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革命诗人是(B)。
A.屈莱顿 B.弥尔顿C.班扬 D.本·琼生2.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C)。
A.拉辛 B.莫里哀C.高乃依 D.拉封丹3.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是(B)。
A.《伪君子》 B.《熙德》C.《费得尔》 D.《安德洛玛克》4.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C)。
A.笛卡尔 B.伽桑迪C.布瓦洛 D.黎塞留5.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C)。
A.《拉封丹寓言》 B.《丹麦寓言》C.《寓言诗》 D.《寓言故事》6.歌德所说的:“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是指莫里哀的作品是(B)。
A.《吝啬鬼》 B.《伪君子》C.《可笑的女才子》 D.《妇人学堂》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BC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B.法国古典主义文学C.巴洛克文学 D.市民世俗文学 E.教会文学2.17世纪欧洲文学产生的背景(ABC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C.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 D.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E.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几部杰作是(BCD)。
A.《伊甸园》 B.《失乐园》C.《复乐园》 D.《力士参孙》 E.《天路历程》4.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有(ABC)。
A.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B.思想上崇尚理性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D.形式上采用民间文学风格 E.重视主观想象5.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有(BC)。
A.莫里哀 B.高乃依C.拉辛 D.拉封丹 E.布瓦洛三、专用术语解释1.古典主义1.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作家、理论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性差异,他们的创作也各有侧重。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

二、伪君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伪君子》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故事 发生在巴黎富商奥尔恭家中。
1.作品简介
• 第一幕 • (富商奥尔恭
精神导师达丢夫) 妻子欧米尔 • 其母亲 指责 儿子达米斯 • 女儿玛丽亚娜 • 女仆桃丽娜 争辩 • 纯洁的灵魂、假道学、专爱找茬的先生、在家发号 施令、饕餮之徒 • 主人公答尔丢夫没有出场 • 展示中心矛盾,交代人物特点,吸引观众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法国枫丹白露宫
巴洛克建筑
巴 洛 克 建 筑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美术
巴 洛 克 美 术
• 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 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 了。
• 2.巴洛克文学 • 巴洛克文学表现了一种病态的人生哲学以及悲 观主义的情绪。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 的生死、哀怨。在艺术上,采用混乱破碎的形 式,拒绝理性,风格夸张,语言雕琢。 •
• 《熙德》的中心主题,是个人感情和家庭荣誉、 家庭荣誉与国家义务的关系。结局则是家庭荣 誉战胜了个人感情,国家义务战胜了家庭荣誉, 从而突出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 这种处理既维护了封建的道德观念,也顾及了 资产阶级对个人幸福的追求。
•从正面描写了理性的胜利。
•拉辛:《安德洛玛克》
• 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之妻。 特洛亚城被希腊联军攻陷后丈夫身亡, 自身成为联军将领庇吕斯的奴隶。庇吕 斯爱上安德洛玛克,迟迟不愿与希腊公 主爱尔米奥娜举行婚礼。 • 悲剧开始时,希腊使者奥莱斯特来到庇 吕斯处,要他交出赫克托耳的儿子以绝 后患。庇吕斯以此威逼安德洛玛克。她 为了保全儿子,假意答应。准备在儿子 的安全得到保证后自杀。爱尔米奥娜对 此妒恨不已。利用使者奥莱斯特对自己 的倾爱,唆使其杀死了庇吕斯。事后, 爱妙娜又感到悔恨,自己亦在庇吕斯尸 旁自杀。而希腊使者也因此绝望而发疯。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发展:开创者:弗朗索瓦· 德· 马莱布《劝慰杜佩 里埃先生》 2.高乃依(1606-1684) 古典主义悲剧奠基人,“古典主义悲剧之父”, 代表作《熙德》 3.古典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拉辛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费得尔》 4.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等等
高乃依
主要人物:答尔杜弗、富商:奥尔贡 奥尔贡太太:艾尔密尔;儿子:大密斯, 女儿:玛丽亚娜 女仆:桃丽娜。
《伪君子》剧情
流落巴黎的没落贵族达尔杜弗伪装为虔诚的天主 教信徒,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母 子二人将他奉为“良心导师”留在家里;奥尔贡 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性命攸关的秘密都告 诉他。
《吝啬鬼》
又译为《悭吝人》 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一罐金子》 人物: 阿巴贡:高利贷商人 克莱昂特:阿巴贡的儿子 艾莉丝:阿巴贡的女儿 法赖尔:艾莉丝的情人
3、幽默喜剧(1670-1673)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喜剧由愤怒的讽刺转为 轻松的揶揄
主要写幽默喜剧和芭蕾喜剧,嘲笑贵族资 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 喜剧七部,代表作《贵人迷》、《无病呻 吟》《司卡班的诡计》
