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死因档案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死因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1. 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制度,对全院死因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临床科室负责死因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 档案室负责死因档案的保管、利用和销毁工作。
四、死因档案的收集和整理1. 临床科室在患者死亡后,应及时收集以下死因档案材料:(1)死亡证明书;(2)病历资料;(3)尸检报告;(4)死亡原因分析报告;(5)其他相关材料。
2. 收集到的死因档案材料应按照以下要求整理:(1)按照死者姓名、住院号、死亡日期等顺序排列;(2)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编号,填写档案目录;(3)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死因档案的归档1. 临床科室在整理完死因档案后,应在每月底前将档案材料交至档案室。
2. 档案室在收到死因档案后,应进行审核,确保档案材料完整、准确。
3. 档案室将审核通过的死因档案进行归档,并填写归档登记簿。
六、死因档案的保管和利用1. 档案室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死因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和保管。
2. 档案室应确保死因档案的完整、安全和保密。
3. 档案室应定期对死因档案进行检查、修复和整理。
4. 死因档案的利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查阅、复制、借阅死因档案。
七、死因档案的销毁1. 死因档案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2. 未经批准,不得销毁死因档案。
3. 档案室在销毁死因档案前,应报经医院领导批准,并做好销毁记录。
八、奖惩1. 对在死因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泄露等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死因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死因档案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死因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规范运作;(二)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三)保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四)方便利用,提高效率。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医院设立死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死因档案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医院死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死因档案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死因档案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死因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负责科室死因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
第七条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员负责死因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
三、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八条医院死因档案的收集范围:(一)住院患者死亡病例档案;(二)门诊死亡病例档案;(三)其他死亡病例档案。
第九条收集死因档案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档案资料完整、真实、准确;(二)档案资料分类明确、编号规范;(三)档案资料整理规范,便于查阅。
第十条死因档案的整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收集:按照档案收集范围,收集相关死因档案资料;(二)分类:根据档案内容,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三)整理:对分类后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包括编制目录、填写档案盒标签等;(四)归档: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按照档案编号顺序,归入相应的档案柜。
四、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十一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确保死因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死因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档案分类和编号顺序存放;(二)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三)对破损、褪色的档案资料进行修复、复制;(四)确保档案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防止档案霉变、虫蛀。
第十三条死因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查阅死因档案需经医院死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批准;(二)查阅人应出示有效证件,填写查阅登记表;(三)查阅人应遵守档案保管规定,不得随意翻阅、涂改、损坏档案;(四)查阅完毕后,应将档案归还原位,并做好登记。
死亡监测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死亡监测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一、归档范围
(一)医务科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记录。
(二)上级下发相关文件、资料。
(三)相关计划、总结、报表、分析、培训资料等。
二、归档整理制度
归档整理工作,实行平时归档与年终整理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认真整理、年终装订成册。
不须存档的文件材料,应登记造册后销毁。
三、档案保管制度
(一)档案保管做到排列系统、分类存放、美观整洁、管理科学、查找方便。
(二)档案保管人员变动工作时,应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四)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期限保管档案。
四、档案保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其他单位或个人如需使用,需经单位领导批准,并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执行。
(三)使用者必须注意保守机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密档案的内容,未经同意,不得将档案带出。
(四)不得向外提供、转让、出售死亡数据库。
涉及个案资料或信息,未经家属同意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个人提供。
(五)、有关死亡的基础资料或信息,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擅自公布。
五、所有发文、总结分析等均向上级CDC(包括市、省级)报送一份,自存留档至少一份;
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
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一、概述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其工作涉及到无数病人的健康与生命。
因此,对于医院死因的监测和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死因监测是指对医院内发生的死亡病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以便及时掌握死亡情况,了解死因特征,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而档案管理则是保障死因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医院提供合规合法的死因资料。
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守该制度,有利于规范医院的死因监测和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保护医疗纠纷的合法权益。
因此,建立和完善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至关重要。
二、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监测程序(1)死因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死因报告机制,规定工作人员在发现死亡病例时应及时向死因监测中心报告,并准确填写死亡病例报告表格。
(2)死因审核: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死因审核小组,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审核,确保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死因分析: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死因分析流程,对审核通过的死亡病例进行整体分析,尤其是对于突发死亡或异常死亡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死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死因报告:医院应根据死因分析结果,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提交死亡病例报告,并将死亡病例报告结果在医院内部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 档案管理(1)死亡病例档案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死亡病例档案管理制度,依法保存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诊疗记录等,为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纠纷处理提供真实、完整的档案信息。
(2)档案归档:医院应对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定期归档,并建立档案查询和检索系统,便于对资料的索引和查阅。
(3)资料保密:医院应加强对死亡病例档案的保密工作,确保档案的机密性和安全性,严禁未经许可的人员查阅和泄露档案信息。
(4)档案利用:医院应合理利用死亡病例的档案信息,为临床诊疗和医学科研提供依据,促进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升。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模板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模板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民意乡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 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 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卫生所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民意乡卫生院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 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采集病史, 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 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死亡原因( 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 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民意乡卫生院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对死因信息不清楚, 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 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 对有疑。
死因监测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承担死因监测任务的单位。
第三条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确保死因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二)完整性:保证死因监测档案的完整性,包括死亡报告、调查问卷、相关证明材料等。
(三)保密性:严格保护死因监测档案中的个人隐私,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
(四)规范性: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档案管理。
第二章档案管理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立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二)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能够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第六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一)负责死因监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二)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三)参与死因监测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四)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死因监测调查和评估。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七条死因监测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死亡报告;(二)调查问卷;(三)尸检报告;(四)相关证明材料;(五)其他与死因监测相关的资料。
第八条死因监测档案的整理要求:(一)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保持档案的连续性;(二)对档案进行编号,便于查阅和管理;(三)对档案进行分类,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保管期限;(四)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库。
第九条死因监测档案的归档要求:(一)档案收集齐全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二)审核通过后,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要求进行归档;(三)归档时,填写档案归档登记表,并由档案管理人员和归档人签字。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一、管理制度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工作职责(1)死因监测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设立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居民死亡的相关资料,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
(3)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2. 工作流程(1)收集资料:由医疗机构、派出所、社区等相关部门提供居民死亡的基本信息。
(2)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医疗机构专职技术人员根据居民死亡情况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3)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4)资料上报:将填写完毕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相关资料按时上报至死因监测部门。
(5)数据汇总和分析:死因监测部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3. 工作质量保障(1)定期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2)建立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资料和卡片的安全、完整。
(3)建立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建立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时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和上报工作。
二、工作计划1. 工作目标通过死因监测工作,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预防疾病、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2. 工作重点(1)加强死因监测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完善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3)提高死亡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深入开展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3. 工作时间安排(1)第一季度:完成专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第二季度: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收集和整理死亡资料。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 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 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 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采集病史, 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 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 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对死因信息不清楚, 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 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 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 对在家中死亡, 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 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 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 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公共卫生科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医院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保证档案安全。
二、公共卫生科定期下载死亡个案数据和储存我院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移动存储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确保报告信息数据安全。
三、医院按照有失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失规定对于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四、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尖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