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立体几何好题难题集萃
必修二立体几何较难题汇总

1.四面体ABCD 四个面的重心分别为E 、F 、G 、H ,则四面体EFGH 的表面积与四面体ABCD 的表面积的比值是( ) A)271 B)161 C)91 D)81如图,连接AF 、AG 并延长与BC 、CD 相交于M 、N , 由于F 、G 分别是三角形的重心, 所以M 、N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 且AF :AM=AG :AN=2:3, 所以FG :MN=2:3,又MN :BD=1:2,所以FG :BD=1:3, 即两个四面体的相似比是1:3,所以两个四面体的表面积的比是1:9;故选C .如图,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两条直线l ,m 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C =15cm ,DE =5cm ,AB ︰BC =1︰3,求AB ,BC ,EF 的长设平面α∥β,A 、C ∈α,B 、D ∈β直线AB 与CD 交于S ,若AS=18,BS=9,CD=34,则CS=?68/3或68与空间四边形ABCD 四个顶点距离相等的平面共有多少个? 七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三棱锥四个顶点各对应一个 有四个,两条相对棱对应一个 共三组相对棱 因此有三个总共有七个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 ∥DC,△PAD 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BD=2AD=8, AB=2DC=。
(1)设M 是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 ⊥平面PAD ; (2)求四棱锥P-ABCD 的体积解:(1)证明:在中,由于,,,所以故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故平面平面。
(2)过作交于O ,αA∙β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此为四棱锥的高,又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因此 在底面四边形中,,,所以四边形是梯形,在中,斜边边上的高为,此即为梯形的高,所以四边形的面积为故。
(2008福建)(6)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1,则BC 1与平面BB 1D 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如图,二面角l α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4.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C=21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DC 1⊥BD 。
56高考数学总复习之【立体几何好题难题集萃】56

D1
C1
A1 B1
C D
B
A
A1
解:如图,B、D、A1 到平面 的距离分别为 1、2、4,则 D、A1 的中点到平面 的距 离为 3,所以 D1 到平面 的距离为 6;B、A1 的中点到平面 的距离为 5 ,所以 B1 到平面
∴△FCP 是正三角形,∴PF=1.有 PQ 1 BP 1∴PF=PQ①, 2
∵A1E⊥平面 BEP, EQ EF 3 ∴A1E=A1Q,
∴△A1FP≌△A1QP 从而∠A1PF=∠A1PQ②, 由①②及 MP 为公共边知△FMP≌△QMP, ∴∠QMP=∠FMP=90o,且 MF=MQ, 从而∠FMQ 为二面角 B-A1P-F 的平面角.
因为
cos
uuur PB
uuur AD
所以
uuur PB
uuur AD
=
3
3
因此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为 .
6
(理) (II)取 AD 的中点 G ,连结 BG 、 NG ,
则 BG // CD , 所以 BG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和 C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相等. 因为 PB 平面 ADMN , 所以 BGN 是 BG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3
uuuur
2 , 0, 0) , MB1
(0,
1
,1)
,
uuuur MN
(0,
1
,
2
)
。
2
23
因为
uuuur uuuur MB1gAM
3 2
0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经典大题例题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已知三棱锥P−ABC,其中PA⊥平面ABC,∠BAC=120°,PA=AB=AC=2,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12πB.16πC.20πD.24π答案:C分析:根据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结合球的性质、球的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根据题意设底面△ABC的外心为G,O为球心,所以OG⊥平面ABC,因为PA⊥平面ABC,所以OG//PA,设D是PA中点,因为OP=OA,所以DO⊥PA,因为PA⊥平面ABC,AG⊂平面ABC,所以AG⊥PA,因此OD//AG,PA=1,因此四边形ODAG是平行四边形,故OG=AD=12由余弦定理,得BC=√AB2+AC2−2AB⋅AC⋅cos120°=√4+4−2×2×2×(−1)=2√3,2⇒AG=2,由正弦定理,得2AG=√3√32所以该外接球的半径R满足R2=(OG)2+(AG)2=5⇒S=4πR2=20π,故选:C.小提示:关键点睛: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的正方形SG1G2G3中,E , 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现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重合为点G,则有()A.SG⊥平面EFG B.EG⊥平面SEFC.GF⊥平面SEF D.SG⊥平面SEF答案:A解析: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可得SG⊥FG,SG⊥EG,然后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果.由题意:SG⊥FG,SG⊥EG,FG∩EG=G,FG,EG⊂平面EFG所以SG⊥平面EFG正确,D不正确;.又若EG⊥平面SEF,则EG⊥EF,由平面图形可知显然不成立;同理GF⊥平面SEF不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属基础题.3、若一个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a,则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 .2a 2B .2√2a 2C .2√3a 2D .3√2a 2答案:A分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即得解.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则√3x =a ,即x 2=13a 2,所以正方体的全面积为6x 2=6×13a 2=2a 2. 故选:A4、《九章算术·商功》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AC ⊥CD ,AC =BC +CD =2,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鳖臑ABCD 的表面积为( )A .√3+√62B .3+√62C .2+√3+√62D .3+√3+√62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可证明CD ⊥BC ,从而说明三角形BCD 是直角三角形,求得BD ,进而求得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由题意可知:AB ⊥平面BCD ,CD ⊂平面BCD ,故AB ⊥CD ,又AC ⊥CD ,AC ∩AB =A,AB,AC ⊂平面ABC ,故CD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故CD ⊥BC ,所以S △BCD =12BC ⋅CD ≤12×(BC+CD 2)2=12 ,当且仅当BC =CD =1时取得等号, 故BD =√1+1=√2 ,由AB ⊥平面BCD ,可知AB ⊥BD,AB ⊥BC ,故AB=√AC2−BC2=√4−1=√3 ,所以S△ABD=12AB⋅BD=√62,S△ABC=12AB⋅BC=√32,S△BCD=12BC⋅CD=12,S△ACD=12AC⋅CD=1,所以鳖臑ABCD的表面积为√62+√32+12+1=3+√3+√62,故选:D5、锐角△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7、b=8,m⃑⃑ =(12,cosA),n⃑=(sinA,−√32),且m⃑⃑ ⊥n⃑,则△ABC的面积为()A.√3B.3√3C.5√3D.10√3答案:D分析:先由向量垂直得到A=π3,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3或c=5,利用锐角三角形排除c=3,从而c=5,利用面积公式求出答案.由题意得:12sinA−√32cosA=0,故tanA=√3,因为A∈(0,π2),所以A=π3,由余弦定理得:cosA=64+c 2−492×8c =12,解得:c=3或c=5,当c=3时,最大值为B,其中cosB=49+9−642×7×3<0,故B为钝角,不合题意,舍去;当c=5时,最大值为B,其中cosB=49+25−642×7×5>0,故B为锐角,符合题意,此时S△ABC=12bcsinA=12×8×5×√32=10√3.故选:D6、过半径为4的球O表面上一点M作球O的截面,若OM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30°,则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A.4B.2√3C.2D.1答案:C分析:作出球的截面图,根据几何性质计算,可得答案.作出球的截面图如图:设A为截面圆的圆心,O为球心,则OA⊥截面,AM在截面内,即有OA⊥AM,=2 ,故∠OMA=30∘,所以OA=4×12即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2,故选:C7、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Δ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如图所示, 作EO ⊥CD 于O ,连接ON ,过M 作MF ⊥OD 于F .连BF ,∵平面CDE ⊥平面ABCD .EO ⊥CD,EO ⊂平面CDE ,∴EO ⊥平面ABCD ,MF ⊥平面ABCD ,∴ΔMFB 与ΔEON 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EO =√3, ON =1 EN =2,MF =√32,BF =52,∴BM =√7.∴BM ≠EN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线段A 1B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D 1E 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55B .√105C .√155D .2√55答案:B分析:连接AD 1,AE ,得到AD 1//BC 1,把异面直线D 1E 与BC 1所成角转化为直线D 1E 与AD 1所成角,取AD 1的中点F ,在直角△D 1EF 中,即可求解.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D 1,AE ,可得AD 1//BC 1,所以异面直线D 1E 与BC 1所成角即为直线D 1E 与AD 1所成角,即∠AD 1E 为异面直线D 1E 与BC 1所成角,不妨设AA 1=2,则AD 1=2√2,D 1E =AE =√5,取AD 1的中点F ,因为D 1E =AE ,所以EF ⊥AD 1,在直角△D 1EF 中,可得cos∠AD 1E =D 1F D 1E =√2√5=√105. 故选:B.9、若直线a //平面α,A ∉α,且直线a 与点A 位于α的两侧,B ,C ∈a ,AB ,AC 分别交平面α于点E ,F ,若BC =4,CF =5,AF =3,则EF 的长为( )A .3B .32C .34D .23答案:B分析:根据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从而可求EF =32. ∵BC //α,BC ⊂平面ABC ,平面ABC ∩α=EF ,∴EF //BC ,∴AF AC =EF BC ,即35+3=EF 4,∴EF =32. 