让· 德· 拉封丹(以寓言诗著称) 《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 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 尼古拉·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全 面系统得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 作原则。作者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 者”的称号。
达尔杜弗形象
《伪君子 》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 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 型形象达尔杜弗。 达尔杜弗罪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 是他的主导性格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戴着镣铐在跳舞——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述一、英国文学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相继写成《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失乐园》取材《圣经·旧约》,是一部“寓时代精神于宗教题材的壮丽史诗”,诗人借古喻今,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是由于革命者的道德堕落。
诗人笔下的撒旦既是骄横狂妄、野心勃勃的恶魔,又是蔑视权威、反抗强暴的英雄。
长诗《复乐园》取材《圣经·新约》,集中刻画耶稣立志坚强,目光远大,在旷野绝食40天,不受撒旦金钱、美女、荣誉、艺术的诱惑,表现了革命者与复辟王朝不妥协的高风亮节,也概括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力士参孙》是一部不供上演的诗体悲剧,取材于《旧约·土师记》。
参孙是以色列人,屡败入侵之敌,被妻子出卖,为非利士人所俘,双目被刺后服劳役。
他身处异邦,思念祖国,最后他双手撬动演武厅的柱子,使大厅倒塌,与敌人同归于尽。
是个理想化的资本主义斗士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复仇决心。
二、法国文学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一生写了三十多部剧本,大部分是悲剧。
主要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
被称为“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的《熙德》描写了理性与情感、义务与爱情的矛盾。
作者通过罗狄克与施曼娜之间的矛盾纠葛以及自身的情理矛盾,强调感情应受理性约束,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国王是作为调停人形象而出现的,他既顾了国家,也照顾到了个人,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国王的依赖和企盼。
让·拉辛(1639—1699)是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代表作为《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直接来源于欧里庇得斯的《安德洛玛克》,但在情节处理上有较大差异。
赫克托耳之妻安德洛玛克成了爱庇尔国王庇吕斯的女俘。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文艺复兴活动结束之后的17世纪一度普遍流行的文学创作风格是()A.洛可可B.巴洛克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2、长诗《复乐园》取材于()A.《奥德修纪》B.《圣经·新约全书》C.《旧约·士师记》D.《旧约·创世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0。
3、《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的代表作。
其体裁为()A.讽喻小说B.哥特式小说C.书信小说D.道德小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
4、17世纪欧洲文学的成就主要在()A.英国B.意大利C.西班牙D.法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1。
5、“马里诺诗派”的代表人物马里诺的代表作品是()A.《人生如梦》B.《天路历程》C.《阿都尼斯》D.《诗的艺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9。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莫里哀【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7、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的是()A.《安德洛玛克》B.《费德尔》C.《熙德》D.《寓言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8、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诗的艺术》的作者是()A.高乃依B.拉辛C.拉封丹D.布瓦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
9、莫里哀作品中,现实主义精神最强的是()A.《吝啬鬼》B.《伪君子》C.《唐璜》D.《妇人学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5。
10、莫里哀表现民主主义倾向的剧本是()A.《伪君子》B.《无病呻吟》C.《可笑的女才子》D.《史嘉本的诡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6。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拉辛的作品的是()A.《熙德》B.《伪君子》C.《吝啬鬼》D.《费德尔》E.《安德洛玛克》【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学习要求]学习本章,了解17世纪文学特点,重点掌握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概况•17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英、法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头等强国;二、三种文学并置,古典主义文学主宰•清教徒文学生成:•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相联;代表作家弥尔顿;•巴洛克文学出现;•富丽繁复,精雕细刻,文辞绚烂•古典主义文学形成;•主要体现在戏剧、散文上;(一)英国清教徒文学一、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国会,新国会在选举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胜,这届国会存在到1653年4月,长达13年,史称“长期国会”,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
