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7世纪文学1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四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以克伦威 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 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被称为 太阳王"的路易十四, "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欧洲最 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 动荡纷争已过去, 动荡纷争已过去,代之以相对安定的生 人心思定, 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 占据上风, 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 围.
太 阳 王 路 易 十 四
二,文学概况
17世纪的欧洲文学以英法的成就最为突 17世纪的欧洲文学以英法的成就最为突 出. 主要包括: 主要包括: 一,古典主义文学 二,巴罗克文学 三,清教徒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 17 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 妥胁的产物. 妥胁的产物.
贝尼尼: 贝尼尼:彼得大教堂祭坛上的青铜华盖
巴洛克美术将建 雕刻, 筑,雕刻,绘画融为 一体, 一体,造成一种特殊 的舞台幻觉效果. 的舞台幻觉效果.贝 尼尼为彼得大教堂祭 坛创作的青铜华盖 1624-1633) (1624-1633)具有 巴洛克美术的突出特 点.
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兴盛于法国
贝尼尼: 贝尼尼:圣彼得广场
贝尼尼(1598-1680) 贝尼尼(1598-1680) 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首席 代表.1655年 代表.1655年,他受教皇 之托, 之托,在圣彼得大教堂前 修建一个与教堂雄伟气势 相称的广场. 相称的广场.广场由两个 四列柱子的柱廊围成, 四列柱子的柱廊围成,造 型奔放而具有动感, 型奔放而具有动感,彷佛 环抱着的手臂, 环抱着的手臂,象征天主 教对信徒的庇护. 教对信徒的庇护.气势恢 光影效果强烈. 弘,光影效果强烈.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是清教徒派的作家,主 要思想和作品内容都是 宣传清教徒思想的。
《天路历程》
在第二次入狱之前,班杨已开始写他的名著《天 路历程》(第一部1678年,第二部1684 )。 描写主人公“基督徒”逃出“将亡城”,途径 “失望”泥潭、“名利场”、“疑惑”城堡,历 经磨难,终于到达“愉快山”。 《天路历程》采用 “梦境寓意”的故事结构和将 抽象概念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进行创作。
(2)三个部分:
“两个高大挺秀的华贵形象 俨然神的挺立 以本身原有的光彩,披在庄重的 裸体上, 那神样的容颜,映照出 造物主的光辉影子:真理、智慧、 严肃、清纯的神圣 ……”
(2)三个部分:
第四章中撒旦到达地球,看到了人的形象。撒旦 看了美好的人类形象,也曾动过恻隐之心,但马 上又坚定了复仇的信念。已经知道撒旦计划的上 帝派来天使,把撒旦赶跑了。
《失乐园》
《失乐园》(1667)根 据《圣经》题材改编,诗 中塑造了撒旦形象,他是 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 功的人物之一。
(1)创作过程
《失乐园》(1667,12卷)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人类始祖的原罪史。借用了 《旧约· 创世纪》第2、3章,魔鬼撒旦引诱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天条,被上帝逐出伊甸 园的神话故事。 第二条线索是撒旦的斗争史。是弥尔顿根据《新 约· 启示录》第20章第1至10节的故事所创作。
《熙德》中的理性与感情冲突
人物:男主角罗狄克、女主角施曼娜、罗父杰 葛、施父高迈斯、施曼娜的追求者桑士、国王。 西班牙贵族青年罗狄克与伯爵女儿施曼娜相爱。 施曼娜的父亲因忌妒打了罗狄克父亲的耳光, 罗狄克有为父报仇的义务。他的内心充满痛苦:
罗狄克的内心矛盾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文艺复兴活动结束之后的17世纪一度普遍流行的文学创作风格是()A.洛可可B.巴洛克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2、长诗《复乐园》取材于()A.《奥德修纪》B.《圣经·新约全书》C.《旧约·士师记》D.《旧约·创世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
3、《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的代表作。
其体裁为()A.讽喻小说B.哥特式小说C.书信小说D.道德小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
4、17世纪欧洲文学的成就主要在()A.英国B.意大利C.西班牙D.法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
5、“马里诺诗派”的代表人物马里诺的代表作品是()A.《人生如梦》B.《天路历程》C.《阿都尼斯》D.《诗的艺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莫里哀【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7、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的是()A.《安德洛玛克》B.《费德尔》C.《熙德》D.《寓言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8、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诗的艺术》的作者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布瓦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