故选:B.10、如图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N 分别是棱SC,BC 的中点,Q 为棱AC 上的一点,且AQ =12QC ,MN ⊥MQ ,若AB =2√2,则此正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 .12πB .4√33πC .8√3πD .4√3π 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证明SA,SB,SC 两两垂直,将三棱锥放入棱长为2的正方体,两者外接球体积相同,求得正方体外接球体积即可得出答案.因为在△SBC 中,M,N 分别是棱SC,BC 的中点,所以MN //SB ,因为MN ⊥MQ ,所以SB ⊥MQ ,因为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所以SB ⊥AC (对棱垂直),又因为MQ,AC ⊂面SAC ,MQ ∩AC =Q ,所以SB ⊥面SAC ,因为SA,SC ⊂面SAC ,所以SB ⊥SA,SB ⊥SC ,在Rt △SAB 中,SA 2+SB 2=AB 2,因为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所以△S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SB =SC ,AB =AC ,所以SA 2+SC 2=AC 2,即SA ⊥SC ,所以SA,SB,SC 两两垂直,将此三棱锥放入正方体中,此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等于AB 长,为2√2,则该正方体棱长为2,外接球半径R =√(22)2+(2√22)2=√3,正方体外接球体积V =43πR 3=43π×(√3)3=4√3π,此正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体积和正方体外接球体积相同,为4√3π.故选:D填空题11、如图所示,过三棱台上底面的一边A1C1,作一个平行于棱BB1的截面,与下底面的交线为DE.若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V A1B1C1−DBEV A1B1C1−ABC=______.答案:37分析:证得S△A1B1C1=14S△ABC,然后结合棱台与棱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因为BB1//平面DEC1A1,且平面BB1C1C∩平面DEC1A1=C1E,所以BB1//C1E,又因为B1C1//BE,所以四边形BB1C1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C1=BE,且E分别是BC的中点,所以B1C1=1 2BC,同理A1B1=12AB,因此S△A1B1C1=14S△ABC,设上底面的面积为S,高为ℎ,则下底面的面积为4S,所以V A1B1C1−DBEV A1B1C1−ABC =13(S+√S⋅4S+4S)ℎ=37,所以答案是:37.12、两个平面最多可以将空间分为___________部分.答案:4分析:根据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分别计算出它们将空间分成的部分数即可得解.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当两个平面平行时,它们可将空间分成3部分,当两个平面相交时,它们可将空间分成4部分,所以两个平面最多可以将空间分为4部分.所以答案是:413、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四边形ABCD为矩形.请在下面给出的5个条件中选出2个作为一组,使得它们能成为“在BC边上存在点Q,使得△PQD为钝角三角形”的充分条件___________.(写出符合题意的一组即可)①PA=2;②BC=3;③BC=√5;④AB=√2;⑤AB=1.答案:②④或②⑤或③⑤分析:设PA=a,AB=b,AD=c,BQ=x(0≤x≤c),则CQ=c−x,计算出PQ2,DQ2,PD2,若在BC边上存在点Q,使得△PQD为钝角三角形,则PQ2+DQ2<PD2,解不等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答案.设PA=a,AB=b,AD=c,BQ=x(0≤x≤c),则CQ=c−x,因为PA⊥平面ABCD,底面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PA⊥AQ,则PQ2=PA2+AQ2=PA2+AB2+BQ2=a2+b2+x2,DQ2=CD2+CQ2=b2+(c−x)2,PD2=PA2+AD2=a2+c2,若在BC边上存在点Q,使得△PQD为钝角三角形,则PQ2+DQ2<PD2,即a2+b2+x2+b2+(c−x)2<a2+c2,整理得x2−cx+b2<0(0<x<c),要使不等式有解,只需c2−4b2>0,即只需BC>2AB即可,因为①PA=2;②BC=3;③BC=√5;④AB=√2;⑤AB=1,所以②④或②⑤或③⑤.所以答案是:②④或②⑤或③⑤.14、所有棱长均为2的正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答案:23√2##2√23分析:棱长均为2的正三棱锥,分别求出棱锥的底面面积和高,代入棱锥体积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当三棱锥棱长均为2时,正三棱锥即为正四面体,如图,正四面体的底面积S=√34×22=√3,正四面体的高ℎ=PO=√PA2−AO2=√22−(23×√32×2)2=2√63,故正四面体的体积V=13⋅S⋅ℎ=2√23.所以答案是:2√2315、已知球O的半径为43,点A,B,C,D均在球面上,若△ABC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3,则三棱锥D−ABC的最大体积是___________.答案:2√33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出边长,即可求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继而可求出高的最大值,求出体积.设△ABC外接圆的圆心为O1,由△ABC是面积为√3的等边三角形,得12⋅|AB|2⋅sin60∘=√3,解得AB=2,则|O1B|=12×|AB|sin60∘=2√33.当三棱棱锥D−ABC体积最大时,球心O在DO1上,因此有|OO1|=√|OB|2−|O1B|2=23,所以|DO1|的最大值为43+23=2,三棱锥D−ABC的最大体积为V=13⋅S△ABC⋅|DO1|=13×√3×2=2√33.所以答案是:2√33.小提示:本题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好勾股关系求出高.解答题1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B1的中点.(Ⅰ)求证:BC1//平面AD1E;(Ⅱ)求直线AA1与平面AD1E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23.分析:(Ⅰ)证明出四边形ABC1D1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BC1//AD1,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也可利用空间向量计算证明;(Ⅱ)可以将平面扩展,将线面角转化,利用几何方法作出线面角,然后计算;也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计算求解 . (Ⅰ)[方法一]:几何法 如下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1B 1且AB =A 1B 1,A 1B 1//C 1D 1且A 1B 1=C 1D 1, ∴AB //C 1D 1且AB =C 1D 1,所以,四边形ABC 1D 1为平行四边形,则BC 1//AD 1, ∵BC 1⊄平面AD 1E ,AD 1⊂平面AD 1E ,∴BC 1//平面AD 1E ; [方法二]:空间向量坐标法以点A 为坐标原点,AD 、AB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A (0,0,0)、A 1(0,0,2)、D 1(2,0,2)、E (0,2,1),AD 1⃑⃑⃑⃑⃑⃑⃑ =(2,0,2),AE ⃑⃑⃑⃑⃑ =(0,2,1),设平面AD 1E 的法向量为n ⃑ =(x,y,z ),由{n →⋅AD 1→=0n →⋅AE →=0,得{2x +2z =02y +z =0, 令z =−2,则x =2,y =1,则n →=(2,1,−2).又∵向量BC 1⃑⃑⃑⃑⃑⃑⃑ =(2,0,2),BC 1⃑⃑⃑⃑⃑⃑⃑ ·n ⃑ =2×2+0×1+2×(−2)=0, 又∵BC 1⊄平面AD 1E ,∴BC 1//平面AD 1E ; (Ⅱ)[方法一]:几何法延长CC 1到F ,使得C 1F =BE ,连接EF ,交B 1C 1于G , 又∵C 1F//BE ,∴四边形BEFC 1为平行四边形,∴BC 1//EF , 又∵BC 1//AD 1,∴AD 1//EF ,所以平面AD 1E 即平面AD 1FE , 连接D 1G ,作C 1H ⊥D 1G ,垂足为H ,连接FH ,∵FC 1⊥平面A 1B 1C 1D 1,D 1G ⊂平面A 1B 1C 1D 1,∴FC 1⊥D 1G , 又∵FC 1∩C 1H =C 1,∴直线D 1G ⊥平面C 1FH , 又∵直线D 1G ⊂平面D 1GF ,∴平面D 1GF ⊥平面C 1FH ,∴C 1在平面D 1GF 中的射影在直线FH 上,∴直线FH 为直线FC 1在平面D 1GF 中的射影,∠C 1FH 为直线FC 1与平面D 1GF 所成的角,根据直线FC 1//直线AA 1,可知∠C 1FH 为直线AA 1与平面AD 1G 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C 1G =C 1F =1,D 1G =√5,∴C 1H =√5=√5,∴FH =√1+(√5)2=√5,∴sin∠C 1FH =C 1H FH=23,即直线AA 1与平面AD 1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方法二]:向量法接续(I)的向量方法,求得平面平面AD 1E 的法向量n ⃑ =(2,1,−2),又∵AA 1⃑⃑⃑⃑⃑⃑⃑ =(0,0,2),∴cos <n ⃑ ,AA 1⃑⃑⃑⃑⃑⃑⃑ >=n ⃑ ⋅AA 1⃑⃑⃑⃑⃑⃑⃑⃑ |n ⃑ |⋅|AA 1⃑⃑⃑⃑⃑⃑⃑⃑ |=−43×2=−23, ∴直线AA 1与平面AD 1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方法三]:几何法+体积法如图,设B 1C 1的中点为F ,延长A 1B 1,AE,D 1F ,易证三线交于一点P . 因为BB 1∥AA 1,EF ∥AD 1,所以直线AA 1与平面AD 1E 所成的角,即直线B 1E 与平面PEF 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在△PEF 中,易得PE =PF =√5,EF =√2, 可得S △PEF =32.由V 三棱锥B 1−PEF =V 三棱锥P−B 1EF ,得13×32⋅B 1H =13×12×1×1×2, 整理得B 1H =23. 所以sin∠B 1EH =B 1H B 1E =23.所以直线AA 1与平面AD 1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方法四]:纯体积法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A 1到平面AED 1的距离为h , 在△AED 1中,AE =√5,AD 1=2√2,D 1E =3, cos∠AED 1=D 1E 2+AE 2−AD 122D 1E⋅AE=2×3×√5=√55, 所以sin∠AED 1=2√55,易得S △AED 1=3.由V E−AA 1D 1=V A 1−AED 1,得13S △AD 1A 1⋅A 1B 1=13S △AED 1⋅ℎ,解得ℎ=43, 设直线AA 1与平面AED 1所成的角为θ,所以sinθ=ℎAA 1=23.【整体点评】(Ⅰ)的方法一使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方法二使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进行证明; (II )第一种方法中使用纯几何方法,适合于没有学习空间向量之前的方法,有利用培养学生的集合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第二种方法使用空间向量方法,两小题前后连贯,利用计算论证和求解,定为最优解法;方法三在几何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体积方法,计算较为简洁;方法四不作任何辅助线,仅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省却了辅助线和几何的论证,不失为一种优美的方法. 17、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1)G 是△BA ′C ′的重心,求证:直线DG ⊥平面BA ′C ′;(2)若AB =1,动点E 、F 在线段AD 、D ′C ′上,且DE =D ′F =a ,M 为AB 的中点,异面直线EF 与DM 所成的角为arccos√210,求a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分析:(1)根据空间向量,以B ′A ′⃑⃑⃑⃑⃑⃑⃑⃑ =i ,B ′B ⃑⃑⃑⃑⃑⃑⃑ =j ,B ′C ′⃑⃑⃑⃑⃑⃑⃑⃑ =k ⃑ 为基底,用基底向量表示其他向量,根据向量的数量积为0判断线线垂直,进而证明线面垂直.(2)以空间直角坐标系,写成点的坐标,根据向量的夹角与异面直线夹角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求解.