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阅读和答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阅读训练及答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1.选出近义词。
生机勃勃() A.生机盎然 B.一线生机 C.野心勃勃正确答案:A2.选出近义词。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荆公改字文言文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荆公改字选自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
荆公,即王安石,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
因封荆国公,所以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
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荆公改字》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又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
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
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
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
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作者简介: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第三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
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
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
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
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
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
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
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调研〔有答案〕

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调研〔有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拼音基础】1. 看拼音,写词语。
què bān cōng míng zhàng ài mǔ zhǐyān hóu jiù mìng qín shòu shú xi jīng xīn màn yóu2. 看拼音,写词语。
lǐn rán xiàng pídiāo kèbiéchūxīn cái gāo shàng qīng xiéjǔsàng jìgāo yìchóu3. 看拼音写词语。
dàng yàng róng héjiě sàn shùn jiān píng zǎo tuì suōyān wùyù gào hūn chén zhòu rán4. 看拼音,写词语。
rán fànɡluò tuo tōnɡ xiāo jiǎo bàn zhǎ yǎnáo zhōu zhǒnɡ zhànɡnónɡ chóu xì nìrǎn ɡānɡ5. 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
jīng yíng héǎi bāo guǒzī yuán kāng kǎigòng xiàn huǐ huài mù dǔhuáng yīng jī dì【形近字词】6. 区别字组词。
辽宁省大连市语文中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语文中考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zhàn)精神焕发(huàn)灵丹妙药(dàn)B. 漫步(màn)漫不经心(màn)漫天飞舞(màn)C. 炽热(chì)炽手可热(chì)炽情(chì)D. 灵巧(qiǎo)灵活多变(líng)灵魂(hún)答案:A解析:A选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B选项中“漫不经心”的“漫”应读màn,C选项中“炽情”的“炽”应读chì,D选项中“灵活多变”的“灵”应读líng。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答案:C解析:A选项中“充分的准备”应改为“充分的准备工作”;B选项中“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应改为“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D选项中“通过这次参观”应改为“通过参观”。
C选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清晰,没有语病。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城春草木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春江潮水连海平。
D. 春色满园关不住。
答案:B解析:A、C、D三句中的“春”字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在春天”。
而B句中的“春”字是使动用法,表示“使……变绿”。
因此,B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绿蚁:________②新醅酒: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①绿蚁: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广东省湛江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父亲的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
看见的时候,他的背影,已经渺小得象一个黑点,看的人,几乎想与他送行的返影混成一片了。
我二十岁那年,在南京上学,父亲那年五十岁。
有一天,我的祖母死了,父亲到南京来,先到我的学校来看我,校园里的桃花正盛开,我在校园的池边,等他。
他走了进来,见我,很高兴,但说不出话。
他坐了一会儿,和我谈了一些家常话;又站起来,陪我到校门口,我送他出门。
他走了,我站了一会,看他走了,才进来学校,仍照常上课。
父亲的背影,渐渐离我远去,我仿佛看见他在路上,背着一大包行李,一步一步地,慢慢地,离开我,背影渐渐地小下去,小下去,以至于看不见了。
【乙】父亲的背影萧红我不记得我的父亲怎样死去的,只记得他死的时候,我在厨房里,听着母亲的哭声,哭声一直持续着,一直持续着,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止。
母亲哭得天昏地暗,我也哭得死去活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飘落。
我站在门外,看着雪地里父亲的遗体,他的身体变得如此瘦小,仿佛一阵风吹过,就会将他带走。
我站在那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无法相信,那个曾经强壮的父亲,那个曾经给我无尽关爱和温暖的父亲,就这样离我而去了。
父亲生前,我并不了解他,我只知道他是个教书先生,每天早出晚归,忙于教书育人。
我很少见到他,他总是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我。
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身边。
我对他充满了怨恨,我觉得他不够关心我,不够爱我。
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我对他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怨恨,又有敬仰。
我知道,他是个有学问的人,是个有理想的人,是个有担当的人。
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对他充满了敬仰,我希望他能够成为我的榜样,我希望他能够给我指引,给我力量。
那个寒冷的冬天,父亲的遗体被埋葬在雪地里。
2024年重庆市巴南区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年重庆市巴南区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毕业了,总会想起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一)学过的词1. 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cuì _______的铃声让我心绪fèi téng _______,它在提醒我“毕业了”。
我不禁mǐn gǎn_______地以为这大好的时光是否曾被我dān ge _______,但这并非yòu zhì _______,只是希望我的人生能活得更有意义罢了。
【答案】①. 清脆②. 沸腾③. 敏感④. 耽搁⑤. 幼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读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拼音读准,知道要写的词语是什么,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特别是“脆、腾、敏、感、耽、搁、稚”笔画较多,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美观。
2. 下列加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请改写到括号里。
①幸亏大家早已司空见惯,看他满脸的墨汁,都没有说什么。
②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但并不是未卜先知。
③这次考试不理想,也算是塞翁失马,不可思议吧,只要认真总结教训,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①习以为常③因祸得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运用。
①“幸亏大家早已司空见惯,看他满脸的墨汁,都没有说什么。
” 司空见惯通常用于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多侧重于对某种现象的常见程度。
用在大家对“他满脸墨汁”这种具体情况不发表意见的场景不太合适。
应改为“习以为常”,“习以为常”更侧重于指对某种情况常常接触而熟悉,成为习惯,能更好地表达大家对于这种情况已经习惯,所以没说什么。
②“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但并不是未卜先知。
”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在这个句子中,说明智的人能通过细微之处了解事物本质,符合“见微知著”的含义,使用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又绿江南岸阅读和答案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思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习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迫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屡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
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欣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快乐,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琢磨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夺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1.选出近义词。
生机勃勃()
A.生机盎然
B.一线生机
C.野心勃勃
正确答案:A
2.选出近义词。
来之不易()
A.唾手可得
B.得来不易
C.轻而易举
正确答案:B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而过
A.lüè
B.nüè
正确答案:A
4.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皓月当空
A.gào
B.hào
正确答案:B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王安石好不快乐”的意思是说王安石为自己这么长时间才想到“绿”字感到不怎么快乐。
B.是无意间见到的碧绿春草给了王安石灵感,可见,有时候灵感是突然且短暂的。
C.王安石认为这个“绿”字来之不易,因此写得特别夺目。
D.“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钟山”其实就是南京的紫金山。
正确答案:A
6.针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王安石先后选择了“到”“过”“入”“满”等字,但都不满意,最后通过观察,恍然大悟,“绿”字跳了出来。
这个字的好处是什么?
A.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B.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C.这个“绿”字是全诗的“诗眼”。
正确答案:A
7.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理解将《泊船瓜洲》的大概诗意写下来吗?
答:
答案解析:
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到钟山也只隔着数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