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五、自由朗读全文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一篇描写梅花精神的故事。

通过讲述一个老华侨在国外培育梅花、弘扬梅花精神的过程,展示了梅花不畏严寒、纯洁高雅的品质,以及梅花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篇文章安排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梅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理解抽象的情感、品质等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梅花精神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梅花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花的纯洁、坚强和高雅,传承梅花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

2.难点:深入理解梅花精神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梅花的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梅花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视频:寻找与梅花精神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梅花精神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梅花的精神品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魂》的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梅花魂》的全文。

2.理清文中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进行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理清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进行跨学科的拓展,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去理解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梅花魂》文章全文、作者生平及相关背景介绍等。

2.教学材料:课本、笔记本等。

3.活动准备:文学赏析活动、小组讨论活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于梅花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梅花的热爱和好奇。

2. 学习《梅花魂》(15分钟)•分段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及主要情节。

3. 作者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梅花魂》的作者及其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二课时1. 文学赏析(20分钟)•分组讨论《梅花魂》的主题、寓意,并展示分组讨论成果。

2. 作文练习(15分钟)•让学生以《梅花魂》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1. 跨学科拓展(20分钟)•结合自然、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让学生重新理解文学作品。

2.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展望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作业1.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读完下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分组讨论和跨学科拓展等方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文章本身,还培养了综合性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激活和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梅花魂》的内容,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感和情感,学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细心体味事物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进行朗读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的PPT课件。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3.其他:备课笔记、课堂小道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关于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梅花的感受。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梅花魂》。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2.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学习词语解释和句子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实践(15分钟)1.学生进行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语言语调和情感表达。

2.针对课文中的画面和情感要素,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或表演。

第四步:总结(5分钟)1.整理课堂讨论和感悟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细致体味。

五、课后作业1.背诵《梅花魂》部分段落。

2.撰写对梅花的感悟和联想。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梅花魂》课文的学习,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文学中的丰富内涵,开拓了对美学的认识。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的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引导他们用心感受和表达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情感和思想启迪。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梅花魂》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或介绍一些与梅花相关的诗句或文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梅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阅读(30分钟)1.学生自读(10分钟):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通读一遍《梅花魂》这篇文章,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2.教师讲解(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文章。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和主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讲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情节比较吸引你?2.文章中的三个人物(金新月、陈彩霞、王良伟)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3.故事中表现出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具体是哪些?4. 写作练习(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写一篇情节连贯、文字流畅的小故事。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生活经验,展开自己的想象。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掌握更好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和回顾。

也可以让学生留下自己对这节课的感悟和建议,以便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于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和理解;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改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魂》的背景故事和主旨。

2.学习认读生僻字:“梦黯黯”、“梅幽幽”、“岚―星”等。

3.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通过写作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梅花魂》中的隐喻。

2.认读生僻字及理解生僻字的意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梅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都喜欢以梅花为主题创作诗歌、故事。

2.新课展示(10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述《梅花魂》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隐喻。

让学生通过故事学会如何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人生的不如意。

3.细节把握(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理解生僻字的意义和用法,例如:“梦黯黯”、“梅幽幽”、“岚―星”等。

4.课文赏析(15分钟)
教师通过课文的赏析,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美好和刚强,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

5.写作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段文字,要求学生进行改写或者续写,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6.巩固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口头回答课堂问题,书写一篇关于《梅花魂》的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
1.教学前的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2.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

3.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对故事细节、生僻字及隐喻等进行认知,达到了教学目标。

4.巩固作业的设计合理,能够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梅花魂》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梅花魂》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梅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2.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观看关于梅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美丽与坚强。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内容:–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解读文中生僻词汇,引导学生扩展词汇积累。

3.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小组展示梅花魂的相关画作或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

–播放与梅花相关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2.授课内容:–分析《梅花魂》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提问引导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3.活动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梅花魂》片段,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就梅花的象征意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梅花魂》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表演和讨论,展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小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

2.阅读《梅花魂》原文,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并分享给同学。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以及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梅花的傲骨和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品格和气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描写也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梅花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傲骨,理解梅花的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高洁品质的情感,激发学生追求卓越、不畏困难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梅花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傲骨,通过讨论深化对梅花精神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梅花图片和相关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梅花形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梅花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形态和特点,说出自己对梅花的感觉和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中描绘的梅花形象,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品质。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化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例如:梅花为什么被称为“梅花魂”?梅花的精神品质有哪些?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让学生举例说明。

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梅花的古诗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梅花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卓越、不畏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认“葬、腮、玷”等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

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3.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9654;教学重点默读课文。

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9654;教学难点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9654;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读的13个生字中,“玷、秉、飕”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词语具体语境识字。

2.朗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

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迁移运用,学会仿写。

9654;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9654;教学课时1课时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古诗导入,初识梅花1.谈话导入,引出梅花。

(1)教师导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

元代王冕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大家想读吗?(想)(课件出示《墨梅》)(2)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思考:你心目中的梅花是怎样的?2.出示寒梅傲雪图,引出课文题目。

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梅花魂)【设计意图】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出示寒梅傲雪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梅花不惧寒冷的特点。

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课文题目。

板块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课件出示61548;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61548;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葬身腮边玷污郑重秉性凉飕飕码头撩乱泪眼朦胧手绢华侨眷恋指名学生读,正音,再齐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4.指导学生写小标题。

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2自然段可以概括为“读诗词落泪”。

5.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6.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7.通过情境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情怀。

你瞧,那梨花木大交椅上,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诗句。

课件出示6154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1548;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61548;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这三句诗是写什么的诗?(写思乡的诗)每当读到这类诗词,外祖父总会泪雨纷纷,这是为什么?(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8.探寻落泪缘由,感受浓浓乡愁。

(1)诗句里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勾起外祖父满腔的乡愁,怎能不潸然泪下呢?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

(2)指名学生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61548;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61548;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3)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9.教师小结: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情感越浓,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

于是,外祖父在异国他乡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上,爱梅花超过了一切,我们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呢?(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

(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祖国的象征。

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3)请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你熟悉的一个人,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说。

(学生自由进行语言训练)(4)指名学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人的文章中,可以加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词语的识记及理解的程度。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本的归纳能力。

本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引导下,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爱国之情,从而自然顺畅地过渡到外祖父教育“我”要有梅花品格的这一重点段落的阅读。

板块三质疑课文题目,感悟爱国之心1.回归课文题目,引导质疑。

师: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有魂吗?梅花的魂是什么呢?2.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题目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2)师引导:原来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是什么?(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3)教师小结:此刻让我想到了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原来,外祖父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秉性,梅花的魂。

大家现在知道梅花的魂是什么了吗?(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3.由物及人,领悟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红梅赞》。

(2)教师介绍: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

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这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谁呢?(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4.品读重点段落。

(1)那些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

(2)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5.感悟表达。

这篇课文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是什么表达方法?(借物喻人)第13自然段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在习作中这叫什么手法?(点明主题)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

文中是怎么写的?(指名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7.教师小结: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更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心灵独白。

他漂泊海外,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板书:爱国心)【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祖父的话展开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整个过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解读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和点明主题的手法。

板块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师生配乐齐唱《我的中国心》。

2.教师总结: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做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设计意图】在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和《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情感熏陶,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9654;板书设计9654;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9654;教学反思1.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地选取了王冕的《墨梅》,这首诗赞扬了墨梅的高风亮节。

边看墨梅图边朗诵古诗,学生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所吸引。

2.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等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种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资料袋3.歌曲拓展,感受爱国情。

随着《我的中国心》这首动情的音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

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