(1)证明:设B ′A ′⃑⃑⃑⃑⃑⃑⃑⃑ =i ,B ′B ⃑⃑⃑⃑⃑⃑⃑ =j ,B′C ′⃑⃑⃑⃑⃑⃑⃑⃑ =k ⃑ , 显然i ⋅j =0,j ⋅k ⃑ =0,k ⃑ ⋅i =0,因为G 是△BA ′C ′的重心,所以B ′G ⃑⃑⃑⃑⃑⃑⃑ =13(i +j +k ⃑ ),故DG ⃑⃑⃑⃑⃑ =B ′G ⃑⃑⃑⃑⃑⃑⃑ −B ′D ⃑⃑⃑⃑⃑⃑⃑ =B ′G ⃑⃑⃑⃑⃑⃑⃑ −(B ′B ⃑⃑⃑⃑⃑⃑⃑ +BA ⃑⃑⃑⃑⃑ +AD ⃑⃑⃑⃑⃑ )=13(i +j +k ⃑ )−(j +i +k )=−23(i +j +k ⃑ ) A ′C ′⃑⃑⃑⃑⃑⃑⃑⃑ =k ⃑ −i ;DG ⃑⃑⃑⃑⃑ ⋅A ′C ′⃑⃑⃑⃑⃑⃑⃑⃑ =−23(k ⃑ 2−i 2)=0,得DG ⃑⃑⃑⃑⃑ ⊥A ′C ′⃑⃑⃑⃑⃑⃑⃑⃑ , 同理DG ⃑⃑⃑⃑⃑ ⋅A ′B ⃑⃑⃑⃑⃑⃑⃑ =0,得DG ⃑⃑⃑⃑⃑ ⊥A ′B⃑⃑⃑⃑⃑⃑⃑ . 因为A ′C ′⃑⃑⃑⃑⃑⃑⃑⃑ 不平行于A ′B⃑⃑⃑⃑⃑⃑⃑ ,所以直线DG ⊥平面BA ′C ′. (2)以D 为坐标原点,射线DA 、DC 、DD ′分别是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于是E(a,0,0),F(0,a,1),M (1,12,0),则EF⃑⃑⃑⃑⃑ =(−a,a,1),DM ⃑⃑⃑⃑⃑⃑ =(1,12,0).于是cos⟨EF⃑⃑⃑⃑⃑ ,DM ⃑⃑⃑⃑⃑⃑ ⟩=|EF⃑⃑⃑⃑⃑ ⋅DM ⃑⃑⃑⃑⃑⃑⃑ ||EF⃑⃑⃑⃑⃑ |⋅|DM ⃑⃑⃑⃑⃑⃑⃑ |=12a √52⋅√2a 2+1=√210,解得a =√24,所以a 的值为√24.1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E 为侧棱PC 的中点.(1)求证:经过A 、B 、E 三点的截面平分侧棱PD ;(2)若PA ⊥底面ABCD ,且PA =AD =2,求四面体ABEP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分析:(1)设截面ABE 与侧棱PD 交于点F ,连结EF,AF ,证明CD//EF.即得F 为PD 的中点,即截面ABE 平分侧棱PD ;(2)取PB 中点H ,连EH ,证明EH ⊥平面PAB ,即得解. (1)证明:设截面ABE与侧棱PD交于点F,连结EF,AF.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CD.又AB⊄平面PCD,且CD⊂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又AB⊂平面ABE,且平面ABE∩平面PCD=EF,所以AB//EF.又因为AB//CD,所以CD//EF.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F为PD的中点,即截面ABE平分侧棱PD. (2)∵PA⊥平面ABCD,BC⊆平面ABCD,∴BC⊥PA,又BC⊥AB,∴BC⊥平面PAB.取PB 中点H ,连EH , ∵E 是PC 中点,∴EH//BC ,即EH =1且EH ⊥平面PAB , 又Rt △PAB 的面积S =12PA ⋅AB =2.∴四面体ABEP 的体积V =V E−PAB =13⋅S ⋅EH =23.小提示:方法点睛:求几何体的体积常用的方法有:(1)规则的公式法;(2)不规则的割补法;(3)等体积法. 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19、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棱AA 1的中点.若截面△BC 1D 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求此三棱柱的表面积.答案:24√2+4√3分析:设AD =b,AB =a ,根据△BC 1D 是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由{BD 2+C 1D 2=BC 1212⋅BD ⋅C 1D =6求解.解:设AD =b,AB =a ,则BD =C 1D =√a 2+b 2,BC 1=√a 2+4b 2.由题意得{BD 2+C 1D 2=BC 12,12⋅BD ⋅C 1D =6, 即{a 2+b 2+a 2+b 2=a 2+4b 2,a 2+b 2=12,解得{a =2√2,b =2, 从而S 表=4×3×2√2+2×2√2×2√2×√34=24√2+4√3.。
立体几何难题解析附有答案详解

立体几何难题解析(附有答案详解)一、解答题1.如图1,直角梯形ABCD 中,//,90AB CD ABC ∠=︒,42==AB CD ,2=BC .//AE BC 交CD 于点E ,点G ,H 分别在线段DA ,DE 上,且//GH AE .将图1中的AED ∆沿AE 翻折,使平面ADE ⊥平面ABCE (如图2所示),连结BD 、CD ,AC 、BE .HEGDCBA图1图2ABCG EHD(Ⅰ)求证:平面⊥DAC 平面DEB ;(Ⅱ)当三棱锥GHE B -的体积最大时,求直线BG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2.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点D E 、分别在边11BC B C 、上,1CD B E AC ==,60ACD ∠︒=.求证:(1)BE 平面1AC D ;(2)平面1ADC ⊥平面11BCC B .3.如图,在直角梯形CD AB 中,D//C A B ,DC 90∠A = ,AE ⊥平面CD AB ,F//CD E ,1C CD F D 12B ==AE =E =A =.(1)求证:C //E 平面F AB ;(2)在直线C B 上是否存在点M ,使二面角D E -M -A 的大小为6π?若存在,求出C M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CDA BAD ∠=∠= ,1AD DC ==,2AB =,E 、F 分别为PD 、PB 的中点.(1)求证:平面PCB ⊥平面PAC ;(2)若平面CEF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π,求PA 的长.5.如图,两个相同的正四棱锥底面重合组成一个八面体,可放入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重合的底面与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平行,各顶点均在正方体的表面上,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八面体称为正方体的“正子体”.(1)若正子体的六个顶点分别是正方体各面的中心,求该八面体的表面积.(2)此正子体的表面积S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求出表面积的取值范围.6.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 满足//AD BC ,12BA AD DC BC a ====,E 是BC 的中点,将BAE 沿着AE 翻折成1B AE △,形成四棱锥1B AECD -,F 为1B D 的中点,M 为AE 的中点,如图2所示.(1)求证:面1B DM ⊥面1B AE ;(2)当平面1B AE 与平面1B D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时,求1B D 的长度;(3)当面1B AE ⊥面AECD 时,求平面1ADB 与平面1ECB 所成角的正弦值.7.在棱长均为2的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为11B C 的中点.过AE 的截面与棱1BB ,11A C 分别交于点F ,G.(1)若F 为1BB 的中点,求三棱柱被截面AGEF 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比12V V ;(2)若四棱雉1A AGEF -求截面AGEF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3)设截面AFEG 的面积为0S ,AEG ∆面积为1S ,AEF 面积为2S ,当点F 在棱1BB 上变动时,求2012S S S的取值范围.8.如图,在四棱锥B ACDE -中,平面ABC ⊥平面AC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在直角梯形ACDE 中,//AE CD ,AE AC ⊥,1AE =,2AC CD ==,P 是棱BD 的中点.(1)求证:EP ⊥平面BCD ;(2)设点M 在线段AC 上,若平面PEM 与平面EAB求MP 的长.9.如图,ABCD是块矩形硬纸板,其中2AB AD ==E 为DC 中点,将它沿AE 折成直二面角D AE B --.(1)求证:AD ⊥平面BDE ;(2)如果()0AH HB λλ=> ,求二面角H AD E --的余弦值.10.如图1,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P 为CD 中点,分别将△PAD,△PBC 沿PA,PB 所在直线折叠,使点C 与点D 重合于点O,如图2.在三棱锥P-OAB 中,E 为PB 中点.(Ⅰ)求证:PO⊥AB;(II)求直线BP 与平面POA 所成角的正弦值;(Ⅲ)求二面角P-AO-E 的大小.1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平面Q 在PB 上,且满足PQ∶QB=1∶3,求直线CQ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正弦值.12.已知四棱锥中平面,点在棱上,且,底面为直角梯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由Rt ABC∆拼接而成,其中∆和Rt BCDBAC BCD∠=∠=︒,3090∆沿着BC折起.=,BC=ABC∠=︒,AB ACDBC(1)若AD=,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2)当四面体ABCD的表面积的最大时,求二面角A BC D--的余弦值.14.如图,ABCD与ADEF是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1)求异面直线AE 与BD 所成角的大小;(2)在线段BD 上取点M ,在线段AE 上取点N ,且BMx BD=,EN y EA =,试用x ,y 来表示线段MN 的长度;(3)在(2)的条件下,求MN 长度的最小值,并判断当MN 最短时,MN 是否是异面直线AE 与BD 的公垂线段?15.(本题满分14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等腰ABE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其中顶120BAE ∠= ,4AE AB ==,F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H 是线段BD 上的中点,求证://FH 平面CDE ;(2)若H 是线段BD 上的一个动点,设直线FH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θ,求tan θ的最大值.16.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F 、分别是棱AA CC ''、的中点,过直线EF 的平面分别与棱BB DD ''、交于M N 、,设[]01BM x x =∈,,,求:(1)求EF 与面A B BA ''所成的角的大小;(2)求四棱锥C MENF '-的体积()V h x =,并讨论它的单调性;(3)若点P 是正方体棱上一点,试证:满足'2PA PC +=成立的点的个数为6.17.如图,在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BC =,D 为AB 的中点,1D 为11A B 的中点,平面111A B C ⊥平面11ABB A ,异面直线1BC 与1AB 互相垂直.(1)求证:平面1//A DC 平面11BD C ;(2)若1CC 与平面11ABB A 的距离为x ,116AC AB ==,三棱锥1AACD -的体积为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当1CC 与平面11ABB A 的距离为多少时,三棱锥1A ACD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18.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菱形且∠ABC=120°,PA ⊥底面ABCD,AB=1,PA E 为PC 的中点.(1)求直线DE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E-AD-C 平面角的正切值;(3)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PC ⊥平面MBD 成立.如果存在,求出MC 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Ⅰ)见解析;(Ⅱ)BG 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解析】(Ⅰ)由已知CD AB //,︒=∠90ABC ,42==AB CD 及BC AE //交CD 于点E .得到四边形ABCE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BE AC ⊥,AE DE ⊥.再据平面ADE ABCE ⊥平面,平面ADE ABCE AE ⋂=平面,得到DE ABCE ⊥平面,DE AC ⊥,AC DBE ⊥平面,得证.(Ⅱ)由(Ⅰ)知DE ABCE ⊥平面,EC AE ⊥,以E 为原点,ED EC E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0,2(A ,)0,2,2(B ,(0,2,0)C ,)2,0,0(D 设x EH =,则x DH GH -==2(20<<x )由CE AB //,得到DAE AB 面⊥,从而2)]2(21[3131⨯-=⋅=∆-x x AB S V GHE GHE B ]1)1([31)2(3122+--=+-=x x x ,根据1=x 时,三棱锥GHE B -体积最大,此时,H 为ED 中点.G 也是AD 的中点,求得)1,0,1(G ,)1,2,1(--=BG .