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二、主要作家1、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是英国小说家,青年时代正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参加过议会军队,接触了克伦威尔军队中左翼教派的宗教生活和清教徒生活,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
因反对王政复辟,宣扬清教徒信仰,曾被囚禁12年,在狱中写作《天路历程》。
2、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
40多岁双目失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史诗《失乐园》、《复乐园》、悲剧《力士参孙》。
(二)巴洛克文学一、“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是16世纪中叶在欧洲一些国家(首先是意大利)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的总称。
“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原义是指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讥讽17世纪意大利建筑、雕刻、绘画等作品奇形怪状的风格违背了古典艺术的规范,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
巴洛克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动感强烈,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
巴洛克艺术发源于意大利,与教会势力有关。
天主教会为了显示教会的富有,在教堂内制造神秘莫测的气氛,提倡建造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
巴洛克风格在17世纪风行欧洲各国,在建筑、美术、音乐方面都有表现。
1、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采用波浪形曲线和曲面,以断檐、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突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利用透视的幻觉,光影变化,不稳定的形体组合造成虚幻与动荡的气氛。
贝尼尼(1598-1680)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首席代表。
1655年,他受教皇之托,在圣彼得大教堂前修建一个与教堂雄伟气势相称的广场。
广场由两个四列柱子的柱廊围成,造型奔放而具有动感,彷佛环抱着的手臂,象征天主教对信徒的庇护。
气势恢弘,光影效果强烈。
2、巴洛克美术巴洛克美术的杰出代表并非是意大利画家,而是弗兰德斯的鲁本斯。
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欧洲绘画大师,擅长表现人体运动,他将华丽的巴洛克艺术与尼德兰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画风。
《土与水》具有强烈的运动感,线条流畅,色彩明亮,造型完美,是人体绘画的典范。
3、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它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流派。
巴洛克音乐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代表作曲家是巴赫(音乐之父)、韩德尔、拉摩。
巴洛克音乐的巨大成就是创造了歌剧。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15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私人集会上演出了最早的歌剧《达夫内》。
现存最早的歌剧作品是作曲家佩里和普契尼创作的《尤丽迪西》(1600)。
二、巴洛克文学巴洛克文学的名字是从巴洛克艺术而来。
它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一致,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它在各国文学中都有反映。
1、意大利巴洛克文学:马里诺诗派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成名作长诗《阿多尼斯》。
2、西班牙贡戈拉诗派:由西班牙诗人路易斯·德·贡戈拉开创,代表作是长诗《孤独》。
3、法国贵族沙龙文学:代表作家是杜尔菲(1568-1625),代表作是长篇田园体小说《阿丝特莱》,描写贵族的风流韵事和悲欢离合。
4、英国玄学派诗歌:玄学派诗人的代表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他的诗歌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充满奇喻,格律多变。
多恩长期受人争议,直到20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5、德国巴洛克文学:德国马丁·奥毕茨、格吕菲乌斯等的作品也属于巴洛克文学。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的含义“古典主义”,按其基本特征而言,指的是提倡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
自从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提出向古希腊借鉴的原则之后,后世的文学史家便用“古典主义”这个名词来表明向古代学习的含义。
古典主义不仅具有“学古”的意义,还有“法上”的含义。
比喻“上流作家”和“末流作家”。
英语classicism(古典主义)从classis派生,因此,后世的“古典作家”不仅指古代作家,也指上流作家。
二、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基础:适应当时法国王权高度集中的要求•哲学基础;笛卡尔唯理主义•文学传统、民族传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社会心理三、古典主义美学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
