打、女子散打以及团体赛等。

每个选手在比赛中要通过击打对手的头部、躯干及下肢等部位来得分。

比赛时,选手们需要戴上头盔、护胸器、腿甲等保护装备,以确保比赛的安全性。

在比赛中,选手们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来击败对手,例如:直拳、勾拳、肘击、膝击、踢腿、摔跤等,同时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的身手。

选手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将会在比赛中得到全面的检验。

亚运会武术散打比赛不仅展示了选手们的实战能力,也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文化魅力。

参赛选手们通常都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磨砺,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高水平,还在心理素质和自律方面具备了良好的素质。

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对胜利的追求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身的梦想。

亚运会武术散打项目的精彩比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也提高了全世界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这个平台,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欣赏到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人民的坚韧精神。

在未来的亚运会武术散打比赛中,希望能有更多的选手脱颖而出,展示出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技巧。

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强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交流,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国武术的智慧和精神。

亚运会武术散打将继续成为武术项目中的瑰宝,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精彩和震撼。

散打的文化特征及其技击属性

散打的文化特征及其技击属性
关键 词 : 武术 ; 散打 文 化 ; 育 概念 体
中图分类号 : 5. G8 2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5 0 2 1 ) 20 8 —3 1 0 — 2 X( 0 2 0 — 0 80
S u y o n e to a da Cu t r t d n Co c p fS n lu e
问题 的角 度 和方 法也 可 以不 同 .但 他 们立 论 时都 必 须 首 先 有一 个 明确 的概 念 .否则 他们 的论述 就 难 免 自相 矛盾 , 出现混 乱 。 “ 概念 明 确 。 正 确思 维 的首 要 条 件 。 是 没 有 明确 的概 念 . 不会 有 恰 当 的判 断 . 不 会 有合 乎 就 就
对 于武 术散 打 文化 的 内涵 . 我们 应 该 如何 “ 自知 ” 、
如何 定 位 呢? 我们 认 为 , 打 文化 的内涵 应理 解 为两 个 散
方面。

方 面 . 散 打文化 内涵 的 内容 而 言 . 追求 的散 就 所
XU o g k i H n — u
( a d e c ig& Re e rhOfc W u a n t o E.W u a 3 0 9, hn ) S n aT a hn sac f e, h nI s. f i P. , h n4 0 7 C ia A b t a t:S n a i he c rir o a d u tr sr c a d s t a re fS n a c l e,wh c s a ne r td s se e r cn h i s p rt h u i h i n it g ae y t m mb a ig t e Chne e s ii,t e tc n q e , t e tc is t e b d b id n u ci n a d t e rc e to a u cin b s d o h r dto a i e e e h i u s h a tc , h o y u l i g f n t n h e r ai n lf n t a e n te ta i n lCh n s o o i

健身运动中散打的介绍

健身运动中散打的介绍

健身运动中散打的介绍(一)散打的发展1. 散打含义散打是一种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运动中两人需要按照运动规则通过打、踢、摔等技术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活动。

它是我国武术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散打发展历史散打前身被称为散手,是我国武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是从远古时代发展而来的,是在长期生存中和野兽搏斗中演练出来的,最初只是一种生存模式。

现在的散打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总结归纳后形成的,它把中国武术中各种门派的腿法、拳术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在形成过哦成中出现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弧线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运动形式。

拳法中主要以抄、冲、鞭、掼为主;腿法中主要以扫、勾、摆、踹、蹬为主;摔法要把握“无把”和“快摔”的特点,主要注重“抡圈”和“破坏重心”的特点。

同时,也要注重防守,防守主要注重“接触防守”和“远离防守”两种。

散打比赛主要采用传统的打擂比赛,一方倒下或者被打下擂台为胜。

在竞赛方式中采用三局两胜制。

1979年中国武术兴起,散打作为实验比赛在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进行训练,当时的擂台只有80厘米高,8平方米左右。

散手比赛中允许打、摔、踢等各种技术,不允许攻击喉咙,裆等要害部位,不允许使用擒拿手,也根据体重进行级别比赛。

1982年《散打比赛规则》制定,从此,散打开始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比赛。

1989年,散打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立“个人锦标赛”和“团体锦标赛”。

1993年,散打被正式列入第七届全运会比赛。

2000年,中国武术散打争霸赛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是我国散打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散打比赛更加专业化,散打选手也层出不穷,那年的散打王是柳海龙。