设),,(z y x n =是面BCD 的法向量.由⎪⎩⎪⎨⎧=-=-⋅=⋅=-=-⋅=⋅022)2,2,0(),,(02)0,0,2(),,(z y z y x DC n x z y x BC n ,令1=y ,得)1,1,0(=n ,设BG 与面BCD 所成角为θ,由||sin ||||BG n BG n θ⋅=即得.试题解析:(Ⅰ)∵CD AB //,︒=∠90ABC ,42==AB CD 又BC AE //交CD 于点E .∴四边形ABCE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BE AC ⊥,AE DE ⊥.又∵平面ADE ABCE ⊥平面平面ADE ABCE AE = 平面∴DE ABCE⊥平面∵AC ABCE ⊂平面,∴DE AC ⊥又E BE DE = ∴AC DBE ⊥平面∵AC DAC ⊂平面∴平面DAC DEB⊥平面(Ⅱ)由(Ⅰ)知DE ABCE ⊥平面,ECAE ⊥以E 为原点,ED EC E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2(A ,)0,2,2(B ,(0,2,0)C ,)2,0,0(D 设x EH =,则x DH GH -==2(20<<x )∵CE AB //,∴DAE AB 面⊥∴2)]2(21[3131⨯-=⋅=∆-x x AB S V GHE GHE B ]1)1([31)2(3122+--=+-=x x x ∵20<<x ,∴1=x 时,三棱锥GHE B -体积最大,此时,H 为ED 中点.∵AE GH //,∴G 也是AD 的中点,∴)1,0,1(G ,)1,2,1(--=BG .设),,(z y x n =是面BCD 的法向量.则(,,)(2,0,0)20(,,)(0,2,2)220n BC x y z x n DC x y z y z ⎧⋅=⋅-=-=⎪⎨⋅=⋅-=-=⎪⎩ 令1=y ,得)1,1,0(=n 设BG 与面BCD 所成角为θ则||sin 6||||BG n BG n θ⋅===∴BG 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2.(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通过1BE C D 来证明BE 平面1AC D ;(2)通过AD ⊥平面11BCC B 来证明平面1ADC ⊥平面11BCC B .【详解】证明:(1)由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得11BC B C .因为点D E 、分别在边11BC B C 、上,1CD B E =,所以1BD C E =,1BD C E .所以四边形1BDC E 是平行四形,所以1BE C D 因为1C D ⊂平面1AC D ,BE ⊄平面1AC D 所以BE 平面1AC D .(2)由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得1CC ⊥平面ABC ,因为AD ⊂平面ABC ,所以1AD CC ⊥,在ACD ∆中,由12CD AC =,60ACD ∠︒=,得32AD AC ==,所以222AD CD AC +=,所以90ADC ∠︒=,即:AD BC ⊥,因为BC ⊂平面11BCC B ,1CC ⊂平面11BCC B ,1BC CC C = ,所以AD ⊥平面11BCC B ,因为AD ⊂平面1ADC ,所以平面1ADC ⊥平面11BCC B .3.(1)详见解析(2)C 3M =【解析】(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进行论证,即从平几出发,寻找线线平行:根据题意先将图形补全,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得线线平行(2)研究二面角,一般方法为利用空间向量:先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求二面角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因为AE ⊥平面D AM ,所以AE 为平面D AM 的一个法向量,而平面D EM 的一个法向量,则需联立方程组解出,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最后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等量关系确定点M ,同时根据向量的模求出C M 的长.解:(1)如图,作FG//EA ,G//F A E ,连接G E 交F A 于H ,连接BH ,G B ,F//CD E 且F CD E =,∴G//CD A ,即点G 在平面CD AB 内.由AE ⊥平面CD AB ,知G AE ⊥A ,∴四边形FG AE 为正方形,四边形CD G A 为平行四边形,∴H 为G E 的中点,B 为CG 的中点,∴//C BH E .BH ⊂平面F AB ,C E ⊄平面F AB ,∴C //E 平面F AB .(4分)(2)法一:如图,以A 为原点,G A 为x 轴,D A 为y 轴,AE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A -.则()0,0,0A ,()0,0,1E ,()D 0,2,0,设()01,,0y M ,∴()D 0,2,1E =- ,()0D 1,2,0y M =-,设平面D EM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0D 20D 20n y z n x y y ⎧⋅E =-=⎪⎨⋅M =+-=⎪⎩,令1y =,得2z =,02x y =-,∴()02,1,2n y =-.(10分)又 AE ⊥平面D AM ,∴()0,0,1AE =为平面D AM 的一个法向量,∴cos ,cos62n πAE ==,解得023y =±,∴在直线C B 上存在点M ,且33C 2233⎛M =-±= ⎝⎭.方法二:作D S A⊥M ,则SA ,由等面积法,得D 3M =,∴C 3M =.【分析】(1)本题首先可根据题意求出AC 、BC 的长度,然后根据222AC BC AB +=得出BC AC ⊥,再然后根据PA ⊥底面ABCD 得出PA BC ⊥,即可得出BC ⊥平面PAC ,最后根据BC ⊂平面PCB 即可证得平面PCB ⊥平面PAC ;(2)本题首先可结合图像构造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设PA a =,写出平面ABCD的法向量1n u r 以及平面CEF 的法向量2n u u r,最后根据平面CEF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π即可求出PA 的长.【详解】(1)因为1AD DC ==,2AB =,90CDA BAD ∠=∠=,所以AC BC ==因为222AC BC AB +=,所以BC AC ⊥,因为PA ⊥底面ABCD ,BC ⊂平面ABCD ,所以PA BC ⊥,因为AC PA A ⋂=,所以BC ⊥平面PAC ,因为BC ⊂平面PCB ,所以平面PCB ⊥平面PAC .(2)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D 、AB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PA a a =>,则()0,2,0B =,()1,1,0C ,()1,0,0D ,()0,0,P a ,因为E 、F 分别为PD 、PB 的中点,所以1,0,22a E ⎛⎫ ⎪⎝⎭,0,1,2a F ⎛⎫ ⎪⎝⎭,1,1,22a CE ⎛⎫=-- ⎪⎝⎭ ,1,0,2a CF ⎛⎫=- ⎪⎝⎭ ,易知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1(0,0,1)n =,设平面CEF 的法向量为2(,,)n x y z =,则220,0,CE n CF n ⎧⋅=⎪⎨⋅=⎪⎩ ,即10,220,2az x y az x ⎧--+=⎪⎪⎨⎪-+=⎪⎩,不妨取4z =,则2x a =,y a =,即2(2,,4)a a n=,因为平面CEF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π,所以121212cos,nnn nnn⋅=⋅解得a=,即PA【点睛】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关键是依托图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相关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向量运算判断或证明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及探究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种方法:(1)以几何体中共顶点且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作为坐标轴建系;(2)利用线面垂直关系找到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系;(3)利用面面垂直关系找到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系.5.(1).【分析】(1)根据题意,正子体的所有棱都是正方体相邻两个面中心的连线,则正子体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进而求出表面积;(2)设平面ABCD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A B C D'''',设(01)AA x x'=≤≤,进而算出ADE的面积,从而算出正子体的表面积即可判断.【详解】(1)依题意,正子体任一棱都是正方体相邻两个面中心的连线,所以正子体所有棱的长均相等.因为AB=所以242ABES=⨯,故该八面体的表面积8=.(2)正子体的表面积S不是定值.如图1,设平面ABCD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A B C D'''',且A B C D''''的中心为O,过点O作OG A B''⊥,垂足为G.设(01)AA x x '=≤≤,则1AG x =-,222222(1)1123AE DE AO OE x x x ==+=-++=-+,()2222(2)224AD x x x x =-+=-+.设AD 的中点为H ,如图2,则()22212122AD AH x x ⎛⎫==-+ ⎪⎝⎭,()22221222EH AE AH x x =-=-+,所以()()()2222211122422442ADE S AD EH x x x x ⎡⎤⎡⎤=⋅=-+-+⎢⎥⎣⎦⎣⎦ ()()2221322242x x x x =-+-+.因为01x ≤≤,所以2120x x -≤-≤,则()()2223132222442x x x x ≤-+-+≤,ADE S ≤≤ S ≤≤,所以此正子体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为.6.(1)证明见解析;(2)5a ;(3)45.【分析】(1)要证面1B DM ⊥面1B AE ,只需证AE ⊥面1B DM 即可;(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1MB D ∠即为面1B AE 与面1B DC 所成角的平面角,进而可得1B D 的长度;(3)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因为12BA AD DC BC a ====,E 是BC 的中点,所以AD CE a ==,又因为//AD BC ,所以四边形AECD 为菱形,所以ABE △为正三角形,又因为M 为AE 的中点,所以1B M AE ⊥,DM AE ⊥,又因为1B M DM M ⋂=,所以AE ⊥面1B DM ,又因为AE ⊆面1B AE ,所以面1B DM ⊥面1B AE ,(2)由(1)知:DM AE ⊥,1B M AE ⊥,又因为//AE CD ,所以1B M CD ⊥,CD DM ⊥,所以CD ⊥面1B DM ,所以面1B DC ⊥面1B DM ,又因为面1B DM ⊥面1B AE ,所以1MB D ∠即为面1B AE 与面1B DC所成角的平面角,即1cos 5MB D ∠=,在1MB D △中,1B M =,DM =,由余弦定理得:22211111cos 25B M B D DM MB D B M B D +-∠=⋅,解得:15B D =.(3)因为面1B AE ⊥面AECD ,1B M AE ⊥,所以1B M ⊥面AECD ,所以以M 为坐标原点,以向量ME,MD ,1MB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可得:,0,02aA ⎛⎫- ⎪⎝⎭,1B ⎛⎫⎪ ⎪⎝⎭,0,,02D ⎛⎫⎪ ⎪⎝⎭,,0,02aE ⎛⎫⎪⎝⎭,,,02C a ⎛⎫⎪ ⎪⎝⎭,则有:1,0,22a B A ⎛⎫=-- ⎪ ⎪⎝⎭,10,,22B D ⎛⎫=- ⎪ ⎪⎝⎭,1,0,22a B E ⎛⎫=- ⎪ ⎪⎝⎭ ,133,22B C a a a ⎛⎫= ⎪ ⎪⎝⎭,设平面1ADB 与平面1ECB 的法向量分别为()1111,,x n y z =,()2222,,n x y z = ,由111100n B A n B D ⎧⋅=⎪⎨⋅=⎪⎩,得11110220a x z y z ⎧--=⎪⎪=,令11z =,则1x =11y =,所以()1n =,由212100n B E n B C ⎧⋅=⎪⎨⋅=⎪⎩,得222220220ax z ax y z ⎧-=⎪⎪⎨⎪+=⎪⎩,令21z =,则1x =21y =-,所以)21,1n =-,设平面1ADB 与平面1ECB 所成角的平面角为θ,则:12123cos 5n n n n θ⋅==⋅ 所以4sin 5θ=.7.