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从我国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基本希望和要求,受教育者的发展以及健康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但目前学生的健康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忧。

一、学生健康情况现状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指标身高、体重、胸围都增加了,这说明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呈增多趋势,以及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

我校学生总人数877人,小学生370人,中学生507人,合格率97.24%,优秀率10.34%,良好率29.48%虽然近年来国家及本市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但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旧堪忧。

二、原因分析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分析,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此外,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原因。

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原因。

首先,是学校方面。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主课挤占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也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学校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并撤掉了相应的体育器械。

同时,我们也发现,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之间也存在问题,部分学校存在体育教学模式僵硬、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待提高。

如很多学校强迫孩子参加跑圈等枯燥的体育活动,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参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对体育失去兴趣;有些学校放弃了篮球、体操和武术等教学项目,体育课上只设置达标项目,走进了体育教学的误区,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出现。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测试现状
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指对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评估其体能指标,以确定其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的测量手段。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的热情也在不断攀升。

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测试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大多数小学体质健康测试重点集中在中国学生体质测试(CST)检测项目上,缺乏对各项体能测试项目的深入研究,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状况。

2.测试结果不准确:由于设备不够先进和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使得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

3.数据分析不足:小学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分析力度不足,缺乏专业人士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无法分析出测试结果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改进对策
1.加强中小学生体能测试内容的更新:应利用国内外最新的体能测试方法和内容,不断更新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使其内容能够更加科学准确。

2.提升设备水平:应加大对小学体质健康测试设备的引进与实施,使测试效果更加精确。

3.加强数据分析:应加强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工作,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测试结果。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当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小学生普遍缺乏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手机、电脑和电视上,缺乏足够的运动。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逐年增加,而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学生的体质下降。

随着学业的繁重和学校教育的竞争性,小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比如体能测试结果普遍不理想,抗病能力也在下降。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文化课负担重、课外培训班频繁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对策。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应加强体育教育,增加学生的体育课课时,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和种类丰富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体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在家庭层面上,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限制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鼓励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能。

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应该加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和孩子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青少年体育锻炼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给小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参与体育活动。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加强睡眠教育,提倡规律作息,同时也需要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保障他们的体质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希望未来的小学生们能够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

学生体质健康总结

学生体质健康总结

学生体质健康总结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学生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

体质健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总体情况1. 学生体质普遍较好:通过学校的定期体检和测试,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质状况良好,体脂肪含量和肌肉质量处于正常范围内。

2. 体质测试数据分析:从最近一次体质测试的数据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柔韧度等指标基本符合标准要求,但有少部分学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锻炼:尽管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质状况良好,但是少数学生存在缺乏锻炼的问题。

他们更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电子游戏,缺乏运动的机会。

2. 饮食不健康: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偏好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

3. 姿势不正确:由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者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学生们的姿势不正确,容易导致脊椎问题和眼睛疲劳。

三、改善措施1. 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该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和频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2. 提倡健康饮食:学校应加强食堂管理,提供多样化、均衡的餐饮选择,鼓励学生多吃蔬菜水果,合理控制油盐糖的摄入。

3. 提高健康意识: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健康知识的讲座和培训活动,教育学生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学校家长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改善措施。

四、总结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应该重视并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

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健康饮食、提高健康意识以及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我们相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希望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注重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此文为创作内容,不代表真实情况,仅供参考)。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肥胖、近视、体能下降等。

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1. 肥胖问题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生的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造成肥胖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量摄入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等都是导致小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2. 近视问题突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近视问题日趋严重。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良的用眼习惯以及缺乏户外活动都是导致近视问题的主要原因。

3. 体能下降现象普遍小学生的体能逐渐下降,这与学校课程的压缩、家庭作业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生活方式变化、运动项目减少、缺乏足够的锻炼等也是导致体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4. 生活方式不健康小学生的生活方式普遍不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饮食不均衡,缺乏户外活动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1. 加强体育活动学校应当安排合理的体育课程,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俱乐部、运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家长也应当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多参与户外活动。

2. 调整饮食结构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关注小学生的饮食问题,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还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

3. 理性使用电子产品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关注小学生的电子产品使用问题,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应当提倡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定时休息,适度眺望远处,防止近视问题的发生。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小学生体质健康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体质健康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只有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小学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注意力去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

良好的体质健康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难免会接触到各种病菌,良好的体质健康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良好的体质健康也是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育成长,为未来健康的生活打下基础。

保障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1.2 问题的引入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现代社会,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率逐年上升,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出现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的小学生普遍缺乏运动锻炼,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体质逐渐变差。

加之现代社会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更加堪忧。

如何有效改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对策,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 正文2.1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小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现代社会,小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加之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便捷,导致小学生缺乏运动,长时间坐姿不正,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小学生肥胖率增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导致肥胖率增高,影响身体健康。

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第一篇: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我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从中寻找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变化规律和特点,了解各个年龄段的训练状况,为改善小学生体质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处于发育期的学生给予正确的体育指导。

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一、学生健康情况现状近几年来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都增加了,这说明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呈增多趋势,以及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

