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优秀4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
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精选12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精选12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篇1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解题释题: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1)纠正不良读音(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五、布置作业1、写生字、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7篇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7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精选7 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二、同学们,我向问问大家,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生活变化的课文,读题,理解课题,当看到呼风唤雨就想到谁?二、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看请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独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四、默读课文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自学课文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1、学习第四自然段:⑴找出句子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举例子)⑴拓展一下: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⑴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⑴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2、学习第三段:⑴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⑴拓展一下: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⑴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3、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⑴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⑴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现代科学技术←人类⑴理解“发明”和“发现”: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⑴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⑴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出示课件:X射线、空调、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杂交水稻、移动电话⑴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改观改变八、总结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13【设计理念】语文课堂是搭建学生与文本,与编者,与作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平台,本课的设计立足文本,从品词析句中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发展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材理解】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状况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文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增强的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学习这片文章,能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且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3,通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来表达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并且从小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联系生活世纪,说说科技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学习作者运用学习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赖,耕,潜,舶,哲"等5个生字,会写"改,程,赖"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世纪,科学技术"等14个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的含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篇

1.相关教学课件。 2.搜集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感动是学习的动力。 1.同学们,当你在炎热的夏天,按动遥控器便有徐徐凉风的时候,当你躺在 沙发上舒服地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打电话与同学聊天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 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使我 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9 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路甬祥,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 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你读了课题后,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风唤雨?——指名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 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和控制大自然,多 么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 B.是谁在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呢?——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 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7.把我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 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排比: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 也没有汽车。)(对比:上百万年间与 20 世纪对比。)〗
8.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 20 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 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
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农耕社会和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农耕社会没有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 接着让学生联系现代社会,说说 20 世纪我们拥有了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力 求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在感悟中得到升华。)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1、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四、布置作业:(选做)1、练笔:未来的2、绘画:科幻画3、办小报:科技之光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2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通用5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通用5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分析学习时,可以先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理解课题。
然后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重点阅读第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在近一百年中变为了现实。
学习准备资料卡片学习流程导学策略文中写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交流感悟。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非常了不起?全班交流相关的句子,简述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①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②这段话中举了哪些科技成就?这么多巨大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哪儿舒适了?③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这一段,把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
你还能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吗?⑤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取得了那么多巨大的科技成就。
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⑥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改变,我们不能不承认——(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三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七册的一篇课文。
众所周知,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即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课文请同学们: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哪个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吗?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1、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边读边画。
(这里随机,学生讲到那一段我就从哪段开始讲,根据学生情况而定)2、古今对比感受成就:(一)交流第4自然段:预设:(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
预设:(1)“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里指什么呢?)(2)“世纪”什么意思?(3)“呼风唤雨的世纪指什么?”等。
师:顺着学生的提问在“呼风唤雨,世纪”两个词语下画着重号。
过渡:刚才,大家抓住课题的两个关键词语去提问题,很会思考。
学贵有疑,(指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1)检查读音
(2)分析“幻,赖”的字形。
(1)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2)文中有两个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字形结构。
(3)师范写“幻,赖”。
3、我们跟随词语再次走进课文中,请大家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
4、汇报:读了两次课文,大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汇报:从……我知道了……(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理解“世纪”)
5、师:只要大家仔细读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科技的力量
1、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这三个句子连起来,就是说: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出示句子)是吗?和课文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读句子,比较。
汇报。
(强调突出了人类的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师小结:是啊,用上设问句,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多妙啊!我们也要学习学习。
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体会体会,好吗?(合作读)
过渡:读到这里,接下来,你想知道什么?(人类怎样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板书:现代科技
2、再读读文,能找出答案吗?
(1)指名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用红色线条给第一句缩句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个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
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省略修饰的词语。
看着画红线的词语,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
师:明白意思了吗?
(3)区别“发现”和“发明”并学会正确运用。
师:“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发现和发明(指名发言)
师: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4)抓“那么多”“奇迹般、出乎意料”感受科技的力量。
(这几个词语变红色)那么加上这几个词语,你们再读读,有什么体会?
(5)比较“百年”和“上百万年”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人类生活发生了改观和改变,请读第二句。
(学生齐读)这种改观和改变有什么特点?
板书:改观和改变人类生活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上百万年”就是百万年以上,从时间来讲,比一万个一百年还长,可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综合。
(画一个大于号)(在这两个时间的词语上画着重号)
师小结:短短几句话,路爷爷层层深入,表达非常清楚。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自然段。
(老师读问句,你们读后面的句子)
过渡:既然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20世纪的“呼风唤雨”呢?
四、品读三、四段,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提醒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谈体会)
预设一、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课件出示)(1)练读句子
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请同桌之间读一读,相互听听朗读情况。
(2)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
师: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指名发言)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在课件中将上半句变成红色)
(3)体会词语搭配的巧妙
课件出示四幅图并配上文字: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中的这些词语。
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稀土金属,水);潜入深海,发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洞察天体,看到了——;探索奥秘,又发现了——()。
师:仅仅就这些发现吗?(不是)那你还知道哪些发现呢?(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
登上月球,发现了;
潜入深海,发现了;
进入原始森林,发现了;
,发现了……
师:(大家的语言表达跟路爷爷一样准确、恰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地球村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师描述创设情境,引导读
师:那时没有电灯,夜晚,人们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干活;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千里之外发生再大的事情也无从知晓;没有汽车,远行只能徒步,甚至受伤需要抢救却没因为不及时而导致丧命……
(2)理解“依赖”和“农耕社会”
师:人类的生活,只能顺从自然,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带着你们的想象,我们再来读这几句话。
师:(伴乐)20世纪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是(电视机,天文望远镜等),(有了什么让学生讲,学生讲什么并出现相应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世上所有的事情;20世纪,有了神话中的“顺风耳”——那是(收音机、电话,)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乘坐飞机,我们也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宇航员叔叔乘坐火箭还能像嫦娥一样飞向美丽的月球……(展示科技变化迅速的图片)(红色字体让学生学生,师生很自然的接上)
那么多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出示)
(3)你们看,(停顿,让学生观看画面)20世纪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引读)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起读读这句诗。
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名读)
师:是啊,一夜的春风换来了千万树梨花的绽放,100年里科技迅猛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真是(引读)
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多么骄傲,多么自豪,20世纪的成就——(生齐读古
诗)20世纪是(齐读课题)
所以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4、回顾课文,小结文章的说明方法
师:课文学到这,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三四段,用心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板书: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小结:课文的疑问解决了,但是科学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今天晚上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去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21世纪是世纪。
四、作业设计
1、我要写一写课后的生字。
2、我要把这篇文章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我要读一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举例子百年上百万年对比
引用现代科技改观和改变
发现和发明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