(1)121323V V =;(2)45;(3)94,2⎡⎤⎢⎣⎦.【分析】(1)连结EF ,并延长分别交1CC ,CB 于点M ,N ,连结AM 交11A C 于点G ,连结AN ,GE ,利用比例关系确定G 为11A C 靠近1C 的三等分点,然后先求出棱柱的体积,连结1A E ,1A F ,由11111A EFB G AA E F AA E V V V V ---=++和21V V V =-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求出点G 到平面1A AE 的距离,得到点G 为11A C 靠近1C 的四等分点,通过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1AGA ∠即为截面AGEF 与底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在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解即可;(3)设1GC m =,则[0m ∈,1],先求出12S S 的关系以及取值范围,然后将2012S S S 转化为1S ,2S 表示,求解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1)连接EF ,并延长分别交1CC ,CB 延长线于点M ,N ,连接AM 交11A C 于点G ,连接AN ,GE .易得11113GC MC C E AC MC CN ===.故G 为11A C 靠近1C 的三等分点.11MC =,123GC =.下面求三棱柱被截面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2224V =⨯=连接1A E ,1A F .由1//BB 平面1A AE 知,1F AA E V -为定值.11121323F AA E V -=⨯⨯=.11111A EFB G AA E F AA E V V V V ---=++1111211232323=⨯⨯⨯⨯⨯+=21V V V =-=121323V V =.(2)由111A AGEF G AA E F AA E V V V ---=+及1F AA E V -=1G AA E V -=又1113G AA E AA E V S h -=⨯⨯△,所以34h =.即点G 到1A E 的距离为34,G 为11A C 靠近1C 的四等分点.因为平面111//A B C 平面ABC ,所以截面AGEF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截面AGEF 与平面111A B C 所成角,在1GC E △中,112GC =,11C E =,故1EG GC ⊥.又因为平面11ACC A ⊥平面111A B C ,且平面11ACC A 平面11111A B C AC =,所以EG ⊥平面11ACC A .则1AGA ∠即为截面AGEF 与底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在1Rt AGA △中,132A G =,12AA =,52AG =.故114sin 5AA A GA AG ∠==.因此,截面AGEF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45.(3)设1GC m =,则[]0,1m ∈,2MG mGA m=-.设MGE 的面积为S ,所以12S m S m=-.又因为21S S S =+,所以1222S mS -=.且1221,122S m S -⎡⎤=∈⎢⎥⎣⎦.令12S t S =则1,12t ⎡⎤∈⎢⎥⎣⎦故()21201212122212S S SS S S S S S S S +==++.令12S t S =则1,12t ⎡⎤∈⎢⎥⎣⎦,所以()12g t t t =++在1,12t ⎡⎤∈⎢⎥⎣⎦上单调递减,所以()()min 14g t g ==,()max 1922g t g ⎛⎫== ⎪⎝⎭,所以()94,2g t ⎡⎤∈⎢⎥⎣⎦,所以20121221924,2S S S S S S S ⎡⎤=++∈⎢⎥⎣⎦8.(1)证明见解析;(2)2M P =.【分析】(1)取BC 的中点Q ,连接PQ 、AQ ,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可证AQ ⊥面BCD ,即可得证;(2)以Q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建立关系可求出.【详解】(1)证明:如图,取BC 的中点Q ,连接PQ 、AQ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Q BC ⊥,又平面ABC ⊥平面ACDE ,AE AC ⊥,平面ABC 平面ACDE =AC ,所以AE ⊥面ABC ,又AQ ⊂面ABC ,所以AE AQ ⊥,又//AE CD ,所以CD AQ ⊥,又CD BC C ⋂=,所以AQ ⊥面BCD ,因为2BP PD =,又P 是棱BD 的中点,所以112PQ DC ==,//PQ DC ,又//AE CD ,1AE =,所以//AE PQ ,AE PQ =,即四边形AEPQ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EP AQ ,所以EP ⊥平面BCD ;(2)由(1)得PQ ⊥平面ABC ,所以以点Q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Q ,)A ,()0,1,0B ,)E ,()0,0,1P ,设平面EAB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由()111+00m AB y m m AE z ⎧⋅==⎪⇒=⎨⋅==⎪⎩,因为点M 在线段AC上,设其坐标为),0M t -,其中01t ≤≤,所以(),,1EM t =--,()EP = 设平面PEM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由()222200,1,0n EM ty z n t n EP ⎧⋅=--=⎪⇒=-⎨⋅==⎪⎩,由题意,设平面PEM 与平面EAB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则1cos 2m n t m n θ⋅=⇒=-⋅或12t =,因为01t ≤≤,所以1,02M ⎫-⎪⎪⎝⎭,所以M P =.【点睛】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建、设、求、算、取.1、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三条互相垂直的垂线的交点为原点,没有三垂线时需做辅助线;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让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题及解析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及解析(一)1、二面角βα--l 是直二面角,βα∈∈B A ,,设直线AB 与βα、所成的角分别为∠1和∠2,则(A )∠1+∠2=900 (B )∠1+∠2≥900 (C )∠1+∠2≤900 (D )∠1+∠2<900 解析:C分别作两条与二面角的交线垂直的线,则∠1和∠2分别为直线AB 与平面,αβ所成的角。
根据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2ABO ∴∠>∠1902190ABO ∠+∠=∴∠+∠≤2. 下列各图是正方体或正四面体,P ,Q ,R ,S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中不共..面.的一个图是PPQQRSSPPPQQRR RSSSPP PQQQ R RS SS PP Q QR RRSS(A ) (B ) (C ) (D ) D解析: A 项:PS 底面对应的中线,中线平行QS ,PQRS 是个梯形B 项:如图C 项:是个平行四边形D 项:是异面直线。
3. 有三个平面α,β,γ,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α,β,γ两两相交,则有三条交线 (B )若α⊥β,α⊥γ,则β∥γ(C )若α⊥γ,β∩α=a ,β∩γ=b ,则a ⊥b (D )若α∥β,β∩γ=∅,则α∩γ=∅ D解析:A 项:如正方体的一个角,三个平面相交,只有一条交线。
B 项:如正方体的一个角,三个平面互相垂直,却两两相交。
C 项:如图4.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侧面AB 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B 与直线B 1C 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所在曲线的形状为1111C解析:11B C ⊥平面AB 111,B C PB ∴⊥,如图:点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AB 的距离相等,建立坐标系画图时可以以点B 1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5.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与AD 1成600角的面对角线的条数是(A )4条 (B )6条 (C )8条 (D )10条C解析:如图这样的直线有4条,另外,这样的直线也有4条,共8条。
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二学期立体几何多选题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三数学第二学期立体几何多选题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 ,F 在平面1111D C B A 内,若||5AE =,AC DF ⊥,则( )A .点E 的轨迹是一个圆B .点F 的轨迹是一个圆C .EF 21-D .AE 与平面1A B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153015【答案】ACD 【分析】对于A 、B 、C 、D 四个选项,需要对各个选项一一验证. 选项A :由2211||5AE AA A E =+=1||1A E =,分析得E 的轨迹为圆;选项B :由AC DBF ⊥,而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 选项C :由E 的轨迹为圆,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可分析得min ||EF d r =-; 选项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最值. 【详解】 对于A:2211||5AE AA A E =+=221|25A E +=1||1A E =,即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故A 正确;对于B: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C ⊥BD ,又AC DF ⊥,且BD ∩DF=D ,所以AC DBF ⊥,所以点F 在11B D 上,即F 的轨迹为线段11B D ,故B 错误;对于C:在平面1111D C B A 内,1A 到直线11B D 的距离为2,d=当点E ,F 落在11A C 上时,min ||21EF =-;故C 正确; 对于D:建立如图示的坐标系,则()()()()10,0,0,2,0,0,0,0,2,0,2,0A B A D因为点E 为在面1111D C B A 内,以1A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圆上,可设()cos ,sin ,2E θθ 所以()()()1cos ,sin ,2,2,0,2,2,2,0,AE A B BD θθ==-=-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有1·220·220n BD x y n A B x z ⎧=-+=⎪⎨=-=⎪⎩不妨令x =1,则()1,1,1n =, 设AE 与平面1A BD 所成角为α,则:22|||sin |cos ,|||||5315n AE n AE n AE πθα⎛⎫++ ⎪⎝⎭====⨯⨯当且仅当4πθ=时,sin α2215301515=, 故D 正确故选:CD【点睛】多项选择题是2020年高考新题型,需要要对选项一一验证.2.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其中AB=8,把△ADE 沿着DE翻折至A'DE位置,使得二面角A'-DE-B为60°,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点A'到平面BCED的距离为3B.直线A'D与直线C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5 8C.A'D⊥BDD.四棱锥A'-BCED237【答案】ABD【分析】作AM⊥DE,交DE于M,延长AM交BC于N,连接A'M,A'N.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CD⊥平面A'MN,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得到'A到平面面BCED的高A'H,并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直角三角形中计算求得A'H的值,从而判定A;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找到∠A'DN就是直线A'D与CE所成的角,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即可判定B;利用勾股定理检验可以否定C;先证明底面的外接圆的圆心为N,在利用外接球的球心的性质进行得到四棱锥A'-BCED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则ON⊥平面BCED,且OA'=OC,经过计算求解可得半径从而判定D.