9、莫里哀作品中,现实主义精神最强的是()A.《吝啬鬼》B.《伪君子》C.《唐璜》D.《妇人学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5。
10、莫里哀表现民主主义倾向的剧本是()A.《伪君子》B.《无病呻吟》C.《可笑的女才子》D.《史嘉本的诡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6。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拉辛的作品的是()A.《熙德》B.《伪君子》C.《吝啬鬼》D.《费德尔》E.《安德洛玛克》【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悲剧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 家是高乃识,具有贵 族倾向。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
高乃依(1606— 1684)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创始人,出身律师 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 务。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 (1636),《贺拉 斯》、《西拿》等。
弥尔顿
弥尔顿(1608—1674)英 国诗人,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 和革命文学的代表。他在政治 上是激进派,宗教上属于独立 派。革命期间,他写了很多政 论文,批驳国内外反对派对革 命的污蔑和攻击。他的文学代 表作是晚年写的三部长诗: 《失乐园》、《复乐园》、 《力士参孙》。
弥尔顿是继莎士比亚之后 最有名的英国诗人。晚年失明。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 “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 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 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 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十七世 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清教徒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 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 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基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 英雄。气势悲壮外纪激国文文学越学古。史典第主四义章文十学七世
英雄悲剧
表现悲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冲突
以公民义务战胜个人激情
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家庭幸福。 把爱情摆在次要地位。
情节动人重于心理描写,英雄气 概重于儿女情长。主张悲剧写重大 题材。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classicism)含有“学古”与“法上”两 层意义,取法于古代上流作品,一直是各个时代古 典主义的基本信念。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普遍产生,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
到了十七世纪,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甚为明显。
早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意大利就已丧失了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经济急剧衰落。
它不断受到外国侵略,政治不稳定,天主教势力猖獗。
德国遭受三十年战争的浩劫,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工商业凋零,整个国家长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德国资产阶级未能形成一支有效的反封建力量。
西班牙自从“无敌舰队”被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不再是欧洲强国,工商业一蹶不振,封建势力也极猖獗,进步力量受到宗教裁判所的严重打击。
俄国长期受异族侵袭,经济上极为落后,农奴制仍然在继续发展。
十七世纪后期,农民反抗沙皇和贵族的情绪日益高涨。
在十七世纪欧洲各国中,只有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大步向前发展。
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的文学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
由此可以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当然,文学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性,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这在下一个时期,即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可以看出。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
它形成和繁荣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在路易十四看过以后,才公之于世的,这部诗体理论著作的题材与路易十四并不相干,可是在结尾处也要颂扬这位“太阳王”的战绩,并号召作家们加以讴歌:多少要塞摧毁了!多少城已经攻下!多少辉煌的战果我王师手到擒拿!诗人们!振发诗情!来歌颂这些战绩;像这样丰功伟烈不容许平凡手笔。