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法者,他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家莫里哀的好朋友,他在文艺理论方面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体的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647)。
这本书经路易十四亲自过目,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3、古典原则:必须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为典范。
4、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四、古典主义艺术1、古典主义绘画:在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了整个欧洲艺术。
古典主义绘画只重视纯客观的描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热衷于表现古典题材,排斥想象。
2、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力图表现封建王权,政治色彩浓厚。
1671年巴黎设立建筑学院,崇尚古典主义。
路易十四经常召集艺术家在王宫讨论设计方案,最后由他作出决定。
巴黎的凡尔赛宫、卢浮宫、残废军人新教堂、旺多姆广场,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罗马的柱式为构图基础,造型严谨,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
表达理性和王权的力量是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审美标准。
五、发展概况1、第一阶段:17世纪初至60年代马莱伯(1555——1628):古典主义的先驱,布瓦洛奉他为“诗宗”。
巴尔什克(1595——1654)的书信沃日拉(1585——1650)的《法律刍议》高乃依(1606—168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出身律师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务。
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1636),其他重要悲剧《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
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情。
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英雄。
气势悲壮激越。
《熙德》描写了强烈的爱情与家庭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最终这一冲突中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都原则下得到协调。
体现了崇尚理性、歌颂贤君、效忠国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态度。
•2、第二阶段:17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①拉辛(1639—1699)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出身财政官家庭,本人做过路易十四的史官。
写作11部悲剧,一部喜剧。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
情调阴柔平淡。
《安德洛玛克》展示了为满足情欲而置国家利益和义务于不顾的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情欲横流。
②拉封丹(1621——1695)古典主义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善于借用现成的民间故事情节,运用诗的语言对之进行再创造。
他的寓言诗对17世纪法国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大胆的讽刺。
拉封丹的寓言诗,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诗一起,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丰碑。
恋爱的狮子──致塞维妮娅小姐塞维妮娅,你迷人美貌,是神赐天赋,如幽兰静放,你风情万种.与众不同。
愿你能接受寓言中无伤大雅的游戏,看到狮子坠入爱河而不要吃惊恐慌。
爱情是个奇怪的大师,那些只是在故事中听过。
而没被爱情之箭射中的人真是幸运!如果人们口中的爱情,会让你觉得生气,至少在寓言可以接受:它满怀着热情和感激自愿地匍匐在你的脚下。
在动物会说话的年代,狮子曾想和人类联姻。
为什么不?在那个时代,这对人类非常重要,除了脸长得难看,它们聪明又勇敢。
故事就这样发生。
请允许把你每一个爪尖让人磨磨并把牙齿锉锉。
这一来,你的亲吻将不那么厉害,你也会感觉更加甜蜜,因为没有了这些顾虑,我女儿会更好地回应你。
狮子一切照办,他已经失去理智!他现在无齿也无爪,就这样被人卸掉武装。
人们放出几条恶狗:他都几乎无法抵抗。
爱情啊,爱情!一旦人们成了你的俘虏,戒心就会踪影全无。
3、第三阶段:17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末的“古今之争”,预示了古典主义的衰颓的前景。
沙尔·贝洛等人认为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桎梏。
布瓦洛则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角色,坚持厚古薄今。
这个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散文、小说领域。
七、主要特征1.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2.崇尚理性原则,遵守公民义务3.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
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第二节莫里哀歌德评价“莫里哀如此伟大,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奇。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歌德谈话录》一、生平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
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
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