2001年,中国散打已经发展到了国外,各国参赛选手纷纷来到中国参加散打比赛。

当年有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

随着人数的增加,比赛实施了单循环淘汰赛。

2012年,在陕西西安成立了国家散打对,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成立的国家队。

(二)散打特点散打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由散打自身的特点所决定达到。

散打

散打

武术散打概述武术散打,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斗争生活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它归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武术运动中最直接的技术表现形式。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及防守技术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它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运动,是一项既具浓郁的东方民族文化特性,又有西方竞技体育之共性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

第一节武术散打一、武术散打形成的历史渊源武术散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去。

据历史考证,早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由于当时生产资料的异常贫乏,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

在狩猎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拳打、脚踢、摔打、躲闪等徒手与野兽格斗的基本技能并栩用于器械格斗。

应该说,这就是散打的最初形式,然而这种击打的方法完全是一种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人们为了争夺生产资料而经常性地发生争斗,这就是部落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中的军事格斗技术就是武术散打的源头,自此,人们己经有意识的把这种搏杀的技能作为一种专门练习,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格斗已经基本脱离了生产技术,这就是最原始的、最早的散打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散打便伴随着阶级的对立、国家的产生而独立了出来。

这一时期,散打技术方法也不断得以发展完善。

人类的徒手搏击虽在原始时期已有萌芽,但形成具有一定技巧的拳击搏斗之术,当开端于商周时代。

《史记·律书》记载:“夏乐、殷封手博豹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史记·殷本纪》说,殷封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都是以他的能徒手与猛兽相搏而称赞其勇力。

然而,拳搏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徒手搏斗中。

商周时期,练习搏斗、角力已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

《丰L记》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脑,决射御”。

(完整版)散打理论教案PPT.ppt

(完整版)散打理论教案PPT.ppt

散打运动的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 武术散打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 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 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 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二)独特的对抗形式
(三)技术的综合多样性
(四)技术的简单实用性
Hale Waihona Puke 散打的作用图片选自图库
体育课堂常规
2. 上课时体育委员要向体育教师如实汇报出勤情况,并认 真记录考勤。 3. 体育与健康课无故缺勤,要严格执行《体育合格标准》 的规定酌情扣分。(注:出勤率低于70%,本学期成绩 最高分为59分。) 四、 文明行为、组织纪律: 1. 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时,师生互相问好,教师宣 布教学内容及任务时,师生都要采用立正姿势。 2. 因故迟到或早退的学生,需先喊“报告”,经教师允许方 可入列或离队。 3. 上课时学生要认真学习,积极刻苦锻炼,不嬉笑打闹,不 起哄叫好,不说脏话,不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事。
体育课堂常规
一、 集合: 1. 学生提前到上课场地,做好上课准备。 2. 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要迅速集合整队,要求做到快、 静、齐。 二、 穿着: 学生穿着要合乎安全与卫生,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能穿 大衣,戴口罩、围巾;不能穿皮鞋、凉鞋和携带有碍练习的 硬质物品。 三、 考勤: 1. 学生要按时上体育与健康课,参加体育活动.免体生必 须有医生证明,病(例)假学生要遵照体育教师的安排,参加 适当的活动或随组见习。
体育课堂常规
五、 分组活动及轮换: 1. 分组活动时,体育小组长整队带入教师指定的练习场地,严 格组织小组同学进行练习.同学要听从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指 挥,未经教师批准,学生不准离开练习场地。 2. 听到分组轮换的信号时,体育小组长应立即停止练习整队, 把队伍带至轮换场地。 六、 安全卫生: 1. 参加练习前,学生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2. 严格按照课上规定的练习内容、要求、保护与帮助方法进 行练习。 3. 练习时,严格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教师同意,不 准动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历史过程介绍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历史过程介绍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历史过程介绍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的由来与发展。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搏、擒拿等动作“手擒猛兽”。

(包括:鸡、鸭、牛、羊等)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斗的技术不断。

西汉时期的储具圆雕(格斗)就生动地层现了徒手搏的场景。

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特别是剑齿虎,十分凶猛。

在云南的沧源原始岩画上就有一人与野兽搏斗的描绘,画面上有两人双臂展开与兽搏斗,另有一人两手各持短棒似赴援者。

《毛记》说:“暴虎,空手以搏之。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除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徒手技能与大自然斗争。

有时人与人之间为了获取生产资料也要进行搏斗,而人与人的搏斗为武术徒手搏击的萌生奠定了基础。

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部落时,发生大规模战争之前,原始先民之间便为争夺头领地位和领地而迸行争斗了。