【详解】如图所示,作AM⊥DE,交DE于M,延长AM交BC于N,连接A'M,A'N.则A'M⊥DE,MN⊥DE, ,∵'A M∩MN=M,∴CD⊥平面A'MN,又∵CD⊂平面ABDC,∴平面A'MN⊥平面ABDC,在平面A'MN中作A'H⊥MN,则A'H⊥平面BCED,∵二面角A'-DE-B为60°,∴∠A'EF=60°,∵正三角形ABC中,AB=8,∴AN=43∴A'M3,∴A'H=A'M sin60°=3,故A正确;连接DN,易得DN‖EC,DN=EC=4,∠A'DN就是直线A'D与CE所成的角,DN=DA'=4,A'N=A'M3,cos ∠A'DN =22441252448+-=⨯⨯,故B 正确;A'D =DB =4,A'B=22121627A N BN +=+=',∴222A D DB A B '≠'+,∴A'D 与BD 不垂直,故C 错误’ 易得NB =NC =ND =NG =4,∴N 为底面梯形BCED 的外接圆的圆心, 设四棱锥A'-BCED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则ON ⊥平面BCED ,且OA'=OC , 若O 在平面BCED 上方,入图①所示:设ON =x ,外接球的半径为R ,过O 作A'H 的垂线,垂足为P , 则HP =x ,易得()()22222433x x R +=-+=,解得23x =-,舍去; 故O 在平面BCED 下方,如图②所示:设ON =x ,外接球的半径为R ,过O 作A'H 的垂线,垂足为P , 则HP =x ,易得()()22222433x x R +=++=, 解得23x =, ∴244371699R ⨯=+=,237R ∴=,故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涉及二面角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用到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及外接球的球心的性质和有关计算,余弦定理等,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关键是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进行空间关系和结构的判定,注意球心在四棱锥的底面上方和下方的讨论与验证.3.如图,已知正方体1ABCD ABC D -的棱长为a ,E 是棱CD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 .11EB AD ⊥B .二面角11E A B A --的大小为4π C .三棱锥11A B D E -体积的最小值为313a D .1//D E 平面11A B BA 【答案】ABD 【分析】连接1A D 、1B C ,则易证1AD ⊥平面11A DCB ,1EB ⊂平面11A DCB ,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判断选项A 正确;二面角11E A B A --的平面角为1DA A ∠,易知14DA A π∠=,则可判断选项B 正确;用等体积法,将求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转化为求三棱锥11E AB D -的体积,当点E 与D 重合时,三棱锥11E AB D -的体积最小,此时的值为316a ,则选项C 错误;易知平面11//D DCC 平面11A B BA ,而1D E ⊂平面11D DCC ,则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1//D E 平面11A B BA ,可判断选项D 正确. 【详解】选项A ,连接1A D 、1B C ,则由正方体1ABCD ABC D -可知,11A D AD ⊥,111A B AD ⊥,1111A DA B A =,则1AD ⊥平面11A DCB ,又因为1EB ⊂平面11A DCB ,所以11EB AD ⊥,选项A 正确; 选项B ,因为11//DE A B ,则二面角11E A B A --即为二面角11D A B A --,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可知,11A B ⊥平面1DA A , 则1DA A ∠为二面角11D A B A --的平面角,且14DA A π∠=,所以选项B 正确;选项C ,设点E 到平面11AB D 的距离为d , 则11111113A B D E E AB D AB D V V S d --==⋅,连接1C D 、1C B ,易证平面1//BDC 平面11AB D ,则在棱CD 上,点D 到平面11AB D 的距离最短, 即点E 与D 重合时,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最小,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知11A B ⊥平面1ADD , 所以1111123111113326D AB D B ADDADD a V V S A B a a --==⋅=⋅⋅=,则选项C 错误;选项D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知,平面11//CC D D 平面11A B BA ,且1D E ⊂平面11CC D D , 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1//D E 平面11A B BA ,则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对于选项C 的判断中,利用等体积法求三棱锥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4.在三棱锥M ABC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1233AD AB AC =+,则3BC BD = B .若G 为ABC 的重心,则111333MG MA MB MC =++C .若0MA BC ⋅=,0MC AB ⋅=,则0MB AC ⋅=D .若三棱锥M ABC -的棱长都为2,P ,Q 分别为MA ,BC 中点,则2PQ = 【答案】BC 【分析】作出三棱锥M ABC -直观图,在每个三角形中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 【详解】对于A ,由已知12322233AD AB AC AD AC AB AD AC AB AD =+⇒=+⇒-=-,即2CD DB =,则32BD BD DC BC =+=,故A 错误; 对于B ,由G 为ABC 的重心,得0GA GB GC ++=,又MG MA AG =+,MG MB BG =+,MG MC CG =+,3MA MB MC MG ∴++=,即111333MG MA MB MC =++,故B 正确;对于C ,若0MA BC ⋅=,0MC AB ⋅=,则0MC MA BC AB ⋅+⋅=,即()00MA BC AC CB MA BC AC C MC C M B M C ⋅++=⇒⋅++⋅⋅=⋅()00MA BC A MC MC MC MC C BC MA BC AC ⋅⋅⋅⇒⋅+-=⇒-+=⋅()000MC M CA BC AC AC CB AC CB AC C MC ⇒+=⇒+=⇒+=⋅⋅⋅⋅⋅,即0MB AC ⋅=,故C 正确;对于D ,111()()222PQ MQ MP MB MC MA MB MC MA ∴=-=+-=+- ()21122PQ MB MC MA MB MC MA ∴=+-=+-,又()2222222MB MC MA MB MC MA MB MC MB MA MC MA+-=+++⋅-⋅-⋅2221112222222222228222=+++⨯⨯⨯-⨯⨯⨯-⨯⨯⨯=,1PQ ∴==,故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5.在直角梯形ABCD 中,2ABC BCD π∠=∠=,1AB BC ==,2DC =,E 为DC 中点,现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一个四棱锥D ABCE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A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四棱锥D ABCE -体积的最大值为13B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恒为4π C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二面角A EC D --的大小为45︒D .在四棱锥D ABCE -中,当D 在EC 上的射影恰好为EC 的中点F 时,DB 与平面ABCE所成的角的正切为5【答案】ABD 【分析】对于A ,四棱锥D ABCE -的底面面积是固定值,要使得体积最大,需要平面DAE ⊥平面ABCE ,此时DE CE ⊥,可求得1133D ABCE ABCE V S DE -=⋅=可判断A ;对于B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AE BC ,所以异面直线AD 与AE 所成的角即为AD 与BC所成角,由翻折前可知4DAE π∠=可判断B ;对于C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结合翻折前可知AE ⊥平面DEC ,又AE ⊂平面ABCE ,所以平面DEC ⊥平面ABCE ,即二面角A EC D --的在大小为2π判断C ;对于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F ⊥平面ABCE ,所以DBF ∠为直线D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在直角DFB △中,15tan DF DBF BF ∠==,可判断D 正确;【详解】对于A ,ADE 沿AE 折起得到四棱锥D ABCE -,由四棱锥底面面积是固定值,要使得体积最大,需要四棱锥的高最大,即平面DAE ⊥平面ABCE ,此时DE CE ⊥,由已知得1DE =,则111111333D ABCE ABCE V S DE -=⋅=⨯⨯⨯=,故A 正确; 对于B ,在ADE 沿AE 折起的过程中,//AE BC ,所以异面直线AD 与AE 所成的角即为AD 与BC 所成角,又1AB BC ==,2DC =,E 为DC 中点,可知4DAE π∠=,即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恒为4π,故B 正确; 对于C ,由翻折前知,,AE EC AE ED ⊥⊥,且ECED E =,则AE ⊥平面DEC ,又AE ⊂平面ABCE ,所以平面DEC ⊥平面ABCE ,即二面角A EC D --的大小为2π,故C 错误; 对于D ,如图连接,DF BF ,由C 选项知,AE ⊥平面DEC ,又DF ⊂平面DEC ,则AE DF ⊥,又由已知得EC DF ⊥,且EC AE E ⋂=,则DF ⊥平面ABCE ,所以DBF ∠为直线D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在直角DFB △中,222222113122152tan 5511122DE CE DFDBF BFBC CE ⎛⎫⎛⎫-- ⎪⎪⎝⎭⎝⎭∠=====⎛⎫⎛⎫++ ⎪ ⎪⎝⎭⎝⎭,所以DB 与平面ABCE 所成的角的正切为15,故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综合问题,求体积,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解题的关键要熟悉几种角的定义,通过平移法找到线线角,通过证垂直找到线面角和面面角,再结合三角形求出角,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6.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所有棱长均为4,点M 是侧棱P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P C 重合),若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将该四棱锥分成两部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截面的形状可能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B .截面和底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π C .当1PM =时,截面的面积为52D .当2PM =时,记被截面分成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分别为()1212,>V V V V ,则123=V V 【答案】BCD 【分析】点M 是侧棱PC 上的一个动点,根据其不同位置,对选项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选项中,如图,连接BD ,当M 是PC 中点时,2MC =,由题意知三角形PDC 与三角形PBC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所以DM PC ⊥,BM BC ⊥,又DM ,BM 在面MBD 内,且相交,所以PC ⊥平面PBD ,三角形MBD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此时是三角形,点M 向下移动时,2MC <,如图,仍是三角形;若点M 由中点位置向上移动,2MC >,在平面PDC 内作EM PC ⊥,交PD 于E ,在平面PBC 内作FM PC ⊥交PB 于F ,平面MEF 交平面PAD 于EG ,交PAB 于FH ,即交平面ABCD 于GH ,则五边形MEGHF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此时是五边形; 故截面的形状可能为三角形、五边形,A 错误;B 选项中,因为截面总与PC 垂直,所以不同位置的截面均平行,截面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定值,不妨取M 是中点,连接AC ,BD ,MB ,MD ,设AC ,BD 交点是N ,连接PN ,由题意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菱形,BD AC ⊥,因为MB =MD ,所以MN BD ⊥,故MNC ∠是截面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角,过点M 作MQ AC ⊥,垂足Q.