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四章第四章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17世纪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时代。
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但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文学上也出现了全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主要表现在英、法两个国家的文学中。
第一节英国清教徒革命与文学创作1640—1648年英国爆发了以“清教徒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加尔文教派要求清理、整顿教会,因此得名“清教徒”。
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599—1658)出身于贵族家庭,本人是农场主,曾入剑桥大学清教神学院学习,懂法律,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后当选为议会议员。
1642—1646年,他领导英国人民武装斗争四年之久,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1月30日处死在位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起共和政体,但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恢复王位。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1688年,辉格党发动“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的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分为“清教徒革命”和“复辟时期”与“光荣革命”三个阶段,而由清教徒革命引发的文学创作在复辟时期达到高潮,以弥尔顿为代表。
弥尔顿(1608—1674 )是革命的参加者,复辟时期写下三部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均取材于《圣经》,表达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
约翰·班扬(1628-1688) 清教徒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天路历程》(1678 )。
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7世纪法国封建统治达鼎盛期,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1635年创立法兰西学士院,专门规范文艺创作,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发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四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发展:开创者:弗朗索瓦· 德· 马莱布《劝慰杜佩 里埃先生》 2.高乃依(1606-1684) 古典主义悲剧奠基人,“古典主义悲剧之父”, 代表作《熙德》 3.古典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拉辛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费得尔》 4.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等等
高乃依
主要人物:答尔杜弗、富商:奥尔贡 奥尔贡太太:艾尔密尔;儿子:大密斯, 女儿:玛丽亚娜 女仆:桃丽娜。
《伪君子》剧情
流落巴黎的没落贵族达尔杜弗伪装为虔诚的天主 教信徒,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母 子二人将他奉为“良心导师”留在家里;奥尔贡 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性命攸关的秘密都告 诉他。
《吝啬鬼》
又译为《悭吝人》 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一罐金子》 人物: 阿巴贡:高利贷商人 克莱昂特:阿巴贡的儿子 艾莉丝:阿巴贡的女儿 法赖尔:艾莉丝的情人
3、幽默喜剧(1670-1673)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喜剧由愤怒的讽刺转为 轻松的揶揄
主要写幽默喜剧和芭蕾喜剧,嘲笑贵族资 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 喜剧七部,代表作《贵人迷》、《无病呻 吟》《司卡班的诡计》
让· 德· 拉封丹(以寓言诗著称) 《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 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 尼古拉·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全 面系统得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 作原则。作者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 者”的称号。
达尔杜弗形象
《伪君子 》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 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 型形象达尔杜弗。 达尔杜弗罪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 是他的主导性格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425-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
1.“我思故我在”是谁说的()A. 布瓦洛B. 亚里斯多德C. 笛卡儿D. 柏拉图2. 古典主义文学以哪国成就最大( )A. 英国B. 德国C. 西班牙D. 法国3. 《诗的艺术》的作者是( )A. 布瓦洛B. 亚里斯多德C. 笛卡儿D. 柏拉图4.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A. 莱辛B. 拉辛C. 高乃依D. 莫里哀5.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是( )A. 《贺拉斯》B. 《熙德》C. 《西拿》D. 《熙德的青年时代》6. 《悭吝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吝啬鬼的形象( )A. 夏洛克B. 阿尔巴贡C. 葛朗台D. 波留希金7. 十七世纪法国出现的著名寓言家是( )A. 伊索B. 克雷洛夫C. 安徒生D. 拉•封丹8. 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中,亚当、夏娃被逐的故事取材于()A.《旧约•士师记》B.《旧约•创世记》C.《新约•路加福音》D.《旧约•出埃及记》9.《达尔杜弗》第一幕第四场,奥尔贡四次重复两句相同的台词,表现了他对达尔杜弗入迷之深。
这两句台词是()A.“达尔杜弗呢?他怎么样了?”B.“达尔杜弗呢?可怜的人!”C.“达尔杜弗呢?上帝保佑他!”D.“达尔杜弗呢?哦,别打搅他了!”10. 被称作古典主义艺术法典的理论著作是( )A.《熙德》B.《安德洛玛克》C.《寓言诗》D.《诗的艺术》答案:CDACB BDBBD二.填空题。
1. 欧洲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第二次大决战指的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 弥尔顿的《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
3. ( 弥尔顿)是英国17世纪伟大的革命诗人。
4. 弥尔顿的代表作为长诗(《失乐园》)。
5. 《天路历程》是英国清教徒作家( 班扬)写的一部讽谕小说。
6. 在17世纪的法国,第一个提出讲求文章格律的是诗人( 马莱伯)。
7. 法兰西学院是( 黎塞留) 于1635年创办的。
8. 法国古典主义的法典是(《诗的艺术》)一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文艺复兴活动结束之后的17世纪一度普遍流行的文学创作风格是()A.洛可可B.巴洛克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2、长诗《复乐园》取材于()A.《奥德修纪》B.《圣经·新约全书》C.《旧约·士师记》D.《旧约·创世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
3、《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的代表作。
其体裁为()A.讽喻小说B.哥特式小说C.书信小说D.道德小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
4、17世纪欧洲文学的成就主要在()A.英国B.意大利C.西班牙D.法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