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由于物质利欲,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而使用武力就成为他们掠夺财富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

在这些战争中,除器械的拼杀之外,徒手搏击也不可避免。

掌握一定的搏击实战技能和经验就成为当时人们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

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武术徒手搏击的萌芽。

到了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武术徒手搏击,即“手搏”形成了,并成为当时奴隶主欣赏的一项活动。

据《殷本纪》记载:“帝纣……材力过人,手擒猛兽。

”可见这种“搏兽”已非生产技能,而是服务于奴隶主、贵族狩猎活动的搏斗技能。

《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贏股肱,决射御”表明当时已经有了用“执技论力”,“臝股肱”来决定胜的相搏之技。

《释名》称:“相搏将谓广搏以击之也。

然举手去要,终在扑也。

”《谷梁传》记载:周朝有两个高手叫秦廑文与梁纥(孔子之父)“以力相高”。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散打是一项源自中国的综合性格斗运动,也被称为中国散打、八极拳等。

它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喜爱。

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

战士们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将战斗技巧与拳法相结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在古代武术发展的历程中,散打逐渐形成独立的技击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竞技项目。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倡导散打的普及与发展,并成立了国家散打队。

散打队的成立为散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中国散打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1993年,散打首次亮相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UFC(综合格斗锦标赛),并成功获得了冠军。

这一成绩使得散打在国际格斗界赢得了声誉和认可。

随后,散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急剧增加。

中国散打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和交流活动。

每年举办的中国散打锦标赛、亚洲散打锦标赛以及世界散打锦标赛等赛事为散打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实力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中国散打选手也积极参加国际比赛,提高了中国散打在国际格斗舞台上的竞争力。

中国散打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散打强调技击技巧的实用性与效果,同时也注重训练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散打继承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注重强身健体、强化意志力和培养自信心。

总的来说,中国散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的武术精华和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它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武术散打文化缺失之思辨

武术散打文化缺失之思辨
散打 中血腥暴力的一 面 ,这样 的发展模式会使散 打运动越发偏 离“ 武术技击 ” 的发展轨道而迈人“ 西方格斗 ” 的发展轨道 。 另外 , 郭玉成教授在概括武术文化基本特征时 ,将其 归结 为共 同性 与
术改革到之后的竞技体育举 国体制 ,武术的竞技化走 向越发偏 离。 散打运动在一 味的追求奥运精神下强化了体育 的属性 , 但在
1 . 1 过 分 注重 体 育性 而 忽 略 了民 族 性 与传 统 性
体育化 的武术是 民 族传统体育之 中的一种运动形式 , 这 同样 说
明了武术 的 民族性 、 传 统性 、 体 育性是其基本属性 , 是要平等 对 待、 公平发展 的。但如今看来 , 武术散打商业化 的运作模式所 呈 现 出来 的弊病越发明显 ,该运动的发展由于过分 的追求 体育性 而忽视 了其“ 特色 ” —— 民族性与传统性— —的继 承。各 种散 打
作者简介 : 1 . 予 】 、 振 中( 1 9 8 9 ~ ) , 男, 在读硕 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 : 武术教 学理论与方法。
4 8
中国传统武术 的文化 内涵分为 以下三层 : 武技 、 武德 、 武道 。 也许 当下 的竞技武术散打并不需要像传统武术那样如此注 重其 文化 内涵 的培养 ,并不需要通过练 习散打来达到在精神方 面的 至高追求 。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逐渐弱化武术散打的人文精神。 否 则, 随着武术散 打的发展 方向越发 的“ 现代化” , 其文化发展 空间 就会越狭小 ,这注定会使散打在西方格斗运动 的大潮之 中被淹
儒雅 的和文化 , 强调 的是一种天人合 一 、 物我合一的整体 观。经 过几千年来的无断代传 承 ,中国先进的文化思想早已融入 到武 术之 中, 形成 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道德观念 : 武德。散打作为 单独 的武术 比赛项 目, 开展短短三十几年 的时 间, 跟国外格 斗项 目的传播效果相比起来并不 占太大 的优势 。 但是, 散打运动对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什么叫散打?
散打的作用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

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1979年散手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

在80厘米高,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比赛。

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武术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许使用擒拿,不许攻击喉、裆等要害部位;运动员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

在对敌斗争中这些界限就没有了,军警对敌斗争就专寻对手的要害部位击打。

使用的招法也比较凶狠,杀伤力较大。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

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

春秋战国时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视。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