在三角形PAC中,MN =2,NQ=2,故在直角三角形MNQ 中,2cos 2NQ MNC MN ∠==,故4MNC π∠=,故B 正确;C 选项中,当PM =1时,M 是PC 中点,如图,五边形MEGHF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依题意,直角三角形PME 中,2cos PMPE EPM==∠,故E 为PD 的中点,同理,F是PB 的中点,则EF 是三角形PBD 的中位线,1222EF BD ==,G ,H 分别在,AD AB 的中点上,证明如下,当G ,H ,也是中点时,1//,2GH BD GH BD =,有//,22GH EF GH EF ==,四边形EFHG 是平行四边形.依题意,三角形PAC 中4,42PA PC AC ===,故PA PC ⊥,故PC GE ⊥,易见,正四棱锥中BD ⊥平面PAC ,故BD PC ⊥,GH PC ∴⊥,因为 ,GE GH 均在平面EFHG 内,且相交,所以PC ⊥平面EFHG ,故此时平面EFHG 和平面MEF 即同一平面.又BD ⊥平面PAC ,有GH ⊥面平面PAC ,GH GM ⊥,根据对称性有GH GE ⊥,四边形EFHG 是矩形. 即五边形MEGHF 即为过点M 且垂直于PC 的截面,平面图如下:依题意,22GH EF ==2EG FG ==,三角形高为()()22321h =-=,面积是122122⨯=,四边形面积是22242=,故截面面积是52 故C 正确;D 选项中,若PM =2,看B 选项中的图可知,21124M BCD P BCD P ABCD V V V V ---===,故剩余部分134P ABCD V V -=,所以123=V V ,故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棱锥的截面问题,考查了二面角、体积等计算问题,属于难题.7.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 =12AD AA ==,,,P Q R 分别是11,,AB BB AC 上的动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P ,存在点Q 使得1D P CQ ⊥ B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Q ,存在点R 使得1D R CQ ⊥ C .当1AR A C ⊥时,1AR D R ⊥D .当113AC A R =时,1//D R 平面1BDC 【答案】ABD 【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142D P CQ b ⋅=-,()12222D R CQ b λλ⋅=--,134AR D R ⋅=-,10D R n ⋅=,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0P a,a ⎡∈⎣,()Q b ,[]0,2b ∈,设11A R AC λ=,得到()22,22R λλ--,[]0,1λ∈. ()12,,2P a D -=,()2,0,CQ b =,142D P CQ b ⋅=-,当2b =时,1D P CQ ⊥,A 正确;()122,2D R λλ=--,()12222D R CQ b λλ⋅=--,取22bλ=+时,1D R CQ ⊥,B 正确; 1AR A C ⊥,则()()12,222212440AR AC λλλλλ⋅=--⋅--=-+-+=, 14λ=,此时113313,,02222224AR D R ⎛⎫⎛⎫⋅=-⋅-=-≠ ⎪ ⎪ ⎪ ⎪⎝⎭⎝⎭,C 错误; 113AC A R =,则4433R ⎛⎫ ⎪ ⎪⎝⎭,14233D R ⎛⎫=- ⎪ ⎪⎝⎭,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BD n DC ⎧⋅=⎪⎨⋅=⎪⎩,解得(3,n =-,故10D R n ⋅=,故1//D R 平面1BDC ,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线线垂直,线面平行,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推断能力.8.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那么这样的棱锥叫正四棱锥.若一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8,则该正四棱锥的侧面积最小时,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棱的高与底边长的比为22B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π C 2 D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3π 【答案】AB 【分析】设四棱锥S ABCD -的高为h ,底面边长为a ,由21183V a h ==得254h a=,然后可得侧242108a a+32a =时侧面积取得最小值,此时3h =,然后求出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和SAO ∠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设四棱锥S ABCD -的高为h ,底面边长为a 可得21183V a h ==,即254h a= 所以其侧面积为2222244215410842244a a a h a a a⋅⋅+=+=+令()242108f a a a =+,则()23321084f a a a⨯'=- 令()233210840f a a a⨯'=-=得32a = 当(0,32a ∈时()0f a '<,()f a 单调递减当()32,a ∈+∞时()0f a '>,()f a 单调递增所以当32a =时()f a 取得最小值,即四棱锥的侧面积最小 此时3h =所以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为22,故A 正确,C 错误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SAO ∠,由3h =,32a =可得3AO = 所以4SAO π∠=,故B 正确,D 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线面角及利用导数求最值,属于综合题.9.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过对角线1BD 的一个平面交棱1AA 于点E ,交棱1CC 于点F ,得四边形1BFD E ,在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四边形1BFD E 有可能是梯形B .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C .四边形1BFD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11BB D D D .四边形1BFD E 面积的最小值为62【答案】BCD 【分析】四边形1BFD E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是四边形ABCD ;当与两条棱上的交点是中点时,四边形1BFD E 垂直于面11BB D D ;当E ,F 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时,四边形1BFD E 6【详解】过1BD 作平面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截面为四边形1BFD E , 如图所示,因为平面11//ABB A 平面11DCC D ,且平面1BFD E 平面11ABB A BE =.平面1BFD E平面1111,//DCC D D F BE D F =,因此,同理1//D E BF ,故四边形1BFD E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A 错误;对于选项B ,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ABCD ,因此B 正确; 对于选项C ,当点E F 、分别为11,AA CC 的中点时,EF ⊥平面11BB D D ,又EF ⊂平面1BFD E ,则平面1BFD E ⊥平面11BB D D ,因此C 正确;对于选项D ,当F 点到线段1BD 的距离最小时,此时平行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最小,此时点E F 、分别为11,AA CC 的中点,此时最小值为162322=,因此D 正确. 故选:BCD【点睛】关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想象出要画的平面是怎么样的平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考虑全面即可正确解题.10.半正多面体(semiregularsolid)亦称“阿基米德多面体”,是由边数不全相同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二十四等边体就是一种半正多面体,是由正方体切截而成的,它由八个正三角形和六个正方形构成(如图所示),若它的所有棱长都为2,则()A.BF⊥平面EABB.该二十四等边体的体积为20 3C.该二十四等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πD.PN与平面EBFN2【答案】BCD【分析】A用反证法判断;B先补齐八个角成正方体,再计算体积判断;C先找到球心与半径,再计算表面积判断;D先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再求正弦值判断.【详解】解:对于A,假设A对,即BF⊥平面EAB,于是BF AB⊥,90ABF∠=︒,但六边形ABFPQH为正六边形,120ABF∠=︒,矛盾,所以A错;对于B ,补齐八个角构成棱长为2的正方体, 则该二十四等边体的体积为3112028111323-⋅⋅⋅⋅⋅=,所以B 对;对于C ,取正方形ACPM 对角线交点O , 即为该二十四等边体外接球的球心, 其半径为2R =,其表面积为248R ππ=,所以C 对;对于D ,因为PN 在平面EBFN 内射影为NS , 所以PN 与平面EBFN 所成角即为PNS ∠, 其正弦值为222PS PN ==,所以D 对.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考查了直线与平面所成角问题,考查了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问题.。
立体几何不会做?数学老师整合131道经典拔高题,高中学生都适用

立体几何不会做?数学老师整合131道经典拔高题,高中学生
都适用
高中数学的整体框架分为函数、导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排列概率、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等八类,而立体几何一直被作为高考历年的压轴大题之一,是孩子提分路上的拦路虎。
据官方统计(以北京为例),近三年高考立体几何的平均分值为20分,仅次于解析几何的24分。
并且几何模块的考察热度逐渐上升,是无论大中小考试的必考知识。
孩子立体几何学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基础的立体构造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对立体几何中分割、平移、射影等辅助技巧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我们数学老师层层筛选了近三年高考原题、模拟题、联考题及各类基础题型,精心整合了131道立体几何经典拔高题,来帮助孩子在脑海中搭建基本的立体思维,并通过练题来培养孩子对平移、垂直、分割等各种技巧的交叉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想要获得完整的学习资料电子版,即可私信回复关键词【001】,即可获得。
立体几何复习题及答案.doc

6 ,
3 )
32
C
.[ 1,
3 )
22
D
. (1,
6 ]
23
8.如图,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棱长为 1,线段 AC1 上有两个动点
下列四个结论: ① CE⊥BD; ②三棱锥 E— BCF的体积为定值; ③△ BEF在底面 ABCD内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 ④在平面 ABCD内存在无数条与平面 DEA1 平行的直线,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1)求直线 PB 与平面 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 ( 2)求 B 点到平面 PCD 的距离;
PD 2 , PA 1,O 为 AD中点.