5、“马里诺诗派”的代表人物马里诺的代表作品是()A.《人生如梦》B.《天路历程》C.《阿都尼斯》D.《诗的艺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莫里哀【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7、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的是()A.《安德洛玛克》B.《费德尔》C.《熙德》D.《寓言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8、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诗的艺术》的作者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布瓦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
9、莫里哀作品中,现实主义精神最强的是()A.《吝啬鬼》B.《伪君子》C.《唐璜》D.《妇人学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5。
10、莫里哀表现民主主义倾向的剧本是()A.《伪君子》B.《无病呻吟》C.《可笑的女才子》D.《史嘉本的诡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6。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拉辛的作品的是()A.《熙德》B.《伪君子》C.《吝啬鬼》D.《费德尔》E.《安德洛玛克》【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方面,出现了骑士派诗歌和 以约翰·多恩( 1573-1631 )为 首的玄学派诗歌,他们虽然在主 题上局限性较大,但艺术上都精 雕细琢。
(一)玄学派诗歌
1、诗歌内容:这一派诗歌多写爱情、 隐居生活和宗教感慨。
2、名称来源:玄学派的名称来自于德 莱顿,他称多恩“喜用玄学”。 3、艺术手法:采用畸异的节奏, 独特 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从科学、哲学等 领域里借用比喻和象征,依靠畈讽和悖 论,机巧而又理智,但有时流于晦涩。
2)地位:《失乐园》是弥尔顿一生思考的结晶, 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认为是世界文 学史的“文人史诗”典范。 3)《失乐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 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 的作品,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 与堕落。
“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 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 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 迪斯特·波克兰,出生于巴黎,是 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家。他的喜 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 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二、《伪君子》
《伪君子》又名《达尔丢夫》或《骗 子》,莫里哀的代表作, 也是古典主 义“性格喜剧”的典范作品。
2、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1699) :法国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悲剧 诗人。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代表作品 有《安德洛玛克》(1667) 、 《爱斯 苔尔》(1691)等。
更注重女性心理的刻画。
3、让·德·拉封丹(1621-1695) 《寓言诗》239首 4、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 《诗的艺术》
三、古典主义文学(重点)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 潮。古典主义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 物,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 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 协的产物。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 以古希腊罗马艺 P190)
(一)、主要特征
1、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
受和把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 欲望。
2、拒绝理性,拒绝古典主义 3、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4、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 事件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 造就复杂感和丰富感,偶然性的情节。
(二)、作家及作品
意大利的代表是马里诺,长诗《阿多 尼斯》 “马里诺诗体”
(四)清教徒文学代表作家及作 品
1、约翰·班扬 1)代表作品:《天路历程》 2)作品形式: ①寓言体小说
②梦幻文学的形式
3)作品内容:叙述诗人在梦中的所 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一个“基督徒” 在“宣道师”的指点下,逃离“毁灭 城”,经由“灰心沼”、“屈辱谷”、 “死荫谷”、“浮华市集”、“怀疑 堡垒”、“快乐山”,最后到达“天 国城”的艰难历程。 4)思想内容:小说表现了人在信仰 指引下,战胜人性弱点,走向理想境 界的主题。
西班牙的代表是贡戈拉,“夸饰主 义”“贡戈拉主义” 17世纪德国作家格里美豪森《痴儿西 木传》,虽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但也 具有明显的巴洛克文学特征。
• 17世纪法国贵族沙龙文学也是巴洛克 文学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近现代英国历史始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和发展的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最 动荡的阶段之一。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期,散文作品中国绕政治与宗教问题 的论争文章急剧增多。这时期散文的巨 著都具有庄重、严肃以及一种感人的壮 丽特色。
大密斯: 急躁
玛丽亚娜: 懦弱、无主见
(三)艺术特色
1.成功的间接描写。
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冲突集中, 层次分明。 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
4.喜剧中插入悲剧因素,使喜剧冲突更 加紧张尖锐。 5.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
缺陷:
1. 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无法 展 示广阔的社会风貌。 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一化, 不丰富。 3.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节发展 的必然结果。
在17世纪最初的20年中,秉承了文艺复兴传统 的人文主义文学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实 主义思潮仍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塞万提斯 和维加等人正处在创作的盛期。莎士比亚的 后继者本琼生写了大量现实主义的剧本,维加 的学生和追随者们如吉连德卡斯特罗(15691631)等人的创作也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现 实主义风格。但是,随着文化巨人们的去世和 教会势力的加强,人文主义文学运动逐渐衰退, 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相继登上欧洲文学的舞台。
勒内·笛卡尔(1596年—1650年)的 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他 的《方法论》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哲 学和科学著作,也是欧洲哲学史上的 重要著述。 笛卡尔提出要运用“纯粹的自然而然 的理性”。 专制王权是古典主义产生的政治基础
(一)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 征(老课本P106 新课本P192)