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

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

妇女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妇女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妇女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

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至于强身健体,凡是参加散打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散打运动员的强健体魄是从散打训练中得到的。

腿法训练
弹腿和接腿
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益,拳谚道:“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

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

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

多年来为什么腿法深受广大习武者的偏爱呢?因为腿法有四大特点。

第一,腿居身体之下,每天担负着支撑身体的重大任务,再加对腿法作了专项训练,两腿十分有力量,同时大腿有人体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当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

日本武术界曾以科学方法测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边腿即横批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达500公斤。

第二,腿法进攻距离远,因为腿比臂长,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

第三,腿法进攻隐蔽性好,腿在人体之下,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故有进攻隐蔽性好之特点。

第四,腿法进攻变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
有踢、踹、扫、摆、丁等20多种,有各种连环腿、拳腿组合,低配高、虚配实、左配右等连连出击,势势相承,变化莫测。

一、准备部分(20分钟)
1.换好运动服、运动鞋,做好训练的准备工作。

2.跑步由慢到快10分钟左右。

徒手操,复习上节课内容。

3.压腿和踢腿。

二、基本部分(50分钟)
(一)弹腿
弹腿要突出“弹”字,大小腿重叠后脚向弹簧一样弹出,随之又顺原路收回,它的动作快而脆,小而灵活,能为别的击法进攻做开路先锋,也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此技法一般攻击对方裆部。

弹腿动作:左脚在前,实战步。

右腿抬起,大小腿重叠,以膝关节为轴,右脚快速向前上弹出收回,可做放髋(图3-1),也可做收髋练习(图3-2),力达脚背。

左弹腿略同右弹腿,惟有踢腿时左腿尽量向前提膝。

练习方法:(1)弹踢沙袋,数次为一组。

练习力度(图3-3)。

(2)弹踢草叶,飞虫等物练习速度和准确性。

(3)配合步法、防守练习弹腿。

(4)甲弹踢乙下盘,乙闭裆同时搂甲来脚或者格出来脚(图3-4)。

(5)乙用左弹腿攻击甲,甲用左脚封住来脚,乙趁甲收腿时用右弹腿攻击甲裆部,甲用勾手防之(图3-5、6),如上反复练习。

(二)接腿A
接腿是用手接住对方踢来的腿。

有单手和双手接腿,有左手和右手接腿,有接低腿也有接高腿等。

现仅介绍几种以飨读者。

其它接腿方法请详见录像带。

1.左手向左接腿动作:乙用右腿踢甲中上盘,甲左手经下向左上搂出,将来腿夹在肘弯处(图3-7)。

2.左手向右接腿的动作:乙用右腿踹甲,甲左手经下向右上搂出,将来脚夹在肘弯处(图3-8)。

练习方法:(1)单练先做左手向左或向右接腿练习各10次为一组(图3-9、10)。

(2)单人做向左右依次接腿练习。

(3)甲乙双方互换练习接腿,由慢到快。

学习重点:弹腿动作要有“弹性”,出收腿要快,弹腿时要大腿带动小腿。

接腿动作要小,弧线要圆滑,接住腿后要靠近身体,同时稍低头防对方击面。

三、结束部分
(一)身体素质练习
1.卧俯撑,5组×20次。

2.哑铃、杠铃练习5分钟。

3.两头起和背肌练习。

(二)放松活动
1.慢跑200米,做放松操。

2.按摩腿部肌肉
四、90分钟时间分配
热身10分钟
复习上节课5分钟
压腿、踢腿5分钟
弹腿25分钟
接腿25分钟
力量练习15分钟
放松活动5分钟
五、自我训练的要求及其它
1.准备活动要充分,复习上节课内容要选主要的练习,压腿可结合劈腿练习。

2.弹腿是比较简单易学的腿法,但是弹射力要掌握,以后为边腿,也就是侧弹腿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练习此腿可先做分解练习,如提膝后连续做弹腿练习,不做脚落地练习,待初步掌握后做完整的动作;完整动作先不要发力,待熟练后逐渐发力。

训练时善动脑,多看书和录像带,让弹腿动作正确定型。

接腿动作先单人练习比较好掌握,然后两人攻防练习,配合要协调,一方用边腿进攻,另一方接腿。

进攻者不做收腿,另一方就很容易接住,先由轻由慢逐渐加重加快练习,然后再配合跳步练习。

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动作掌握不准,实战中成功率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