PD ,
( 3)线段 PD 上是否存在一点 Q ,使得二面角 Q AC D 的余弦值为 6 ?若存在 , 3
B . : :2 64
C . 2:3: 2
D . : :1 64
7.已知正 ABC 的顶点 A 在平面 上,顶点 B, C 在平面 的同一侧, D 为 BC 的
中点,若 ABC 在平面 上的射影是以 A 为直角顶点的三角形 ,则直线 AD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范围是()
A. [ 6 ,1) 3
B
.[
学家们对求球的体积的方法还不了解,他们将体积公式
V
3
kD 中的常数
k 称为“立
A. 1
B
.2
C
.3
D
.4
9.已知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 A1B1C1D1 , P 是过顶点 B, D , D1, B1 圆上的一点,
Q 为 CC1 中点,则 PQ 与面 ABCD 所成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A. [0,
AB 2, ASC BSC 450 , 则三棱锥 S- ABC的体积为 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理(14)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棱AB∥平面α,则正四面体上的所有点在平面α内的射影构成的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安徽卷)理科数学(16)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在平面内,其余顶点在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A相邻的三个顶点到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到平面的距离可能是:①3;②4;③5;④6;⑤7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ABCDA1B1C1D1A1解:如图,B、D、A1到平面的距离分别为1、2、4,则D、A1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3,所以D1到平面的距离为6;B、A1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B1到平面的距离为5;则D、B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C到平面的距离为3;C、A1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C1到平面的距离为7;而P为C、C1、B1、D1中的一点,所以选①③④⑤。
3. 过平行六面体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 其中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共有DA.4条 B.6条 C.8条 D.12条4、若是平面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D(A)过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相交(B)过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垂直(C)过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D)过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说明】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唯一性)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存在性)(浙江文)(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BAD=90°,PA⊥底面ABCD,且PA=AD=AB=2BC,M、N 分别为PC、PB的中点.(Ⅰ)求证:PB⊥DM;(Ⅱ)(文)求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
(理) 求C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解:方法一:(Ⅱ)(文)连结DN,因为PB⊥平面ADMN,所以∠BDN是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在中,故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是.方法二: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C=1,则(Ⅱ)因为所以PB⊥AD. 又PB⊥DM.因此的余角即是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因为所以=因此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为.(理)(II)取的中点,连结、,则,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因为平面,所以是与平面所成的角.在中,.故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方法二: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II)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因此的余角即是与平面所成的角.因为,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18、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1,M是底面BC边上的中点,N是侧棱CC1上的点,且CN=2C1N.(Ⅰ)求二面角B1-AM-N的平面角的余弦值;(Ⅱ)求点B1到平面AMN的距离。
解法1:(Ⅰ)因为M是底面BC边上的中点,所以AMBC,又AMC,所以AM面BC,从而AMM, AMNM,所以MN为二面角,—AM—N的平面角。
又M=,MN=,连N,得N=,在MN中,由余弦定理得。
故所求二面角—AM—N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Ⅱ)过在面内作直线,为垂足。
又平面,所以AMH。
于是H平面AMN,故H即为到平面AMN的距离。
在中,H=M。
故点到平面AMN 的距离为1。
解法2:(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1),M(0,,0),C(0,1,0), N (0,1,) , A (),所以,,,。
因为所以,同法可得。
故﹤﹥为二面角—AM—N的平面角∴﹤﹥=故所求二面角—AM—N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Ⅱ)设n=(x,y,z)为平面AMN的一个法向量,则由得故可取设与n的夹角为a,则。
所以到平面AMN的距离为。
(17)(本小题共14分)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中,,平面,且,点是的中点.(Ⅰ)求证:;(Ⅱ)求证:平面;(Ⅲ)求二面角的大小.解:(1)由平面可得PAAC又,所以AC平面PAB,所以(2)如图,连BD交AC于点O,连EO,则EO是△PDB的中位线,EOPBPB平面(3)如图,取AD的中点F,连EF,FO,则EF是△PAD的中位线,EFPA又平面,EF平面同理FO是△ADC的中位线,FOABFOAC由三垂线定理可知EOF是二面角E -AC-D的平面角.又FO=AB=PA=EFEOF=45而二面角与二面角E-AC-D互补,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135.(19)(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4分,第二小问满分5分,第三小问满分5分) 在正三角形ABC中,E、F、P分别是AB、AC、BC边上的点,满足AE:EB=CF:FA=CP:PB=1:2(如图1)。
将△AEF沿EF折起到的位置,使二面角A1-EF-B成直二面角,连结A1B、A1P(如图2)(Ⅰ)求证:A1E⊥平面BEP;(Ⅱ)求直线A1E与平面A1BP所成角的大小;(Ⅲ)求二面角B-A1P-F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图1图219(06年江苏19分)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角和距离的计算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法一:不妨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在图3中,过F作FM⊥ A1P与M,连结QM,QF,∵CP=CF=1, ∠C=600,∴△FCP是正三角形,∴PF=1.有∴PF=PQ①,∵A1E⊥平面BEP, ∴A1E=A1Q,∴△A1FP≌△A1QP从而∠A1PF=∠A1PQ②,由①②及MP为公共边知△FMP≌△QMP,∴∠QMP=∠FMP=90o,且MF=MQ,从而∠FMQ为二面角B-A1P-F的平面角.在Rt△A1QP中,A1Q=A1F=2,PQ=1,又∴. ∵ MQ⊥A1P∴∴在△FCQ中,FC=1,QC=2, ∠C=600,由余弦定理得在△FMQ中,∴二面角B-A1P-F的大小为[06浙江(理)17]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BAD=90°,PA⊥底面ABCD,且PA=AD=AB=2BC,M、N分别为PC、PB的中点.变式1:求面PAB与面PCD所成角利用面积射影或转化为有棱二面角变式2:E为AD中点,求面PAB与面PCE所成角QRLE点面距离[06湖南(理)18] 如图4,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ABCD与Q-ABCD的高分别为1和2,AB=4.(Ⅰ)证明PQ⊥平面ABCD;(Ⅱ)求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Ⅲ)求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QPADCBQBCPADzyxO解法一: (Ⅰ).连结AC、BD,设.由P-ABCD与Q-ABCD都是正四棱锥,所以PO⊥平面ABCD,QO⊥平面ABCD.从而P、O、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PQ⊥平面ABCD.(II)由题设知,ABCD是正方形,所以.由(I),平面,故可以分别以直线CA、DB、QP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上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所以,,于是从而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是.(Ⅲ).由(Ⅱ),点D的坐标是(0,-,0),,,设是平面QAD的一个法向量,由得.取x=1,得. 所以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解法二: (Ⅰ).取AD的中点M,连结PM,QM.因为P-ABCD与Q -ABCD都是正四棱锥,所以AD⊥PM,AD⊥QM. 从而AD⊥平面PQM.又平面PQM,所以PQ⊥AD.同理PQ⊥AB,所以PQ⊥平面ABCD.(Ⅱ).连结AC、BD设,由PQ⊥平面ABCD及正四棱锥的性质可知O 在PQ上,从而P、A、Q、C四点共面.取OC的中点N,连结PN.因为,所以,QBCPADOM从而AQ∥PN.∠BPN(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连接BN,因为.所以.从而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是.(Ⅲ).由(Ⅰ)知,AD⊥平面PQM,所以平面PQM⊥平面QAD. 过P作PH⊥QM于H,则PH⊥平面QAD,所以PH的长为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连结OM,则.所以,又PQ=PO+QO=3,于是.即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是.(9)如图,O是半径为l的球心,点A、B、C在球面上,OA、OB、OC 两两垂直,E、F分别是大圆弧AB与AC的中点,则点E、F在该球面上的球面距离是B(A) (B) (C) (D) EF球面距离←∠EOF←EF←题设条件3.三种问题接切问题、截面问题、折叠问题,非主干知识,考查的频率不高,但它们不会被遗忘1)接切问题往往需要根据图形的对称性,进行空间想象,合情推理,画出合理的截面图例1 [06全国(Ⅲ)9] 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16π B.20π C.24π D.32π说明】几个结论: 1)正四棱柱的对角线是外接球的直径 2)正方体的对角线是外接球的直径 3)正方体的棱长是内切球的直径 4)若球与正方体的每条棱都相切,则正方体的面对角线是球的直径 例2[06江苏9] 两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1所示的几何体,可放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使正四棱锥的底面ABCD与正方体的某一个平面平行,且各顶点均在正方体的面上,则这样的几何体体积的可能值有(A)1个 (B)2个(C)3个 (D)无穷多个两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1所示的几何体,可放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使正四棱锥的底面ABCD与正方体的某一个平面平行,且各顶点均在正方体的面上,则这样的几何体体积的可能值有(A)1个 (B)2个(C)3个 (D)无穷多个【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正四棱锥的体积【正确解答】由于两个正四棱锥相同,所以所求几何体的中心在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ABCD中心,有对称性知正四棱锥的高为正方体棱长的一半,影响几何体体积的只能是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ABCD的面积,问题转化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内接正方形有多少种,所以选D.2)截面问题难有定式可循,往往难度较大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 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1,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CA. B.C. D.3)折叠与展开折叠与展开的关键是在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中各元素之间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是否变化折叠所得立体图形中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需要在平面图形中寻找 展开所得平面图形中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需要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展开体现了降维、化归思想(06山东理12题)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2DC=2,∠DAB=60°,E 为AB的中点,将△ADE与△BEC分别沿ED、EC向上折起,使A、B重合于点P,则P-DCE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C(A) (B)(C) (D)(06江西文)15.如图,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8,一质点自点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10 .解:将正三棱柱沿侧棱CC1展开,其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由图中路线可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