风格:庄严崇高 《熙德》是一部理性与情感,义务与爱 情之间矛盾冲突的悲剧,打破了三一律 规定
彼埃尔· 高乃依的《熙德》
“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替父亲 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一方面是高尚而 严厉的责任,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 复仇会引起她的怨恨和愤怒,不复仇会引起 她的蔑视。复仇会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 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
德莱顿的文学批评以古典主义的“理性”和“自然” 为立足点,博采众长,被后人称为"英国文学评论之 父”。
(三)清教徒文学
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 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有“清教徒”之 称。
清教的基本群众是中小工商业者、商贩、手工 业匠人和市民阶层。
清教一方面宣传努力工作、诚实守信、勤俭节 欲;另一方面反对教会礼仪的铺张浪费,并谴 责一切时间物质享受,强调所谓洁身自好的精 神境界。
1、(拥护王权)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 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 结合得非常紧密。
2、(尊崇理性)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 人情欲。 3、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 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 想成为贵族的心里。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 征:
五幕诗体喜剧, 取材与法国现实生活。 揭露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无耻、 贪婪、凶残,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 危害性。
(一)情节梗概
(二)人物形象
达尔杜弗:
达尔杜弗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 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 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 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 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古典主义 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十七世纪社会背景
17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 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冲突的世纪。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欧洲 近代史的帷幕,标志着资本主义取代封 建主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要把封建 主义彻底摧毁还需要有100年的时间。
四、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兴起于17世纪30年代。巴洛克 ( baroque )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义是珍奇 和奇妙,用来形容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这个词最初被用来形容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 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后来又被用于绘 画、音乐和文学。巴洛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 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和人类在上帝面 前的无能为力;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 用肢离破碎的形式和夸张繁艳的语言表达悲 观颓丧的思想,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夸饰主 义”。巴洛克文学从意大利、西班牙传到英、 法等国。
(二)玄学派代表作家及作品
1、约翰·多恩( John Donne ,1572~1631) 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为T.S艾略 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 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曾在欧洲大陆游 历。代表作品有:《歌与十四行诗》、 《挽歌》等。
2、约翰·德莱顿(
1631-1700)
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 17世纪向18世纪过渡的 承上启下的人物,集诗人、 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于一 身。他的诗歌以当代生活为主题,擅长讽喻。 最著名的剧本是改编自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 佩特性》的《一切为了爱情》,德莱顿在剧中描绘 了一对崇高而又悲壮的情人,着力于描绘二人生死相 依的情感世界,也涉及到了荣誉与爱情的矛盾。
十七世纪文学的推动者 ——太阳王路易十四
①
政治上拉拢天主教僧侣和世 袭贵族。 经济上实现重商政策,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设立 法兰西学士院,把文学艺术 纳入政治运行的轨道。
②
二、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统一
君主制度文学呈现繁荣景象,法国 古典主义文学达到当时欧洲最高水 平
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的封建复辟, 文学趋于衰落
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基本特 征。(重难点)
2、《伪君子》主人公答尔丢夫形象塑 造的技巧欣赏。(重难点) 3、莫里哀代表作《伪君子》对古典主 义的运用和突破。(重难点)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七世纪社会背景 二、各国文学发展状况 三、古典主义文学(重点)
四、巴洛克文学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思考题:
(四)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1、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 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 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 的一次挑战。 2、沙尔贝洛(1628- -1703) 等人认为 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 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桎梏。 3、布瓦洛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 角色。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
2、弥尔顿: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文学的高峰,在整个英 国文学史上也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弥尔顿是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 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他毕业 于剑桥大学,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 都在为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而奋斗。他的作 品《失乐园》(西方三大诗歌之一 )采用宗 教讽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其 基本思想让人一目了然,即揭露当时的反革 命力量,表达对自由的强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