……我们在当今时代还会有什么可怕?一切的文艺事业都浴着爱的光华;我们有贤明君主,他那种远虑深谋,使世间一切才人都不受任何困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说阿巴贡在自己印的历书上,把吃斋 的日子加了一倍;又有人说一次他去马 棚里偷喂马的荞麦,结果挨了车夫一顿 好揍;当他发现钱被偷了,痛不欲生, 呼天抢地地叫喊:“我完了,叫人暗害 啦,叫人抹脖子啦”
莫里哀用一支神来之笔,把资产阶级爱 财如命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后来 的法语中,“阿巴贡”几乎成了“守财 奴”、“吝啬鬼”的同义词。
奥尔恭丝毫不理会桃丽娜对这个所谓苦修 节欲的信士的嘲讽,只是一连串说着: “怪可怜的!”姻兄克雷央特也劝诫奥尔 恭,不要被答尔丢夫矫饰的热诚所迷惑, “他是把侍奉上帝当作了一种职业、一种 货物,利用上帝的圣名作武器来刺死我 们。”不过奥尔恭臵若罔闻,还想把女儿 玛丽亚娜嫁给答尔丢夫。
玛丽亚娜已经与瓦赖尔订婚,两人正处 于热恋中,所以坚决反对父亲的这个愚 蠢的决定。欧米尔为了帮助她,预备与 答尔丢夫好好谈一谈。
第四章
17世纪欧洲文学
一、概述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古 典主义是产生于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封 建王权联合妥协之下的一种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创设了一系列文学原则,虽然 有利于文学的规范化,但也实际上束缚 了文学的发展。
(一) 17世纪欧洲社会文化背景
17 世纪的欧洲,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封建生产关系占统 治地位,政治经济落后,文学衰落不振。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革命, 1649 年 宣布共和国成立。 1660 年,资产阶级与贵 族阶级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 年, 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妥协,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 1688 年,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 国家。
(三)《吝啬鬼》
剧中主人公、高利贷者阿巴贡是法国文 学最著名的形象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 处于发展初期的资产者极度贪婪和吝啬 的性格特征:
他把金币埋在地里,又总疑心被人发现; 他希望儿子娶个有钱的寡妇,女儿则嫁 给一个有钱的老爵爷;在请客前,他教 导仆人怎样在酒里多兑水,怎样专门搭 配不对胃口的东西,让客人一吃就饱; 仆人说阿巴贡的马已经瘦得只剩马架子、 马影子、马样子;
国王念奥尔恭旧日有功,原谅了他私通 罪犯的过错,发还财产。奥尔恭感恩不 尽,高兴之余,答应玉成瓦赖尔与女儿 的婚事。
2、人物形象
1)答尔丢失
答尔丢夫是喜剧的中心人物,剧情就是 围绕他披着宗教外衣进行诈骗活动而展 开的。他是一个没落贵族,宗教骗子。 这个形象的最大特点是表里不一,伪装 虔诚。
作者在剧本中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他的本质与 假象之间的严重失调和冲突,在同体对经中, 使丑的东西原形毕露。他表面不喜爱吃,但 实际是贪吃之徒;表面不好色,可骨子里全 是男盗女娼,甚至连恩人的妻子都要调戏。 除了伪善之外,他还有阴险狡猾、歹毒凶狠 的一面。为霸占奥尔恭的财产,他不惜向宫 廷告密,并串通法院,欲置友人于死地。
此外,约翰· 班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小说《天路历程》以梦境的形式,提 示了复辟时期腐败、淫乱的社会风气和 人民的反抗。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 高峰,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拥护王权,要求作家为巩固王权 和君主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 家统一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
第二,模仿古代。古典主义作家大多从 古希腊,罗马作品中寻找创作题材,艺 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并形成“三一律” 原则。 第三,崇尚理性。古典主义是笛卡尔唯 理主义哲学影响下形成的,理性的具体 内容表现为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国家意 志,履行公民义务。
拉封丹(1621-1695)是古典主义重要作 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寓言诗》具有全 欧性影响。 17世纪80-90年代法国文坛围绕学习今人 还是学习古人的问题发生了一场“古今 之争”。
二、 莫里哀和《伪君子》
(一) 生平与创作 莫 里 哀 ( 1622-1673 ) , 原 名 让 , 巴 蒂 斯 特·波克兰,出生于巴黎富商家庭,年幼酷爱 戏剧。1643年,他参加了光耀剧团,当了一名 演员。因经营不善,而锒铛入狱,出狱后,加 入流浪剧团,离开巴黎,在外省流浪了13年。 流浪生活的阅历,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1658年他率团在巴黎王宫演出成功, 为此奉命在京城从事戏剧演出活动。1673年, 他累倒在舞台上,不到三小时就与世长辞。/
拉辛(1639-1699)是古典主义悲剧最优 秀的作家。他一生写了 11 部悲剧和一部 喜剧,悲剧《安德洛玛刻》是他的代表 作。作品鞭笞了情欲横流,理性泯灭的 贵族人物。
布瓦洛《1636-1711》被称为古典主义立 法者的发言人,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他的理论著作《诗艺》强调了“理性” 为艺术的最高原则,制定了种种文学体 裁必须遵守的规则。
原来,奥尔恭的一位朋友犯了法,逃亡 前把一个机密的首饰盒托付给他保管, 但他竟然把它交给了答尔丢夫。全家人 闻之此事,顿时一片慌乱。不一会儿, 执达吏到来,宣布凭契约,所有财产已 经归答尔丢夫所有,勒令奥尔恭一家明 日搬出。
答尔丢夫又在国王面前控告了奥尔恭, 并领来了宫廷侍卫官预备逮捕奥尔恭。 但是最后,侍卫官逮捕的却是答尔丢 夫,原来国王英明,认出答尔丢夫就 是有人向他报告过的那个著名的骗子。