这说明学生体质下降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问题了,它已经威胁到了全民族的发展。

虽然近年来国家及本市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但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旧堪忧。

本校小学生不是“豆芽菜”就是“小胖墩”,仅三成中小学生体重正常,而且年级越高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越差,突出表现在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难以“达标”。

二、原因分析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此外,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原因。

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原因。

首先,体育课上只设置达标项目,走进了体育教学的误区,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出现。

大部分学生缺乏增强体质的自觉性,没有每天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认真做课间操;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仍然呆在教室里。

有较多的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热衷于把有限的一点空闲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没有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像跳绳、丢沙包等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在消失。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生活,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健康的中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因此需要对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状况。

首先,分析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锻炼、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饮食不规律和不健康、课业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小学生肥胖、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的出现。

针对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状况:1.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

学校应该增加体育课的数量和时间,引入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锻炼。

另外,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活动,增加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合理限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内容。

同时,提倡学生在学习和娱乐之外,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打篮球、跳绳等,以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3.提供健康饮食和饮食教育。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且均衡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垃圾食品的供应。

同时,开设饮食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教授他们关于营养的知识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缓解课业压力。

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并提供课外辅导和兴趣班,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选择。

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减少过高的期望和压力。

5.提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减少课业负担和调整上学时间等措施,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

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睡眠问题,给予他们良好的睡眠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除了上述对策之外,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改善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积极推进相应的措施。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提供支持和资源,共同培养出健康、活力的新一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从我国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基本希望和要求,受教育者的发展以及健康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

但目前学生的健康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忧。

一、学生健康情况现状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指标身高、体重、胸围都增加了,这说明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呈增多趋势,以及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下降。

我校学生总人数877人,小学生370人,中学生507人,合格率97.24%,优秀率10.34%,良好率29.48%虽然近年来国家及本市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但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旧堪忧。

二、原因分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分析,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此外,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也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原因。

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方面原因。

首先,是学校方面。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主课挤占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锻炼。

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也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学校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并撤掉了相应的体育器械。

同时,我们也发现,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之间也存在问题,部分学校存在体育教学模式僵硬、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待提高。

如很多学校强迫孩子参加跑圈等枯燥的体育活动,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参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对体育失去兴趣;有些学校放弃了篮球、体操和武术等教学项目,体育课上只设置达标项目,走进了体育教学的误区,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出现。

其次,是学生方面。

大部分学生缺乏增强体质的自觉性,没有每天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认真做课间操;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仍然呆在教室里。

有较多的学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热衷于把有限的一点空闲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没有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像跳绳、丢沙包等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在消失。

再次,是家庭方面。

现在许多家长都过度地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

除了正常的课业外,往往还给孩子报名各种家教、补习班、特长班等,导致孩子们身体综合负荷指标下降。

最后,是社会方面原因。

如今社会上真正适合孩子们运动锻炼的场馆和设施很少。

许多学生所住的社区附近根本没有体育活动场所,仅有三成学校体育场馆在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

而各种名目繁多的夏令营中,真正能让孩子们接触和体验大自然、陶冶身心的户外活动也已经很少了,很多活动项目往往改头换面成了应试教育的培训班。

三、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要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精神,落实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倡导体育文化,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多做一些积极正面的典型实例宣传;教师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锻炼的辩证关系,树立锻炼好、身体好、学习好的科学理念;要通过家长会等活动形式,使家长们正确认识体育,鼓励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等。

2.学校要把新课程改革与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相结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门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改善学生体质现状的重要性,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各中小学要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课活动制度,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并排入课表,形成制度。

我区在落实《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实效性,使更多学校能
够参与进来;学校还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与再造,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在体育选修课系列模块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身体状况,根据个体差异与基础层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条件,增加项目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更新,给学生更大的选项范围,完善其选项内容。

为克服学生选择体育选修课仅凭兴趣,缺乏综合性考虑的弊端,建议学校体育课教学要安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内容。

针对近视眼高发的现象,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定期进行视力监测,督促学生形成正确书写姿势。

3.完善相关政策,为增强学生体质创造必要条件。

学校要落实现代化建设标准,完成学校体育设施设置工作,还要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路径或健身走廊等学生健身场所,并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保证学生有地方、有器械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加强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采取多项措施,比如在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中引入一些趣味性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

同时,还应在各居民区基本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将体育设施配置纳入其中,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体育场地资源,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本市各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青少年开放,真正发挥公共体育设施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动员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体育锻炼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解决,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

我们希望引起各界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共同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家长要从小帮助孩子树立健身意识,支持和培养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为使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逐渐系统的提高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课余锻炼加以指导。

要为学生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为学生推出多种“运动处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及兴趣,制定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方式。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选定的运动处方督促锻炼,切实做到了让家长了解、关注学生身体情况,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学生)多方位沟通的桥梁。

学校要抓好体育传统项目教学,完善校运动队的建设。

重视培养体育骨干,营造活跃的课余锻炼氛围,发挥“小体育明星”榜样带动效应,促进学校体育锻炼的深入开展,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