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初中语文语句赏析技巧与训练(上)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表达练习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表达练习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表达练习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语言表达练习1.进入初中以来,小军明显感觉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大,针对语文老师提出的阅读名著的要求,他迟迟不能完成,并扬言道:“那些书都过时了,读了也没用!”你作为语文课代表,针对他的困惑,请写一段劝说他的文字,100字左右。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

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

进入初中以后,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加大,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看某些有情节的名著,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与眼光,还会提高写作水平。

希望你能重视名著,按照老师要求阅读名著。

【解析】【分析】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

经典名著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她还能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何乐而不为呢?故答案为: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

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

进入初中以后,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加大,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看某些有情节的名著,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与眼光,还会提高写作水平。

希望你能重视名著,按照老师要求阅读名著。

【点评】解答此题,要针对小军的“名著过时,阅读名著无用论”劝说,语气要委婉,要讲清楚名著在文坛的地位,阅读名著的好处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准备开展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活动。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活动亲自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浅浅”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2)诗人开始用“好像”,后来用“定然”,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3)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4)你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答案】(1)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2)“好像”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是用肯定的口吻,表明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

(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得好。

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解析】【分析】(1)浅浅一词的本意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从“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句中就可知道天河不深;(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细读诗歌可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比喻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比作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

最后作者用“定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信心;(3)本题考查本文主旨的理解分析。

结合本文主旨写作背景明确现实和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的不同,体会作者写作目的是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喻为天上的人走动时拿在手里的灯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流星很美,十分灿烂,像花一样的一朵,表现了它能给人以许多美好的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word完整版)七年级修辞手法赏析题专项训练

(word完整版)七年级修辞手法赏析题专项训练

多种修辞手法提升语言魅力专项训练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最新初中语文语句赏析技巧与训练上课讲义

最新初中语文语句赏析技巧与训练上课讲义

语言赏析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

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

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初中语文赏析技巧

初中语文赏析技巧

初中语文赏析技巧第一篇:初中语文赏析技巧a、由常规字词入手语文姓语,当然离不开字词。

首先从字词开始。

如文中一些精僻的动词、形容词等,对这些词玩味咀嚼,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b、对一些特殊的句子进行赏析,这些句子往往与文章主题联系在一起,暗藏深意修辞句:修辞能够更好的写景状物,传情达意。

如: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白鹭》)赏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语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例:“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五篇范例)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五篇范例)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五篇范例)第一篇: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记叙文语言赏析是逢考必考的一道典型题型。

考试分值是4分,这种题型有三种提问方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第一种答题步骤:修辞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偶尔也会考查到。

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第二种答题步骤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子剪掉,睁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等待栀子花开。

”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答案:动作描写,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仔细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第三种答题答题步骤是:动词+句子内容+(作者情感)这种情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总之,记叙文语言类赏析类题目,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答,按照先从修辞手法入手,再找刻画人物的方法,最后才是词语顺序来,相信只要找到技巧,语言类赏析题目你一定会取得满分。

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孤客最先闻。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故答案为:⑴萧瑟凄凉;⑵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点评】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赏析题(一)
语言赏析的方法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
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
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三、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的类型有:感叹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设问句,这两个句子都是无疑而问的)、祈使句、陈述句(包括肯定局、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和散句。

例:对于梅,人们喜欢它开花时俄鲜艳、雪天的热烈。

梅花,“梅”字后面总跟着一个“花”字。

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

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

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赏析: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语言优美,清新隽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同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四、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
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
(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
(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
(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专项练习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2.“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

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它要比别处的其他大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4.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5.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咆哮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可怕的怀中。

6.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晶莹,那么珠光闪烁。

7.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8.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刺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9.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10.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12.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

《贝多芬》
参考答案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6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红海滩的热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7“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通过情态表达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8突出了里克学会游泳的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语气上也较舒缓。

9运用叠词“拍拍”、“指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1此句的语言特点在于“点”“磕”“退”“上前”这几个动词的恰当使用。

能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勇于。

12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钢琴比喻成“巨熊”“蹲伏”在那里,突出了它在贝多芬生活中的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