喜剧的主题是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 性。17世纪法国出现的“圣体会”是封 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它以宗教为幌子进 行秘密特务勾当,突出表现了教会的伪 善的特点。《伪君子》切中时弊,具有 很强的思想性。
《伪君子》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故事 发生在巴黎富商奥尔恭家中。这一天, 奥尔恭去乡下办事,不料家中人——奥 尔恭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儿子达米斯、 女儿玛丽亚娜、续弦夫人欧米尔、姻兄 克雷央特和女仆桃丽娜——为一个叫答 尔丢夫的人争执起来。
答尔丢夫本是外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可 是后来穷得连双鞋也没有,于是走了宗 教这条路。奥尔恭在教堂里结识了他, 马上被他苦修节欲的“虔诚”所打动, 不仅施舍钱给他,还把他接回家中,尊 为圣徒,奉为良心导师。
答尔丢夫受到宠信,便处处以宗教道德 标准约束奥尔恭一家人的行为,此举深 得奥尔恭和虔诚的柏奈尔老夫人的欢心, 可是其他人对此却积怨颇深。
2)奥尔恭 奥尔恭是一个有产者,他笃信宗教,思想 保守,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富商形 象。他的愚昧轻信,形式主义的宗教狂热 和宗法制的家长作风,都是当时法国资产 阶级的典型特征。莫里哀把他放在受害者 的地位,立意在于对资产阶级进行曲劝导, 然而地他的保守性和妥协性的提示,讽刺 和嘲笑也是十分尖锐的。
答尔丢夫哭叫起来:“老兄,是的,我 是一个坏人,一个罪人,一个不讲信义、 对不起上帝的可怜的罪人,一个世上从 未见过的穷凶极恶的人。 无论人们怎样 责备我,说我犯了多大的罪恶,我也决 不敢自高自大来替自己辩护。”
没想到,他的这番话比抵赖辩解还令奥 尔恭感动。奥尔恭认定答尔丢夫蒙受了 不白之冤,于是将儿子赶出家门,不仅 剥夺了儿子的财产继承权,还写下契约 把全部家产赠送给答尔丢夫,又决定当 天晚上就让答尔丢夫和玛丽亚娜结婚。
3)桃丽娜 桃丽娜是一个机智、勇敢、直率而又善良 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有健全的思考 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最先识破答丢夫的 伪善于面孔。她敢于斗争,机智,沉着, 冷静地办理和应付各种情况。她富有正义 感,为人善良,忠于友谊,是莫里哀笔下 描写得最动人的仆人形象。
3、艺术特征 首先,戏剧结构精巧,紧凑而集中。 其次,游刃有余地运用古典主义法则, 遵守“三一律”而又不为其所束缚。 再次,将各种戏剧因素融合在一起,使 剧本内涵更加生动丰富。
(四)《太太学堂》
剧中的主角阿尔诺尔弗是个夫权主义者, 为了培养一个百依百顺的妻子,他买了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阿涅丝,把她送进修 道院。在他看来,一个妻子只要懂得祷 告上帝、爱丈夫、缝缝纺纺就足够,最 好是一个白痴。
13 年后,阿涅丝被接出了修道院,果然 驯服温顺。然而,阿涅丝一旦同社会接 触,青春的觉醒就使她爱上了青年贺拉 斯。封建桎挡不住爱情的力量,她马上 变得聪明起来,最终设法逃出了阿尔诺 尔弗的家庭。
这一天,老夫人到这来,要求全家人都要听答 尔丢夫的话,众人不服,结果不欢而散。不久, 奥尔恭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问“答尔丢夫 呢?”桃丽娜快人快语:“他的身体别提多么 好啦。又胖又肥,红光满面,嘴唇红得都发紫 啦。他晚饭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 的羊腿。一离饭桌,就回到了卧室,一下子躺 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 天早晨。他老是那么勇气十足,早饭喝了四大 杯葡萄酒。”
桃丽娜请出了答尔丢夫,后者一出场的 第一句话,就是要仆人把他苦修用的鬃 毛紧身衣和鞭子藏起来,第一个动作则 是丢给桃丽娜一块手帕,并说:“把你 的胸脯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 东西,看了灵魂就会受伤,能够引起不 洁的念头。”
欧米尔来了,答尔丢夫却马上变了一副 嘴脸,百般向她挑情,甚至动手动脚。 他没料到,他的这些情话,恰被躲在一 边的达米斯听到。正巧奥尔恭进来,达 米斯当即把答尔丢夫的这一丑行告诉了 父亲。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戏剧。 高乃依、拉辛的悲剧和莫里哀的喜剧达 到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水平。 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 剧的创始人,一生写了 30 多部戏剧,代 表作为悲剧《熙德》。剧本将个人情感 和家庭荣誉,家庭荣誉和国家利益之间 的矛盾冲突贯串始终,主人公内心进行 激烈的情感与理性的斗争。
第三阶段是莫里哀创作的晚期 ( 16691673 )。进步的思想倾向和对民间喜剧 手法的娴熟掌握,使他的晚期作品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醉心贵族的小市 民》是讽刺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杰作; 《史嘉本的诡计》表现了作者的民主思 想,体现了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 明的主题。
(二)《伪君子》
1、喜剧的思想内容 《伪君子》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 剧本围绕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与奥尔恭一家 的矛盾冲突来展开。
(五)《堂璜》
剧中主人公堂璜是个大贵族,他荒淫无 耻,勾引女人,连连犯罪,最后受到惩 罚。此剧对当时腐朽糜烂、胡作非为的 贵族阶级做了有力的控诉。
(二) 古典主义文学概况
17世纪欧洲各国文学发展也不平衡。德 国、意大利,西班牙,文学处于衰落不 展的状态,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巴洛克 文学)风行一时,如意大利的“马里诺 派”,西班牙的“贡戈拉派”。这种文 学内容空洞。词藻雕琢,反映了贵族文 学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